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科门类二级类中国古代史.doc

    • 资源ID:2488184       资源大小:205.5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科门类二级类中国古代史.doc

    1、学科门类(二级类):中国古代史2011年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本科)团队名称: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雍际春所在院校:天水师范学院推荐部门:文史学院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二一年一月填 表 说 明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2010年12月31日。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5. 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历史沿革:中国古代史课程是历史学专业课

    2、程中的核心主干课。本课程的开设始于1992年政教系开办大专政史专业,1994年起,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基本形成,并结合专科历史专业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为历史专业本科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从2000年起,伴随学校升本和历史专业开始本科招生,中国古代史教学与改革也迅速将重点转向本科课程建设的探索和教学改革上。经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本专业已成为学校最具影响和实力雄厚的团队,在重点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带头人成长和中青年教学骨干培养诸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以中国古代史团队为主历史学专业,也进入我国历史专业全国五十强行列。人员构成:目前担任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的有14为教师,其中,学历结构

    3、为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6人,本科4人。职称结构为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根据自身的学术专长,分别担任中国古代史各段及断代史课程的教学工作。雍际春教授主讲先秦史;王德泰教授、赵世明讲师主讲明清史;刘雁翔教授、孟永林副教授主讲隋唐史;杨小敏副教授、强文学副教授主讲宋元史;张琳讲师主讲魏晋南北朝史;安梅梅讲师主讲秦汉史。近年来,马格侠、陈于柱、韦宝宏、王宏谋、周晓聪等青年教师也先后参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工作。使学科团队在学历、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上进一步趋向优化。建设成果:十年来,历史专业和中国古代史团队不断学科体系构建和教学方法改革,一是构建重点突出又基础扎实的中国古代史课程体系;二

    4、是围绕中国通史校重点课程建设,在图书资料、音像挂图、教学设计方面不断强化基础建设。同时又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大胆改革,锐意进取,探索传统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和新途径,这集中体现在大学历史学科 “四个一”方案的探索与实践校教研项目的实施探索和实践。三是为了加强和深化学生对中国古代史课的学习理解与能力的形成,既实行导师制,以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素质的提高,又通过一系列专业基础课、选修课、专题课的开设,如考古学、中国经济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史学史、中国民族史、中国历史地理、秦汉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中国古代史专题等课程,对于提高学生史学素养和专业基本功,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坚持教学

    5、与科研并重的理念,推进学科建设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积极鼓励团队教师结合中国古代史教学进行项目申报,将科学研究和历史教学有机结合,近几年先后有雍际春、王德泰、刘雁祥、陈玉柱主持的4项中国古代史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资助;还有教育部项目、甘肃省社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项目10余项获得立项。这些项目研究一方面凝聚了团队,产生了一批高质量学术成果;另一方面在项目主持人带领下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迅速提高,形成了以项目为纽带,科研深化教学,教学促进科研的良好互动局面。五是以中国古代史团队为依托,结合陇右文化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大力开发陇右文化校本课程,现已先后开发和开设陇右文化概论、伏

    6、羲文化概论、陇右文学概论、天水历史文化专题等13门校本课程,使中国历史教学与陇右乡土文化资源有机结合,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了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强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念。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使历史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明显优化,历届学生在考研、就业、考取公务员等方面,录取率都名列同类学生的前列。经过多年建设和积累,以中国古代史为主的历史学科,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初步形成了的学科优势和研究特色。在教学中,本课程已探索出一套适应时代需要和地方高等院校学生实际的教学体系和方法理念,一个以突出地方史、文化史、民族史、环境变迁史和历史大趋热,关照中外历史进程

    7、与文明比较的具有个性特色的中国古代史教学体系正在形成和不断得到完善;一支以三位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中国古代史课程师资队伍已成为学校力量最强、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巨大的教研梯队之一,依托依托中国古代史形成的陇右文化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历史地理课程入选省级精品课程,教研成果陇右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获省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历史学作为重点学科得到学校的优先资助和扶持。中国古代史课已成为本专业最为学生喜爱的专业课之一。在科研上,以雍际春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学科团队,在中国古代史等领域成果较多,尤其是在秦早期历史与文化、秦汉史、历史地理、陇右文化、清代货币研究、天水地方史等研究领域成果比较丰硕。其中,雍

