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docx

    • 资源ID:2783361       资源大小:157.39KB        全文页数:18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docx

    1、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备课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相继使用,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转变,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以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以之为指导,开展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重新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它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地位、作用,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要求。要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的改革,积极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着眼于2

    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着力于加强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的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材分析(一)总体分析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于2020年春季正式使用。全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童年往事、古典名著之旅、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家国情怀、描写人物、思维的火花、异域风情、幽默和风趣。全册教材共安排六个语文园地和四个口语交际。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第五单元安排了一个习作例文”,也没再安排语文园地。本册课文安排生字时继续

    3、采用了“识写分流”的办法。其中要求会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中列出,只要求认识的字安排在田字格上面的两条绿线内。所谓“只要求认识”的生字,在本册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主要帮助学生扫清阅读课文的障碍不列入生字考核范围。(二)具体分析1.教材结构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全册共有课文23篇,其中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7篇。课文从精读到略读,按两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本册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词语表统一安排在全册书的未必,以每课一组的形式呈现。生字

    4、表1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2是要求会写的字,15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2.教材的主要特点本册是在前八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5)增加了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相应的文章选录,加强对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三、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

    5、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四、教学目标1.认200个字,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

    6、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7.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基本方法。10.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12.在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五、教学计划和思路(一)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三)能用普通话正确

    7、、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重点)(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

    8、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十三)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1.强化学生的习作意识。2.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3.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5.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教学进度计划周次教学内容备注第一周开学第1课 1.古诗三首 2.祖父的园子第二周3*月是故乡明 4*梅花魂 囗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第三周语文园地第一 单元测试 5.草船借箭第四周6.井阳冈 7.猴王出世 8.红楼春趣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第五周习作:写读后感 语文园地二 快乐读书吧 第二单元测试第六周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汉字真有趣 我爱

    9、你,汉字第七周9.古诗三首 10.军神 11.青山处处埋忠骨第八周12.清贫 习作:他 了 语文园地四 第四单元检测第九周13.人物描写一组 14.刷子李 习作例文第十周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第五单元检测 15.自相矛盾第十一周16.田忌賽马 17.跳水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第十二周语文园地六 第六单元检测 18.威尼斯的小艇第十三周19.牧场之国 20.金字塔 囗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第十四周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语文园地七 第七单元检测第十五周21.杨氏之子 22.手指 23.童年的发现第十六周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习作:漫画的启示 语文园地八第十七周第八单元检测 综合复习第

    10、十八周综合复习第十九周综合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检测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昼、耘”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3.能通过读诗句,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4.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2.能通过读诗句,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谁来说说,在你眼中,童年是什么样的呢?(自由、天真、无忧无虑)在同学们眼中童年真是多姿

    11、多彩!是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罢,都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现在,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宋代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童年乐趣。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与同桌交流。2.(出示7个会认的字)(1)学生齐读,注意读准“磬、陂、漪”的读音。(2)认读多音字“供”。3.(出示4个会写的字)指名学生读,师正音。4.学生齐读三首古诗,师正音。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读完这三首古诗,结合注释,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有小孩子在种瓜、小孩子在玩冰、牧童在吹笛子)大家读懂的还真不少,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

    12、兴(其三十一)。(板书诗题)2.大家从诗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四时、田园、杂兴)(1)(出示相关资料)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这首诗就是第三十一首。“兴”在这里读四声,“杂兴”就是随兴而写的诗;“四时”在这里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题目的意思是: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2)学生齐读诗题。3.学生再次齐读全诗,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1)指名学生说说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2)理解词语:杂兴:随兴而写的诗。昼:白天。耘田:在田间锄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儿女:男女。当家:男女都不

    13、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童孙:孩子们。解:理解,懂得。供:从事。傍:靠近。阴:树荫。(3)结合注释,尝试完整地将全诗的意思说出来。(白天锄地,夜晚搓麻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也在桑树荫附近学着种瓜。)4.(播放纯音乐)请同学们伴着这古朴典雅的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说一说这首诗展现出了怎样的画面。(1)诗中先写了哪些人物?(村庄男女)他们在做什么?(耘田、绩麻)后面还写了谁?(童孙)他们在做什么?(学种瓜)(2)诗中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为什么?(因为这两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从哪里看出来?(

    14、小孩子虽然不懂耕织,但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种瓜。)这两句除了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什么?(农家孩子的勤劳好学)5.(出示相关图片)你能根据图片的提示背诵全诗吗?试一试。四、课堂小结。学到这里,你能说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吗?(展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主要表达了对天真可爱、勤劳好学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著称,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的田园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穿越到了宋代,在诗人范成大的描绘中,我

