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课时提能演练12.docx

    • 资源ID:2437974       资源大小:107.4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课时提能演练12.docx

    1、课时提能演练 12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课时提能演练(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安徽示范高中模拟)汉书载:“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这一记载反映出汉初统治者( )A推行郡国并行制 B强化君主专制C加强中央集权 D解决土地兼并2.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认为唐朝( )A专制皇权达到顶峰B三

    2、省相互牵制C三省拥有最终决策权D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3.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 )A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4.有一位史学家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好,宋代就太差了。”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B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C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D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5.(2012皖南模拟)包拯,庐州人,天圣朝进士,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3、。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包拯因科举走上仕途,曾当谏臣B包拯曾经参与管理过国家财政C包拯曾主张朝廷垄断盐业市场D包拯鞠躬尽瘁,最终死于任上6.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察举制科举制依据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方式长官举荐自由报考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D科举制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7.(2012太原模拟)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两宋明清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质是

    4、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8.(2012威海模拟)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 )A宦官专权 B.内阁的作用 C六部掌握实权 D军机处的设置 9.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

    5、属机构10.(2012太原模拟)枢垣记略卷十四中指出:“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这反映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办理军政要务 B保守国家机密C.负责公文缮写 D参与大政决策11.(2012淮安模拟)“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该机构设置表明( )A君主专制制度确立B中央集权加强C中央机构的完善D君主专制制度强化12.(2012宿迁模拟)明清时期内阁、军机处二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最初是临时机构始

    6、终由高官任职A B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2武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材料二 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

    7、“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材料三 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8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体制”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14.纵观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不仅有着许多宝贵的可供今天

    8、借鉴的基本原理,而且从中亦可吸取不少有益的历史教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材料二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材料三 观察下面一幅图片材料四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摭言(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在当时有什么意义?(4分)(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什么

    9、制度?最早产生于什么时期?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流行于中国古代的哪一时期?(4分)(4)科举制度兴起于何时?其选拔官员的方式是什么?分析科举制度有何积极影响?(6分) 答案解析1.【解析】选C。本题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推恩分子弟”“实分其国”等,可知是要解决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A项偏离材料主旨,故错误,B、D两项与材料无关。2.【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和所学史实,可知唐朝皇帝的最终决策要受

    10、到三省的影响,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3.【解析】选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三公和三省六部制度都是针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而九卿主要是处理皇室事务。4.【解析】选A。从汉到宋,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到宋时,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经验教训,分化事权,地方所有大权集中于中央,这种体制弊端致使出现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5.【解析】选C。由“天圣朝进士”“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可知,A项正确,排除;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B项正确,排除;由“后卒于位”可知D项正确,排除。由“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可知,包拯主张政府解禁盐业政府专卖,故C项符合题意。6.【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

    11、举制考查主要内容为儒家经典,与科技素养无关,故排除B项;自秦朝开始,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察举制是官僚政治体制下的选官制度,排除C项;科举制以儒家经典和封建伦理为主要内容,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排除D项;根据材料,察举制强调“品德”、“学问”,德才兼备。7.【解析】选C。由表格中出身“平民”“贫寒家庭”的进士比例可以看出,科举制促进了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扩大了官吏来源,有利于巩固统治。8.【解析】选B。由材料中的时间“明代”这一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选近臣组成内阁,内阁地位日益提高,有替皇帝起草及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就是得益于内阁的作用。9.【解析】选A。 本题

    12、考查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和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材料叙述了明朝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结合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和张居正的遭遇进行判断。内阁的设置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内阁的权力取决于皇帝的旨意,它本身只是一个内侍机构。10.【解析】选A。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而设置了军机处,并结合材料中“为办理枢务”,可以看出,其主要职能是办理军政要务的。B、C、D三项说法均不符合史实。11.【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提取题干信息:引文描述了军机大臣的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由此分析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按照皇帝意旨办事,因此体现了皇帝集权,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变式备选】(2011龙岩模拟)某

    13、中学开展以“古代中国政治”为题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试论内外朝格局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解析】选D。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丞相,权分六部,以后不再设丞相,所以“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是错误的。12.【解析】选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始终由高官任职不符合内阁由品秩较低的官员担任的史实。排除含的选项。13.【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丞相制度的演变为主题,考查了学生辨析比较及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要从名称、职责、地位等方面比较分析两个时期丞相制度的不

    14、同;第(2)题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要从君主专制强化的角度分析原因。答案:(1)先秦时期的“宰相”既执掌国政,又掌管家务,是一个官职的通称,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秦朝的丞相是正式官职名称,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2)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了国家决策上的失误;使封建官僚制度形成了严密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专制。(3)皇权专制空前加强。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其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启示。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阐释处理材料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题要立足“有教无类”的思想,并分析其意义。第(2)、(3)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第(4)题,要注意多角度分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答案:(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 的办学思想。意义:打破了奴隶制社会“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机会。(2)察举制度;汉武帝时期;推荐。(如果学生回答“推举”、“举”等,都给分。)(3)九品中正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果学生回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也可给分)(4)隋唐时期;(答:隋朝、隋炀帝时期均可给分,1分)考试;影响: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注意事项

    本文(课时提能演练1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