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

    • 资源ID:2695689       资源大小:97.91KB        全文页数:5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

    1、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8章 人的生殖与发育第一节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3、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说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是重要的生殖过程 2、说明睾丸产生精子和卵巢产生卵子教学难点: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条件和场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设计:一、引入:你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二、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来源,教师总结引入课题三、学生活动:1、观察图81

    2、和图82小组讨论说出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讨论:为什么说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3、分组讨论精子和卵子排出的路线,然后每组代表上黑板画出示意图4、显微镜观察动物的卵子和精子玻片标本5、阅读课文讨论:(1)精子和卵子是在什么地方相遇的? (2)什么是受精作用 (3)精卵结合而成的细胞叫什么?6、学生自学课文内容,了解常用节育方式提出心中的问题或疑惑7、学生讨论:(1)新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2)精卵结合后在什么地方发育?(3)为什么回有“十月怀胎”之说?(4)人是从什么地方分娩出来的?(5)母体是通过什么结构向胎儿提供营养物质的?(6)你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四、

    3、教师活动: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予补充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六、练习:课本第6页:自我评价 1、2、3、4 (请学生讲解) 思维拓展(学生讨论) 板书设计: 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一、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睾丸: 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男性生殖系统 输精管: 输送精子 的结构和功能 前列腺: 阴茎:精子的排出的通道 卵巢: 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受精场所女性生殖系统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的结构和功能 阴道:月经排出的通道二、受精过程:1、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叫受精2、节育方式:结扎三、胚胎发育:卵子

    4、 受精 发育 分娩精子 (输卵管) 受精卵 (子宫) 胎儿(阴道) 婴儿 第 二节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出青春期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4、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识别人体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变化2、举例说出青春期的性发育包括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说出青春期性发育的突出特点教学难点:1、说出青春期性发育的突出特征 2、说明做好青春期卫生与保健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

    5、课时教学设计:一、引入:人的生长发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共有多少个时期?二、学生活动:1、讨论:请结合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想一想,说一说各个时期有什么特点2、活动:(1)学生4人一组,每个同学将自己的各个时期照片拿出来,请另外3个同学猜是哪个时期。(可参考照片背面的年龄,判断回答是否正确) (2)将家中长辈各时期照片拿出来交流,分析成年期又分为哪几个阶段?3、讨论:根据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的特点,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什么问题?4、观察图88男女部分生殖器官发育趋势示意图,试着从图中说出自己获得哪些信息?5、学生观察表81,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说出有哪些特征属于男女的第二性征?6、

    6、讨论:当你首次出现月经或遗精时,是否告诉父母?你父母是什么态度?你 是什么感觉?7、讨论:你将如何与异性朋友交往?8、讨论:青春期我们在饮食卫生上要注意什么问题?在穿着打扮上要注意什么问题?三:教师活动: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大胆的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你想知道的?五、练习:课本11页 自我评价 1、2、3 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第二节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婴儿期(01岁) 幼儿期(26岁)一、人的生长发育 童年期(711岁) 青春期(1223岁) 青年期 (2439岁) 成年期(24岁以上) 中年期 (4059岁)老年期 (60岁以

    7、上)二、青春期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二、青春期卫生第三节 人体概述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并说出人体各个系统的主要功能2、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和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教学重点:1、识别组成人体的器官和系统,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3、举例说明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教学难点:1、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2、分析骨的成分与骨特性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引入:人类新

    8、个体的产生是由什么系统完成的?该系统由什么组成?它们的功能是什么?二、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引入课题三、教学过程:教师:展示人体全身骨骼模型,请学生介绍这模型有哪些骨骼?哪些肌肉?这些骨骼和肌肉属于哪些系统?该系统有什么功能?学生:观察模型说出骨骼和肌肉的名称,相互讨论说出运动系统的功能活动:请一学生上黑板前做快速下蹲的表演,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个讨论:表演的同学运动后有什么变化?看到这些变化,使你想到了什么系统?人体各个系统有什么功能?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积极回答,并相互补充教师:总结归纳教师:当你吃鱼时,不小心被一小根鱼骨卡住了,家人叫你赶快喝醋,你认为这种方法能解决问题吗?学生:讨论猜测实验

    9、:学生4人一组做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的实验:1、一个烧杯里装食醋,另一个烧杯装10%的稀盐酸,分别把相同大小的鱼骨放进烧杯,观察现象,10分钟后取出,漂洗后,用手触摸,看能否打结。2、用镊子夹起一根鱼肋骨,放在酒精灯上煅烧,观察颜色变化,用镊子轻 轻敲打煅烧后的骨。教师:请各组代表说出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学生:各组代表积极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讨论:1、鱼骨放在醋中没有变软,而放在盐酸中却变软了,当被鱼骨卡住喉咙,喝醋行吗?应怎样处理?该实验说明了骨骼含有什么物质? 2、鱼骨能够煅烧,说明骨骼里含有什么物质? 3、这些物质使骨骼有什么样的特性?学生互相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归纳,今天

