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云南基坑支护及边坡治理工程设计方案.docx

    • 资源ID:2483861       资源大小:310.11KB        全文页数:1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云南基坑支护及边坡治理工程设计方案.docx

    1、云南基坑支护及边坡治理工程设计方案xxx基坑、边坡治理工程设 计 方 案设计单位:xx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第一部分设计说明1设计概况、依据、遵循规范和规程11拟建工程概况 结合xx有限公司对xx小区场一地块、二地块和三地块的划定段落进行边坡治理及基坑支护工程,拟建场地位于 地形地貌属低山丘陵地貌,场地现为荒地、林地及耕地。拟建治理区域共为7个段落,其中:包括挖方边坡和填方边坡,挖方最大开挖高度为10米,填方最大高度为12米,受建筑物及红线制约,此区域内边坡治理不具备大面积放坡开挖条件,需按垂直或小坡比进行治理设计。12主要执行规程、规范及指导文件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2、GB50330一2002); (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3)土层锚杆设计及施工规范(CECS22:90); (4)注浆技术规程(YSJ21192、YBJ4492);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 (8)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l一2010); (10)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l一2001): (11)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

    3、GJ942008); (13)现场踏勘所掌握现状工程地质条件; (14)理正岩土计算56版计算软件。13设计标准 (1)此场地内边坡防治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属永久性工程,设计期限为50年。 (2)地面排水沟超高标准:设计与校核情况下均不小于0.2m,最小不小于0.1m。 (3)钢筋混凝土格构梁的结构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4)锚固体拉拔安全系数:永久性锚固Fm2.20。 (5预应力锚索和普通锚杆注浆水泥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GBl75-1999)。 (6)预应力锚索和普通锚杆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2

    4、地理地质环境条件2.1区域地质构造分析拟建的xx小区位于xxxx镇,地处于缓坡丘陵地貌,地形坡度 58,处于普渡河深大断裂之中段-昆明西山大断裂的西部,为一南北向构造,构成“S”型断层组,长达70公里,倾向在7080之间。区内构造线方向受此断裂控制,主要为南北向及北北东向,西山断裂以东为下降盘,以西为上升盘。西山断裂是一压性断裂。由于西山大断裂的急剧上升,地层挤压,使西山断裂以西至禄-罗次,地层褶皱发育,形成一系列的复进式构造,向斜开阔,背斜狭窄,形成八组南北向的向斜、背斜构造。其向斜地层均由红层构成。拟建的xx小区处于长坡-下龙湾向斜核部,两翼倾角仅1530,在安敦一带两翼倾角在40以上,长

    5、坡-下龙湾向斜长约10公里,宽2.03.0公里,由于构造作用两翼均已风化剥蚀成缓丘地带,拟建场地位于长坡-下龙湾向斜东翼,是一个整体稳定性区域。2.2场地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貌上属低山丘陵地貌。场地现为荒地、林地及耕地。场地地形东高西低为一斜坡,坡度58,相对高程介于1915.111957.95m,最大高差约42m,局部地段有冲沟分布。2.3场地地基土根据本次勘察最大深度63.0米所揭露之地层,整个场地地基土除上部厚度不一的耕填土外,其下为坡残积地层,下卧为侏罗白垩纪泥质粉砂岩。根据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及其工程特性分为3个主层及相应亚层,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层填土(耕土):褐黄色,主要以粘性土

    6、为主,偶夹风化碎石,局部地段为耕土层,该层成分杂乱,固结差,结构松散。整块场地仅冲沟附近有分布,层厚0.40.8m,平均层厚0.6m。层粉质粘土:褐红、褐黄色,硬塑坚硬状态、干强度低、韧性中等。整块场地大部分地段有分布,局部存在较薄的粉砂夹层,层厚0.55.0m,平均层厚1.69m。1层全风化泥质粉砂岩:褐红色及褐黄色,已基本风化成土状,局部夹强风化岩块,可见原岩层理,整块场地均布。层厚1.216.0m,平均层厚4.44m。2层全强风化泥质粉砂岩:褐红、紫红色,强风化。薄层状构造。岩芯呈块状、饼状,手易折断。整块场地均有分布,大部分钻孔未揭穿。3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褐黄、黄褐色,中等风化。中薄

