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流程.docx

    • 资源ID:2448984       资源大小:59.62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流程.docx

    1、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流程综合布线系统(PDS)1.施工工艺流程2.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及措施1)电缆作弯 A.电缆作弯的方法:用两手握住电缆侧面,从电缆的起弯点开始,缓缓地顺次将电缆弯作好。一般先弯小一些,然后将电缆的两端直线部分向外反弯一下,以防电缆在绑好后变形。成堆电缆作弯,应采用电缆枕头(木模),这样既保证质量,也便于施工。电缆弯好后,可用废芯线将电缆临时绑好;但不可用裸铜线捆绑,以免勒伤电缆外皮。作弯时,应尽可能一次弯作好。要避免一再修改而致使电缆芯线绝缘受损,而且一再修改民更不易达到作弯的要求。作弯时,应多次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侧面观察作弯质量,及时纠正不当之处。尤其在绑最初几根电缆时

    2、,因电缆较少,容易变形,更应注意。B.机架电缆作弯的作法:机架电缆下线,最好在一处下线。电缆较多时,可考虑两处下线。已绑好的电缆,需将线把与作成端的端子板对齐,用废芯线将电缆捆在电缆支铁上。先弯好最里面的一条电缆(即离机架最近的一条电缆),并把它绑在列走道横铁上,再依次作弯其他电缆。机架电缆下弯的弧度应一致,作弯时可利用作弯模板比量。C.大走道上下电缆弯的作法:电缆在直走道上绑至距作弯的12根横铁时,须先将电缆弯作好后再继续绑下去,不应将电缆绑到起弯点时才开始作弯。先按规定位置作好第一条电缆弯,并以此为准作其他各条电缆弯。靠近电缆弯的12根横铁,应绑得稍紧一些。在每层转变处不宜压得过紧,以免电

    3、缆弯将被压拓下来,致使电缆弯不成型。D.捆绑电缆注意事项:捆绑电缆前应检查核对每根电缆的起始部位、路由和站电缆截面图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而且设计预留的空位不得遗漏。捆绑电缆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单根捆绑法或成组捆绑法。电缆一般应在一组放完后一次捆绑;电缆条数较多时,可分几次捆绑,每次不超过2025条,布放好一部份即可捆绑一部份。如电缆堆需凑齐一组方能捆绑时,应将电缆用临时扎线捆扎成形。E.捆绑电缆:捆绑电缆前,一般先从配线架一端开始整理,将电缆位置对准,危重在支铁上作临时捆绑,经检查两端留长都能满足成端需要后,即可正式捆绑。正式捆绑可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顺序进行;如果电缆两头不编线时,也可从中间向两

    4、端捆绑,但不得从两端向中间捆绑。F.电缆整理:捆绑电缆时,应随绑随整理。电缆堆部分不平直时,可垫以木块,并用橡皮锤子轻轻敲打矫正。每组电缆放绑完毕后,即可将辅助支铁和临时捆扎线去掉。作大走道电缆弯用的辅助支铁,应在绑好一道悬空捆绑后方可取下。用钩针和穿针调整不规则的线扣,使其合乎要求。捆绑电缆后,其长出的麻线应先打死结,然后压在电缆堆里面。2)插接架间电缆及布线A.一般规定:插接架间电缆必须依据设计文件进行,电缆的走向及路由应符合厂家的有关规定。架间电缆及布线两端必须有明显的标志,不得错接、漏接。插接部位应当紧密牢靠,接触良好。插接端子不得折断或弯曲。架间电缆及布线插接完毕后应进行整理,使外观

