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docx

    • 资源ID:2412384       资源大小:53.23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docx

    1、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2010-03-04 14:00:38|分类:绿叶芬芳|字号订阅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素质。预防和缓解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题中应有之义。教师职业倦怠乃是教师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的压力而产生的极端心理反应,是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对教师本人及学生都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农村义务教育是

    2、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一部分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研究,一方面能够深化对于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预防和缓解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这关系到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以及调研的基础上,就农村初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从教师职业因素、工作环境与学校管理、社会、独特的教育对象、个人因素等五大方面)进行了深度探讨,并结合实际,就解决农村初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建立对教师角色的合理期望,二是完善学校管理,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三是寻求社会与政府的支持,加大尊师重教宣传力度和提高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四是提高自身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

    3、能力,五是教师个人在克服职业倦怠上的努力。关键词: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The burnout research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AbstractThe Party 17th loudly proposed that strengthen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troop, focusing on improving the countryside teacher quality. According to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4、 on major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number of decisions”refereed in theSeventeen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Party.It proposed to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er troop and improve the countryside teachers quality with emphasis; train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and improve the traini

    5、ng syste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t also proposed that we should focus our attention on improving the countryside teachers quality from preventing and alleviating the countrys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ers occupation tiredly.Teacher burnout is a result of teachers that can not effect

    6、ively cope with the pressure of work arising from extreme psychological reaction, accompanying by a high level of long-term pressure arising from the failure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the state. The teacher burnout would have a severe negative impact on both teachers and stud

    7、ents. While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rural areas of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For this part of the teacher burnout research, on the one hand to be able to deepen our teacher burnout research,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may be on the other hand,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of the b

    8、urnout, which has a bearing on the cause of rural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harmonious society goals to achieve.In this paper, in reference to the large number of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as well as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the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on the causes

    9、of teacher burnout (from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working conditions and school management, as well as social and educational unique objects, personal factors, etc), my paper will give the in-depth and further discussion. In the light of actual, and the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burnout, my p

    10、aper will offer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e first is to establish the reasonable expectations of the role of teachers; the second is to improve school management, forming a good atmosphere in the campus culture; the third is to seek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with the purpose

    11、 of increasing efforts to promote respect for teachers and funds to improve rural education; the fourth is to improve teachers own skills and ability to deal with education issues; 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is to overcome the burnout in teaching.Key words:rural junior high school;teachers;job burno

    12、ut目录一、导论(一)问题的提出(二)研究价值(三)文献综述(四)论文的基本思路与框架二、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一)工作动力不足,低成就感,不能专注于本职工作(二)工作负荷过重,身心疲惫,健康状况堪忧(三)教师热情衰退,职业情感枯竭三、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负面影响(一)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学效果,恶化人际关系(二)职业倦怠造成农村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三)职业倦怠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成效(四)职业倦怠不利于初中学生的身心成长四、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一)政府投入不足,农村教师收入偏低(二)工作情境与学校组织管理因素(三)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与农村教师素质偏低的矛盾(四)教师职业因素

    13、(五)农村初中教育阶段的独特性(六)教师性格特征以及自我抱负水平的高低五、预防和缓解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一)加大政府投入,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二)建立对教师角色的合理期望(三)完善学校管理,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四)提高教师处理留守儿童问题的能力(五)教师个人克服职业倦怠的努力六、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附录:本人教育硕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情况一、导论(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现有近800万农村教师,而这800万教师却要承担着全国70%农村地区近6600万莘莘学子的教育任务,显而易见的是,这一部分教师的身心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需要有心理

    14、健康的教师,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结果让人担忧。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所(李超平博士)和新浪教育频道(梁莹)联合启动了“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80%的被调查教师压力大,其中34.60%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86%的被调查教师出现轻微的职业倦怠,有58.5%的被调查教师出现了中度的职业倦怠,有29%的被调查教师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教师的职业倦怠对教师本身、学生、学校组织及至整个社会都有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对教师来说会造成各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亚健康症状甚至是疾病,对于学生来说倦怠的老师会对教学工作出现消极和疲于