    15、们感受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和(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勤劳好学)。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再次感受农忙时节农家孩子们的天真快乐。2.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另一位诗人杨万里,去感受一下冬日里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吧!(板书诗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古诗,划分节奏。(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2.题目中的“稚子”是什么意思?(小孩子)“弄”是一个动词,意思应该是(玩)。诗题告诉我们,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小孩子玩冰)。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小孩子到底是怎样玩冰的吧!(1)齐读诗的第一、二句,结合注释,说

    16、说你读懂了什么。(早晨,小孩子把冰从盆里拿出来,把它做成一种打击乐器。)从哪里可以看出时间是早晨?(晓)小孩子是怎么把冰做成乐器的?(彩丝穿取:用彩丝穿起来)(出示图片)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冬日的早晨,小孩子高兴地从金属盆里小心翼翼地把冰取出来,仔细地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这个小孩子怎样的特点?(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2)小孩子把冰做成乐器之后,又有哪些举动呢?让我们一起朗读诗的第三、四句。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小孩子敲打“银钲”,声音悠远动听。)从哪里看出声音悠远?(穿林响)为什么最后一句诗说“忽作玻璃碎地声”?(因为一不小心冰碎了。)这里的“玻璃”,

    17、是不是指现在玻璃杯、玻璃窗的玻璃?(不是,是一种玉石。)这里把冰碎的声音比作了玉石落地破碎的声音,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这个小孩子怎样的感情变化?(小孩子瞬间由喜笑颜开变得失望无比。)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忽)(3)结合注释和我们的讲解,你能不能试着说出全诗的意思?(清晨,小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敲出来的响声像玉磬一样清脆,穿过树林传得很远,忽然听见冰碎了,发出了像水玉落地破碎的声音。)这首诗表现了(小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特点)。三、小结。多么可爱的孩子呀!如果是你,会有这般奇思妙想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课时一、复习

    18、故知,导入新课。1.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先请两位同学背诵一下前面学的两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2.前面我们已经跟着两位诗人,从夏季到冬季,体会到了农村童孙的勤劳好学和弄冰稚子的顽皮聪明,现在让我们随着另一位诗人雷震,去感受乡村傍晚的童真童趣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齐读古诗,说一说:诗题“村晚”告诉我们什么?(地点、时间)地点在哪里?(乡村)时间呢?(傍晚)所以诗题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乡村的傍晚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2.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者。3.再次齐读全诗。(1)说说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草、池塘、水、陂、山、落日、寒漪)7个景物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怎

    19、样的画面?(出示图片,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水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青山衔着红彤彤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粼粼水波中。)所以,这两句诗写的就是乡村落日之景。(2)此时,谁出现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了?(牧童)他在做什么?(骑着牛,随意吹着短笛)从哪里看出来随意?(短笛无腔信口吹)怎么理解这句诗呢?(无腔:没有曲调;信口:随口。意思就是短笛是随口吹奏的,没有曲调。)所以后两句诗的意思就是(回家的牧童悠闲地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着不成调的曲子)。(3)通过感受诗中的场景,你觉得牧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无忧无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闲适自由

    20、、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与向往之情。)(4)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全诗。三、课堂小结。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多姿多彩、无忧无虑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课后写下来吧!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 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1.认识“蚱、啃”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蝶”等13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蝴蝶、蚂蚱、倭瓜等园中景物的图片)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

    21、吗?(学生答)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大大的园子,里面就有这些动物、植物,你会喜欢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动物很可爱,因为有吃不完的瓜果,因为可以在园子里玩)是啊,如果有一个这样的园子,老师也会流连忘返呢!不过,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园子,而是萧红笔下“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2.学生汇报,师指导识字:(1)多音字“晃”:hung(明晃晃)hung(晃动)(2)正确区分“拔”(拔萝卜)与“拨”(拨打)。(3)承:注意中间有三横,不要写成两横。3.(出示生字)指名学生带读,注意读准字音。4.(出示“蝴蝶、蜻蜓、蚂蚱”等词语

    22、)学生齐读。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并划分段落。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充满快乐的、自由的、美丽的园子)2.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的哪些场景?3.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第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自由的(第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第1820自然段)。4.(出示第13自然段)(1)学生齐读,说说祖父的园中有什么。(昆虫)有哪些昆虫?(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这里着重写了哪种昆虫?(蜜蜂)作者先是运用了ABB式的叠词,再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3、,写出了蜜蜂的可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2)除了昆虫,园中还有什么?(树)哪些树?(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着重写了(大榆树)。(出示与大榆树相关的句子)仔细默读上面的句子,找出作者描写大榆树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有什么作用?(勾勒出大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大榆树的活力。)(3)再次齐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此刻你正漫步园中,看到这些富有生机的景物,是多么陶醉啊。四、小结。祖父的园子里有蝴蝶,有蜜蜂,还有大榆树,真是生机勃勃,但是不是只有这些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发现。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祖父的园子,看到

