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知识点简版.docx

    • 资源ID:2592642       资源大小:28.03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知识点简版.docx

    1、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知识点简版世界现代史(主要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来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战后,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摧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称霸世界,疯狂扩军备战,不断侵略扩张,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人类文化空前繁荣,世界性、民族性与多样性交相辉映。当今世界形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经济

    2、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文化多元化。A、.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主要矛盾:英德矛盾。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4)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2.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原因:大国争霸,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转折点:1916年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反映了战争的

    3、残酷性,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4)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5)影响: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欧洲的衰落和美国、日本的兴起;战争引发了俄国十月革命;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民族解放运动高涨。(6)启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大国争霸威胁世界和平。(7)评价普林希普的刺杀活动: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采取的是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解决民族矛盾的正确方式,结果引发了一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认识到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构成威胁,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8)一战对中国的影响: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有一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战

    4、后举行的巴黎和会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9)新式武器(科技)与战争:科技运用于战争,使战争更加残酷;战争的需要也反过来推动了科技的进步。B.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十月革命:背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结果: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诞生。性质: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义革命。意义: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

    5、了思想基础,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区别: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苏俄: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2.列宁的探索:新经济政策: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内容(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内容:实行粮食税;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在一定范围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的关系。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认识:在不同时期,要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不同的发展政策。)学习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品质。1922年,苏联成立。 3.斯大林的探

    6、索: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措施: 19281937年实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国防力量大大增强。农业集体化-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4.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5.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特点:高度集中。特征:政治上:党政不分,高度集权,后果:民主与法制匮乏。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

    7、来干预经济),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评价: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弊端)。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时间:1919年。目的:重新瓜分世界。性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操纵国家:美、英、法。结果:1919年6月,协约国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后又与其他战败国签订条约。凡尔赛和约的内容:领土方面: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军事方面:废除德国的义务兵役制;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政治方面: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赔款方面:德国应

    8、支付大量战争赔款。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对德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最能体现会议的“分赃”实质)巴黎和会的影响: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2.华盛顿会议 时间:19211922年操纵国家:美、英、日。目的或会议的中心议题: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尤其是美、日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结果:签署了关于中国的九国公约时间:1922年。内容: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中国保证各国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影响: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实质: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

    9、方便。对中国的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华盛顿会议的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影响(评价):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新秩序。但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瓦解的标志: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的爆发。4.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危害:巴黎和会关于中国的内容是: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转交给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充分体现了帝国主

    10、义列强无视弱小民族利益的强权政治)华盛顿会议确认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认识:帝国主义列强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实力政策,弱国无外交)D、经济大危机:时间:19291933年。范围:从美国爆发,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特点: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影响: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发了各国的社会危机,并引起政治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也使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激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罗斯福新政:背景:经济危机引发了美国的政治危机。概况:1933年,实行罗斯福新政。目的:消除经济危机,

    11、恢复和发展经济。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中心措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新政的核心和基础),调整工业。主要内容:整顿金融业;恢复工业;调整农业,;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进行社会救济。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影响(作用):新政使美国度过了危机,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实质: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 全国工业复兴法内容: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等。目的: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作用: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12、克服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都是国家在面临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都是国家干预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都根据本国国情,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启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E、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内政策:独裁统治;对外政策:侵略扩张)1.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建立:建立法西斯政权,走上法西斯化道路(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对内独裁统

    13、治措施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反犹暴行(迫害犹太人)。2.日本法西斯的建立:影响: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标志着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的形成。3.20世纪30年代,德、日、意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如,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吞并奥地利等。 4.轴心国集团: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集团。影响:对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威胁。 5.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创作的世界名画格尔尼卡控诉了德意法西斯的暴行。F.全球战火再火1.慕尼黑会议:时间:1938年9月。参加国家:德、意、英、法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结果:签

    14、定慕尼黑协定影响: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2.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进一步激起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其他原因:英法的绥靖政策。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争开始,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珍珠港事件),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二战达到最大规模。转折点:斯大林

    15、格勒战役,它不仅是欧洲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联合的表现:军事上:1944年6月,盟军组织了诺曼底登陆,横渡英吉利海峡,影响: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政治上:召开雅尔塔会议。结束:1945年柏林战役彻底打败德国,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战事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影响:消极影响: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积极影响:二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和平与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彻底摧毁了法西斯势力;沉重打击了殖民体系;鼓舞和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主要原因);反法西斯侵

    16、略是正义战争;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启示:和平来之不易,要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各国应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等。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时间1942年1月1日。标志: 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影响: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雅尔塔会议:目的: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问题。时间:1945年2月。国家:苏(斯大林)、美(罗斯福)、英(丘吉尔)。地点:雅尔塔

    17、(苏联)。内容: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影响: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二战与中国的关系:中国是二战的亚洲战场,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G.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一、美国经济的发展 (三个阶段、特点、原因)第一阶段:20世五、六十年代。特点:经济持续迅速发展。 原因:战时的资本积累 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是最主要原因)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

