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docx

    • 资源ID:2738438       资源大小:356.23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docx

    1、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1.常见的地貌类型有流水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喀斯特地貌等。2.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地表冷热不均,形成大气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3.水循环包括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源的动态平衡,使得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过程之一。4.全球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盐度由副热带向赤道和两极递减,密度由赤

    2、道向两极递增。海浪、潮汐和洋流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掌握海水运动的规律,有利于开展海岸工程建设、渔业、航运等活动,预防并降低海啸、风暴潮等造成的危害。5.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有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也极为深刻。6.植被分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天然植被可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而森林、草原、荒漠又可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的植被,组成和特点不同,通常可根据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等加以识别。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野外观察、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大气、水体、土壤和植被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

    3、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地质类和自然地理专业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星级排名学校名称星级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西北大学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兰州大学3北京大学3南京大学4西北大学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5成都理工大学5北京大学6吉林大学6北京师范大学7中山大学7北京林业大学8长安大学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9合肥工业大学9河南大学10兰

    4、州大学10中山大学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第一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通过观察、认识不同的自然地貌景观类型,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人地协调观】2.能够分析描述不同区域的地貌形态特征。【区域认知】3.运用考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地理实践力】4.能够运用不同的作用力说明相关的一些自然地貌形态的变化过程。【综合思维】知识清单一地貌概述1.地貌:是对地球表面各种起伏形态的统称。2.类型:(1)按形态划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2)按外营力划分为流水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

    5、喀斯特地貌和冰川地貌等。知识清单二流水地貌1.概念:由于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主要包括沟谷地貌和河流地貌等。2.沟谷地貌(1)成因:广大山区,沟谷流水侵蚀形成。(2)地貌景观特点:通常较短小,纵剖面上游陡,下游缓,横剖面呈V型。(3)局部地貌集水洼地:较大沟谷上游小型盆状地。 洪积扇(冲积扇):沟谷水流流出沟口时,流速骤减,流水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并先后发生沉积,形成以沟口为顶点的洪积扇或冲积扇。地势变化的影响3.河流地貌(1)概念:由于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河谷、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地貌。(2)河谷河谷剖面示意组成:由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组成。谷底a.组成:包括河

    6、床及河漫滩。b.河床:河谷中最低的部分,有经常性的水流。c.河漫滩:河床两侧为高起的河漫滩,在洪水泛滥时会被淹没。谷坡a.位置:河谷两侧的岸坡,高出河漫滩,洪水难以淹没。b.河流阶地:河流下切谷底,原谷底逐渐超出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阶地是谷坡的一部分。(3)冲积平原成因:在河流中下游由河流带来的大量冲积物沉积而成的。特点:坡度较缓,地势较为平坦。(4)河口三角洲成因:由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形状:扇形、尖头形、岛屿形和鸟足形等。知识清单三海岸地貌1.概念:是海岸在波浪、潮汐、风、生物等海洋作用和河流、地壳运动等陆地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地貌。2.成因分类3.海蚀地貌(1)

    7、成因: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2)主要形态:海蚀穴: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海蚀崖:海蚀穴不断扩大,上面悬空的岩石发生崩塌,便形成海蚀崖。海蚀拱桥:突出海岬两侧,发育相向的海蚀穴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则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形成海蚀柱。4.海积地貌(1)成因:海浪、河水等搬运来的碎屑物质在海岸附近沉积形成海积地貌,包括沙嘴、海滩等。(2)沙嘴:常出现在海岸线向陆地转折的地方。(3)海滩:海浪抵达海岸时,携带的物质发生沉积,形成海滩。知识清单四风沙地貌1.概念:因风力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地貌。一般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两大类。2.风蚀地貌(

    8、1)成因:风沙对地表吹蚀、磨蚀而形成的地貌。(2)类型:石窝、风蚀蘑菇、风蚀柱和雅丹等。3.风积地貌(1)成因:被风力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堆积形成的各种沙丘地貌。(2)沙丘类型:新月形沙丘、长垄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3)新月形沙丘特点:弧形突向主风向,迎风坡缓而呈凸形,背风坡陡而微凹。知识清单五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作用:水对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和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沉积作用的总和。岩石为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2.喀斯特地貌:在喀斯特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3.地表喀斯特地貌(1)峰丛、峰林和孤峰:由碳酸盐岩石发育而成的山峰,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峰丛、峰林