    24、了里面的小昆虫和大树。现在,我们将进一步认识祖父的园子,看看祖父的园子里还有什么好玩的、有趣的事物。二、精读课文,重点赏析。1.走近祖父,感受祖父的慈爱。(出示第415自然段)学生齐读第415段,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园中的什么?(人)主要是谁?(“我”和祖父)“我”和祖父在做什么呢?(在园中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1)这么看来,“我”是一个很能干的孩子啰?(不是)为什么?(因为“我”其实并不懂怎么干活,都是在捣乱。)从哪里看出来?(重点词:瞎闹、乱钩、马马虎虎)对于“我”这种“帮倒忙”的行为,祖父有没有生气?(没有)从哪里能看出?(“祖父大笑起来”“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从这

    25、里我们可以看出祖父对“我”怎么样?(疼爱)真是一位慈爱的祖父,怪不得“我”在园中能如此自由自在。(2)除了这些,“我”在园中还有哪些乐趣?(摘黄瓜吃、追逐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玩)玩腻了,“我”就去帮祖父浇菜,怎么浇的?(把水往天上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从此处的语言描写,我们不难看出,“我”此刻无比快乐。2.走近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出示第1617自然段)在园中,除了生活是自由的,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1)齐读第1617自然段,回答上面的问题。(一切都是自由的。)(2)园子里太阳底下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句子:凡是回答。)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写出了“我”怎

    26、样的内心感受。(“我”对阳光、对光明、对温暖的向往,在“我”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都充满活力。)太阳底下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呢?(出示句子:黄瓜愿意问它。)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我”觉得黄瓜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可以看出“我”对自由的向往。)(3)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太阳下的景物,它们都是什么样的?找出相关句子,与同学交流。(具体参照第17自然段)这些事物集中反映了一种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可见,“我”十分向往这种生活,这种生活令“我”感到十分惬意。因此,“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快乐地进入了梦乡。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1.阅读“阅读

    27、链接”的内容,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从“阅读链接”的内容可以看出,萧红后来无限怀念祖父,怀念祖父的园子。作者之所以怀念这个园子,是因为这个园子里有祖父的疼爱、有快乐的童年。由此可见,童年这段幸福、自由、快乐的生活,在她的生命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以至于让她念念不忘。)2.童年的生活、童年的回忆永远铭记在心,但是童年一去不返,我们也只能时刻回味与怀念了。带着对童年的留恋与怀念之情,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布置作业。参观了祖父的园子,你一定流连忘返了吧?想一想,你周围有哪些景物也镌刻着你童年的回忆?试着把它写下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 *月是故乡明教学目标:1.体会作品表现的人对家、家园和故

    28、乡的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极其深刻内涵。2.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评点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3.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你自己对故园的情怀。一、导入:(课间播放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上课!(起立、问好)欣赏了这首美丽的歌曲,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诗歌朗诵。(播放诗歌朗诵乡愁)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这让我们想起了?诗歌是?谁能告诉我它们共同的主题是什么?很好,思乡之情。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请大家先看课本前面的目录,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文本。(学生查阅,有的说是我心归去有的说是乡土情结月是故乡明)最富有诗情画意的

    29、是月是故乡明。看人看眼睛,读文读题目。我们还是先看文章的题目月是故乡明。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1、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乡”。2、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3、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李白的静夜思“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同学们,诗文鉴赏有三点不可忽视:题目、作者和注释。了解了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二、作者简介: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

    30、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辞掉剑桥大学的约聘,毅然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95年11月,“北京大学季羡林海外基金会”成立。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山村?三、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老的内心世界。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分男生、女生部朗读,读的同时请把你认为优美的段落作上标志)同学们读得不错,男生声音洪亮,女生感情细腻。这里有几个词语需要特别注意。浩渺 篝火 旖旎绝伦 惆怅 耄耋嚼烂 慨然 恍然大悟 离乡背井(学生认读)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写得非常优美?(学生站起来朗读并稍加分析,3-4个人)我也找了两段,大家看看能不能把空填上?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_的瑞士莱芒湖上,在_的非洲大沙漠中,在_的大海中,在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_的,我都异常喜欢。此地既然有_,有_,有_,有_,有_,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_之上,上下_,_,而且_,_,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


    注意事项

    本文(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