    7、层状构造。岩芯采取率一般为7585。岩芯为柱状、短柱状,仅少量钻孔揭露,该层厚度较大均未揭穿。以上各土层空间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建筑物部分剖面编号为P302302P446-446,基坑部分剖面编号为j2828j4343。2.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场地内地基(岩)进行室内试验,并对地基土(岩)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及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等试验,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分层统计详见附表。根据野外钻探及室内土工试验的结果,综合分析提出以上各土层的有关工程特性指标供参考,列表如下: 单轴饱和抗压试验统计表 表一孔号597250253256340356346364563抗压强度平均值(MPa)16.626.72

    8、.4515.723.314.320.418.319.2标准值rk=rm=13.2MPa各土(岩)层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表 注:1、带“*”号的取值为经验值。2、qpk为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sik为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适用于人工挖孔桩。3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孔隙型潜水及岩石裂隙水。上层滞水赋存于填土层中,孔隙型潜水赋存在各土层中,岩石裂隙水岩溶裂隙水赋存于基岩中,都受大气降水控制补给。勘察期间所有钻孔均未见明显的初见地下水位,也未量测到稳定地下水位,地下水水量小。4.地震效应4.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按照国家抗震设防烈度划分,

    9、xx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三组,请按此标准进行设防。4.2场地类别根据建筑物部分勘察报告,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1.6条综合判定一号地块边坡地段建筑场地类别为类,二号、三号地块边坡地段建筑场地类别为类。拟建场地地处斜坡地段,基岩出露深浅不一浅,场地陡坎、冲沟分布较多,造成内部地形较为破碎零乱,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1.1条拟建场地所处地段为抗震不利地段。5、边坡稳定性分析5.1边坡现状评价拟建建筑场地位于xx市xx开发区长坡下龙湾向斜核部,为一山麓丘陵斜坡地带,山体走向为一南北向,并处于一南北向丘陵斜坡的西面斜坡坡腰及坡脚,场地西侧紧邻已建的道路,原始地形

    10、东高西低,区内有多条冲沟分布。边坡勘察前期场地外围已完成了规划道路的施工,造成原地形有一定的变化,在场地外围侧形成一南北向的人工边坡。具遇水软化的特点(亲水性强),下卧基岩为泥质粉砂岩。根据场地边坡地层结构及边坡高度和可能造成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3.2.1条及表判定场地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场地场地平整,在地形上呈多个台阶段起伏,使建筑场地人工边坡形成近南北走向陡坡,一号地块边坡坡顶为已建成的市政道路,坡脚为高层建筑地下室;二、三号地块坡顶现状为空地,坡脚为已建成的市政道路,预估整平后的人工边坡局部约在7085,以土质及风化软质岩边坡为主,现场地边坡均未进行支档处理,

    11、在建筑场地平整期间施工单位尚未对边坡采取任何治理措施,坡顶和坡脚未作截洪沟和排水沟,目前所形成的人工坡面尚处稳定状态,在所有坡脚均未见泉水出露,场地为微干燥场地。5.2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分析1场地地层结构根据钻探揭露表明,场地主要分布的地层为第四系植物层(耕土)(Qpd),第四系坡残积(Qdl+el)层粘性土,第四系残积(Qel)层粘性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白垩纪泥质粉砂岩,仅在场地二、三号人工边坡坡脚出露。各土层均具有强度高,压缩小,孔隙大,亲水性强,遇水软化的特点。结合边坡高度考虑,受透水性差异的影响,地层自身的结构面为控制边坡稳定性的主要软弱结构面。 2地下水条件勘察期间所有钻孔均未见

    12、到初见水位,仅少量钻孔中量测到稳定水位,但量测到的稳定水位深度差异较大,为施钻过程中施工用水所致,水量不大,地表水为上层泄水,位于填土层中,孔隙型潜水及基岩裂隙水位于各土层中及岩石裂隙中,同时因场地所处位置较高,水量较小,可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所以场地为一干燥场地,但由于构成各岩土层有遇水软化特性,加之其渗透性有一定差异,应注意大气降水下渗的局部危害性。5.3人工边坡稳定性评价场地边坡在现状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依据建筑边坡工程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中有关规定,场地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Fs不应小于1.25,稳定边坡应满足KsFs.从现场调查来看,场地边坡自然条件

