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docx

    • 资源ID:2634953       资源大小:123.24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docx

    1、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中考化学易错点总结易错点一:在“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为红色的反应中,很多同学不明白其中的反应过程,误认为是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B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CO2气体C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好玻璃片后应正放在桌面上 D干冰就是二氧化碳解析 A错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B错的原因是:认为只有二氧化碳气体能灭火;D只有固体二氧化碳才能叫干冰,液态或气态的二氧化碳都不能叫干冰,所以只能说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C中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符合题意。答案 C易错点

    2、二:物质的除杂,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上考虑不周全。例2 将N2、CO、CO2、H2的混和气体依次通入足量的石灰水和灼热的CuO内,剩余气体是( )AN2 CO2 BN2 CCO2 DN2 CO2 H2O错因会诊 错选B是没有想到CO通过灼热的CuO内,又生成了CO2气体;不会乱猜答案而误选C;错选D没有想到H2还原CuO生成的水是液体,而不是气体。解析 石灰水可与CO2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CaCO3,它可以起到吸收CO2的作用,灼热的氧化铜可以与CO 、H2反应,但同时生成CO2和H2O,H2O是液体,N2不参与反应,所以剩余气体中应有N2和CO2。答案 A易错点三:实验室制取二

    3、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例1用盐酸用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时,制得的气体中常混有的杂质是( )A氮气和稀有气体 B氮气和氯化氢C水蒸气和氯化氢 D空气和水蒸气错解分析:因对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理解不透,对生成的CO2气体混有什么杂质就不能正确判断。制取CO2所用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两者混合,产生的CO2从溶液中逸出,因此含有水蒸气;又因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因此制取的气体中还有氯化氢气体。答案:C易错点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例2下列是一些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图,其中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 )A B C D错解分析:错选B、C是没有掌握制取二氧化碳的

    4、注意事顶;错选D是没有真正理解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是决定气体装置的首要因素,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不需加热。 漏选A是因为没有看清使用的是分液漏斗,误认为分液漏斗也需与长颈漏斗一样,下端的管口应插到液面以下形成液封。答案: A 点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易产生如下错误:长颈漏斗下端口易错安装在液面以上,致使制取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收集二氧化碳时连接的导管太短,只伸入到集气瓶内的上部,误认为CO2密度大,无论放在什么位置都会收集到;导气管如果没有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收集的气体会不纯;另外,误用酒精灯加热,认为加热时反应速率快,又容易与实验室制取O2的装置产生混淆。易错点五:1在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5、,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同学们易理解为“纯净物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这是错误的。因有的纯净物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2对分子概念的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常被误认为是“保持物质的性质的一种粒子。”在此应明确,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而物质的物理性质,需大量分子的集合体一起来表现,单个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无法保持物质的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此外,物质的物理性质也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可能发生变化,如水变成冰,状态改变,物理性质改变,但化学性质不变。3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很多同学易误认为“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其实分子与构成这种分

    6、子的原子相比,分子大原子小。但不是所有的分子都比原子大,如汞原子就比氢分子大得多。4对于分子和原子的区别,特别要注意几种说法。在没有前提条件下都是错误的,这是易错点。如:分子大,原子小;分子重,原子轻;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等。例1: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分子受热体积变大,遇冷体积变小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D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错因会诊 错选A是对分子的概念不理解;错选B是对分子的基本性质没有掌握;错选C是不知道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除分子外,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原子、离子等。解析 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

    7、质,而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错;构成物质的微粒不仅仅是分子,还有原子、离子等,故C错;物体受热或遇冷,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或缩小,而分子本身的体积没有什么变化,故B错;由分子性质知,D是正确的。答案 D例2: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而原子则静止不动B分子大,原子小C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D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变化错因会诊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的同学误认为分子就一定比原子大而错选B。有的同学认为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而漏选C。有的同学对用微观的知识解释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不明白而易错选D。解析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的一种微粒。如

    8、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的。至于说分子与原子的大小、轻重的比较,只能在分子和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之间相比。如只能说,水分子比构成它的氧原子或氢原子大(或者重),但不能说,氢分子比氧原子大(或者重)。在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答案 C易错点六:化合价化合价是物质构成化学的重点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很多学生在标写化合价、根据化合价求化学式以及求化合物中加点元素化合价时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现对同学们在出现的易错题进行分析,以供同学们学习之用。例1 为了防止传染病疫情发生,必须对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地区进行环境消毒

