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全国通用版文档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技法提分点16含答案.docx

    • 资源ID:2638647       资源大小:30.65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全国通用版文档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技法提分点16含答案.docx

    1、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全国通用版文档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技法提分点16含答案教学资料范本2020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全国通用版文档: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技法提分点16含答案编 辑:_时 间:_【20xx最新】精选高考语文二轮培优全国通用版文档: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技法提分点16含答案【考情预览】题目信息考点考向年份/卷别选文类型鉴赏形象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观点态度20xx全国卷李贺野歌唐诗20xx全国卷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宋诗20xx全国卷王建精卫词唐诗20xx全国卷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宋诗20xx全国卷苏轼送子由使契丹宋诗20xx全国卷白居易戏赠元九、李十二唐诗20xx全国卷李白金陵

    2、望汉江唐诗20xx全国卷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唐诗20xx全国卷曹翰内宴奉诏作宋诗命题规律1.从体裁上看,所选诗歌以唐诗、宋诗为主。名家非名篇作品成为考查热点,有时也会涉及非名家的名篇作品。与以往侧重律诗的体裁不同,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两首为古风,有效避免了猜想、押题。2.从题材上看,即事抒怀诗、咏史怀古诗、羁旅思乡诗等写景抒情言志类诗歌成为命题首选和考查重点。3.考点方面,重点考查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题目设置近两年为一选择一简答。技法提分点16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鉴赏人物形象三步骤鉴赏景物形象三步骤鉴赏事物形象三步骤读文支招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

    3、落泪。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那因远适更沾巾”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句意。上句勉励苏辙不辞辛苦,下句鼓励兄弟不辱使命。这两句是说:要让辽主认识你这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国风范。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设想子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的湖光山色。时苏轼任职杭州,故有此语。这里用李揆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绝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联系当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实,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用李揆的故事,又以

    4、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典题文本(20xx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 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对点解题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要阅读全诗,联系标题、注释等,以诗歌

    5、中人物、环境、情节为依据,从人物身份、性格、思想感情入手,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征。这首诗的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而首联“那因远适更沾巾”,表明诗人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从而表现了他的旷达。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改编)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

    6、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结合诗歌内容及注释可知,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出于对弟弟的安全的考虑,告诫他要小心谨慎,希望他平安归来。苏辙与李揆相似,典故正用,诗人的态度应与典故一致。所以B项“不敢自居第一”理解错误。答案B一、(20xx福建三明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喜朝天曹冠绣水雕栏,绮霞邃宇。薰风飒至清无暑。花间休唱遏云歌,枝头且听娇莺语。景物撩人,悠然得句。深杯戏把纹楸【注】赌。胸中邱壑自生凉,何须泉石寻佳趣。【注】纹楸:指围棋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7、.词的上阕描写了美丽的景色,情景交融,为下阕描写人物活动、抒发壮志、渲染气氛作铺垫。B.“绣水雕栏,绮霞邃宇”两句巧用比喻手法,俯仰结合,展现了水天相映、雕梁画栋的景象。C.“熏风飒至清无暑”写和风飒然而至,清新凉爽,暑意全消,心旷神怡,愉悦之情溢于言表。D.最后两句富有哲理,借用反问,强调了人们只要“胸有丘壑”,就处处有佳景,时时有乐趣。解析A项,结合下阕内容分析,强调了人们只要“胸有丘壑”,就处处有佳景,时时有乐趣。下阕并非抒发壮志。答案A2.这首词塑造了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解析结合词句内容分析,“花间休唱遏云歌,枝头且听娇莺语”,悠闲自在;“景物撩人,悠然得句”,赏

    8、景吟诗;“深杯戏把纹楸赌”,饮酒赌棋;“何须泉石寻佳趣”,自负自得,时时有乐趣。向往隐逸生活的文人形象。答案悠闲自在、儒雅自负、向往隐逸生活的文人形象。赏景吟诗,文雅悠闲;饮酒赌棋,怡然自乐;胸有丘壑,自负自得。二、(20xx河北唐山一中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红蕖:荷花。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3.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首句中“断”“明”“隐”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