    10、大家表现很不错,让我们为取得成功而鼓掌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反思:六、练习:课本16页 自我评价 1、2、3 思维拓展板书设计:第三节 人体概述一、人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运动系统:运动、支持、保护的功能 消化系统:消化、吸收 呼吸系统: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循环系统:运进氧和养料、运走二氧化碳和废物人体系统 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 内分泌系统:具调节功能 生殖系统:生殖 神经系统:具调节功能二、骨的成分和骨的特性: 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有弹性 (能够煅烧)骨的成分 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 (能够溶解在稀盐酸中) 第9章 人的食物来自环境 第一节

    1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教学目标:一、知识: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2、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2、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教学难点: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的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的图片;另一组是一些少年儿童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两组图片中孩子体态上的

    12、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引导的?(学生答:营养)同学们想不想给他们提供一些科学营养的建议呢?(学生答:想。)师:要想科学营养,就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二、师生互动,解决疑难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自己经常食用的5种食物,提出有关营养成分的问题,并作出相关的假设2、将各小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再统计,全班总计列出多少种食物及营养成分。3.教师展示收集的食物种类及营养成分。汇总调查资料、分析、讨论和归纳有关信息(见下表)。编号食物名称主要营养成分生产原料产地最终来源12345师:食物究竟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学生阅读教科书内容

    13、后回答: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共六大类。 师:谁能告诉我哪些营养成分属于无机物?哪些属于有机物?生:水、无机盐属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师:三大产热营养素是哪三种营养成分?生: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实验: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并讲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一样多吗?师:我们认识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这几种物质分别有什么作用?我们主要从哪些食物中可以获得这些物质?生:结合第21、22页教科书内容和自身生活经验,小组总结归纳,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师: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学生列

    14、表归纳。生:汇报合作成果。师:适时对学习小组进行表扬和激励。生:学生互评,并对学习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师:食物中是否含有无机盐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进行探究3、探究食物中含有无机盐 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小组互评实验结果学生举例说出各种无机盐的作用4、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5页了解各种维生素的作用及缺乏会导致的疾病四、师生共同小结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告诉我你有哪些收获,你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生:回忆并答出营养成分的种类,主要食物来源及主要功能,并互相补充。(师适时质疑)五、自我评价:课本24页 1、2、3、4 思维拓展板书设计:第一节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

    15、质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1、蛋白质2、淀粉 人体供能物质3、脂肪 4、水5、无机盐6、维生素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学目标:一、知识: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二、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实验观察,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观察、动手等能力教学重点: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教学难点: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设计: 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新课学习 知识应用 拓展知识 课堂

    16、反思 课堂小测验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如下:教师活动媒介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消化系统图片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激发兴趣指导学生角色扮演活动小品表演进行角色扮演、观看、细听引导讨论小品和课文内容讨论、交流、表达引导实验观察: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实验活动实验、观察、讨论、交流、表达点拨、指导阅读课本内容带着问题阅读问题讨论问题分析、解析、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板书归纳表达、理顺知识引导实验:观察小肠结构实验活动实验、观察、讨论、交流设置问题,拓展知识问题交流表达引导课堂反思问题交流表达布置课堂小测验测验完成小测验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学生比较熟悉的图片和一段富有启发性的文字“

    17、食物究竟在人体的什么地方发生变化呢?”作为导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探究的愿望;为学习者指明方向,引导学生带着欲望进入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让学生表演小品(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口腔、胃、小肠、大肠、肝脏等器官),再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习环节。 2.新课学习根据小品内容提出几个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在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则是多看、多听、多感受而少说话,并及时对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讨论后,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理解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3.知识应用和知识拓展:教师提出“你知道哪些消化系统的疾病?”让学生说出自

    18、己所知道的消化系统的疾病。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积累知识,并时刻关注生活、关注学习、关注健康。讨论后,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观察鸡小肠,学生用手摸、用眼看、用放大镜观察,然后猜测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这是学习的感性认识阶段。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理顺知识,这是学习的理性认识阶段。 4、课堂小结、反思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口腔 食道 胃(吸收水,酒精) 消化道 小肠(吸收大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甘油、1、消化系统 脂肪酸、氨基酸)的组成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肛门 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 肝 (分泌胆汁) 消化腺 胰腺 (分泌胰液) 胃腺 (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 肠腺

    19、 (分泌肠液)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淀粉 口腔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小肠 酶 葡萄糖 蛋白质 胃胃蛋白酶 多肽 酶小肠 氨基酸脂肪 酶小肠 甘油、脂肪酸 第三节 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教学目标:一、知识:1、关注并学会粗略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 2、明白什么是合理膳食并理解合理膳食的意义二、能力:1、有兴趣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并原与其他同学交流,尝试设计表格2、有兴趣参与课堂调查活动,并小组协作将数据进行初步处理3、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二、情感:关心长辈的饮食,体验父母的辛劳,学习表达孝心教学重点:1、关注并学会粗略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2、参与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3、关注食品安全教学难点:关注食品安

