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校推进实施指导意见.docx

    • 资源ID:2523397       资源大小:19.2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校推进实施指导意见.docx

    1、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校推进实施指导意见附件1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校推进实施指导意见(暂行)为贯彻落实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和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要求,整校推进开展我省中小学(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下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完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及校本应用全员考核任务,根据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意见,制订本意见。一、主要任务按照“试点先行、打造样板、创新应用、整校推进、全员参与”的原则,省级规划、市级统筹、县级

    2、组织、学校实施的机制,整校推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及校本应用全员考核工作。各级的主要任务如下: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合理可行的全省能力提升工程整校推进实施规划和政策措施。2.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指导各县区组织开展整校推进工作。3.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本县区能力提升工程整校推进实施方案,组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指导学校实施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和校本应用考核工作。4.中小学制订本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组织、支持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开展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二、工作职责(一)省级职责1.负责省能力提升工程的规划与管理

    3、,成立省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组建省级管理团队,负责全省整校推进实施工作统筹与监管。2.组建省级专家团队,开展专题调研、规划研制、政策咨询、业务指导、绩效考评和总结提升等工作。3.制定应用能力培训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建设省级培训团队,优先支持省级培训团队参加国家级培训。4.遴选市、县区和中小学开展省级试点工作。培训试点市、县区和试点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组织试点学校教师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支持试点学校的校本研修,指导试点学校校本应用考核。5.研发案例式的整校推进实施工作手册,推广省级试点经验。(二)市级职责1.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市能力提升工程的统筹与管理,成立市级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组建

    4、市级管理团队,协调、指导、监管本地整校推进工作。2.建设市级培训团队,支持市级培训团队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组织开展市级培训团队专项培训工作。3.遴选县区和中小学开展市级试点工作,培训试点县区和试点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组织试点学校教师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支持试点学校的校本研修,指导试点学校校本应用考核。4.指导试点县区和试点学校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推广市级试点经验。5.验收中小学校本应用考核工作;开展整校推进工作绩效评估工作。(三)县区职责1.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依托本县教师发展机构,成立县级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组建县级管理团队;结合本地信息化发展实际,完善推动

    5、学校与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制度,健全整校推进能力提升工程运行机制。2.整合电教、教研、培训等机构资源,加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遴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专兼职培训者,组建高水平县级培训团队,承担培训设计、研修指导、考核评价等任务;支持县级培训团队参加市级以上培训,组织开展县级培训团队专项培训工作。3.遴选县级试点校,组织实施县级试点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培训,提升学校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指导试点学校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推广县级试点经验。4.开展以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为核心的教师研修伴随式数据采集与过程性评价,提高精准诊断、及时干预和个性化服务教师能力提升的水平。5.依据省市信息技术应用校本

    6、考核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务实可行的校本应用考核实施细则,指导学校实施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和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校本考核,抽查校本应用考核过程,验收校本应用考核结果,认定培训学时和校本应用考核学分。(四)学校职责1.中小学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中小学组建由校长领衔、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中小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基于本校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和教师应用能力提升需求,在县级以上培训团队指导下,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明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主题和计划,并报送县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审核备案。2.中小学信息化管理团队按照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根据教师

    7、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际,指导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环境中,选择符合本校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微能力(见“四、校本应用考核”的“(一)考核内容”)。每位教师所选微能力,合计不少于20学分。3.组织教师重点围绕自主选择的应用环境及微能力,参加相关培训。通过网络研修、实践应用与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紧密结合,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助力学校教学创新。4.组织教师参加不少于20学分的信息技术应用校本考核。校本应用考核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由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依据校本应用考核规范,围绕教师自主选择的微能力进行,并将考核结果报送至县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5.中小学信息化管理团队总结经验,提

    8、炼成果,向县级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报送整校推进工作案例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优秀课例。(五)教师职责1.参加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组织开展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需求调研活动,对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2.在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指导下,基于信息化环境实际,自选适合自身应用能力的微能力(合计不少于20学分);针对自选微能力参加应用能力提升培训(30学时网络研修、30学时实践应用)。3.根据教研组专题研修计划,参加学科信息化教学互助研讨、“技术创新课堂”应用研磨、实践应用成果生成与展示等活动。4.针对自选微能力,参加学校开展的信息技术应用校本考核。5.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及实践应

    9、用的总结反思,向学校报送信息技术应用课例。三、培训实施(一)团队建设、培训与使用1.建优县级培训团队。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一定比例遴选,打造“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的县级培训指导团队。支持县级培训团队参加国家、省、市级专项培训,开展县级培训团队集中研修,有效提升培训团队规划方案、组织教研、指导校本研修与校本应用考核,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评价等的能力。2.建强学校管理团队。县级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指导学校(中心校)组建由校长领衔,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等3-5人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开展面向所有学校的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培训,帮助学

