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省优质课获奖教案.docx

    • 资源ID:275821       资源大小:47.13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省优质课获奖教案.docx

    1、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省优质课获奖教案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重点1. 朗读中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培养审美能力。2. 学习本文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方法。二、难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整体感知一、梳理思路1. 理解文题题目中“与”是“给”的意思。“书”是“书信”。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全文已散佚。2. 梳理结构第一段:山水总印象: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二、走近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xing),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好学有才俊,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其诗清新,且

    2、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课文讲解一、分段研读,疏通文意第一段: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 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共色:同样的颜色。从:跟,随。任意东西: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东西,向东或向西。许:表示约数。2. 概括本段大意写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山水总的印象。作者乘船随着江流漂漂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

    3、明。3. 问题探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本文所写水光山色的总体特征,领起全篇。下文为什么不按“奇山异水”的顺序写,而是先写“异水”,后写“奇山”?明确:因为作者正乘船“从流飘荡”,荡舟在富春江上,当然以水起笔,先描绘富春江水。第二段: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1. 重点文言基础知识缥(pio)碧:青白色。急湍(tun):急流的水。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超过。2. 概括本段大意写水,突出“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

    4、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3. 问题探究作者是如何抓住“异”来写水的?明确: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江水之急,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第三段: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5、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 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寒树:常绿的树。这里形容树绿而密,让人心生寒意。负势竞上:高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互相轩邈(xun mi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均作动词用。泠泠(lng):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千转(zhun):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戾(l)天:到天上;戾,至,到达。“鸢飞戾天”比喻极力追求名利。息心:平息名利之心。经纶(ln):筹划、治理。“经纶世务”指治

    6、理国家大事。反:同“返”,返回。横柯(k)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2. 概括本段大意写山,突出“奇”。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雄奇的高山,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力;而山泉声、鸟鸣声、蝉声、猿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协奏曲,多么令人心旷神怡!这种美感更由于作者采用了对偶句式使大自然的音律美与文章的韵律美结合在一起,我们怎能不与作者产生内心的共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也采用了对偶的句式,从内心感受来写富阳美景对人的心灵的净化,真可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3. 问题探究作者是如何抓住“奇”

    7、来写山的?明确: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叠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你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最后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二、品读课文,探究情

    8、感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思考: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明确:A.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人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C.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拓展延伸文言文“词类活用”

    9、知识盘点在文言文中,每一个词一般都属于固定的词类,但有时也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作另一类词用,这种由这一类词作另一类词用的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通过一定的语言环境来实现的,如果离开短语或句子孤立地看一个词,就看不出它是不是活用了。“活用”后的词义,与原来的词义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理解的重点应为后者。在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现象是最灵活、最广泛的,它们往往可以自由地改变词性,这是文言语法的一大特点。“词类活用”常见的类型有: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动词用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下面即对这些常见的活用现象予以归纳、解析。

    10、1. 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在一定的结构里表示动作的意义,起动词的作用,即活用为一般的动词。如:(1)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名词“刑”活用作动词,“惩罚”。)(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名词“市”活用作动词,“买”。)(3)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名词“器”活用作动词,“器重”。)2. 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文言文中,名词往往可以直接用在动词谓语的前面充当状语,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工具等。如:(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名词“丹”本义是“朱砂”,这里是“用朱砂”之意,活用作状语。)(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犬”本义是“狗”,这里译为“像狗一样”

    11、,活用作状语。)(3)东连吴会,西通巴蜀。(“东”“西”原来是方位名词,句中意为“向东”“向西”,活用作状语。)3. 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由于句子要求简练,文言文中常把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即当动词、形容词用在一定的结构里而具有事物的意义时,就变成名词。如:(1)诚宜开张圣听。(动词“听”活用作名词,“听闻”。)(2)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动词“提携”本义为“搀扶”,这里活用作名词,指“被牵着的小孩”。)(3)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形容词“坚”和“锐”在句中都作宾语,活用作名词,意思是“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贤”活用