    9、生。B.“照水红蕖细细香”这一句写景有声有色,与上一句空中的景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C.“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三句似人物素描画,其内心世界通过外部形象得以彰显。D.词的下片写太阳西下,作者手拄藜杖缓步游赏,感慨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解析B项,“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是从视觉和嗅觉来写的,“有声有色”应改为“有色有香”。答案B4.词的上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有何特点?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答:解析首先要在上阕中找出能体现季节特点的景物,如蝉、草、红蕖,其次看修饰景物的词语,一个“乱”字可看出蝉叫之喧闹,“衰”字可看出草木之凋零,这些应该是夏末秋初的景物。上阕

    10、描绘的景象是: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一所墙院周围。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飞上飞下,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从这清新淡雅的意境中,可总结出景物的特点。答案描写的是夏末秋初的清新淡雅的景色。远处,树林尽头,连绵的山峰清新明朗;近处,翠竹围护着墙院;池塘边满是干枯的衰草,蝉声四起;白鸟飞上飞下,荷花照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三、(20xx安徽皖北协作区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渭上秋夕闲望潘阆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

    11、蝉。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注】 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5.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

    12、变化过程。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解析A项,“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说法错误,由诗歌内容来看,诗中抒发的并非悠闲之情。C项,“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分析错误,应是小船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D项,“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分析有误,尾联表面是感叹无人如太公之贤,实则是说无人赏识,无太公的际遇。答案B6.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答:解析针对问题直接回答罗列意象,意象是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景物或者是事物,比如“残阳”“轻

    13、雨”“鸣蝉”。然后描绘画面,画面的内容要点明时间(“秋日”“黄昏”)、景物(“残阳”“鸣蝉”)、天气(“雨”),运用的手法要分析景物的特点,采用视觉(“残阳”“雨”)和听觉(“鸣蝉”)结合的方式。最后要组织好语言表述,语言要简练准确。答案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日,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也可以回答“动静结合”“声色结合”)一、(20xx黑龙江哈师大附中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2题。感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C.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

    15、取的典型形象相关。解析A项,由“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来看应该是塑造出一个仗剑豪迈的英雄形象。答案A2.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解析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要抓住诗歌中对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的描写。从“孤壮志”可见其壮志难酬;从“一簪华发”“醉秋风”可见其暮年迟暮而悲伤;从“灯前慷慨与谁同”可见其无志同道合之友而孤单寂寞。答案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树麦野”中老去。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稀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孤单寂寞。尾联直接抒发了对故去老友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二、(20xx

    16、河南中原名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注】水沉:指沉水香。古人用它来熏室内。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题目看,这是写景诗;从内容看,这是闺情诗。全诗借初夏景象,表达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朴实情感。B.词人精于炼字。首句中“咽”字,表现蝉声时鸣时止,尚不流利;下片中“燃”字化静为动,突出了榴花的红艳。C.本词从听觉、视觉、触觉等角度描写了初夏的别样景致,语言自然,风格质朴,感情细腻,富于生活情趣。D.本词上片写静态美,蝉声、棋声衬托庭院的

    17、阴凉和幽静;下片写动态美,小荷翻、弄清泉,突出生机和情趣。解析C项,“风格质朴”错误,本词的风格应为淡雅清新。答案C4.这首词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请简要赏析。答:解析第一问根据词中的“碧纱窗下水沉烟”“玉盆纤手弄清泉”等句可知,这是一个闺中女子的形象,然后根据词中的景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等总结出这个少女的特点是:娴静、活泼、热爱生活等。第二问应是从手法角度作答,其中要明确诗歌常用的手法或技巧,词中上片重点写了庭院和景致,属于烘托人物;下片写少女“纤手弄清泉”,属于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根据以上分析作答,意思对即可。答案(1)词中塑造了一个娴雅、活泼、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女子形象。(2

