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论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在大学教育中的融合.docx

    • 资源ID:2708160       资源大小:39.07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在大学教育中的融合.docx

    1、论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在大学教育中的融合论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在大学教育中的融合On the Integration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Science and Jurisprudence in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江蒲【摘要】当前,各传统学科正热衷于本身的困境及出路的探讨,但由于受本专业知识的局限,这种努力显得相当困难,而寻找与相邻学科的沟通未尝不是一种思路。本文认为,经济学的实践困境、管理学的理论困境和法学的教育困境是三个困境典型,但他们可以从沟通和借鉴中找到出路,因为它们在各自具有学科差异的同时,又具有研究对象的交叉性、价值理念的相

    2、容性和研究方法的互动性几个紧密联系,本文探讨了它们的相互关系和沟通渠道。【关键词】学科困境学科融合交叉性相容性互动性【全文】目录第一部分高校经、管、法专业教育考察及改进设想一、人才断层和知识割裂现状与教育目标差距二、大学教育评价标准与现状改进的思考(一)培养目标的科学化程度(二)课程设置的合理化程度(三)学生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实现程度第二部分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的困境及出路探讨一、经济学的实践困境二、管理学的理论困境三、法学的教育困境四、三学科的出路探讨第三部分三学科融合的基础一、 研究对象的交叉性(一)经济学与管理学在研究对象方面的联系与区别(二)管理学与法学在研究对象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3、三)经济学与法学在研究对象方面的联系与区别(四)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研究对象的交叉区域二、价值理念的相容性(一)三学科不同的价值目标体系(二)公平与效率在三学科中的显性和隐性状态三、方法理论的互动性(一)经济学方法论的开拓性(二)管理学方法论的融合性(三)法学方法论的规范性第一部分高校经、管、法专业教育考察及改进设想一、人才断层和知识割裂现状与教育目标差距正值我国加快经济发展节奏,力促经济腾飞的时代,一方面企业、机关等用人单位求贤若渴,而另一方面学校毕业生普遍面临就业困难的窘境。毋庸置疑,这说明教育的成效与现实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这不能不强烈地触动我们进行教育改革的欲望。社会要求复合型、开放型

    4、、德才兼备的人才,学校虽然也都将此作为教育的目标,但真正达到此目标却绝非易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指出,我国“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教育的任务可以概括为:学校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教育目的与高校培养目标有密切关系。教育目的是有层次的,它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科的教学目标。国家的教育目的反映着国家的理想,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它制约着教育

    5、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与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对一切教育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各级各类学校在具体培养复合各种领域和各种层次的人才时,都必须努力使学生符合国家的总要求。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人的特殊的要求,是在符合国家总要求的前提下,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如教育工作领域、商业领域、制造业领域、医疗卫生领域等)和特定的社会层次(如劳动阶层、熟练技术阶层、一般管理层、高级管理层等),以及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的级别(如小学、中学、高中或大学)的需要所决定的。为了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社会层次的人才需求和不同年龄阶段受教育者的学习需求,各级各类学校在研究本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又都制定了自己的

    6、培养目标。各学校的培养目标又是通过实现该学校设定的各学科的教学目标来实现的,三者的层次结构是紧密相连的,每下一个层次都是实现上一个层次的手段。因此,要完成教育的使命,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联系起来思考和设法实现的任务。教育法给教育事业提出了至高的要求,也给予了无限的空间。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大学应努力实现教育的目的。然而,实现教育目的需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指导,一切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和狭隘的教育理论都不能帮助教育目标的实现,并且还具有负面作用。比如,在经济发展的紧迫时期,大学教育很容易将基于社会需求分析的人力资源理论作为办学指导方针,实施了一系列的狭隘的教育策略,