    12、作名词,意为“有德才的人”。)4.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文言文中只是少数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结构形式是“动词+宾语”,构成动宾关系。而绝大多数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两种特殊用法会在下面进行专项讲解。“动词+宾语”形式,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和“远”都是形容词,带宾语“贤臣”和“小人”,活用作动词,分别是“亲近”和“疏远”的意思。)5. 使动用法。这是“词类活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动词对于其后面的宾语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其特点是:使动用法的动词,不是表示主语的动作行为,而是表示宾语的动作行为;它不是陈述主语的,而是陈述宾语的。与一般名词、形容词活

    13、用作动词的作用不同,它可以使句子结构紧凑,增强形象感。使动用法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1)名词的使动用法。如: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名词“汗”活用作动词,“使流汗”。)(2)动词本身的使动用法。如: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动词“忿恚”活用作动词,“使恼怒”。)中军置酒饮归客。(动词“饮”活用作动词,“使饮”。)(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形容词“苦”活用作动词,“使痛苦”。)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劳”活用作动词,“使劳累”。)6. 意动用法。这是形容词或名词活用作动词,充当句子谓语的一种特殊形式。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做什么”,含有“以为”“认为怎么样”的意

    14、思。意动用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乐”活用作动词,“以为乐”。)(2)名词的意动用法。如:稍稍宾客其父。(名词“宾客”活用作动词,“以为宾客”。)父利其然也。(名词“利”活用作动词,“认为有利”。)7. 动词活用作副词。有一些动词可活用作副词,做其后动词的状语。如:(1)始龀,跳往助之。(动词“跳”活用作副词,做后面动词“助”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式。)(2)永之人争奔走焉。(动词“争”活用作副词,做它后面动词“奔走”的状语,表示动作的状态。)8. 数词活用作动词。数词有时可活用作动词,在句中充当谓语。如:(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数

    15、词“半”活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意为“完成一半”。)(2)六国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数词“一”活用作不及物动词,充当谓语,意为“统一”。)知识清单1. 通假字(1)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2)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2. 古今异义(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2)猛浪若奔 古义:指飞奔的马。今义:奔跑,飞奔。(3)经纶世务者 古义:筹划、治理。今义: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4)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恶。3. 一词多义4. 词类活用(1)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作动语,向东或向西。(2)猛浪若奔

    16、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3)负势竞上 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4)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5)望峰息心 息: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6)横柯上蔽 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7)风烟俱净 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5. 文言句式(1)省略句(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主语省略。 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 (2)鸢飞戾天者:即“飞戾天之鸢者”。倒装句(定语后置)。同步测试(答题时间:30分钟)一、课内阅读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各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

    17、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 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C.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2. 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D.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3. 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来。

    18、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

    19、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然杭人游湖 烨然若神人B. 多于堤畔之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C. 与杏桃相次开发 惠子相梁D. 石篑数为余言 扶苏以数谏故6. 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7. 本文原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 C 解析:反,同“返”,返回。2. B 解析:骈句就是对偶句,只有B项不是对偶句。3.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4.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

    20、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反映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思想。5. D 解析:A项中第一个“然”是“然而”,第二个“然”是“样子”。B项中第一个“之”助词,的,第二个“之”动词,到。C项中第一个“相”是“相继”,第二个“相”是“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D项中两个“数”都是多次的意思。6.(1)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2)这种快乐只留结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7. 本文描绘西

    21、湖花开之盛,游人之炽,大力铺陈渲染,烘托了西湖月景的“尤不可言”,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以及独以山水为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参考译文: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一天中最美的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岚缭绕的傍晚。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雪抑制住,(梅花)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这还是难得一见的奇观。我的朋友陶望龄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原有的旧物,应该要马上去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花似雾,绵延着有二十多里呢!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罗衫、着纨裤,游客之多,多过堤畔上的柳枝。真是艳丽极了!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着湖光的神秘,山中雾气染上彩色的神秘,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 有月的夜景之美更是难以用语言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怎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注意事项

    本文(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省优质课获奖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