    9、和孤峰。(2)溶沟: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侵蚀形成。(3)落水洞和喀斯特漏斗:地表水集中漏入地下的地点。(4)溶蚀谷地:在峰林中间的宽阔而平坦的谷地。4.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冲积扇与洪积扇都是流水在谷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二者发育形成的气候条件有何差别?提示在湿润、半湿润区的谷口常形成冲积扇,而在干旱、半干旱区的谷口常形成洪积扇。移动沙丘是如何移动的?提示迎风坡的沙粒在风力吹动下,不断地越过沙丘顶部并向下滑落,这样沙子源源不断地移动,沙丘向前缓慢推移,成为移动沙丘。任务清单一流水地貌情境探究情境 在学习河流堆积地貌时,有位教师带领同学们做了下面的实验,说明山前洪

    10、(冲)积扇的形成。模拟这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杯小米或细沙、一本书、一张白纸。实验步骤: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将小米或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探究 (1)细沙在书本前的堆积体外形是否具有山前洪(冲)积扇的特征?(2)流水搬运物体的重量与水流速度的6次方成正比。据此推想,山前洪(冲)积扇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分布有什么规律?(3)这个实验能否反映山前洪(冲)积扇不同颗粒沉积物的分布规律?为什么?(4)如何改进这个实验?提示(1)可以明显地看出堆积体具有山前洪(冲)积扇的扇形特征。(2)洪(冲)积扇顶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

    11、分选性较差。随着流水搬运能力向扇缘减弱,堆积物质变细,分选性也较好,一般为沙、粉沙等。(3)不能。因为实验选用的颗粒物大小比较均匀,作用力为重力。(4)选择颗粒大小和形状不同、质量不等的物质混合作为实验材料,用流水作搬运媒介。素养凝练1.河流侵蚀的类型流速快,侵蚀强向源头侵蚀向下侵蚀向河流两岸侵蚀表现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影响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使河谷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发生河段河源、上游上中游中下游2.河谷的形成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与河谷形态不同,如下图所示:3.河流沉积地貌类型

    12、流速慢,沉积强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如下图所示:组成部分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分布山前河流中下游河口地区形成机制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入海处海水顶托;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地势平坦、宽广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

    13、状图示素养应用例1:(地理实践力)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中的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以及三座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宽谷所组成,全长 193 km。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人们传颂:西陵峡滩多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瞿塘峡雄伟壮观。寥寥数语,概括描写了三峡的景色。(1)你知道三峡是怎样形成的吗?(2)三峡地区的地貌是河流地貌中的哪种?提示(1)三峡地区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2)河流侵蚀地貌。任务清单二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情境探究情境 孤立突起的岩石,尤其是裂隙发育的不太坚实的岩石,受到长期风蚀作用以后,形成上

    14、部大、基部小的地形,很像蘑菇,故称风蚀蘑菇,或石蘑菇。探究 (1)探讨图示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地区的气候特点。(2)探究图示地貌上下不同位置风蚀作用的强弱。(3)据图推测该地貌上下不同部位岩石硬度的差异。提示(1)气候干旱,多大风。(2)近地面的气流含沙量大,孤突的岩石下部受到风沙的磨蚀较上部严重。(3)上硬下软。素养凝练一、风沙地貌1.风蚀地貌相关分析风蚀,即风的侵蚀作用,指在风力作用下地表物质被侵蚀、磨蚀并被带走的过程。干燥的土壤和地表上空相对稳定的风力是发生严重风蚀的主要条件。(1)风蚀强弱的影响因素:风速;地表土壤物理特性;地表覆盖及粗糙度状况。(2)风蚀作用的分布风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

    15、旱气候区和遭受周期性干旱的湿润地区。(3)风蚀的危害风蚀的直接后果是地表上的细粒物质减少,粗粒物质增加,同时伴随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损失。风蚀是荒漠化的重要过程和表现。2.风力作用中风向的判定(1)利用沙丘的坡度陡缓来确定风向迎风坡和背风坡风力的侵蚀与沉积有差异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等阻滞,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携带风沙的气流在风力受阻、停止时会形成静止沙丘,静止沙丘的特点是具有多层弧形层理结构,并且迎风坡平缓,背风坡较陡。所以坡度缓的一侧为上风向。(2)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风向沉积物会随着风速减弱沉积下来,颗粒大的