    13、下处于相对稳定,局部处于极限稳定状态,部分边坡稳定系数低于1.25,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作边坡治理方案时设计人员还需根据相应的工程状态,以及对建筑的距离的影响进行综合设想。因此,只要对场地冲沟、陡坎采取有效治理,该场地是稳定的,适宜建筑。6.治理工程总体设计6.1边坡治理位置与治理区域周边建筑合理衔接原则 边坡治理位置的确定:根据甲方提供场区平面布置图,场地边坡治理设计过程中,由于受场地红线及建筑物用地控制,根据业主会议精神由总平设计单位进行调整;本次边坡治理所有治理措施外边线严格按照总平图提供的治理位置线进行布设。在边坡施工放样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结合小区建筑物定位坐标进行

    14、校核,如发现不吻合情况应及时反馈设计单位进行复核调整。6.2治理工程措施 本次边坡治理工程长度范围严格按照甲方总图所示范围进行布设,根据边坡支护高度、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情况等,确定治理方案为:“人工挖孔灌注桩+锚索+挂网喷锚”及挡土墙。现把本边坡治理措施概述如下:范围治理措施备注1-1人工挖孔灌注桩+锚索+挂网喷锚1-2衡重式挡土墙2-1衡重式挡土墙+锚杆框架梁2-2锚杆框架梁2-3锚杆框架梁2-4衡重式挡土墙2-5衡重式挡土墙2-6衡重式挡土墙3-1锚杆框架梁具体如下:1)1号地块(1-1)高层地下室基坑支护长度90米。采用桩锚支护,人工挖孔桩桩长9.2412.7 m。锚索采用2S15.2,

    15、设计值350KN,施加预应力220KN,一桩一锚,锚索长23m,其中:自由段11m,锚固段12m,钻孔直径150mm。桩顶设10.5mC30钢筋砼冠梁。2)1号地块(1-2)支护长度24米。采用C15片石砼衡重式挡墙支护,墙高911 m。 3)2号地块(2-1)支护长度221米。C15片石砼衡重式挡墙支护长度155米,墙高7.6712 m。锚杆框架梁支护段支护长度66米。支护高度3.8710.5m。框架梁下设11.5mC15片石砼护脚墙,基础埋深0.8m以上;锚杆框架梁采用C15钢筋砼,边长4m,菱形布置,挖方地段锚杆长8m,填方地段锚杆深入本土6m。4)2号地块(2-2)支护长度32.6米。

    16、采用锚杆框架梁支护。支护高度2.84.1m。框架梁下设11.5mC15片石砼护脚墙,基础埋深0.8m以上;锚杆框架梁采用C15钢筋砼,边长4m,菱形布置,挖方地段锚杆长8m,填方地段锚杆深入本土6m。5)2号地块(2-3)支护长度28.4米。采用锚杆框架梁支护。支护高度4.17.58m。框架梁下设11.5mC15片石砼护脚墙,基础埋深0.8m以上;锚杆框架梁采用C150钢筋砼,边长4m,菱形布置,挖方地段锚杆长8m,填方地段锚杆深入本土6m。6)2号地块(2-4)支护长度58米。采用C15片石砼衡重式挡墙支护,墙高67.65 m。冲沟段采用素土回填后应进行压浆处理,方可继续下道工序。7)2号地

    17、块(2-5)支护长度69米。采用C15片石砼衡重式挡墙支护,墙高7.829.47 m。如挡墙壁基础下采用素土回填,应进行压浆处理,方可继续下道工序。8)2号地块(2-6)支护长度118米,采用C15片石砼衡重式挡墙支护,墙高7.912 m。如挡墙壁基础下采用素土回填,应进行压浆处理,方可继续下道工序。9)3号地块临公路边坡支护长度231米。采用锚杆框架梁支护。支护高度79.07m。框架梁下设11.5mC15片石砼护脚墙,基础埋深0.8m以上;锚杆框架梁采用C15钢筋砼,边长4m,菱形布置,挖方地段锚杆长8m,填方地段锚杆深入本土6m。7施工步骤及施工方法71施工步骤 根据边坡地形、岩土特征及治