    18、高新技术成果。第三阶段:90年代以来。特点: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二、欧洲的联合 欧洲的联合:原因:经济衰退,实力下降;美苏的威胁;美国加强对西欧各国的控制。目的: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国际地位,加强交流合作,促进经济发展。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维护了自身的安全,提高了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挑战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战后西欧国家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美国的援助;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积极采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联合的成立过程: 1967年三个组织合并组成了“欧洲共同体”,1993年,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是

    19、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欧洲的统一货币:欧元。欧洲的发展趋势:经济政治一体化。欧盟的成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挑战了两极,牵制了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三、日本的崛起 .经济发展:第一阶段:二战后至70年代中期。特点:日本经济恢复并持续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原因:a.美国的扶持;b.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成果;c.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d.坚持“教育先行”战略,大力发展教育,重视培养人才。e.实行“贸易立国”战略,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四、二战后,日本、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相同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相同原因:美国的扶持或援助;制

    20、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积极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对中国的借鉴:坚持改革开放,引进先进的科技成就;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加强国际交流,学习西方先进经验;大胆创新。H.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一、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赫鲁晓夫改革:结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2.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激化了苏联社会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动荡和分裂,导致苏联解体。3.苏联的解体:加速苏联解体的事件:八一九事件 解体时间: 1991年底(存在的时间:19221991年)解体标志:

    21、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解体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直接原因);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外部原因)等。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匈牙利改革 启示: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把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有机结合;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捷克斯洛伐克改革:1968年,被苏联镇压-“布拉格之春”2、东欧剧变:时间:从1989年下半年至1991年。表现:社会主义制度发生了根本改变。(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两德统一。)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3、苏东剧变给我们的启示: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

    22、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正确处理国内的民族问题。I.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一、印度的独立和振兴 印巴分治: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离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分治,史称“印巴分治”。 印度第一任总理是尼赫鲁。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战后非洲的独立运动首先在北非(埃及)展开。(埃及独立: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了武装起义,赢得了埃及的真正独立。 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2.非洲独立年:1960年,非洲有17个

    23、国家独立,历史上称这一年为非洲独立年。 3.纳米比亚独立及其意义:1990年3月,纳米比亚赢得了独立。 意义: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世界殖民体系也最终瓦解。三、拉美人民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1、古巴革命:1959年,古巴爆发革命(领导人卡斯特罗),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1999年底,巴拿马人民通过斗争最终从美国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四、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概况: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其特点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影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五、.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概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凯末尔为首

    24、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19191923)。影响:土耳其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使土耳其摆脱了民族危机,是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民主革命。G.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1.冷战: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冷战”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冷战”的序幕。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美国进入全球扩张阶段。)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

    25、施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联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美苏冷战的影响:美苏冷战给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美苏冷战的启示:霸权主义是对人类和平与安全的威胁,我们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来之不易,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2.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3. 美苏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或苏东剧变)美苏争霸的影响:美苏争霸给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5.德国分裂:冷战期间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德国分裂是美苏争霸的产物)二、苏联解体后暂时形

    26、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概述: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暂时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向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主要力量中心:“一超”即美国;“多强”即中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多极化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科索沃战争(霸权主义的典型事例)当前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途径:遏制霸权主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提高多种政治力量的综合实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世界政治格局演

    27、变的决定性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原因:多个国家和国家联盟力量中心的出现:欧盟的成立、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表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是漫长的。中国应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做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致力实现

    28、长期、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三、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原因: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主要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全球性经济组织进一步发展;区域性经济集团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跨国公司)3.影响: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的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带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追赶或超越。由

    29、于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必然存在着许多不公正不合理的地方,全球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区域性经济集团:欧盟、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等。4.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做法: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应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5.人类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毒品问题、艾滋病问题和恐怖主义。6.如何应对全球性问题: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等。联合国成立:1945年10月24日;宗旨:维

    30、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作用:维护世界和平、摆脱殖民统治、促进经济发展与合作以及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世界贸易组织:宗旨:推动世界自由贸易发展。作用:对促进世界贸易增长和交流、解决贸易纠纷,构建公平的世界贸易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内容类别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时 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标 志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电力的广泛应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空间技术时代特征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主要国家英国美国、德国美国成 果珍妮机(开始于棉纺织业);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顿

    31、汽船;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新能源:电力、石油电:美国爱迪生发明电灯;新交通工具:内燃机、德国卡尔本茨发明汽车;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新通讯工具:电报、电话。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神舟系列飞船克隆技术的发展影 响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2、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3、开创了新兴的工厂制度。4、推动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不断完善。1、经济上: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2、政治上: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帝国主义)。3、文化上:西方国家走上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道路。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2、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3、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特 点首先在英


    注意事项

    本文(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知识点简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