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苏州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函授.doc

    • 资源ID:2492075       资源大小:107.50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州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函授.doc

    1、苏州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函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苏州大学文学院2009年12月一、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由“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两部分组成。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名著名篇及文学思潮流派,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各种文学体裁的传承流变,领会古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意义。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增强我们的文化素质,还可以加深我们对民族文化与历史的认识,进一步把握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创建新时期的精神文明。通过文学史的学习,我们能认识到古代文学在不同时代的实际状况,以及与哲学、

    2、史学、经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语言学、教育学等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意到各体文学的发展走向、源流演变和彼此渗透、影响的表现形态。我们还可以把古代文学史看成是古代散文、诗词、戏曲、小说的分体文学史,从而理清它们各自的演进线索和承继关系。同时,与文学发展史伴生的文学理论,也是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文学理论,包括从中折射出的艺术思潮、文人心态、社会风气、民间习俗,都有助于培养思辨能力,深化人文底蕴。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历代不同层次文学家的艺术心力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实实在在的文本见证,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跃动着的时代脉搏,观察到千姿百态的社会面貌,体味到曲折细微的物理人情;

    3、在博大精深的千年文学作品中,我们能得到“真”的展示、“善”的呼唤、“美”的陶冶,同时强化自己识别劣质文化产品的能力,从而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道德情操以及审美趣味。考生在自学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时,要了解古代文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而显现出的共性和个性,要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痛下功夫,大胆想象、情感体验与理性分析相结合,并努力攻下语言文字上的难关。具体而言,我们对于古代文学课程中常见的“情与理”、“论与作”“深与广”、“大与小”、“纵与横”、“雅与俗”、“儒与道”、“中与外”等等错综关系,应该区别对待,详加考察,细心摸索,扎扎实实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 先秦文学概述1、认

    4、知先秦文学的范围和概况;2、理解先秦历史概貌及先秦文学发展线索与基本特征;3、领会先秦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和散文。第一节 上古文学1、识记文学艺术起源有种种说法,如游戏说、模仿说、上天神灵创造赐予说、心灵表现说等,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2、认知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是最早出现的两种文学样式;3、识记我国古代记载神话传说在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等文献典籍中保存了一些片段;4、领会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第二节 诗经1、识记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名称、分类及所收的篇目;2、理解诗经的主要内容,认知诗经国风农事诗、征役诗、怨刺诗、爱情诗及雅、颂的不同题材;3、阅读

    5、豳风七月、周南芣苢、王风君子于役、周南关雎、秦风蒹葭、卫风氓、小雅巷伯、魏风伐檀、魏风硕鼠等篇目,理解并领会诗经的表现手法、语言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第三节 历史散文1、识记尚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汇编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散文集,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2、理解什么是“春秋笔法”;3、识记左传及“春秋三传”的名称,阅读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崤之战等篇目,领会左传的思想内容、叙事特征和文学价值;4、识记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阅读召公谏弭谤,认知国语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5、识记战国策的基本内容,阅读苏秦始将连横、冯谖客孟尝君等篇目,领会战国策的思想和艺术特点。第四节 诸子散文1、认知

    6、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识记先秦诸子的主要派别及思想特征;2、识记孔子其人和论语的成书,精读先进章中“侍坐”一节,领会论语的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3、识记墨子与墨子,认知墨子的特点;4、识记孟子其人和孟子的成书,阅读齐桓晋文之事、滕文公上中有关段落,理解孟子与论语的异同,领会孟子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技巧;5、识记庄子其人和庄子的成书,了解老子与庄子的异同,阅读逍遥游、养生主中的有关章节,领会庄子的主要思想和庄子的艺术特色;6、理解论语、孟子、庄子等诸子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7、识记荀子与荀子,领会荀子的主要特色及在战国后期诸子散文中的地位;8、识记韩非与韩非子,阅读五蠹等文,领会韩非子的思想内容