    5、平直整齐。B.分线、穿线:电缆剖头处应平齐,不得损伤芯线的绝缘。分线应按色谱顺序,不得将每组芯线的互绞打开,防止出现鸳鸯线对。剪线尺寸应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决定,长度应一致。当端子板(或接续模块)呈竖向安装时,面向端子板,左面为电缆面,右面为跳线面。横向安装时,下面为电缆面,上面为跳线面。按照电缆色谱和每孔芯线数进行穿线,穿线过程中要注意保留标签。预备线对穿过穿线板的最后一孔,折入穿线板内。C.绕接电缆芯线:绕接电缆芯线必须使用绕线枪,不得以手钳代替。刮4线时留长要准确,用力要得当,不要刮伤芯线。每根芯线在端子上绕接的圈数应为:线径为时是68圈时46圈。绕接应紧密,但不应叠绕。绕接芯线应从根部开

    6、始,不接触端子的芯线部分不宜露铜,芯线不得有明显的损伤。D.卡接芯线:卡接芯线时必须使用厂商提供的专用工具。芯线宜成组嵌入卡接模块的线槽中,在确认色谱正确、留长适当后,一次性地将一组芯线逐根卡接入槽。所用的电缆两端连接完成后,应当进行一次对线。发现错线、鸳鸯线、断线等时,要及时查找原因,予以排除。3)安装配线架A.质量要求:配线架的位置符合设计规定,误差应小于10mm。用吊锤检查直列的垂直,上下相差应小于3mm。用24in水平尺测量底座水平,误差不超过水平尺准线。走道边铁、滑梯槽钢、直列面保安器和横面试线模快接线排等在安装完成后应成一条直线,看不出歪斜或起伏不平。铁架应接地良好。加固吊架和滑梯

    7、应牢固可靠。滑梯滑行自如,制动装置可靠。报警装置完整、可靠。B.准备工作:核对各项配件的规格、数量,并检查各项配件是否完整。预装配总配线架的列片,可照图纸将每个列片的立柱、横挡用螺丝加以固定,暂不拧紧螺丝。横挡和立柱应当相互垂直,校准时应用角尺将首尾两根横挡的垂直校好,拧紧螺丝,然后再拧紧其余各列的螺丝。不必将每根横挡都用角尺校准。C.立架:用水平尺检查地面平。用10m钢卷尺测量成端电缆孔距墙的尺寸及孔之间的距离,并与施工图纸上所标注的尺寸进行核对,按实际情况修正图纸。将总配线架底座铁件搬至成端电缆孔处进行定位装配,先定位装配(预固定)好总配线架的首尾两组底座,使底座铁件、成端电缆孔和墙面三者

    8、之间的关系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在已装好的首尾底座之间拉一条麻线,以麻线为准,定位装配中间的各组底座,每组底座接头处应有1mm的空隙。再校核成端电缆孔的位置,如孔洞位置不正确时,应以大多数成端电缆孔洞为准,必要时修正少数孔洞的位置。如地面系木质地板,划线定位后可用手摇钻打孔,用木螺丝固定底座。如系水泥地面,则应用膨胀螺丝加固。用水平尺检查底座的水平,不平时可用铁垫片加以校正,校正完毕后将螺丝拧紧。D.竖立已装配好的列片:两人先将列片抬至底座附近竖立起来,地上垫以布或厚纸,以免损坏地板。将列片抬至底座上,由一人扶住列片,另一人穿入列片与底座的加固螺丝,暂不拧紧螺母。由一人将已立好的第一列片扶住,另

    9、两人按以上方法立第五或第六列片,并将顶上的连固角钢装配上。E.补装其余列片:立好一座配线架以后,先装上两根连固扁钢和固定这两根扁钢的跳线环,然后用吊锤校正立柱的垂直,校正完毕后将全部螺丝拧紧。用上述方法装好其余各座配线架,然后再装连固铁和跳线环,并全面校正其垂直和水平,跳线环要求成一直线,最后做好加固装置。F.装槽钢加固:列架的垂直和水平矫正好以后,即可装上槽钢,作为加固装置。槽钢与墙面的连接方法应当是:先将加固角钢(其长度应与槽钢短边的宽度相等)用膨胀螺丝与墙面固定,然后槽钢与加固角钢用螺栓连固;注意槽钢的顶端与墙面要留2mm间隙。为了不影响电缆走道与滑梯的支持,各槽钢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并成