    18、)上片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琴棋、熏香之家写其情趣雅致,绿槐高柳的庭院写其性情沉静。下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赏雨赏花写其兴奋好奇,纤手弄泉写其活泼天真。三、(20xx云南昆明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56题。渡黄河范云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汤汤”意为水势浩大,“不可陵”意为不可渡过,本诗起笔状写黄河气势以及水流特征,暗示渡河之难。B.桧和松都是坚硬的木材,以桧为楫无法渡河,以松为舟才能胜载,可见河水的迅猛,渡河的危险、困难。C.“空庭”以下四句是

    19、诗人岸畔所见,庭户空空,旧木横躺,田园荒芜,不睹人迹,极写村庄的破败荒凉却不失静谧安适。D.诗人最后以问句抒发情感,由于有了前面渡河和社会凋残的描写,这两句不仅不显生硬而且具有感情力量。解析C项,“不失静谧安适”理解有误。答案C6.本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理解这首诗的大体意思。在此基础上,概括诗人形象,再作简要分析。答案诗歌刻画了一个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诗人以渡河之危险与艰难喻国家之危局与世事的艰难,借环境的荒凉萧条喻国家民族的衰落,以一句询问表达了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忧虑。四、(20xx湖北沙市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20、。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7.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B.“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非常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C.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D.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然而诗

    21、人却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解析B项,“农家生活非常艰辛”错误,原诗没有这种意思。答案B8.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答:解析第一问可以结合诗歌前三句中涉及的意象、创设的意境作答,解答时可以根据诗句的大致意思考虑,抓住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这一特点分析即可。第二问分析作用可以从内容及结构两个角度考虑,从内容上来说,这三句是写景,渲染了山村的氛围;从结构上来说,这是诗歌的前半部分,可以从为下文的描写作铺垫角度分析,最后还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意思对即可。答案景象: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

    22、。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作用: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作了铺垫;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五、(20xx江西九江一中期末)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910题。南乡子秋暮村居纳兰性德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9.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布列整齐之意。一路行来,但见空谷寂静,遍山林木整齐布列。一个“齐”字,写出了木叶尽脱、山

    23、林空阔的暮秋山景。境界阔大,很有气势。B.“试上小楼极目望”,诗人眼中的景象很分明:有池塘,有水边或者水岸,有山坡或者斜坡,为下一个层次的推出,提供了极佳的背景。C.“吠”“鸣”声把词人从远处拉到了眼前,但是这“鸡鸣狗吠”,并不是这种现实情状,词人把它当作一种情趣的寄托、一种精神的追求。D.这“东西”是“东方与西方”和“东边与西边”的空间方位,这个远山变幻而柴扉“独掩”的画意,表明词人需要的是“独掩”的与世隔绝的那份淡定。解析B项,“一片烟笼十里陂”的背景下,词人的“望”不会是景象分明的。答案B10.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解析词中选择了“红叶”

    24、“寒溪”“空山”“万木”“烟笼”“十里陂”“吠犬”“鸣鸡”“灯火”等意象,想象拥有这些意象的画面,溪水之中漂浮着红叶,山因为秋天到来而显得空旷,树因为秋霜降临而齐整,极目远望,烟雾笼罩着远处的山坡;近处有鸡鸣犬吠之声,有点点灯火,可见词人描绘的是山水田园风光,这里恬淡静谧,飘渺旷远;词人欣赏如此美景,内心自然是恬淡愉悦的。答案此词描绘了秋暮时节一幅山村田园风光图。通过写红叶、寒溪、空山、万木、山峦参差、烟笼长堤、犬吠、鸡鸣、寒林村舍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疏朗、空旷的意境,透露出作者的欣喜、恬淡、闲适而又略显孤独的情感。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

    25、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

    26、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解析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答案C1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诗歌的景物形象。第二联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呼应诗歌标题“对雪”,暗示诗人独坐室内,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解答本题,需要先从借景抒情角度分析,再分析本联内容与标题的关系。答案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全国通用版文档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技法提分点16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