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文言特殊句式复习郭昭君.docx

    • 资源ID:2784646       资源大小:32.28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文言特殊句式复习郭昭君.docx

    1、高考文言特殊句式复习郭昭君2016年高考文言特殊句式复习归纳旬邑中学 郭昭君现代汉语一般语序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如果以这个常规语序为标准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文言文句子有许多次序颠倒的情况,这是古人说话的习惯。但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做“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做“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

    2、象叫做“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1、用“者也”表判断。这是判断句的典型形式,“者”表示提顿,“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1、项伯者,项羽季父也。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注意】有的“者也”形式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原因(实际上是因果复句),释为“之所以是因为”。1)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同上3) 吾

    3、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同上4) 胜之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能急人之困也。5)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6)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有的“所以者”省略,但仍然是解释原因的判断句,如:良庖岁更刀,割也”即“良庖(所以)岁更刀(者),割也。有“者”“也”不一定是判断句。例:1)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主谓短语作谓语)2) 古者丈夫不耕。(“者”表时间)3)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也”表感叹)4) 叱者何也?(“也”表疑问)5) 莫用众人之议也。(也表祈使) 2、用“,者也”、“ ,也”、“ 者,”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

    4、谏)夫战,勇气也。(左丘明曹刿论战)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粟者,民之所种。 3、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司马光赤壁之战)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北朝民歌木兰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1、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3、不知木兰是女郎。4、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注意】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

    5、判断句的主语。如:1)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指代“铿然有声之石”,可译为“这样的石头”)2) 是说也,人常疑之。(指代前所述的石钟山命名的由来的一种说法,可译为“这种说法”)3)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复指“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这件事。)4)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指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过失。)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如:1)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2) 臣是凡人,偏在远都。赤壁之战3)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4)

    6、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4、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译时将判断语意与副词语意一并译出。“臣本布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且相如素贱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梁父,即楚将项燕。、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 5、用“非”表示否定判断。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

    7、助失道寡助)、予本非文人画士。、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6、用“此”、“是”表示判断的,可译为“这(是)”。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寡人之过也。(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此天子气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为什么研究学问的人不能这样(书上说什么就是什么)去理解和学习(书中的内容)而不加以自己的意思判断的道理!、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他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呀。、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那么老百姓能够赡养活着的人,埋葬死了的人,而不感到有遗憾。 7、无标志判

    8、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可以转化为“者,也”句式。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是吾剑之所从坠”同样是判断句。主语由“是”充当,翻译为“这”;谓语是名词短语,由所字结构(所的地方)充当的。全句翻译为:这(就是)我的宝剑所掉下去的地方啊。、荀卿,赵人。、秦,虎狼之国。、此人力士。、此子贤者。较为特殊的判断句:1、,耳。1) 此亡秦之续耳。2) 田横,齐之壮士耳。上两例可以算判断句,但不能说用“耳”做标志的。 2、一主两谓、两主两谓、两主一谓形式的判断句。(1)一主两谓(甚至三谓)A:

    9、两谓(或三谓)都是肯定判断谓语。1)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两谓)2)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三谓)B:两谓中一是肯定判断谓语,一是否定判断谓语。1)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3)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4)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C:两谓(或三谓)都是否定判断。古之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2)两主两谓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崤之战(3)两主一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练习】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2、3、6、8

    10、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邻之厚,君之薄也。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4、曾不若孀妻弱子。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7、是可忍,孰不可忍? 8、此帝王之资也二、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一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1、用介词“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

    11、“动词+于+主动者”。王建禽于秦。(禽,通“擒”)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不拘于时,学于余。、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用“见”“见于”表被动。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用“为”“为所” 表示被动。“为”放

    12、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如姬父为人所杀。 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

    13、)+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见”也表被动)(司马迁屈原列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古代汉语中无标志的被动句,是指句子不含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也就是意念上的被动句,这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义来判别。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傅