    10、一直线。G.安装架上走道和附属设备:架上走道分直列走道和横列走道,它们之间的分界是:从上横角钢起到直列面的成端电缆孔方向的200mm为止的空间。这一段空间用于电缆下线。架上走道的高度宜比加固槽钢高出200mm,以便电缆下线。从机房电缆孔下来的用户电缆走道要上走道交叉时,用户电缆走道宜比架上走道高200250mm,以避免电缆交叉时的阻塞。总配线架上电缆走道如延伸至现装的总配线架以外,可暂用吊挂固定,待今后扩装总配线架时,再换用电缆走道支铁支持。电缆走道边铁在拟扩充的一端应超出横铁80mm,并预留接头孔洞,以便电缆走道延伸。安装试线模块时,宜配合安装穿线板,以便施工和维护。总配线架的接地必须可靠,

    11、安装接地接头时,其接触面应平整,安装接地铜条时,应对铁件表面处理;以保证整个列架接地良好。安装滑动扶梯时,注意滑梯轨道槽钢连接处要平正,以使导轮能平滑通过;各阶梯踏步的平面应保持水平,手刹动作要可靠。等总配线架的安装工作接近完成时,即可安装指示板、信号灯、测试塞孔等部件。测试塞孔应安装牢固,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4)线路测试双绞线在安装的最后阶段应实施以下步骤:确认电缆安装正确确认所有元部件(电缆和终端连接部件)在运输或安装中没有受损检验电缆安装是否正确见ISO11801、EN50173或TSB67标准。外观检查根据ISO标准2859,对插头和配线连接点进行抽样检验:检查电缆包线的外层套管

    12、在工作站和配线架一侧,电缆必须保持绞合状态直至与插座连接检查插座与配线颜色编码的一致性确认电缆在插座、固定夹具和电缆走道中没有被挤压确认已遵守数据电缆的距离规定和电力电缆的规定电缆检测为检测安装,需使用WireScope 155多功能测试仪。它带两根两头适合RJ45插座的电缆。如果是在使用110型连接模块的配线架上连接,最好一头连接带RJ45插头的4对线,另一头连接110P型跳接连线。为使155型多功能测试仪能连续工作,每次测试工作完毕后应给电池充电。一份标准的测试报告汇集所有根据ISO11801标准中连接性能所作测试的数据。检验步骤完成这样的检验需要两名配备通讯系统(电话或对讲机)操作人员。

    13、需测试的插座应事先列表。第一步先用供检测的电缆将发射器与测试仪连接来校准仪器。在每次测试之前实施这一步骤是必须的。一名操作人员持测试仪在配线架处,测试仪通过电缆连接配线盘,另一名操作人员持发射器沿安装接点用另一根电缆连接。插座一个一个测试。整个安装都必须测试以确保安装正确。主干缆和设备电缆的检测也在各点间进行。多功能测试仪是一种电缆测试仪,可检测双绞线电缆的带宽和精度。这种多功能测试仪自动核对双绞线的所有组合,不仅决定你的安装性能,还决定你在使用什么样的地域网络。它可以储存、打印数据,或将数据传输至个人电脑上。多功能测试仪使用方便,配有标准电缆、地域网络和水平特性的预设程序。其中的数据使多功能

    14、测试仪可以判断安装水平和可以支持的网络。电缆数据库 电缆数据库包括目前所有的双绞线电缆和同轴电缆规格。你只需在数据库中加上你自己的电缆规格。网络数据库多功能测试仪包含目前所有网络的规格。使用EDIT(编辑)功能你就可以在屏幕上显示这些规格,你也可以定义你自己的网络类型并将其放入数据库。多功能测试仪被设计成可以进行两种测试:多功能测试仪和两种遥控装置一起工作:一个遥控定位器或一个回路盒。作故障测试。遥控定位器除实施回路盒的所有功能外,还作为信号源测量一个方向的衰减,即可作性能测试。回路盒使用简便,因为它不需电池和采样。不管怎样,遥控定位器提供更精确的衰减结果和额外串音。多功能测试仪自动辨别和运行