    7、结果导致人才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自我持续发展的能力低下,国民整体素质也不理想的结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紧密相连的,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有机联系的、丰富的文化和科学知识作为底蕴的。在急功近利思想指导下,忽视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教育,对知识进行切割式的供应,必将导致人才的断层、知识的断层,最终导致文化、科技乃至经济的断层。二、大学教育评价标准与现状改进的思考作为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现代大学应同时是教育机构、研究机构和服务机构。评价大学的标准实际上有模糊标准和具体标准两种。模糊标准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气质及其成就对社会乃至世界的影响程度,即所谓大学的名气。名气来源于某学校的毕业生

    8、的成就声望和学校的学术声望。学术声望能反映出大学的教师的学术水平与能力,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是优秀大学的声望的根基。具体标准是指大学教员的素质、学生的素质、常规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师生人数比例、大学硬件设备的质量以及整个学校的学术竞争地位等。然而,不论依据模糊标准还是依据具体标准,对于一所学校的评价不可能得出两种结果,这说明,先进的办学理念必须与先进的教育手段相结合,使之具体的深入到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于学校教育的具体标准的考察可以反映为培养目标的科学化程度、课程设置的合理化程度和学生个性发展的成熟化程度几个方面的教育质量。根据本文目的的要求,以下考察前两者的状况。(一)培养目标的科学化程度大学的学生

    9、培养目标应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反映,也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它起着贯彻办学理念的指导作用。我国有些大学的现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却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所确定的目标比较抽象而单一,或者过高,或者过低,缺乏层次性。以下试举两所大学的三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加以说明。例一:经济学专业。甲大学的经济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经济工作能力,培养理论功底扎实、适应性强的开放型、创新型、综合型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人才。”乙大学的培养目标是:“施行专通结合和复合型人才教育,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合理设置和安排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注意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培养具有创

    10、新精神、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人才。”例二:甲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对培养目标的表述是:“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我国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实践,了解世界经济动态,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适应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乙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专业技能,通晓相关应用学科主要理论和方法,综合素质高,富有开拓精神,有较强协调能力的战略性、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各种企业事业单位综合经济管理、相关

    11、行业研究机构和各种社会经济管理中介组织及有关教学科研单位的工作。”例三、甲大学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及论证才能;掌握律师实务、司法鉴定、法医等技术知识;使学生成为既能从事立法工作和司法实务,又能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的高级法律专门人才。”乙大学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为宗旨,以本校在经济、管理人文学科方面具有的交叉综合优势为依托,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知识结构全面,具有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宽广的法学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强,能广泛适应社会需

    12、要的复合型高级法律人才。”应该相信,这两所大学基本上是根据自身的实力决定学生的培养目标的。但是从以上表述来看,他们所制订的培养目标令人感到雷同和抽象,缺乏特色以及具体标准,所谓复合型、开放型、全面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显得空洞而缺乏说服力。为了改善目标确定上的缺陷,在确定大学生培养目标时至少应考虑以下因素:第一,在强调学科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同时,首先要明确不同学科之间的区别。例如经济学与管理学在实践中虽然是密切联系的,但是在学术领域是有不同侧重的,培养目标也应当显示出它们的区别;第二,理论与实践是学生具有的两种潜在的能力或偏好,学生往往在经过一段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才显示出其能力的倾向性,学校

    13、不能也不可能将学生塑造成一个模样,应当给学生预备好个性发展的空间;第三,信息化社会的知识骤增已经给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在硕士学历教育普及化的状况下,大学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将本科与更高学历的要求加以区别。况且,大学向社会公开的培养目标实际上是学校对社会的宣言,因此,科学的求实精神是必要的;第四,笼统抽象的培养目标对于学生和教师都缺乏指导作用和深刻印象,以至于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所以应当有较为明确的量化标准作为参考系列。有一项研究报告设计了一个法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指标体系 ,该体系将各种指标分为三个级别:一级指标分为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进行分类