    7、和对先秦理论文发展的贡献。第五节 楚辞和屈原1、识记楚辞的概念及其形成;2、了解屈原的生平与作品;3、阅读离骚,领会离骚的政治理想、爱国信念、人格精神,理解并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语言技巧; 4、识记屈原的其他作品,认知九歌、九章、天问等诗篇的内容和风格;5、理解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领会楚辞与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 6、识记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了解九辩的特点。第二章 秦汉文学概述1、了解秦汉文学的时代背景;2、识记秦代的文学状况;3、识记汉代文学的主要样式和艺术成就。第一节 秦代文学1、阅读李斯谏逐客书,领会谏逐客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2、识记吕氏春秋的成书及

    8、其特色。第二节 汉代的赋1、识记汉赋的文体特征;2、了解汉赋兴盛的社会原因和文化原因;3、认知汉赋的三个发展阶段: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了解三个阶段的主要代表;4、阅读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张衡归田赋等,领会汉赋的思想和美学特征。第三节 汉代的乐府民歌1、识记“乐府”的涵义、了解汉乐府的分类;2、认知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领会汉乐府民歌对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所其起的作用;3、阅读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理解汉代优秀叙事诗的特色。第四节 汉代的散文1、阅读贾谊过秦论、晁错论贵栗疏,领会汉初政论文总结经验、提供治策的内容和气势充沛的风格特点;2、

    9、了解汉代其它散文,识记桓宽的盐铁论、桓谭的新论、王充的论衡、王符的潜夫论、崔寔的政论、仲长统的昌言等。第五节 司马迁与史记1、认知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的写作,理解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了解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识记史记的体例; 3、阅读项羽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等篇目,领会史记的思想内容和文学成就;4、认知史记的地位及影响。第六节 班固与汉书1、识记班固的生平、思想,了解史、汉之异同。2、阅读苏武传,认知汉书的儒家正统观念及文学风格。第七节 东汉的文人五言诗1、了解文人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概况;2、阅读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行行重行

    10、行、西北有高楼等篇目,领会古诗十九首的题材内容和形式特征。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1、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2、认知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阶段及总体特征。第一节 建安文学1、识记“三曹”及其代表作;2、识记并理解建安文学的时代意义,领会“建安风骨”的内涵;3、阅读曹操薤露行、蒿里行、步出夏门行、曹丕燕歌行、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了解“三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识记“建安七子”及其代表作。 第三节 西晋文学1、识记太康时期的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2、阅读左思咏史诗、郭璞游仙诗的相关诗篇,了解其内容和风格特征;第四节 陶渊明1、认知陶渊明的生平与思想,理解社会及学术背景对

    11、陶氏的影响和作用;2、阅读陶渊明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并记、饮酒、咏荆轲、读山海经、归去来兮辞等作品,领会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理解陶诗平淡自然和“金刚怒目”的不同风格;3、了解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五节 南北朝诗人1、识记“二谢”及其代表作,阅读谢灵运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登江中孤屿,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作品,领会“二谢”山水诗的艺术特点;2、识记鲍照与谢灵运、颜延之“元嘉三大家”,了解七言歌行体的特征,阅读并领会鲍照组诗拟行路难、拟古的内容和艺术特色。3、识记沈约和“永明体”,了解声律音韵学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4、识记梁陈的代表诗人及代表作,了解“宫体诗”的概念及

    12、特点;5、识记庾信及其他北朝诗人,领会庾信拟咏怀的思想和艺术特色。第六节 南北朝乐府民歌1、 识记南朝乐府民歌是继诗经、汉乐府民歌后的第三次民歌高潮,了解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2、阅读西洲曲,认知西洲曲是一首集中了南朝乐府民歌艺术特点的长篇佳作;3、识记北朝乐府民歌与南朝乐府民歌的不同特色,了解北朝乐府民歌产生情况;4、阅读木兰诗,认知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中优秀的长篇叙事诗。第七节 南北朝的骈文和散文1、认知骈文的美学特征,识记南北朝骈文的代表作品;2、识记南北朝散文的代表作品。 第八节 魏晋南北朝小说和文学批评1、了解魏晋南北朝小说产生的社会和文化原因,认知志怪和志人两大类小说;2、阅读世