    15、遥控定位器和回路盒。你所需做的只是将这类设备与电缆的一头连接。回路盒可以接上一根三位数识别码使其可以识别同一处的多根电缆长度。识别码可以通过回路盒顶上的三个旋钮设定。多功能测试仪在每次测试开始时读出并显示出识别数值,唯一的条件就是要测试的电缆必须至少有两对连接正确。 测试方式根据报告的不同,有以下几种测试方式:a)自动测试自动测试是决定电缆级别和该电缆可以支持什么样的网络工具。它在所有对线电缆上进行一整套测试。以100KHz间隔100MHz测试频带。将串音、衰减和信噪比与预录的水平和网络限制比较以得出“好”或“坏”的结果。每次测试结果可以存储,打印或传送至个人电脑,最多可以存储500次测试结果

    16、并将它们打印或传输至个人电脑数据库。b)快速检查这促方式可以让你快速检查布线的完整性而不必进行全套测试,它可在大约10秒种内检查电缆的连续性、测量电缆的长度和发现电缆分路。电缆的连续性用图象显示:接点是否错误、短路或断裂。至断裂或短路的距离也可以测量。STP电缆屏蔽层的连续性也可以测量。多功能测试仪可以将给定日期内测试的电缆长度相加,就可以进行按安装长度收费的工程。快速检测的结果可以打印或存储。c)“线路图”方式为了快速检查电缆的连续性或识别电缆,应采用线路图方式,这种方式及时检测电缆的连续性。如果发现问题,它以图象显示坏点、短路和断裂,并给出距离。 其他可选的测试方式a)网络测试网络测试提供

    17、比自动测试更快的选择,当你只想测试特定地域网络的安装时采用这种方式。从一系列地域网络中选定一个网络后,多功能测试仪通CONTACTs(接触)进行所有测量,频率范围和所选网络的性能,然后检验串音、衰减和信噪比的预测限制,得出“好”或“坏”的结论。b)测量串音和衰减 为在六类线级限制内比较串音或衰减,最好使用CROSS TALK(串音)和FADING(衰减)功能。这将给出用六类线标准测量结果的详细图象。CROSS TALK和FADING功能让你设定CONTACTs和将进行特定测试的频率范围。频率间隔(增加幅度)也可以更改。c)电缆长度一个综合时间域反射计(TDR)确定每对电缆的长度,可以从数据库中

    18、选择一种电缆,利用所选电缆的标准传输速率可以计算出电缆长度,如果不知道传输速率,可以利用一根已知长度的电缆测出,电缆长度可以由不同终端测得:断裂、适中或适当的远点。d)环境噪音 必须启动AMBIENT NOISE(环境噪音)菜单检查电缆上是否有间歇噪音。这项功能记录最大噪音并能不断更新噪音水平记录,最好让AMBIENT NOISE功能保持一定时间以便捕捉噪音源。使用WINDOWS下的Scopelink你可以将多功能连接器与个人电脑上WINDOWS下的Scopelink(范围连接)相接。Scopelink使你可以更新测试仪中的软件或将测试结果传入个人电脑。 光缆测试a)检查和安装表在接上了电缆和

    19、安装了连接器之后,必须进行光纤的连续性的检查,所有的光缆芯都必须经过测试。因此,承担测试的人员应当具有一些能够测试出安装质量的测试设备。有两种测量必须进行:光纤和接插件产生衰全面测试能产生光纤连接线路损失曲线示意图的反射测量,这一测量另外还会告知人们连接线路的长度、出错点。所有测试的结果都应储存进检收电脑微机里去。b)衰减测量衰减测量,也称第一级测量,用一个发射信号的大功率的校准发生器和一个测量接收的光纤辐射测量仪进行。这可以测量线路上的衰减并知道线路或某段线路是否在规定的公差里。这就是第一水平测量方法,在每次测量之前,都应清洗所有的接插件。为了避免测量错误,两架仪器(发生器和接受器)应当使用