    8、际春教授的陇右历史地理及秦早期文化研究,王德泰教授的清代货币研究,刘雁翔教授的天水地方史研究等,都取得了一批在各研究领域内颇有影响的学术成果。自2000年学校升本以来先后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在光明日报、敦煌研究、中国钱币等国家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在核心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雍际春教授的学术专著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研究一书2006年获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雍际春教授的秦早期历史及其文化形态研究、王德泰教授的清代前期钱币制度形态研究、刘雁翔教授的黄河流域伏羲祠庙及伏羲信仰研究、陈于柱博士的区域社会史视域下的敦煌禄命书研究等四项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另有省

    9、部级项目6项,地厅级项目40余项,共获各类科研资助经费61万元。初步形成具有一定优势和研究特色的学科建设新格局。在团队建设上,在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紧密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实践培养和带动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迅速成长。其中,学科带头人雍际春教授发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5部,编写和参编教材3部,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2010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省级重点学科陇右文化学科带头人和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历史地理主持人。其在秦早期文化、陇右历史地理和陇右文化领域的研究受到学术界的肯定和认可。王德泰教授在清代货币史、刘雁翔教授

    10、在伏羲文化、天水地方史的研究,都有高质量成果问世,受到学界关注。近年来一批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学术上各有专长,杨小敏博士的宋代政治史研究、马格侠博士的唐代宗教研究、陈于柱博士的敦煌文献研究、焦会琦博士的明清灾荒史研究、安梅梅博士的秦汉史研究以及强文学副教授的宋代乡兵制度研究、孟永林副教授和周晓聪硕士的历史文献学研究、韦宝宏硕士的中国文化史研究、赵世明硕士的明代嘉隆万改革研究、王宏谋硕士的中外关系史研究、张琳硕士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等,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的大部分领域,使中国古代史团队整体实力大为增强,结构更趋优化,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发展目标:在未来三至五年,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将

    11、立足现有重点学科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以申报和进行省级教学团队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整合队伍、凝练方向,强化队伍建设;大力进行课程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优化;加强教材建设不断增强学生基本知识尤其是基本技能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的科研能力;为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素养和较高人文修养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力争在建设期内使本团队达到进入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和具备申报硕士生点的目标。二、团队成员情况1.带头人情况:姓 名雍际春出生年月1961-9参加工作时间1983.7政治面貌党员民 族汉性 别男最终学历(学位)学士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授予时间1983.6高校教龄17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陇右文化研究中心

    12、主任联系地址、邮编甘肃省天水市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 741001办公电话0938-8366107移动电话13993883345电子邮件地址tssyyongjc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1、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研究一书2006年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2、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2009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选;201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2006年陇右文化学科入选甘肃省重点学科项目,本人为主持人和学科带头人;5、2008年主持并主讲的中国历史地理课入选甘肃省精品课程;6、2008年主持的陇右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成果获甘肃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3、;7、2006年陇右文化系列研究论文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8、2010年陇右历史文化与地理研究获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人地关系与生态文明研究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要学习、工作简历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1979.9-1983.6在陕西师范大学学习历史专业/历史学1983.7-1993.3在清水县第一中学任教中国历史/历史学1993.4-至今在天水师范学院任教中国古代史/历史学1997.9-2000.12在陕西师范大学学习历史地理学/历史学2011.1-2011.3在英国桑德兰城市学院参加培训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法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

    14、 14人姓 名王德泰年 龄57参加工作时间1982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 业历史学高校教龄19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无姓 名刘雁翔年 龄47参加工作时间198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 业历史学高校教龄9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陇右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姓 名强文学年 龄35参加工作时间2000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中国古代史高校教龄11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历史系系主任姓 名杨小敏年 龄45参加工作时间1990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中国古代史高校教龄21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无姓 名孟永林年 龄40参加工作时间1994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中国古代史高校教龄17专业技术职务副