    15、应付,从而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爱。对于学校来讲影响组织的稳定性和效益,对整个社会来说一方面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了国家的基础教育质量。此外,农村基础教育的从教经历使我非常熟悉这个行业,对教育和教师怀着一种特别的感情,亲历的很多事,接触的很多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同样影响着我,记录了他们的人生,也同样是在讲述着自我,因此我选择了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能传达一下最基层教育者的心声,更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这个职业群体、关注这样一群负重前行、却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是为缘起。(二)研究价值1.理论意义(1)在我国的教师队伍中,农村教师占有很大的比例,承担着我国教育系统中最重要、最庞大

    16、的基础教育部分,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可是我国农村教师至今仍处于弱势地位,主要表现为:素质较低,所处环境较差,工资偏低甚至拖欠,专业发展机会较少。农村教师由于其本身的弱势地位,使得他们要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承受巨大的压力,其职业倦怠状况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国内现有的文献中,很少把农村教师作为一个单独的群体进行研究。本研究试图在借鉴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理论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研究。2.实践意义(1)希望能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缓解或解决这一问题。(2)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对于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提高广

    17、大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对于教育的持续性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三)文献综述1.国外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1)国外职业倦怠的观点职业倦怠临床理论。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Freudenberger)首次将它应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生理、心智、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而教师恰恰就是职业倦怠(Job burount)的高发群体这一。职业倦怠社会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是马勒诗(Maslasch)和佩斯(pines)且Maslasch设计的职业倦怠量表(Maslasch Burnout Inventory,

    18、MBI 1981,1986)以及经修订发展成为职业倦怠通用量表(Maslasch Burnout Inventory- General survey,MBI-GS)包含了更具有普遍意义的三个维度:耗竭(exhaustion)讥诮态度(cynicism)职业效能(professional efficncy)从而在量化研究上提供了系统的工具。其外MBI-ES(MBI Educator Survey)成为专门针对教师群体的测量工具。职业倦怠组织理论。奎内斯是其代表人物,他认为导致倦怠的原因主要是工作者的付出与所得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可以分为:一类是个体处于过多刺激的情境(教师教太多的学生);另一类是个

    19、体面对有限期完成刺激情境缺少挑战(如教师多年教同一个班级或同一门学科)1。职业倦怠社会历史学观点。其观点的提出者是耶鲁大学的萨惹森教授,他认为“倦怠不仅是个人的特征,也是社会面貌在个体心理特征上的一种反应。”该观点强调,当社会条件不能提供一个有助于与人联系的情境时,要保持服务工作的投入是很困难的2。(2)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资源保存理论。资源保存理论从需求和资源平衡的角度来解释职业倦怠的机制,当个体失去特定的资源,工作要求无法充分满足,或是无法得到预期的回报时,个体就会产生职业倦怠。Lee和Ashorth(1996)的元分析研究表明,与需求相关的因素是造成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的主要原因,而

    20、与资源相关的因素可用来支持个人,以减少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的扩张,同时它也是减缓低成就感的主要因素。习得性无助论。Meicher(2000)认为,当自我描绘的积极心理图示在早期的探索阶段一再受挫时,个体会变得无所适从,转而陷入一种停滞观望的状态。虽然这种状态无助于目标的实现,但当初因为执著于理想目标追求而屡遭挫败的局面得以终止,是个体乐于接受的退而求次的结果。匹配-不匹配模型。职业倦怠这一概念所指的就不是单纯的个人压力问题,而是个人与工作情境的互动关系。在这种理念下,Leiter和Maslach等(2001)提出匹配-不匹配模型,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人与工作之间的一种非建设关系,并不是临床上的紊乱,