    9、,下列有关常用的消毒剂及对应的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Cl 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Ca2+C过氧化氢(H2O2)中,氧元素为1价D漂白精有效成份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为1价错因会诊 错选A是因为只想到氯元素主要显-1价,没有考虑到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错选B是由于没有把离子符号的标注与化合价相分开,二者混淆而错选;漏选C是因为氧元素在通常情况下显2价;错选D是由于氯元素在一般情况下显1价,没有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进行计算。解析 本题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考查化合价的知识。Cl 2为单质,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A错;B选项将化合价与离子符

    10、号相混淆,元素的化合价应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化合价为1时,不能省略。“+、一”放在数字前),离子所带电荷应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电荷为1时,省略。“ +、一”放在数字后);次氯酸钠(NaClO)中,Na元素为+1价,O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可求出氯元素为+1价。答案 C例2 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氮元素,它们按下列顺序排列: NH3 N2 NO X HNO3。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ANO2 BN2OCN2O3 DNaNO2错因会诊 因没有熟记住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不会根据化学式求元素的化合价,无法找出题给五种含氮物质的排列规律,主观臆测而错选A

    11、、C或D。解答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合价原则。根据化学式首先求出题给的五种物质里氮元素的化合价。推断排列规律,再求四个选项中各物质里氮元素的化合价,进而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解析 依题意可知,题给五种物质均含氮元素,其化合价分别为X不难发现,上述五种含氮的物质是根据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的,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只能是大于+2价而小于+5价,而在化合物里,氧通常显2价,钠显+1价,根据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可分别求出A中NO2里氮显+4价,B中N2O里的氮显+1价,C中N2O3里氮显+3价,D中NaNO2里氮显+3价,因此X不可能是N2O,故选B。

    12、答案 B例3 科学家研究发现,以YmOn、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后可以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质,其化学式可写成Y2Ba4Cu6O13,且在合成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则高温超导物(Y2Ba4Cu6O13)中元素Y的化合价是( )A-2 B+2 C+3 D-3错因会诊 本题是一道关于元素化合价知识的应用题。解题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但在解题时应抓住题给信息:Y2Ba4Cu6O13是以YmOn、BaCO3和CuO为原料制得的,反应过程中所有元素化合价均不改变。否则题设中两种元素Y和Cu化合价不能确定,而不知如何入手解答而乱猜答案。解析 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

    13、O13)是以YmOn、BaCO3和CuO为原料合成,因在此过程中所有元素化合价均不变,则Ba、Cu均为+2价,O为-2价,设其中Y的化合价为,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得:2+(+2)4+(+2)6+(2)130 解得。答案 C易错点七: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把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弄错的主要原因是对符号意义的理解不到位,元素符号前的系数表示几个原子;离子符号前的系数表示几个离子;化学式前的系数表示几个分子;化学式中的数字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元素符号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例4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

    14、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B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氧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C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2个氧元素和1个碳元素组成的D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错因会诊 错选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而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所以归纳起来二氧化碳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而错选A。因看到二氧化碳中含有“O2”,以为这就是氧分子,所以选B。因看到在CO2中既有碳又有氧而选C。解析 物质的描述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在讨论物质的宏观组成时,一般用:某物质由元素组成。其中只涉及类别而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而分子、原子等是微观概念,既有类别又有数量之

    15、分,当讨论物质微观结构时,一般用: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某某分子是由多少个某原子构成的。一般是:“元素与组成”匹配,而“分子或原子与构成”匹配。对于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不能直接表述为由原子构成。B中应该注意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不会构成新分子,分子应构成物质,也就是说二氧化碳分子中不会含有氧分子。故B错。分子是微观概念,构成分子的只能是原子。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微观概念不能用宏观概念来描述所以C错。答案 D易错点八: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化学式计算的考查方式比较灵活多样,但其最终落脚点大多还是在相对

    16、分子质量计算、元素质量比计算、元素质量分数计算、根据化学式求解某元素质量等方面。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中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出现了新的趋势,试题技巧性降低,内容涵盖面增大,体现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联系,因此学习时应加强对有关事实、新闻报道等的关注。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当原子个数不是“1”时,漏掉原子个数,是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错误。疑难点一 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1化学式中的下角标表示乘积的关系,例如: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2若化学式中含有原子团,且原子团的个数为n个,在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时,可先把括号内各元素的相对原子