    18、理工程特点,此场地内边坡治理工程分为“抗滑支挡+预应力锚索(锚杆)格构梁+挡土墙、地下排水工程等”部分;根据工程特点划分施工单元,建议采用如下施工步骤: (1)施工前首先要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设立观测点,定期定时观测,为防灾预警和施工设计积累数据资料,确保施工人员和边坡体的安全; (2)根据边坡设计坡比,对边坡坡而进行机械开挖配合人工修坡,平整坡面; (3)作好地面截排水工程,夯实回填地表裂缝以防止边坡体外地表水进入坡体; (4)根据施工组织安排,采用分段施工挖孔桩、预应力锚索(杆)及格构梁、挡土墙工程,确保边坡场地的整体稳定性。(5)及时回填基坑土并夯实。(6)在锚杆框架梁内及时进行回填土施

    19、工,并进行植草绿化施工。 72施工方法 根据治理方案,该场地边坡的治理主要有护坡工程、桩锚工程、挡土墙工程等工程措施。 7.2.1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一、挖孔顺序:凡遇相邻桩间距小于2倍桩身直径,间隔桩施工,且后施工桩开挖前,先施工的桩应已浇筑混凝土且满足强度要求。桩芯砼浇灌完成,经抽芯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上部结构施工。二、挖孔桩施工工艺施工程序为:场地平整放线定桩位架设支架或电动基芦准备潜水泵、鼓风机、照明设备等开挖锁口边挖边抽水每下挖90MM进行桩孔周壁的清理。校核桩孔的直径和垂直度支撑护壁模板浇灌护壁砼拆模继续下挖,达到微风化一定深度后,由勘测单位验收绑扎钢筋笼验收钢筋笼排除孔底积水、放入串

    20、筒,灌注桩芯砼至设计顶标高。三、场地处理1、对原有场地进行平整。2、在建筑物外围四周适当位置设置排水沟,做集水井,见5.3。3、如有需要在开挖面做混凝土垫层,C10混凝土厚100mm。四、桩孔土方的处理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土方堆放场地,挖出土方必须在两天内用汽车外运(挖掘机配合人工装车),所挖土方不堆放在孔边,确保施工现场畅通。挖孔施工应注意施工安全,井口围护应高出地面30cm,以防地面水或其实施工物品落入孔内。要有完善的安全措施和配有必要的安全设施,当孔内有水渗入,应及时排除。五、掘 进 1、掘进前向每个操作小组作地下土层、地下分布情况的交底。并指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的一般法。2、每个桩孔有一

    21、个固定的小组负责施工,每个正在施工的井下、井上均应有人操作,并明确对井下操作人员应负的安全责任,上、下之间有良好的联络信号。 3、保持井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不断向井内送风。 4、弃土和其它建筑材料在井内垂直运输时,采取措施,确保井下操作人员的安全,以防物体堕落伤人。 5、掘进工作必须连续进行,交接班的时间尽量缩短,使未经支护的土体减少在空气中或水中的暴露时间,以防坍塌。 6、当相邻孔桩在浇灌桩蕊砼时,原则上要停止掘进,以防竖井在较大侧压力下土体失去稳定而坍塌。 六、钢筋笼采用现场加工,桩外绑扎,然后再吊入桩内的方法施工,钢筋驳接采用双面搭接焊,搭接长度5d。 a、钢筋进场必须具有合格证,每批材

    22、料,每种规格均需抽样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b、钢筋笼制作必须严格按设计图和规范要求执行。一般钢筋笼用焊接方法,个别连接点用绑孔。钢筋笼外侧的定位钢筋可用空心穿孔砼预制圆柱体,或直接用钢筋弯曲成型并焊接在主筋上,以保证主钢筋保护层厚度。 c、钢筋笼的加强箍必须与主筋焊牢,焊条一般用5字头型号,以保证钢筋笼焊接质量。钢筋笼在安装过程中不能变形。 d、钢筋笼宜采用使用一台吊机一次性吊入桩孔。 e、超声波检测桩的钢筋笼要安装镀锌钢管与箍筋连接,要保证检测钢管不漏水。 七、挖孔的砼工程 挖孔桩的砼分护壁砼及桩蕊砼两部分:1、护壁砼工程 (1):本工程护壁是一个上大下小的楔形圆环,在掘进过程中逐段在竖井内