    20、全教学方法:调查探究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人太胖太瘦都说明这个人的营养状况不太好,那什么样的体重才是比较标准的呢讨论、交流、表达调动学生积极性(二)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并交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营养状况参与讨论,交流,表达让学生关注并粗略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三)过度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课堂调查学生发言,讨论自己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是否正确,并说出科学依据让学生明白饮食卫生的科学道理,体现教学来自生活,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素养(四)营养学专家对合

    21、理膳食的建议 提问: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才是合理的,才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说说自己的看法讲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的有知识学生发言,谈谈对正确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理解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再给出营养专家的建议,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怎样才是正确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五)“今天我们当家”为家人设计一日食谱描述父母的辛劳和同学们的幸福生活,安排学生讨论如何为家人设计营养合理的一日食谱小组讨论,设计一日食谱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完成一日食谱的设计并付之实施(课后)通过应用学过的知识进行以“今天我当家”为主题的设计食谱活动,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让他们关心长辈

    22、的饮食、体验父母的辛劳(六)关注食品安全引导学生注意食品安全,指导学生设计调查表,调查当地食品的安全性小组设计调查表,分工合作,并在课堂上交流(课后)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懂得如何鉴别食品的安全性,保护好自己的健康(七)课堂反思、小结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想了解些什么?学生讨论,交流、表达通过反思与小结,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八)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对知识进行巩固板书设计:第四节 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一、膳食指南:1、多吃谷类,供给充足能量 2、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摄入 3、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 二、平衡膳食宝塔:第一层:谷类 (每天300克500克)第二层:蔬菜、水

    23、果类(分别是400克500克 100克200克)第三层:鱼、禽、肉、蛋类(235克200克)第四层:奶、豆类(分别是100克 50克)第五层: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三、食品安全: 第10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学目标:一、知识: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 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4、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 5、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血型和输血的关系二、能力: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的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三、情感:通过对人体血量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无偿献

    24、血、义务献血的教育。教学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教学难点:1、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2、说明血型坚定的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探究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提问:在我们人的血管里流动的是什么?讨论,交流,进入课题观察血液的组成演示实验:血液的组成成分观察教师的操作,注意发现问题,学习实验的规范操作血液中血浆及血细胞的组成观察量筒内分层现象,注意颜色及所占体积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师讲解、巡视、指导实验:观察血涂片红细胞的正常值,血液为什么是红色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知识和图102人的血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和白细

    25、胞的颜色和数目以及结构上的差异,观察血小板的形状贫血的概念如何对待补铁的问题?阅读补充资料讨论交流了解发炎讲解什么是发炎学习白细胞的作用和正常值血小板与凝血巡回演示比较观察血块周围的液体和使用抗凝剂的血液有什么不同认识化验单,知道血常规检测内容展示几张化验单,分发给学生学生分组阅读,讨论化验单上几项指标的不同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二课时)输血和血型如果你医生,面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你如何抢救?讨论,交流输血原则巡视并适时指导分组活动,模拟“血型鉴定”我过无偿献血制度讲解我国无偿献血制度查找有关无偿献血资料(课逅课堂小结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讨论,交流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完成练习板书

    26、设计: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运载血细胞 血浆(功能) 运输养料和废物 防御保卫 1、血液的组成 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血细胞 白细胞:吞噬病菌 血小板:加快血液凝固2、输血和血型(1)血型:A型、B型、AB型、O型(2)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好,紧急状况下,O型血的人可以给任何人输血。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人的血 第二节 血液循环教学目标:(一)、知识:1、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归纳总结的能力(三)、情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协作意识教学重点:1、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7、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教学难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 2、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知道,血液在全身是循环流动的,它为什么不会停息呢?生:由于心脏的作用。师:对,心脏就像水泵一样,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推动着血液不停地流动,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 脏。(二)、进行新课【展示模型】揭开人体模型的胸腔,慢慢取出心脏,留给学生观察的时间。教师在展示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观察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等(学生认真观察后,会轻松地回答出来)。【学生总结】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

    28、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拳头差不多。【结构展示】把心脏模型解剖开,让学生观看。师:心脏的内部结构到底怎样呢?引入正文。【观察讨论】看看心脏有几个腔,各腔之间是否相通,壁薄厚有什么差别,连接各腔的血管有什么特点,是动脉,还是静脉学生们积极地讨论,预习过的能积极带动其他学生参与。【学生体验】取一个新鲜的猪心脏,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感受心房壁与心室壁的薄厚,左、右心室壁的薄厚,想一想这与心脏的功能有何关系。观察连接心房和心室的血管,联系所学动脉、静脉的知识,了解其特点。有的女生胆子小,不敢用手摸,应鼓励。对学生的疑问注意引导分析,不要盲目地进行解释。有异议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29、观察血管时,可对学生适当提示,以巩固动脉、静脉概念。【交流总结】心脏有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右心室的壁薄厚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发达,壁厚;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发达,壁较薄。心室与心房比较,心室壁厚,心房壁薄(解释:左、右是以人体的生理结构为依据的)。心脏四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学生体验】:学生4人一组探究运动对心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列表或绘制曲线图表示运动与心率的关系【讨论】:为什么人的心率在运动状态下比在平静状态下高?【活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教师提示:血液实际流动方向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况一致吗? 学生开始活


    注意事项

    本文(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