    17、质量的总和算出来,再乘括号外右下角的原子团的个数。例如:Ca(OH)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16+1)2=74。3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无水部分和结晶水部分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例如CuSO45H2O中的“”不是表示乘积,而是表示加和,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4+32+164+5(12+16)=250。疑难点二 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化合物中某元素百分含量的计算式: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元素)2在计算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时,一定要把所求元素的原子个数写正确,不要漏掉,例如一个NH4NO3分子中共含有2个N原子,因此在计算N的质量分数时,一定要注意的是:“N的相对原子

    18、质量2”。3计算一定量的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则计算公式为:某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该元素在物质中的质量分数(w)。疑难点三根据化学式计算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不纯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100%或:不纯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纯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化合物在不纯物中的质量分数(纯度)。(条件:混合物中的杂质不含有该元素)。如:有一不纯的硝酸铵()化肥,杂质中不含氮元素,测知该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5%,则该化肥的纯度为多少?分析:设化肥的质量为100g,硝酸铵的纯度为x。根据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则有:,解得。故答案为90%。例5 下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正确的是A.Ca(OH)2的相对分

    19、子质量MrCa(OH)2=40+16+12=58B. 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则葡萄糖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1:2:1。C. 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7.5%D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Mr(5H2O)=5(12+16)=90错因会诊 错选A是不明白中含有两个氢氧根离子;错选B是元素的质量比误作为原子的个数比了;错选C是没有注意化学式中氮原子的个数,化学式中,有2个氮原子,同时他也没有注意到计算时格式也不规范,解析 Ca(OH)2表示一个氢氧化钙分子中含有一个钙原子和2个氢氧根,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就是一个钙原子和2个氢氧根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因此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Mr

    20、Ca(OH)2=40+(16+1)2=74;元素的质量比应等于每个分子(即化学式)中各种原子的个数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之比。既葡萄糖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126:112:166=6:1:8;: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先要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并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再用化学式中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别除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百分之百,便可算出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 D易错点九:同学们常将描述现象与得出的结论相混淆。在观察现象时往往只考虑变化后的现象,不考虑变化时的现象和变化前的现象,描述现象时往往以结论代替现象。现象是能看到、能感觉到的,而生成的物质是什么,是

    21、看不到的。例1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热量C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 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冒出错因会诊对现象和结论不能区分乱猜答案而错选B、C、D。解析“蜡烛燃烧,放热,生成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雾”,这是描述蜡烛燃烧时的现象。若改为“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为实验结论。结论往往由现象推出,二者不可混淆。答案A规律方法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其基本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总体评价。2学会观察实验的基本方法: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分三个阶段观

    22、察。3学会从三个方面描述燃烧的现象:光、焰色;放出热量;生成物的色、态、味易错点十: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比较项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含氧气多少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中复燃氧气多含二氧化碳多少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多含水蒸气多少向干燥的玻璃片吹气玻璃片上有小水滴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多例2 一次实验结束时,小李忘记将酒精灯帽盖上,第二天再去点燃时,怎么也点不着,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李想探个究竟,于是便设计进行了下列实验:检查灯内是否还有足量的酒精,发现酒精量充足将灯内的酒精到出少量点燃,能很好的燃烧挤压灯头处的灯芯,很难挤出液体。点燃挤出的一滴液体,其不能燃烧将灯帽盖好放置几小

    23、时后,或直接在灯头上滴几滴酒精,再去点燃时,酒精灯能正常燃烧。去学校图书室查阅了有关资料,记录了如下有关的信息:酒精(学名乙醇)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它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化合物, 。实验室酒精灯所用酒精一般是95%的工业酒精。酒精的沸点为:78.5 水的沸点:100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2)小李设计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3)实验挤出的一滴液体不能燃烧的可能原因是: 。(4)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小李最终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酒精易挥发,而水不易燃,从而按照科学探究的方法即可设计实验。(1)通过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酒