    23、捣制,在较稳定的土层中,护壁的前段高度取900MM,当桩通过强透水层时,每段高度应在500MM左右,如遇含水量丰富,出现流砂的情况,可在钢筋处塞稻草以挡泥砂流出,若遇严重情况时,可在护壁位置的四周打入14100的钢筋,不至于造成桩孔的四周塌方。 (2):护壁砼密实早强,坍落度为3-5CM,采用1CM细石,严禁用插入振动器振捣,以免影响模外的土体稳定。上下护壁间预埋纵向钢筋加以联结,使之成为整体,并确保各段联接处不漏水。 2、桩蕊砼工程当挖孔桩至设计要求的土质后,将井底残渣清除干净,由设计、勘察、质检和建设单位联合组织桩孔验收,达到设计要求,再进行下道工序绑扎钢筋,浇灌桩蕊砼。 3、浇灌桩蕊砼前

    24、的准备工作 堵漏和积水的排除,浇砼前及时将砼护壁上的渗漏处堵塞,然后把井内积水抽干,以保证桩蕊砼质量,堵漏的方法,大面积堵成小面积的、小面积堵成点漏而最后堵塞之。 溜斗、溜刑槽和串筒的准备:砼经过串筒而达到浇筑面,其自由落下的高度不宜大于2M,否则会造成砼的分层和不均匀,影响砼的质量。 4、桩蕊砼的施工 、桩蕊砼振捣,由井下操作人员用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捣密实砼,前层厚度不超过50CM,插入形式为垂直式。插点间距约40-50CM,并且做到“快插慢拔”。 、每个桩的桩蕊砼必须一次连续浇捣完毕,不留设施工缝,交接班间隙不超过2小时。 、注意控制桩蕊砼的浇筑高度,以免造成桩蕊砼浇过高(但必须高出设计桩顶

    25、标高3CM左右、在上部结构砼施工前把桩顶浮浆凿掉)。如桩顶浮浆过多时,必须将浆淘掉,再用坍落度小的砼浇筑,以不存在浮浆为宜。 、每一根桩蕊砼做试件一组,并确定每工作台班不少于一组。 7.2.2锚索施工方法 1)施工方法:施工配备QDG21型锚杆钻机3台进行机械施工。 2)、施工工艺 土层锚杆施工的工艺流程如下: 钻孔安放拉杆灌浆养护安装锚头张拉锚固 (下层土方开挖)。 (1)钻孔 土层锚杆的钻孔工艺,直接影响土层锚杆的承载能力、施工效率和整个支护工程的成本。因此,根据不同土质正确选择钻孔方法,对保证土层锚杆的质量和降低工程成本至关重要。按钻孔方法的不同,一可分为干作业法和湿作业法(压水钻进法)

    26、。 A干作业法 当土层锚杆处于地下水位以上时,可选用干作业法成孔。该法适用于粘土、粉质粘土和密实性、稳定性较好的砂土等土层,一般多用螺旋式钻机等施工。 干作业法有两种施工方法: (a)通过螺旋钻杆直接钻进取土,形成锚杆孔; (b)采用空心螺旋锚杆一次成孔.。 采用干作业法钻孔时,应注意钻进速度,防止卡钻,并应将孔内土充分取出后再拔出钻杆,以减小拔钻阻力,并可减少孔内虚土。 B湿作业法 湿作业法即压水钻进成孔法,它将在成孔时将压力水从钻杆中心注入孔底,压力水携带钻削下的土渣从钻杆与孔壁间的孔隙处排出,使钻进、出渣、清孔等工序一次完成。由于孔内有压力水存在,故可防止塌孔,减少沉渣及虚土。其缺点是排