    14、,比如,将能力素质划分为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三级指标将二级指标具体化,如实践能力分为有较强的收集、分析、判断和采信证据的能力,正确确定案件性质和认定案件事实的能力,熟练组织和驾驶庭审活动的能力,出庭公诉的能力,担任案件辩护和代理的能力,准确提供法律咨询的能力,正确阐释法例和适用法律的能力,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等等;并设有分值,以便对照考察和评价。将这样的培养目标贯彻到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教师的正确教学方向,还能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还会无形地保证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实现计划,比起抽象笼统的目标设定可能会有令人刮目相看

    15、的效果。开展和提高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提高教育管理者的素质。反省我们这么多年的教育效果,可以认为,与其教导学生该怎样做,不如给学生指明目标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建立有效率的教学机制能使我们面临的许多教育方面的困难都迎刃而解。我们应当相信学生具有自觉甄别和吸收知识的能力,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是给学生适当的引导,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并使之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是引导学生的首要步骤。因此,每所大学,确定每个专业所要培养的学生的目标应当视为一项重要的具体的规划工作,而不能单纯凭想象而将它仅仅变为一种没有具体的分目标的口号。如前所述,培养目标应当是一个有层次、有系统、切合实际的具体的素质标准体系。根据各大

    16、学的教育能力,培养目标应当分为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两类。基本素质是一所大学对所有本校学生在毕业时应当达到的统一素质要求,它包括学生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和基本的知识与能力素质。专业素质是在基本素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而提出的特殊的素质要求。当然,无论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都不能做狭隘限定,为此,还需要制定综合性的总目标,所有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目标都应与总目标相一致,以实现总目标为最终目标。(二)课程设置的合理化程度课程设计是课程结构的编制,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和具体课程的编制。前者主要解决依据培养目标设置哪些课程和如何设置这些课程的,它涉及到基本的理论要求和不同形式的优化组合;后者主要解

    17、决课程标准问题,同样涉及到基本的理论要求,包括不同形式课程的标准 。本处只讨论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问题。在课程设计的前提下进行的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实现大学培养目标的日常活动,课程设置环节制约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也必然会影响教育的效果。为了培养专通结合的复合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要,就要改变专业设置过细、课程安排不够合理、教学手段简单落后和考试方法单调陈旧的弊端,并且,不仅要改进学科课程,还要改进实践课程和潜在课程,因此重新调整课程设计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根据教育理论的要求,课程结构的编制要符合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的基本要求。在此以一所学校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课程结构设计为例。该校

    18、各专业大学本科四年全程教学计划分为课堂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课堂教学的总课时为2380学时,实践环节中,军训为3周,毕业实习为8周,毕业论文为6周,另设有学年论文写作要求。课堂教学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中又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该校以上三个专业的公共课部分主要有大学英语、语文与写作、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及其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形式与政策、军事理论。该校经济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有: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和统计学。专业课设有:中国转型经济、世界经济

    19、、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选修课设有:法律与经济学、资本论、当代经济学流派、经济思想史、经济史、新制度经济学、计算机新技术、学科发展前沿专题、国际经济合作、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比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证券理论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港澳台经济、跨国公司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学、国家发展计划。该校管理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有: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法、市场营销。专业课设有:运筹学、组织行为学、项目管理、管理系统工程、战略管理、运营计划与控制。选修课设有:

    20、管理心理学、管理决策模型与方法、国家税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思想史、财政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应用博弈论、技术经济学、经济计量学。该校法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有: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专业课设有: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专业选修课设有:法哲学、中国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比较宪法学、现代西方司法制度概论、比较法总论、法律社会学、立法学、犯罪学、监狱法、犯罪心理学、证据学、司法文书、公务员法、国家赔偿法、律师与公证、行政复议法、当代中国

    21、地方制度、海商法与海事诉讼法学、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国际货币金融法、国际关系史、国际民事诉讼法、国际商事仲裁法、国际技术转让法、世贸组织法、国际税法、中国区际冲突法、国际人权法、合同法、婚姻家庭继承法、公司法、金融法、证券法、保险法、比较民商法、物权法、竞争法、企业法、劳动法、环境资源法、财税法、房地产法、社会保障法、票据法。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各专业课程划分过细,导致知识分割,不利于学生开展纵横交错的综合性、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知识僵化,教师难于创新。相关课程都要重复讲解有关联系,造成师生的人力与课时的浪费。学生听课时间过长,而从事思考、创作和实践的时间极为缺乏。以下试分析以上资料加以说明