    24、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足时,可能导致酒精灯不能点燃。 (2)此实验目的是检验酒精灯不能点燃的原因。 (3)实验挤出的一滴液体不能燃烧的可能原因是:该液体是水,酒精挥发了。 (4)最终得出结论是在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足时,灯芯内的酒精挥发后,使得酒精灯不能被点燃。 答案(1)酒精灯没被点燃不是由于灯体内酒精量过少造成的(2)检查灯体内的酒精是否可以燃烧(3)顶部灯芯处的酒精挥发,造成该处酒精中水的含量增高(4)没有盖上灯冒,使得灯芯上的酒精挥发,使灯芯水含量增大,所以不易被点燃易错点十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步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组成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石蜡和棉线烛芯乳白色圆柱形固体比水小较软燃

    25、烧时火焰的分层及温度烛身的变化生成的产物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缓慢变短水和二氧化碳例3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处最先碳化。(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层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烧燃后的生成物有_和_

    26、。解析蜡烛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对蜡烛燃烧的观察可以按照点燃前、点燃中、熄灭后的顺序进行观察和叙述,观察到的现象越多,描叙越详尽越准确就越好,得出的结论也越多。蜡烛的颜色、状态,燃烧时火焰的颜色以及放热等平时见过,但它的密度、硬度、在燃烧时火焰的温度检测方法、生成物的检验等平时忽略了或者不知道如何进行,学习化学时要认真观察实验。答案(1)小;(2)处于火焰最外层;外焰;(3)水;二氧化碳。易错点十三:煤的干馏就是将煤置于隔绝空气的密闭炼焦炉内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煤中有机物逐渐分解,得到气态的焦炉气、液态的煤焦油和固态的焦炭,挥发性的产物中有许多重要化学品并获得重要应用。石油的分馏就是利用原油液

    27、体混合物中各种组分的沸点不同这一性质,使沸点低的先气化,沸点高的后气化,这样经过连续加热和冷凝,可以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蒸馏产物。因此煤的干馏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而石油的分馏属于化学变化。例1 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有( )A石油蒸馏 B煤干馏 C干冰升华 D煤燃烧错因会诊 对石油蒸馏的实质不明白,从而误认为石油蒸馏是物理变化;错选C是对干冰升华的过程不了解而造成的。解析 石油蒸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的分离,是物理变化;干冰升华是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吸收热量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是物理变化;煤干馏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分解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答案 BD易错点十四:许多同学因对能源问题了解

    28、不够,不知如何分析有关问题。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是最重要的能源且是不可再生能源。因化石燃料匮乏,且煤、石油等燃料燃烧后的产物严重污染空气,需要寻找新能源。这些新能源的标准是廉价、易得,不破坏自然环境,而且有利于环保。例2 煤、石油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必须( )A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得氢气作能源 B大量砍伐树木作燃料C开发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D用高粱、玉米酿制酒精作燃料错因会诊 只考虑氢能的优点,没有想到用电解水制氢气,能耗大,不如直接利用电能好而错选A;错选D是对能源的综合利用不明白。解析 大量砍伐树木不仅在工业上不适用,而且也破坏生态环境,B错。用高粱、玉米酿制的酒精成

    29、本高,不宜用作燃料,D错。用电解水的方法制氢气,能耗大,速度慢,得不偿失,A错。答案 C易错点十五: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而导致,并不是只要是雨水就一定为酸雨。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其最大优点是产物为水,无污染。常用能源与新型能源不分,如水能已被广泛使用,则不能为新能源。例3 最理想的高能无污染的燃料是( )A.甲烷 B.氢气 C.一氧化碳 D.乙醇汽油错因会诊 错选A是认为甲烷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对空气没有污染,没有考虑到CH4不充分燃烧时也会产生CO;只想到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而错选D,但乙醇汽油燃烧仍

    30、然会产生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解析 甲烷、H2、CO和乙醇汽油都可作燃料,但CO有毒,乙醇汽油燃烧会造成空气的污染。而CH4不充分燃烧时也会产生CO,且等质量的情况下比氢气燃烧放出热量低,学生往往忽略这些,而错选A、B。答案 B易错点十六、“着火点”和“温度”理解出错例1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C. 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D. 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解析:本题考查灭火的相关知识。灭火的方法是:(1)清除可燃物或可燃物与其他物质隔离;(2)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3)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由题给信息知,Mg(OH)2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两者能使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从而起到灭火的目的,同时在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使可燃物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而熄灭。答案 A。错因会诊 本题易错选A,学生会错误地


    注意事项

    本文(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