    27、出泥浆较多,需搞好排水系统,否则施工现场污染会很严重。 湿作业法采用回转达式钻机施工。水压力控制在015 MPa030MPa,注水应保持连续钻进速度300rammin400rammin为宜,每节钻杆钻进后在进行接钻前及钻至规定深度后,均应彻底清孔,至出水清彻为止。在松软土层中钻孔,可采用套管钻进,以防坍孔。 清孔是否彻底对土层锚杆的承载力影响很大。为改善土层锚杆的承载力,还可采用水泥浆清孔,有资料报导,它可提高锚固力150,但成本较高。 (2)扩孔 一般认为,对锚杆孔进行扩孔形成扩大头土层锚杆的承载能力会有所提高。 扩孔的方法有四种:机械扩孔、爆炸扩孔、水力扩孔及压浆扩孔。 本工程考虑采用压浆

    28、扩孔。 (3)安放拉杆 A、拉杆的制作 本工程拉杆设计采用钢绞线拉杆。B、拉杆的安放 钢筋、钢绞线拉杆安放时设置定位器,防止钻入时搅动土壁。 (4)灌浆 灌浆料采用水泥净浆。 灌浆施工采用二次重复灌浆法施工。 第一次灌浆时灌浆管管端离锚杆末端500mm,第二次灌浆用灌浆管的管端距离锚杆末端1000mm左右,管底出口处用黑胶布封口,从管端500mm处开始向上每隔2m作出1m长的花管,花管的孔眼为8,花管的段数视锚固段长度而定。 灌浆时先灌锚固段,待浆液初凝再对锚固段进行张拉,然后再灌注自由段,使锚固段与自由段界限分明。 第一次灌浆压力0.3 MPaO5MPa,流量控制在100Lmin。在压力作用

    29、下,浆液冲出封口流向钻孔,并将水及泥浆置换出来。第一段灌浆量可根据孔径及锚固段长度而定。第一次灌浆后将注浆管拔出,可重复使用。 待第一次灌注的浆液初凝后,进行第二次灌浆。二次注浆时间可根据注浆工艺试验确定或在第一次灌浆锚固体强度达到5MPa后进行。压力控制在25 MPa50MPa,并稳压2min,浆液冲破第一次灌浆体,向锚固体与土的接触面之间扩散,使锚固体直径扩大,增加径向压应力。由于挤压作用,使锚固体周围的土受到压缩,孔隙比减小,含水量减少,也提高了土的内磨擦角。由此,提高土层锚杆的承载能力。 (5)张拉锚固 A锚头及张拉设备 土层锚杆的锚头与张拉设备,应根据锚杆材料配套。单根粗钢筋拉杆,可

    30、采用螺丝端杆,或直接在钢筋端部加工螺纹,但后者应注意截面的损失。张拉设备则可选用拉杆式千斤顶,如YL一60型等。 拉杆为钢束者,锚具可选取用夹片式锚头或锥形螺杆锚头,前者可配以锥锚式千斤顶,后者则可用拉杆式千斤顶,亦可用穿心式千斤顶,如YC一60、YC一90等。 采用钢绞线作为拉杆的,可采用夹片式组合锚头可JMl2、QM系列锚头等,配套的千斤顶可用YCQ-100、YCQ一200等,对钢绞线也可采用转接器,形成螺丝端杆锚头。有关锚头装置按设计要求确定。 B张拉方法 锚杆的张拉与施加预应力(锁定)符合以下规定; (a)锚固段强度大于15MPa并不小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5后方可进行张拉; (b)锚杆张拉顺序应考虑对邻近锚杆的影响; (c)锚杆宜张拉至设计荷载的o910倍后,再按设计要求锁定; (d)锚杆张拉控制应力不应超过锚杆杆体强度标准值的o75倍。 为减小对邻近锚杆的影响,又不影响施工进度,采用 “隔二拉一”的方法。 张拉采用分级加载,每级加载原应稳定3min,最后一级加载应稳定5min。 施工中还应做好张拉记录。 C张拉预应力的损失 预加应力的锚杆,要正确估算预应力损失。由于土层锚杆与一般预应力结构


    注意事项

    本文(云南基坑支护及边坡治理工程设计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