    16、先沉积,故在一次沉积过程中,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如图所示。3.风力地貌分布风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二、海岸地貌1.海蚀作用和海蚀地貌(1)海蚀作用:包括波浪对海岸的撞击、冲刷,对波浪挟带碎屑物质的研磨,以及海水对海岸带基岩的溶蚀。(2)海蚀地貌:海岸在海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3)类型类型成因海蚀穴波浪将海滨陆地冲淘成的槽形凹穴,沿海岸分布海蚀崖海蚀穴不断扩大,导致顶部基岩崩塌而形成的陡壁海蚀拱桥两个方向相反的海蚀穴被蚀穿,而相互连通海蚀台在崖壁上不断形成海蚀穴和崩塌过程中形成2.海积地貌(1)成因:海积地貌是由海滨沉积物堆积而成的。海滨沉积物是海岸的松散物质,如河流冲

    17、积物、贝壳、生物残骸等,在波浪变形作用力推动下移动,被进一步研磨、分选沉积而成。(2)分类以横向移动为主的海积地貌主要有侵蚀凹地、海滩、滨岸堤(沿岸堤)、水下堆积台、离岸坝、潟湖等。以纵向移动为主的海积地貌主要有沙嘴、泥滩、草滩、岛沙坝等。素养应用例2:(区域认知)里亚斯型海岸,以西班牙西北部的里亚斯发育最为典型,具有岛屿、半岛与海湾大致垂直于海岸线总方向的特征。下图为里亚斯型海岸景观图及形成示意图。简述里亚斯型海岸的主要形成过程。提示在沿海谷地、山脉与海岸接近垂直分布的海岸,由于地面沉降或海水上升,海水淹没与海岸呈直角的山谷而形成。任务清单三喀斯特地貌情境探究情境 徐霞客在考察了广西、贵州、

    18、云南后,对这一带发育的峰林地貌作了总结:“峭峰离立,分行竞颖”,“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他还指出这“磅礴数千里”的喀斯特地貌,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各省有各省的特点:广西之山的特点是“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云南之山,“皆土峰缭绕,间有缀石,亦十不一二,故环洼为多”;贵州之山,“则界于二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又说:云南之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至贵州则“界于二者之间”。探究 (1)文中“壅流成海”的“海”是指_,“流多浑浊”的形成原因是什么?(2)文中“穿穴之流”是指_。提示(1)湖泊“惟多土”即泥沙入河流,水变浑

    19、浊。(2)地下(暗)河素养凝练1.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大,水的溶蚀能力越大,喀斯特作用越强烈。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主要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影响。具体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岩石的可溶性岩石成分,如石灰岩、白云岩岩石的可溶性强,喀斯特作用强;反之则弱岩石的透水性空隙、裂隙大,透水性强水体成分及溶蚀力二氧化碳含量多,溶蚀力强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数量越多,水的溶蚀力越强;反之则越弱有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无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水体流动性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水的流动性越强,水的溶蚀能

    20、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裂隙连通性好,流动性强2.喀斯特地貌类型及成因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地下的景观各有洞天,形态和成因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类型形态成因地表喀斯特地貌石芽石林孤峰残峰溶蚀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落水洞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 、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淀积素养应用例3:(区域认知)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 千米。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下图)。读图,探讨下列问题。龙里高山草原地貌特征示意图(1)图示景区位于我国的哪个地形区?主要的岩石和该处地貌形成的

    21、主要外营力作用分别是什么?(2)喀斯特地貌是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请你具体说说各圈层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提示(1)云贵高原;石灰岩;流水溶蚀。(2)来自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圈中的地表水、地下水对岩石圈中的石灰岩产生溶蚀作用,溶蚀作用形成了溶洞、地下河等,又为地下水提供了一个贮存空间。生物圈中植物生长茂盛的地区,土壤中的有机酸含量较高,对岩石的溶蚀起促进作用。课堂小结考点必背1.常见的地貌类型有哪些。2.各种地貌类型景观的特点。3.各种常见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课堂学业达标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向往。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是()A.