    13、说新语有关篇章,领会“魏晋风度”及早期小说的艺术特色;3、认知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概貌,识记有关的文学批评专论和著作。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了解隋唐五代文学的社会政治背景和主要的文学样式; 2、了解唐代文学的总体特征。第一节 初唐诗歌1、识记唐诗发展的分期; 2、了解初唐四杰与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等改革齐梁绮靡诗风的作用;2、 阅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在狱咏蝉等诗,理解初唐四杰的诗歌特色;4、了解陈子昂及其代表作,认知陈子昂在初唐诗坛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1、认知王维、孟浩然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识记“王孟”的代表作品;2、阅读

    14、孟浩然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王维山居秋暝、渭川田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等诗,领会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特征。第三节 盛唐边塞诗派1、认知高适、岑参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识记“高岑”的代表作品;2、阅读高适燕歌行、塞下曲,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诗,领会边塞诗派的风格特征;3、认知王昌龄及其他边塞派诗人,阅读相关代表作,领会各自的风格特征。第四节 李 白1、认知李白是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了解李白的经历、交游、思想、个性。2、阅读行路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丁都护歌、秋浦歌、夜坐吟、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诗,领会

    15、李白诗的思想内容;3、 理解并领会李白继承庄骚传统而形成的独特诗歌风格,认知李白在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五节 杜 甫1、认知杜甫是与李白并称的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伟大诗人,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了解杜甫的经历、交游、思想、个性;2、阅读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望岳、春望、月夜、春日忆李白等诗,领会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3、理解并领会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的高度及其“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认知杜甫与李白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长期影响着后世文学。第六节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其诗歌理论,认知新乐

    16、府运动产生的社会和思想背景;2、识记白居易诗的组成部分,阅读卖炭翁、杜陵叟、新丰折臂翁、长恨歌、琵琶行、大林寺桃花、钱塘湖春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领会白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识记新乐府运动的其他参与者元稹、张籍、王建等,了解各自的代表作。第七节 中唐其他诗人1、了解韩孟诗派的代表作及其特点;2、阅读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西塞山怀古、乌衣巷,李贺天上谣、梦天、雁门太守行,领会刘禹锡、李贺诗的内容与风格特征;3、了解中唐诗歌形式的若干变迁及审美追求。第八节 晚唐诗人1、认知晚唐诗人心态与诗歌题材的转变及晚唐诗出现的悲剧色彩;2、识记杜牧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阅读杜牧赤壁、过华清宫、泊

    17、秦淮、江南春、山行及阿房宫赋,领会杜牧诗、赋的题材和风格特点;3、 读李商隐有感、重有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锦瑟、马嵬等诗,理解李商隐“无题”诗的成因,领会李商隐诗的艺术技巧;4、 认知皮日休等唐末诗人直接继承新乐府运动传统而形成现实主义流派,阅读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的代表作品,了解各自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第九节 韩愈、柳宗元与古文运动1、识记“古文”概念,了解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兴起及其理论主张;2、阅读韩愈原道、论佛骨表、原毁、进学解、师说、杂说、平淮西碑、答李翊书、送孟东野序、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祭十二郎文等文,了解并领会韩愈古文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3、阅读柳宗

    18、元封建论、天对、天说、非国语、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种树郭橐驼传、“三戒”等文,了解并领会柳宗元古文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第十节 唐代传奇1、了解唐传奇兴起的原因及发展阶段;2、认知唐传奇的分类,阅读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袁郊的红线、裴铏的聂隐娘、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陈鸿的长恨歌传、东城父老传等传奇作品,领会各类传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3、认知唐传奇的地位和影响。第十一节 晚唐五代词1、 认知词的起源和发展及词的基本格律特点,了解词产生和兴起的社会和文化原因;2、认知温庭筠词作概况及花间派词人的组成,识记花间集、“温韦”;