    21、而是它们之间的匹配程度差距越大,越易产生倦怠。Maslach等(2001)的研究进一步指出,个人和组织在以下六个因素上的不匹配可能引起倦怠:工作量、控制感、报酬、一致性、公平性、价值。(3)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国外学者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3。(4)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社会根源。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教育持有很高的期望,因为教师承担着培育英才,承担历史文化的重任。教师肩负着社会的希望,同时也承受着压力。组织根源。包括学生问题、工作负担

    22、、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自由度与自主权、社会支持。第一,学生问题。1979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民意测验发现:接受调查的3/4教师认为纪律对他们的教学效率有很大影响,管教学生的困难已成为教师压力及倦怠的主要因素(Shaknarov&Farber,1983)。弗瑞德曼与法伯在1992年的报告中指出,学生的品行不端,对事情漠不关心,对学习资料缺乏热情,这些都容易使教师产生倦怠。第二,工作负担。班级人数的膨胀,过多的测验与纸上的工作也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荷,从而给他们带来倦怠感。许多英国教师感到,“周末休息已经是遥远的过去了”。他们不断地将“考卷之山”从学校搬到家,又从家搬回学校。第三,角色冲突与

    23、角色模糊。一些学者如斯可瓦布与步瑞恩(Schwab 1982,Byrne 1992)认为,在组织方面,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显著因素是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当个体面对种种冲突情境而又被期望做出角色行为时,角色冲突就会出现。这时,如果个体不能妥善调和,这种不和谐就会随之产生。角色模糊则是指个体由于对其职业的权利、义务、责任等缺乏清晰的、一致的认识而感到无法胜任。这种角色定位模糊也易导致压力的产生。第四,自由度与自主权。斯可瓦布(Schwab,1986)发现,下述情况下,老师的倦怠感会降低许多。其一,当教师个体感到在教学中有更大的自由度与更多的自主权时;其二,当教师确信他们能够参与学校决策时;其三,当教

    24、师感到他们的学校组织有一套对教师教学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时。第五,社会支持。在教师的工作情境中缺乏一种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也被证明与教师职业倦怠有着直接关系。在这种社会支持系统中,来自同事的支持较来自行政方面的支持更为重要。个人根源。包括自尊和外控点。第一,自尊。自尊是教师职业倦怠一个重要和起控制作用的因素。它通过影响以环境为基础的组织因素的过滤作用。因为大多数人对社会支持都有一种强烈的需要,任何感到遭受社会拒绝的事件都可能被认为是有压力的(Hogan,1982),而且缺乏自信心的人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威胁。第二,外控点。(Rotter,1966)认为个人相信内控点还是外控点的不同会影响倦怠的产

    25、生。个人相信有些事情是他们自己行动的结果,相信内在控制点;那些认为有些事情超出自己的控制之外,归咎于命运、运气或其他人,属于相信外在控制点的教师更容易倦怠。(5)职业倦怠过程的三种描述模式第一种模式被广泛运用。此模式把应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热情期(高希望且希望不切实际)、停滞期(仍能工作,但更关注个人需要)、挫折期(感到无效能,对其他人不满,而且经历情绪、生理与行为的问题)、冷漠期(要求更少的工作,回避挑战)。第二种模式是以倦怠的性质与强度为标志,把倦怠分为3个水平:一级倦怠(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及满意程度)、二级倦怠(此级倦怠比较固定、持久、不易克服)、三级倦怠(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中退却,此程度

    26、是弥散的、剧烈的,难以处理)。第三种模式是根据MBI提出的经验性阶段模型,在教师职业倦怠中比较明显:首先是性格解体,其次是个人成就感降低,最后是情绪耗竭4。(6)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两种取向和趋势两种取向。第一,经典职业倦怠理论及测量,如前述。第二,工作投入方向的职业倦怠研究。第一次从心理学的角度界定了“工作投入”:工作投入是指个体对其工作的心理认同程度,或是工作在个体自我形象中的重要程度(Lodahl&Kejner,1965)。现在主要有三种观点:工作投入是个体在心理上对工作的认同程度(Kanuago,1982);工作投入是个人投注精力、时间及兴趣于其工作上的程度(Steers.R.M,1