    10、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制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及教师培训计划。3.用好培训团队和管理团队。出台团队管理与使用办法,县级培训团队的管理与使用重在培训设计、过程管理、研修指导、考核评价等任务的绩效,履职与考评相结合,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对学校管理团队的管理与使用,重在实行校长责任制,赋权与问责相结合,公示绩效,奖优罚劣。(二)整校推进教师培训与实践应用1.全员参加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遴选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推动教师应用智慧课堂、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与实践应用和校本研修紧密结合,打造“技术

    11、创新课堂”,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优化资源平台建设,通过遴选培训机构课程资源、整合一线教师的优秀实践案例资源、推荐高质量的国家慕课课程资源、自主研发培训资源等多种方式,开放培训资源供给,丰富信息化教育教学课程资源库,满足教师选学需求。加强培训管理平台建设,支持开展成果导向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工作,以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为核心,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监测评价体系。2.组织开展实践应用与校本研修。实践应用与校本研修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围绕学科课程标准

    12、、专业教学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活动。学校要在区县的规划和指导下,以“助力学校教学创新,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能力”为目标,严格自主管理,落实自主规划,抓实自主研修,强化应用实效。一是自主管理重在明职责,建制度,重问责,充分发挥学校管理团队的统领作用,建立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管理机制,把信息化领导力落到实处。二是自主规划重在务实可行,要力戒形式主义,基于本校实际情况,针对问题与需求,制定可提升、可检测、可达成的目标任务及实施计划。三是自主研修重在建机制、保实效,

    13、要立足“整体提升”,建立“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 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形成“学校指导有研修方案,教研组互助有专题研修计划,教师选学有任务单”的研修机制,确保整校提升有效推进。四是要立足“问题解决”,建立实践应用的激励制度,形成“骨干指导、教研组研讨、学校交流”的应用研磨机制,推动教师应用,保证50%实践应用学时确有实效。四、校本应用考核(一)考核内容以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校本应用考核重点,教师根据自选的微能力(合计不少于20学分),向学校提交能体现不同微能力的教育教学成果参与考核。校本应用考核重

    14、点内容如下:编号维度微能力所属环境学分A1学情分析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多媒体教学环境4A2教学设计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多媒体教学环境4A3教学设计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教学环境4A4教学设计数字教育资源管理多媒体教学环境4A5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多媒体教学环境5A6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环境5A7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多媒体教学环境5A8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多媒体教学环境5A9学法指导学生信息道德培养多媒体教学环境6A10学法指导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多媒体教学环境6A11学业评价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多媒体教学环境7A12学业评价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多媒体教学环境7

    15、A13学业评价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多媒体教学环境7B1学情分析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混合学习环境5B2教学设计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混合学习环境5B3教学设计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混合学习环境5B4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混合学习环境6B5学法指导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混合学习环境6B6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混合学习环境6B7学法指导家校交流与合作混合学习环境7B8学法指导公平管理技术资源混合学习环境7B9学业评价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混合学习环境8B10学业评价档案袋评价混合学习环境8C1教学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智慧学习环境8C2教学设计创造真实学习情境智慧学习环境8C3学法指导创新解决问题的方

    16、法智慧学习环境8C4学法指导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智慧学习环境9C5学法指导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智慧学习环境9C6学业评价应用数据分析模型智慧学习环境10C7学业评价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智慧学习环境10(二)实施流程在县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指导下,学校按照“学校规划教研组协商教师申报与实践学校评审县区监督”的流程组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工作。1.学校规划。学校发挥规划与指导作用,基于学校信息化环境特征制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及校本应用考核方向。2.教研组协商。教研组发挥统整和协调作用,依据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与学科研修计划,帮助教师结合实际制定个人信息技术应

    17、用能力提升目标,在此基础上明确校本应用考核申报点。3.教师实践与申报。教师围绕学科信息化教学创新目标,找准能力短板,主动参与研修,积极实践应用,形成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提交给学校并申报参与校本应用考核。4.学校评审。学校管理团队组建校内外结合的评审组(或委托县级培训团队),依据校本应用考核规范,对教师提交的实践证据进行评估审核,反馈评估结果并提出实践建议。5.县区监督。县区采用专家抽查(或第三方评估)的方式,检查验收各校校本应用考核结果,确保考核的客观有效。(三)结果应用1.县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对校本应用考核结果验收合格率纳入考核学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情况指标体系。2.县区和学校接受省市检查验收,验收情况将作为对县区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3.对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合格的教师,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印发教师所选各个微能力的认证证书。4.学校建立教师个人应用能力提升电子档案,记载校本应用考核情况。通过制度建设、评优考核、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丰富考核结果的应用,激发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整校推进与校本应用落实情况列入年度教育督导和校长年度考核内容。


    注意事项

    本文(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校推进实施指导意见.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