    22、。经济学专业的课程安排中,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经济史都属于史学系列,同属一个专业的历史内容是相互密切关联的,分离成不同课程就分裂了经济思想学说对经济发展历史之间的重要联系。同样,当代经济学流派、新制度经济学、学科发展前沿专题、资本论、博弈论之间都有方法论上的关系,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合作之间具有世界性的共同特征,中国转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发展经济学、国家发展计划、国民经济管理学是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课程。管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由于管理学本身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除了大致的概貌以外,管理学是由各种理论构成的理论丛林,因此管理学与管理思想史合并为一个课程较为有利。属于决策

    23、类的运筹学、管理决策模型与方法、应用博弈论等可以决策学名义加以系统化。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属于要素管理范畴。项目管理、管理系统工程和运营计划与控制等属于控制类,可以控制学的名义加以统合。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也可以有意地加以结合。市场营销与没有开设的企业文化创新以及成本费用与利润管理等课程内容也可以组合为营运管理进行专门讲授。法学专业的课程中也有同样问题,如中国法制史与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割裂,西方法律思想史与外国法制史的割裂。还可以组合的有:犯罪学与犯罪心理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当代中国地方制度与中国区域冲突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和国际技术转让法;国际民事诉讼

    24、法与国际商事仲裁法;公司法与企业法;金融法、证券法与票据法等。在公共课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形势与政策等,都应当基于同样的理念进行整合。注重知识教育,忽视能力教育是我国教育目前面临的巨大问题。不仅如此,它还直接导致了在知识教育工作上的低效率。为了弥补基础课程设置过细而融通课程缺乏这一缺陷,学校开始推行双学位制,由此占用了学生太多的休息时间。要寻找一个良好的改革策略,如果以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对目前的课程设计进行改革,通过简化与整合原有课程设置,使教学方针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得到明朗的体现,活跃课堂教学方式,让

    25、教师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并让学生进行各种课题的探讨,还可以开设定期的数名专家座谈公开课,学生将会有更开阔的思路和更多的课外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或者自命的课题,如此才能达到培养开放型、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等人才要求的目标。根据以上考虑,本文提出以下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第一年:基础知识教育。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和三通基础课程。第二年:专业知识教育。开设专业基础课程。第三年:通学知识教育。开设专业内综合课程及通学课程。经济学专业:经济管理学、法经济学、与本专业及方向对口的法学和管理学课程;管理学专业:管理经济学、与本专业对口的法学和经济学课程;法学专业:法经济学、与本专业对口的经济学和管理学课程

    26、。第四年:综合能力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和论文写作。本部分小结: 1、实行目标管理的教育管理模式。给学生指明更加明确具体的目标,将每个专业所要培养的学生的目标科学化、具体化,并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的考核标准。2、进一步优化本科全程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在第一年的基础知识教育中就开设三通基础课程;在第二年的专业知识教育中,以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在第三年的通学知识教育中,开设专业内综合课程及三学科的通学课程;在第四年的综合能力教育中,以专业实践课程和论文写作课程为主。第二部分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的困境及出路探讨大学教育正面临着如何应对人才市场对复合型人才需要实施教育的问题。所谓复合型人才,是一种由多种知识结

    27、构和能力构成的人才。它是在当代科学技术呈现出整体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众多的边缘学科、横断学科、交叉学科相继出现的条件下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提出的一种新模式。这种复合型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应该是较宽的知识结构和精深的专业的统一;在能力上.应该是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统一;在意志品质上,应该是创新精神和求实态度的统一 。人类社会活动的丰富多彩决定了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的方法灵活多样,研究方法或工具的采用取决于研究的对象和目的。就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的整体研究方法来说,经济学属于观察性科学,管理学属于经验性科学,而法学则属于规范性科学。每一种学科都是整个科学领域的分支,作为为人类需要服务的科