    15、教授行政职务无姓 名陈于柱年 龄34参加工作时间2003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历史文献学高校教龄8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无姓 名马格侠年 龄41参加工作时间1994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历史文献学高校教龄13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无姓 名张琳年 龄33参加工作时间2005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中国古代史高校教龄6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无姓 名安梅梅年 龄33参加工作时间2005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中国古代史高校教龄6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无姓 名王宏谋年 龄35参加工作时间2004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专门史高校教龄7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无姓 名赵世明年

    16、龄36参加工作时间2004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中国古代史高校教龄7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天水师院科研处科长姓 名韦宝宏年 龄35参加工作时间2004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中国古代史高校教龄7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无姓 名周晓聪年 龄33参加工作时间2000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中国古代史高校教龄11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无三、教学情况1.主要授课情况:(2006年以来)课程名称授课人起止时间总课时中国古代史雍际春、刘雁翔、张 琳2006.9-2007.12007.9-2008.12008.9-2009.12009.9-2010.12010.9-2010.121236中国古代

    17、史王德泰、杨小敏周晓聪2006.2-2006.72007.2-2007.72008.3-2008.72009.3-2009.72010.3-2010.71362中国经济史王德泰、韦宝宏2006.9-2007.12007.9-2008.12008.9-2009.12009.9-2010.12010.9-2010.12540中国文化史强文学、孟永林2006.2-2006.72007.2-2007.72008.3-2008.72009.3-2009.72010.3-2010.7540中国民族史安梅梅、陈于柱2006.9-2007.12007.9-2008.12008.9-2009.12009.9-2

    18、010.12010.9-2010.12540中国史学史马格侠2006.2-2006.72007.2-2007.72008.3-2008.72009.3-2009.72010.3-2010.7540秦汉史安梅梅2006.9-2007.12007.9-2008.12008.9-2009.12009.9-2010.12010.9-2010.12320魏晋南北朝史刘雁翔、张琳2006.2-2006.72007.2-2007.72008.3-2008.72009.3-2009.72010.3-2010.7320隋唐史杨小敏、孟永林2006.2-2006.72008.3-2008.72010.3-2010

    19、.7320宋元史强文学2006.2-2006.72010.9-2010.12160明清史赵世明2006.9-2007.12007.9-2008.12008.9-2009.1240中国古代史专题王德泰、刘雁翔陈于柱2007.2-2007.72008.3-2008.72009.3-2009.72010.3-2010.7280中国历史地理雍际春2007.3-2007.72008.3-2008.72009.3-2009.72010.3-2010.7160人文科学基础雍际春2008.9-2009.12009.9-2010.12010.9-2011.1120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教

    20、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陇右文化概论雍际春等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12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成果三等奖中国历史地理雍际春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人文科学基础雍际春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奖励名称奖励级别时间陇右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甘肃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4.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名称经费项目来源起止时间中国历史地理省级精品课程建设1万甘肃省教育厅2008年起陇右文化省级重点学科建设12万甘肃省教育厅2006-2010年5.教学改革特色: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大胆改革,锐意进取,探索传统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和新途径。1、通过

    21、多媒体课件及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方式,减少和简化中国古代史课程中一般历史线索的教学时数,增加和强化重点、难点内容的讲解。2、通过开设中国经济史、中国文化史、中国民族史、中国史学史等专门史课程,以及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等断代史课程,来强化补充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内容。3、增加有关中国古代史的学术报告和讲座,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史中的学术问题有较多了解和认识。4、通过课程作业和小论文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和研究。2000年以来,在教改方面一是由杨小敏副教授主持,雍际春、王德泰教授主要参与的“中国通史”校重点课程建设历时4年,期间围绕学生选定一个历史段并选阅该段一批史料;选

    22、定一个项目;阅读一批相关论文;写出一篇高质的毕业论文(四个一)的目标,从教学内容、方法和学生自学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证明,改革既改变了教学形式,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史学素养,收到良好的效果。教研论文大学历史学科“四个一”方案的探索与实践发表于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二是以2004年中国古代史课程体系重组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校列项目建设为契机,进行本课程教学手段与内容方法的改革。中国古代史教学的改革及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并得到学校的充分肯定和表彰。其中雍际春教授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陇右文化学科带头人和校学术带头人;杨小敏、强文学被确定为校中青年教学骨干;