    20、同样的测量电缆(3米长)。这些电缆应当具有和所测光纤芯同样的特点。测试可以用以下两个方法进行:一名测试人员进行测试,两架仪器放在同一个地方,但能与另一处形成回环;两名测试人员,两个地方各入一架测试仪。所有测试程序都从校准接收器开始。为此,须将发生器和接收器用一根3米长的电缆直接连接在一起。然后向接收器进行大功率发射,再校准接收器至液晶显示上出现0dB。用850nm的波长进行测试,测试中得到的衰减最大值,等于光纤衰减即这段波长的Km,在此之上增加各种连接所产生的衰减(接插件和接头)。我们认为连接设备的90在不超过850nm时衰减为。测试的结果进入验收报告资料。一名测试人员进行测试的方法一名测试人

    21、员的测试要求在最后配线架的不同光缆通过一些长度为10米的光纤跳线电缆构成回环。然后一对一对检测每对光纤的光芯。对线1对线2对线3蓝绿灰发射器和接收器放在同一地点(开始配线间)。用一根长3米的光纤电缆把发射器连接到光缆头或光纤屉上的第一根光纤上。用第二根3米长的光纤电缆将接收器连接到第二根光纤上。先测量一下回环情况,然后测试人员再将接收器连接到第三根光纤上进行同样测试,以同样方法测试第四、第五和第六根光纤。测试程序是:校准接收器装上跳线电缆测量线路并将测试结果存入电脑中。校准时用一根3米长的电缆将发射器和接收器构成回环。应当向接收器进行大功率发射并校准接收器至液晶显示0dB。如果测试出的值超过了

    22、最大希望值,就应当借助于光纤反射仪来确定故障的地点。两位测试人员进行测试的方法:这两位测试人员应当拥有一些通信工具以便于及时交流:电话,对讲机。检测是一芯一芯进行的。一个测试人员带有一个光信号发生器,另一位测试人员通过接收器记录测试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两名测试人员分别在不同的两端。所说的不同的结果是因为测试只在单向进行,是因为人们不再两次计算光纤跳线电缆的3米长度的缘故。在一名测试人员测试时需要用一根10米长的光纤跳线电缆以构成回环。c)用反射测量仪测量用反射测量仪测量,又称之为第二级的测量,其目的是看一看光纤芯的物理状态。因此,损耗的分布可以在显示屏上显示并打印在纸上。各种测量结果也同样会进

    23、入验收报告。测量原理如下:反射测量仪发出一个大功率的校准光束,然后观察显示屏上是否有一个视觉看得见的反射功率信号出现。这一反射是构成光纤的硅的不完全性导致的,与直线性衰减相一致。反射信号的其余部分等于接插部分可能的故障部分的反射。同时,这些损耗可以被定位并检测出光缆的确切长度。这些测试采用波长850nm。但如果人们需要为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测出布线的等级,也可以用1300nm。测试中得到的最高衰减值等于光纤衰减值,即850nm时为km,1300nm时为2dB/km,在此之上加上各连接部分产生的衰减(接插件和绞接)。我们认为接插部分的90%在为超过850nm时衰减为和在不超过1300nm时衰减为。这些不同测试可以检测出光纤是否处于某个不正常情况(弯曲半径,过分的拉拽或挤压),也可检测得出是否有断线,断线是否因为操作不当,也能知道ST/2接插件是否连接得正确。为能通过反射测量仪测出在短距离情况下的接插件连接是否有故障,我们建议在位于配线间侧增加使用350米的引线。程序如下:将光纤1通过引线连接到光纤2上,然后再将光纤1连接到光纤3上,如此方法直至光纤6。衰减测量表格


    注意事项

    本文(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流程.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