    14、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洎牧以谗诛。、城之破也。、戍卒叫,函谷举。、韩信拜大将。、王之蔽甚矣。【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就是此种用法。“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其中的“见”不表示被动,可以理解为“我”。“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孔雀东南飞上面的两个“见”都相当于代词“我”,指的是刘兰芝,后面都接动词。这是一个难点,注意理解掌握。【练习】1、选出不是被动句

    15、的一句( )AA、同舍生皆被绮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羸兵为人马所蹈藉2、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C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行将为人所并3、翻译下面的句子。 (朱)晖(hu )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常常被人弹劾。三、省略句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主语的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承前省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

    16、者。(柳宗元捕蛇者说)蒙后省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自述省(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柳宗元愚溪诗自序)对话省(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步)三四里。 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

    17、求于我也。修饰语的省略 (邹忌讽齐王纳谏)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 (荀子) 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左传.肴之战)郑穆公使(人)视客馆。(左传.肴之战)屠惧,投(之)以骨。(蒲松龄狼)1、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之。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主要是“于”“以”两词)。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战国策.千金市马)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司马迁鸿门宴)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又试之(以

    18、)鸡,果如臣言。(蒲松龄促织)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1、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2、大王见臣(于)列观,礼节甚倨。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4、相如闻,不肯与(之)会。5、竖子不足与(之)谋。 6、分句的省略 例如: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讨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练习】补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1、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2、于是秦王不

    19、怿,为(之)一击缶。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之)议也。5、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6、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可(将)。”7、叶公见之,弃(之)而还走。8、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四、倒装句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主状谓 (定)宾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2、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3、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4、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一)主谓倒置:主语谓语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

    20、,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子耶,言伐莒者? (言伐莒者,子耶?)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美哉室! (室美哉!)大哉,尧之为君也! (尧之为君也,大哉!)灼灼其华。 (其华灼灼)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宾语前置)美哉,我少年中国! (我少年中国,美哉!)以上例子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疑问句; 感叹句;旧诗词合韵律。1、甚善矣,子之治东阿。晏子治东阿2、渺渺兮予怀。赤壁赋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3、快哉此风!

    21、黄州快哉亭记4、何哉,尔所谓达者?(尔所谓达者何哉?)下列句子属于主谓倒置的一句是( )D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且焉置土石?C、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子邪,言伐莒者? (二)定语后置:定语中心语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等的形式。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情况: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

    22、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 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 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 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青人”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知其事者太子及宾客)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好者女)人马冻死者相望。 (冻死者人马相望)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烧溺死者人马甚众)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亦具体而微者雁荡)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有吹洞箫者客) 2、“之

    23、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的形式。“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马说) 译文:“千里马”僧之富者不能至 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 译文:“吴国出游的年青人”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群臣吏民,受上赏)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附操者荆州之民)带长铗之陆离兮,

    24、冠切云之崔嵬。 (带陆离长铗,冠崔嵬切云佩着长长的宝剑,戴着高高的切云帽)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 3、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中心词+数量词。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译文:“等到了陈这个地方,有六七百辆车,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译文:“吃东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吏二缚一人诣王。 (二吏二缚一人诣王)尝贻余核舟一。 (尝贻余一核舟)闻道百。(庄子秋水)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一双白璧 一双玉斗)B 4

    25、、“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形容词)”。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译文:“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译文:“在朝廷作官(或居在高高的庙堂),就要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江湖远离朝廷(或身处遥远的江湖),就要为国君担忧”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大四海,有几人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练习】1、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B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

    26、的一项( )D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三)宾语前置:谓(动)宾;介宾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时人莫之许(隆中对) 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 译文

    27、:“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 (译:“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威见大

    28、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 柳毅传李朝威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肯顾我)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时人莫许之)先生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 (而狼未知之也)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宾语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问女何所思?(木兰辞

    29、) 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王见之曰:“牛何之?” (晏子使楚)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伤乎?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妨碍什么呢(有什么妨碍呢)?”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吾谁敢怨?(捕蛇者说) 译文:“我敢埋怨谁呢?”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 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蟹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臆!微斯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文言特殊句式复习郭昭君.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