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精华.docx

    • 资源ID:2479744       资源大小:397.36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精华.docx

    1、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精华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学中最典型的也是最简单的理想化的运动形式,学习本章的有关知识对于运动学将会有更深入地了解,难点在于速度、时间以及位移这 三者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熟练掌握有关的知识,灵活的加以运用。最后,本章末讲学习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形式:自由落体运动。考试的要求:、对所学知识要知道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并直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解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理解

    2、”,“应用”。要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t图的物理意义以及图像上的有关信息。新知归纳: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公式:(速度时间关系)(位移时间关系)两个重要推论:(位移速度关系)(平均速度位移关系)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导出规律:任意两个边疆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s)是一恒量,即在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在某段位移中点位置的速度和这段位移的始、末瞬时速度的关系为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推论也成立(1) 设T为单位时间,则有瞬时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

    3、方成正比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2)设S为单位位移,则有瞬时速度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运动时间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四、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用g表示。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g=9.8m/s2或g=10m/s2公式:难点解析:一、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操作:1、如图,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打点计时器纸带限位孔与长木板纵轴位置对齐再固定在长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将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绕过

    4、滑轮,使纸带、小车、拉线和定滑轮在一条直线上。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注意调整滑轮高度,使小车的拉线与板面平行,减小拉力的变化。3、为了研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需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平整地连在小车的后面,使小车运动时保持纸带与木板平行,减小摩擦力的影响。4、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启动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同时,用手在滑轮一端准备接住小车,防止小车撞击滑轮和落地。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5、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数据处理1、在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最清晰的。为了便于测量,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

    5、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因点迹过于密集而在测量位移时带来较大的偶然误差。2、选择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如图所示,这样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就是0.1S(电源频率为50Hz),量出各计数点左右两计时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间的距离计算平均速度,用此平均速度代替相关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作出速度-时间图象1、建立坐标系: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各个时刻t的速度v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2、作拟合曲线或直线:仔细观察这些点的分布情况,发现这些点都大致落在一条直线上。因此,我们可以用一条直线去“拟合”这些点,即让所画的直线连接尽可能多的点。不能连接的点应贴

    6、近分布在该直线的两侧。并使两侧点数大致相同,这就画出了小车运动的速度图象。结论:小车的运动速度随时间成线性关系变化;小车的速度在不断增大,而且在相等的时间里速度的变化量是相等的,即小车的加速度保持恒定。小贴士:从图象上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也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归纳整理:本节课我们主要是运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用打点计时器来测量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重点是对重物牵引下小车的运动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涉及了实验的设计、操作以及作图象的方法、原则,同时要求利用已有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的瞬时速度,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

    7、沿着直线运动,而且保持加速度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实验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由此可知,无论t取何值,无论在什么时间阶段,t对应的速度变化v都相同,即v/t不变,则物体的 加速度不变。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在数学函数图象中,v/t叫做图象的斜率,故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加速度的大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归纳整理: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t.它的特点是v大小方向都不变,位移x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

    8、成正比。2、位移公式x=vt在v-t图象上的意义如下图所示,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矩形的边长恰好是速度v与时间t矩形的面积正好是vt,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在数值上等于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利用微分思想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一个质点做初速度为v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速度达到v,v-t图象如图甲所示。下面根据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上“面积”的意义求其位移。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归纳整理:本节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找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并推导出平均速度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对应着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之间包围的梯形面积。从

    9、公式上看,反映了位移x和时间t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1、推导v-x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原则上讲,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位移关系式可解决所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但是仅仅利用上述三式求解问题,有时较为繁琐。由三个基本公式可导出一些重要的推论。根据这些推论可方便地求解若干问题。归纳整理:本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均涉及物体的运动时间,而位移与速度关系式中不涉及时间为相关题目的求解提供了方便。五、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物

    10、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2、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的作用。在没有空气阻力影响时,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3、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探究(1)实验原理及器材重物拖着纸带竖直下落时,如果纸带阻力和空气阻力比重物重量小得多,可近似认为重物仅在重力作用下运动,根据打出的纸带能分析研究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使用的器材有: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重物及铁夹、铁架台。(2)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使两个纸带限位孔上下对齐。如图所示。(3)主要实验步骤:把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连接好电源;把纸带穿过两个限位孔,

    11、下端用铁夹连到重物上,让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用手捏住纸带上端,把纸带拉成竖直状态,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松开手让重物和纸带自由下落;重复几次,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分析计算。(4)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为尽量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应选密度大的重物,如铁锤等;打点计时器应竖直固定好;重物应靠近打点计时器释放且要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放手让重物运动;改变重物的重量,重复打出几条纸带。(5)判断原理:在相邻的相等时间t内,其位移分别为由于时间都一样,当相邻的相等时间内位移差x都相等时,则加速度a不变,就可以断定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6)实验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12、的加速度1、重力加速度: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不同物体,其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是竖直线,而且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其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速度的方向相同,即竖直向下。3、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在地球上同一个地点,重力加速度的值固定不变,但是在地球上不同的地点,重力加速度的值略有不同。课本列出了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值。在一般计算中,g取9.8m/s2,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为计算方便,g取10m/s2.4、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规律,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13、如下:归纳整理:本节首先定义自由落体运动并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其运动规律,得出其运动特点,引出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概念。注意自由落体运动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我们在以前章节中所掌握的所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推论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均可使用。六、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伽利略的研究方法1、伽利略的巧妙方法16世纪末,意大利学者伽利略用归谬法证明了亚里士多德“重物下落快、轻物下落慢”的观点是错误的: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一块大石头的下落速度要比 一块小石头的下落速度大。假定大石头的下落速度为8,小石头的下落速度为4,当我们把两块石头拴在一起时,下落快的会被下落慢的拖着而减慢,下落慢的会被 下落快的拖着

    14、而加快。结果整体的下落速度应该小于8而大于4,但是两块石头拴在一起,加起来比大石头还要重。因此整体的下落速度应当大于8.这样,就从重 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推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使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2、伽利略的猜想与验证(1)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速度变化均匀的直线运动。速度均匀变化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v与t成正比;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v与x成正比;伽利略先以实验来检验v与t成正比的猜想是否是真实的。(2)推理:如果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那么物体的位移应当和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所以只要观测到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

    15、间成正比,即证明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3)实验:把落体运动过程放慢,落体下落得很快;而当时只能靠滴水计时;这样的计时工具还是不能测量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时间。伽利略采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 用来“冲淡”重力,他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得多,所以容易测量。实验结果 表明,小球沿斜面运动位移的确满足的关系所以小球沿斜面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斜面上物体运动快慢和质量的关系:让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倾角的斜面运动,的规律不变,说明物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斜面上物体运动快慢和斜面倾角的关系: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上述实验,

    16、得知小球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变大。合理外推:小球沿斜面向下的运动并不是落体运动,但是如果斜面的倾角增大到90度,如图所示。这时小球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了,所以自由落体运动满足匀加速运动的性质,而且所有物体下落时的加速度都是一样的。实验结论:通过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间接证明落体运动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即匀变速直线运动,而且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即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伽利略的科学方法1、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伽利略不仅发现了落体运动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开辟了自然科学的研究之路抽象思维数学推理和科学实验相结合,这种研究方法到现在仍然是物理学乃至 整个自然科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它不但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始,也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近代科学研究的大门从此打开。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伽利略 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归纳整理:本节沿着伽利略的研究思路,推翻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我们要从伽利略对落体的研究上,学习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领会伽利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科学思路,为我们以后的探究打下基础。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精华.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