    23、雍际春教授2005年被评为校优秀教师;王德泰教授由于授课及指导学生成绩突出,2005年获校考研指导优秀教师奖励。历史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文科专业的特点,那就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注重原始文物、文献的印证作用。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在时间上自原始社会,下至1840年以前,具体内容包括这一时段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进化历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民族关系、中外关系与经济文化交流等,可谓量大面宽,内容广博。为了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学习、掌握中国古代史课程的基本内容,并拓宽知识视野,深化教学内容,形成基本的自学能力、认知能力、史学理论素养和初步的研究能力。一是将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课

    24、与中国古代史课同时开设,相辅相成,借史学文献的介绍与选读既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着意注重学生阅读史学文献的基本功训练。二是开设中国历史地理、中国文化史、中国民族史、中国经济史等专门史课程,使学生在了解、掌握中国古代历史基本线索、发展大势和进化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边疆史地、人类活动与环境演变互动关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绵延博广等重大问题的认识。三是开设中国古代史专题、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等断代史课程,使学生在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知识的同时,又能有所侧重和专攻,激发学习兴趣和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四是通过多媒体教学、音像资料、教学实习等途径,

    25、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有机结合,为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开辟门径和通道。五是注重专业见习与参观考察。历史学专业的专业见习作为历史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史学意识和爱国热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配合中国古代史课程的理论教学,在学校和文史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从2001级首届本科班开始,每一届本科班都进行内容丰富的专业见习活动,主要是赴古城西安的专业见习和对天水市及周边地区各古迹、文物单位的专业考察。通过专业实习,让学生对历史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尤其通过对重要历史遗迹、重要历史文物的参观考察,使学生对重

    26、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成就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把握,从而增加自己对历史、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自2005年起,组织每届历史本科班去西安进行为期两周的专业见习。学生们考察了半坡遗址、秦始皇陵、秦兵马俑遗址、乾陵、永泰公主墓、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西安古城墙、西安碑林等十多处历史遗迹和文物单位。通过专业见习,学生们深切感受到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之历程,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凝炼和厚重。增进了书本知识和历史现实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培养了历史意识和史学精神。同时也对广大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专业见习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此外,历史系还经常性地组织学生考察参观天水市博物馆、麦

    27、积山石窟、秦安大地湾遗址等文物单位和历史遗迹,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述各方面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形成了一个由基础到理论、由外围到核心,由通论到专题,由知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能力,由感性到理性的复合认知的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实践证明,这种内容体系和教法理念,有利于不断提高和深化巩固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进而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特别是专题课、断代史课和实践教学对学生在深化认识、提高能力方面效果更佳。从已毕业学生毕业论文撰写和考研录取情况表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组织形式和培养目标理念以及实际效果都是比较成功的。本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自己的教学方法,构建了相对完备的

    28、课程体系,形成了自己突出的教学特色,主要有以下几项:1、立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同时注重能力培养,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较好地协调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2、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深化科研的互动格向基本形成;将中国古代史与陇右文化学科有机衔接,同生共荣;将科研新动态、新信息与教材建设结合起来,以现代教学理念引导教学,初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中国古代史课程体系。3、以学科带头人和教授为主导,树立榜样,带群体,建立起了一支具有高度团结协作精神、水平较高、认真敬业的教学师资队伍。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从2000年起,伴随学校升本,中国古代史教学与改革也迅速将重点转向本科课程建设的探索和教学改革上。一方面进行本科专业目标任务、大纲计划、课程讲授方法改革等本科教学专业基础工作的构建。雍际春主要论证和设计完成了设立本科专业的论证报告和课程体系。另一方面由杨小敏副教授为负责人的历史教研室,在中国古代史教学建设方面一是构建重点突出又基础扎实的中国古代史课程体系;二是围绕中国通史校重点课程建设,在图书资料、音像挂图、教学设计方面不断强化基础建设。同时又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大胆改革,锐意进取,探索传统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和新途径,这集中体现在大学历史学科


    注意事项

    本文(学科门类二级类中国古代史.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