    22、B. C. D.2.下图是海南省著名的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解析第1题,地下“神宫”为地下喀斯特地貌。第2题,读图可判知该景观位于海岸地带且表面磨圆度很好,可推知其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较显著。答案1.A2.A读“某河流三角洲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形成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原因是()A.搬运作用 B.外营力作用C.溶蚀作用 D.波浪侵蚀4.岩层的新老关系为()A.a层最老 B.b层最老C.c层最老 D.一样老解析第3题,根据三角洲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可知,该地貌是河流泥沙

    23、沉积作用形成的,属外营力作用。第4题,沉积岩岩层的新老关系是先沉积的岩层(底层)年代古老,后沉积的岩层年代新,故c层最老,b层次之,a层最新。答案3.B4.C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从此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聚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四远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来者聚遗骸以记之”。(大唐西域记)(1)请在唐玄奘西游路线图中标出文字材料中描述区域的大致位置。(2)下图为唐玄奘西游路线中某种地貌的等高线示意图,该地貌类型是_,并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盛行风向;用P标出治理该地貌时植树种草的适宜位置。 解析第(1)题,文字描述的是风力强盛,沙尘漫天飞舞的景象,是沙漠地区,应在塔里木盆地中的塔克拉

    24、玛干沙漠中(北部边缘)。第(2)题,根据等高线示意图可知,绝对高度较大而相对高度较小,是沙丘地貌的特征。盛行风由缓坡吹向陡坡,植树种草宜在背风坡(陡坡)。答案(1)图略(标在塔里木盆地即可) (2)沙丘如图: 课后质量评估合格考小试牛刀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我国第五套人民币20元票样图。读图,回答12题。1.此人民币票样,展示的是我国何处景观()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C.泰山风光 D.长白山天池2.下列对该处景观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石灰岩广布,岩性纯,所以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B.位于我国热带湿润

    25、地区,全年降水丰沛C.气候利于生物生长,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为其形成创造了条件D.与该地岩石条件、气候条件、生物条件密切相关解析第1题,图中所示为桂林的峰林地貌。第2题,桂林地区位于我国的亚热带地区。答案1.B2.B下图是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有风化裂隙 B.岩石中含有化石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D.岩石具有可溶性4.图中a、b、c地貌的形成最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作用 B.沉淀作用C.化学溶蚀作用 D.侵蚀作用解析第3题,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岩石具有可溶性。第4题,图中a、b、c地貌的形成原因是沉淀作用形成的。答案3

    26、.D4.B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下图为全新世(11 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据此完成57题。5.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C.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D.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6.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A.呈上升趋势 B.基本稳定C.呈下降趋势

    27、D.反复升降7.如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则图中()A.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B.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C.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D.潟湖受侵蚀水深增大解析第5题,图示a位于陆地河流入海处,则该三角洲应是河流泥沙堆积而成;b位于潮汐通道处且三角洲由外海向潟湖发展,则应是外海涨潮时海浪堆积而成。第6题,图示岩层沉积物由左向右依次为:沼泽沉积、潟湖沉积、沙坝沉积和浅海沉积,说明该处由沼泽逐渐演变为浅海,则海平面不断上升。第7题,海平面显著下降,则通过涨潮进入潟湖的海水会逐渐减少;同时陆地淡水进入潟湖后,潟湖水体不断流入外海,必然使潟湖水体盐度降低。答案5.D6.A7.B读下图,回答89题。8.上图中地貌广泛分布于

    28、()A.四川省 B.吉林省C.广东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这种地貌的成因是()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 D.风力沉积解析第8题,图示地貌为风蚀蘑菇,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第9题,该地貌为风力侵蚀而成。答案8.D9.A下图是“某地区的等高线图”(单位:m)。读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1011题。10.该地区的盛行风是()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11.此处地形可能分布在我国的()A.云贵高原 B.塔里木盆地C.四川盆地 D.珠江三角洲解析第10题,根据图中等高线分析,该地形为沙丘。图中沙丘的西北侧坡度缓,所以该地的盛行风向为西北风。第11题,沙丘地貌主要分布在

    29、我国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答案10.B11.B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含1道附加题,共56分)12.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拼搏,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20分)材料一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圣王虑之,以为掘穴”。材料二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1)读材料一和图甲,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考虑的自然因素及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和图乙及图丙,分析“汭位”对


    注意事项

    本文(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