    19、3、识记李煜与南唐其他词人冯延巳等,阅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领会李煜词的艺术特色。第五章 宋金文学概述1、了解宋金文学的政治、经济、社会及思想背景;2、认知宋代各体文学的发展简况。第一节 北宋诗文革新1、认知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了解欧阳修的政治主张和文学思想;2、 阅读欧阳修诗食糟民、戏答元珍,文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秋声赋等,领会欧阳修诗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3、识记梅尧臣、苏舜钦诗的写实性及艺术性;4、阅读王安石诗文河北民、感事、明妃曲二首、泊船瓜洲、答司马谏议书等,曾巩文墨池记,领会王、曾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第

    20、二节 北宋前期的词1、识记“二晏”,即晏殊与子晏几道,了解欧阳修及其他词人,认知北宋前期的词的代表作品;2、认知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阅读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等词作,领会柳词在北宋词题材内容与形式手法上的突破。第三节 苏 轼1、了解苏轼政治经历和复杂思想,认知苏轼代表着北宋文学变革的最高成就;2、识记苏轼与黄庭坚诗并称“苏、黄”,与欧阳修文并称“欧、苏”,阅读苏轼吴中田妇叹、和子由渑池怀旧、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等诗文,领会苏诗文的题材和风格特点;3、认知苏轼为豪放词的创始人,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阅读江城

    21、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词作,领会苏词的艺术特色;4、了解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识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第四节 北宋后期的诗词1、识记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首,江西诗派的创始人,认知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了解江西诗派的诗学理论。2、识记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词与黄庭坚齐名,了解周邦彦及其他词人如“贺梅子”贺铸;3、阅读秦观词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雾失楼台),周邦彦词六丑(正单衣试酒)、苏幕遮(燎沉香)等,鉴赏婉约派的代表作品。第五节 南宋前期文学1、认知李清照经历及其“易安体”

    22、,阅读如梦令二首(常记溪亭日暮)(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永遇乐(落日熔金)、声声慢(寻寻觅觅),领会李清照词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词风。2、认知范成大、杨万里与江西诗派的关系,了解杨万里的“诚斋体”,识记范成大的代表作州桥、四时田园杂兴、杨万里的代表作闲居初夏午睡起、小池,领会范、杨的诗歌风格。第六节 陆 游1、了解陆游生平以及与陆游诗歌的关系,识记陆游与南宋尤袤、杨万里、范成大称“中兴四大诗人”;2、阅读夜读兵书、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关山月、书愤、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等诗作,领会陆游诗的爱国主题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第七节 辛弃疾与南宋后期的词1、识记辛弃疾是与苏轼齐名的豪

    23、放派词家,阅读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永遇乐(千古江山)等词,领会辛弃疾词的思想和艺术特点;2、识记辛派词人著名者“一陈三刘”,即与辛同时代的陈亮、刘过,及后来的刘克庄、刘辰翁,了解各自的代表作;3、识记姜夔与辛弃疾分别代表着南宋后期的“才子之词”与“豪杰之词”,识记宋末其他词人吴文英、史达祖、周密、张炎、王沂孙等,阅读并领会姜夔的代表作扬州慢(淮左名都)、暗香(旧时危月)。第八节 南宋散文1、认知南宋政论文产生的时代背景,识记胡铨的戊午上高宗封事、岳飞的南京上高宗事略、五岳祠盟记;2、认知笔记小品文的内容及形式特点,了解洪迈容斋随笔、陆游老学

    24、庵笔记、罗大经鹤林玉露、王明清挥麈录等南宋笔记小品文。第九节 宋代的话本1、了解宋代话本产生的社会和文化原因,认知“话本”的概念及特点;2、认知小说话本的爱情、公案两类题材,了解碾玉观音、错斩崔宁、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的故事内容,领会宋代话本的艺术成就;3、认知宋话本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及其艺术手法对明清以来的白话短篇小说的直接影响。第十节 辽金文学1、了解金代文学以诗歌和说唱文学的成就较高;2、识记元好问及所编中州集,了解元好问诗的现实性和艺术性,阅读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理解元氏“丧乱诗”的文学地位;3、识记诸宫调作为一种说唱艺术的体裁特征,了解董解元西