    28、学,它的每一个分支虽然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但同时他们也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如果忽视了这些联系,学科研究就具有了封闭性,严重者将产生特定的学术困境。一、经济学的实践困境观察性学科可以形容为“纸上谈兵”,观察者可以借助假设前提高谈阔论,无所不往。但是经济学家的本意还是想通过研究和宣传,让自己的思想对国家政策、企业决策和个人生活的实践产生指导作用,不过指导作用的大小归根到底又取决于假设前提的真实程度。纵观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从亚当斯密假设“经济人”开始,西方经济学家一直从观察家的角度创造和发展经济学理论,并试图指导经济生活。经过两个世纪的从古典经济学派到新古典经济学派,直到

    29、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补充、修改和完善,整个过程都是探索如何将基于假设构建的理论符合经济生活的实际。然而至今为止,经济学仍然面临之一系列实践问题。从结果看,它的困境反映在对经济发展的预测的准确性和对预测结果的检验方法的确定上。经济学的预测困难在于经济学与经济实践之间难以消除的相互作用 。经济活动是人的活动,以一少部分人的智慧预测大多数人的行为结果,其预测的可信性是难以证实的。并且,经济学家还希望通过预测影响经济的发展,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也希望通过经济学家的预测避免它们所不希望的后果发生,这样一来,预测与预测结果是永远不能吻合的。但是不能否认作为一种科学的经济学并不是完全以人的意志作为分析依据,而是根

    30、据现实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背景和客观的生产力条件进行预测的,因此,经济学家预测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可行的。只要承认经济预测的模糊性,对预测结果的检验也就不能苛刻了。从原因看,结果的困境是由于理论分析前提的虚假性导致的。经济学的假设是对人性中的趋利性倾向的加以肯定以便与经济分析的利益最大化目标相符合,但现实的人性是复杂多样的。它包含人具有动物本能的自然属性和人受社会影响的社会属性两个方面。自然属性简单而稳定,社会属性则复杂并且富于变化。由于人的本性决定着人的行为动机,因此,经济学便以人性假设作为学科中人的行为分析的逻辑起点。人性假设越单一,理论体系就越容易严谨,不过由于人性实际上是复杂的,所以人性设

    31、定越是单一,其形成的理论距离现实就越远。尽管经过修补可以做一些改善,但这样学科体系内部是存在矛盾的,最终可能被根本否定。利己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单一而且稳定,经济学的主流学派将人性定为单一的“理性经济人”,因此经济学能形成精致而庞大的理论体系。但其人性假设受到来自多方的,特别是有限理性决策论、经济博弈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从理性的有限性、理性的交互性和过程性、理性的制度制约等方面的挑战和修正。这些挑战和修正并不是要推翻“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而只是通过修补性论证,完善经济学理论,形式上,他们使得经济学理论大厦越来越牢固,越来越壮观。而事实是:除了人以外,其他地球生物都老老实实地顺应自然规律的安排,其自然

    32、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比较简单,人类把它们视为低级动物,而人类自己因为具有丰富的思想就自认为是理性的,并且不肯顺从自然,总想战胜自然,超越自然,但其行为符合自然规律时就成功,否则就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可见,有思想的人类是高级的,但其思想却也是最不可把握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的行为是最没有规律所以人也是最不理性的动物。因此,以人性假设为核心前提而成立和发展起来的经济学,其理论的实践困境是经济学的人性假设前提自身造成的。它的困境要由博弈论、非线性理论以及非均衡理论等更贴近现实的方法论来解决,而这种解决途径与法学、管理学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一致的。二、管理学的理论困境严格地说,经验性科学不是标准意义上的科学。经验是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和技能,它往往只能适用于某种具体的情境,管理学发源于对管理经验的总结和抽象,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反映管


    注意事项

    本文(论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在大学教育中的融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