    27、991);工作投入是工作表现对个体的重要性程度(Siegel,1969)。工作投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特定工作情境的工作投入(Job Involvement,简称JI)与一般工作情境中的工作投入(Work Involvememt,简称WI)。工作投入的理论模型主要分为三类:期望理念模型(Expectancy Model)、动机理论模型(Motivational Model)、和综合理念模型(Comprehensive Model)。与职业倦怠相对应的最新研究以Maslach和Schaufeli为代表。Maslach对工作投入的研究。Maslach把人职匹配度的理论框架扩展到更为整合的个体

    28、与工作情境中,并用它来解释职业倦怠现象,将职业倦怠重新描述为对工作投入的销蚀。Schaufeli的工作投入理论。Schaufeli和他的同事把工作投入建立在幸福感(Well-being)的两个维度,即快乐(pleasure)和激发(activation)的基础上,根据这一理论,职业倦怠是以低水平的快乐和激发为特征,而投入则以高度的快乐和激发为特征。其有几个关键词:活力(vigor)、奉献、(dedication)专注(absorption)。可以看出,倦怠与投入可以看作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极端点,位于其中一端的是工作投入,一种感觉充满精力,并能有效地进入到工作中并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状态。这是一种对个

    29、体与组织都是积极的、高效的工作状态。而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则是倦怠,一种感觉无效能、耗竭以及与工作及他人疏离的状态。研究趋势。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早期对MBI因素结构进行的大部分研究普遍采用的是同一时间点收集数据的横断式(Cross Sectional)、单样本的研究方法。这些研究大都采用累加式量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和探索性因素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元分析(Meta analysis)、结构方程的应用都促进了职业倦怠研究的发展。结构方程模型不但考虑了变量的测量误差,而且能建立潜变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这样,研究者就可以有效地探讨个体、工作和职业特征、组织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工

    30、作倦怠感形成过程的影响。但是这些方法在解释多因素的发展变化过程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只有采用多特质、多方法(Multi-Trait Multi-Method,MTMM)、长期追踪式的问卷调查法结合实验或准实验的研究范式才有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设想,未来的研究中,纵向研究与因果关系研究将会成为职业倦怠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的发展趋势。职业倦怠的研究内容一直以描述和测量倦怠现象为多,对职业倦怠的干预研究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而具体来讲,对职业倦怠的干预研究将从工作情境和个体个性特征两方面出发。即实验与准实验情境下对干预措施的研究必将成为新的研究内容。2.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1)国内教师

    31、职业倦怠的定义我国学者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导致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5。我国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起步较晚,综合文献资料,回顾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早期的职业倦怠研究主要以对国外研究工作的理论介绍,而我国在理论方面的研究很少,实证方面的研究更是不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的研究亦呈现了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起步较晚,时间也短。经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我国大陆地区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约始于

    32、20世纪90年代。在当时国内的杂志上偶见有零星的文章发表,如郭耀邦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刍议发表于东疆学刊1990(4),冉祥华的谈教师的职业倦怠发表于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1),张学军的教师职业倦怠浅析发表于洛阳农业高等学校学报1996(2)等等。而后,教师的职业倦怠受到国内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但我国真正心理学意义上的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起始于2003年,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在心理学的杂志上几年的时间内有不少论文发表。如赵玉芳,毕重增(2003);伍新春,曾玲娟,秦宪刚,郑秋(2003);王国香,伍新春(2004);刘晓明,邵海燕(2003)刘晓明(2004);徐富明,朱从文,黄文锋(2005)等等。在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这一块总体比较而言,内容较少,2005年首都师范大学崔杨北京市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关系的个案研究,该研究就提高社会支持水平来减缓中


    注意事项

    本文(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