    25、厢记诸宫调的成书及其思想、艺术特长,认知西厢记诸宫调标志着我国古代俗文学的成熟。第六章 元代文学概述1、了解元代的社会概况和文学风貌、特点;2、认知元代戏曲发展的时代特点和基本规律;3、认知元代诗、词、散文所处的承前启后阶段。第一节 元杂剧的产生和兴盛1、认知中国戏曲形成及元杂剧崛起的发展过程,了解元杂剧兴盛的社会原因和文化条件;2、识记元杂剧的形式体制,理解元杂剧形式体制的相关概念:“唱”、“念”、“做”、“舞”,一本四折、“楔子”,“末”、“旦”、“净”、“外”、“杂”,“末本”、“旦本”。第二节 关汉卿1、了解关汉卿的生平,识记关汉卿的代表作品,认知关汉卿的元杂剧奠基人作用;2、阅读窦娥

    26、冤的第三折,了解窦娥冤的主要情节,领会其批判精神、艺术手法,特别认知主人公窦娥的刚烈性格、反抗精神及善良、高洁的美好品质;3、识记蝴蝶梦、鲁斋郎、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西蜀梦等杂剧作品,领会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创造力,以及关汉卿杂剧对后世戏曲的影响。第三节 王实甫1、了解王实甫的生平,识记王实甫的代表作品;2、识记西厢记的本事及演进过程,阅读“长亭送别”(第四本第三折),了解王实甫西厢记的情节特点、思想意义、艺术形象、结构线索及语言感染力,领会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四节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1、识记白朴和马致远其人其作,了解白、马杂剧代表作的基本情节及其意义;2、识记杨显之、纪

    27、君祥、郑光祖等作家的杂剧代表作及其意义。 第五节 南 戏1、识记南戏是与北曲杂剧相对的称谓,了解南戏兴盛的社会条件、南戏的形式体例及曲调特色;2、识记高明的生平,认知琵琶记的题材来源及思想缺陷,领会琵琶记的双线结构; 3、识记拜月亭及其他流行于元末明初作品,了解拜月亭与荆钗记、白兔记、杀狗记四剧合称为“四大传奇”,领会拜月亭的故事情节及其典型意义。第六节 散曲和诗文1、识记散曲是一种配乐的长短句,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认知散曲的形式特点;2、了解散曲的主要作家作品,识记关汉卿的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四块玉别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双调夜行船秋思,白朴的 吕仙寄生草劝饮,睢景臣的 般涉调哨遍高祖

    28、还乡,张养浩的 山坡羊潼关怀古,刘时中的 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3、了解元代诗文的时代特征,识记刘因和元前期的主要诗文作家;4、识记刘因代表作诗白沟、观梅有感、宋理宗书宫扇、饮山亭雨后,文孝子田君墓表、辋川图记,认知刘因诗文的思想和艺术特点,识记赵孟頫诗代表作岳鄂王墓。5、识记元代中期诗文“元四家”,即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元后期诗文代表作家有王冕、萨都剌、杨维桢等;6、识记王冕诗的代表作遣兴、江南民、虾蟆山、梅花等,了解萨都剌以写宫词、艳情乐府著名,杨维桢诗号称“铁崖体”。第七章 明代文学概述1、了解明代的社会环境、学术思想和文学概况;2、认知传奇、长篇小说发展的社会意义和时代特色;3、理解明代诗文领域内复古与创新的冲突和互动。第一节 明代诗文1、了解明前期诗文的时代、风格特征,识记“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领会宋濂文秦士录、王冕传,刘基诗田家、卖马词,高启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青丘子歌等代表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2、识记高启与同时人杨基、张羽、徐贲称“吴中四杰”,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三杨


    注意事项

    本文(苏州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函授.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