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我国食疗的形成和发展历程论文doc.docx

    • 资源ID:2408894       资源大小:37.98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国食疗的形成和发展历程论文doc.docx

    1、我国食疗的形成和发展历程论文doc我国食疗的形成和发展历程论文1 食疗的萌芽我国的饮食疗法,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医食同源”的说法,即认为食疗的起源与医药的起源是一致的。原始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有医疗作用的食物,就把这种食物作为药物。因此,药实则来源于食。淮南子#修务训记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之实,食蠃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辛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人们在发现某些食物的同时也发现了某些药物和毒物。书经#说命篇有:“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的记载。在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

    2、过程中,生产力有了发展,特别是农业的发展,人们有了余粮可以酿酒。战国策记载夏禹时(公元前2205-2198年)仪狄开始作酒。书经记载商代人嗜酒。殷墟发掘出来的青铜器,大多为酒器。酒是防病治病之品,同时也是日常的饮料。酿酒用的麴,已有用于治病的记载。酒与麴都是食药兼用之品,也是食药同源之一例。中国传说“燧人氏”时代人们开始学会用火,历史学证明山顶洞人懂得了人工取火。有了火,就可以“炮生为熟”、“以化腥臊”,防止一些胃肠病的发生。由吃生食(寒食)过渡到吃熟食(饔食)是食疗由萌芽到形成雏形的一个重要因素。谯周古史考中谓:“太古之初,人吃露精,食草木实,穴居野处。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饮血茹毛;近水

    3、则食鱼鳖螺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于是圣人造作钻燧出火,教民熟食,民人大悦,号曰燧火。”人类开始利用火以烧煮食物,从而有了烹调技术的发展。公元前1世纪的商代,又有了“伊尹始创汤液”的记载,出现了最早的食物汤剂。吕氏春秋#本味篇中有“阳朴之姜,招摇之桂”。姜、桂既是肴馔中的调味品,也是发汗解表的常用药物。所以有人认为“桂枝汤”是从烹调里分出来的最古老处方之一。因“桂枝汤”中的五味药如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都是厨房里的调味品。总之,食疗萌芽于古代原始人类寻找食物的过程之中,人类对火的利用,熟食的烹煮,促进了它的形成。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食物品种的增多,与疾病和自然斗争经验的积累,

    4、同源的医食逐步分化,食疗与药疗渐渐分开,为以后食疗形成奠定了基础。2 食疗的形成和发展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统治阶级对饮食保健极为重视,并设置了食医和食官以专司其事。周礼#天官记有:“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其职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食医中士二人”,“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六羞、百酱、八珍之齐。”食医专管调味食物,注意营养卫生,说明食治在当时已有很高的地位。西周至春秋战国,医药比较发达,并注意到饮食调养和饮食卫生。周礼#天官#疾病载:“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说明当时已认识到食品要与药品相互结合才有利疗养疾病。论语中载:“食不厌精,脍不厌

    5、细。食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撒姜食不多食。”反映了儒家对饮食保健卫生的严格要求。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重要医学文献,其在食治食养方面确定了明确的原则和实施的方法。如“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湍,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这就是说饮食的五味必须调和,不能偏胜,偏胜则引起种种疾病。

    6、若能五味调和,饮食合宜,则健康能获保证,寿命就长。又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就是说,凡毒都是用以攻邪的,五谷是用以营养,五果是用作为辅助之用,五畜之肉是用以补益,五菜是用以充养,气味和合而服食以补益精气。我国最早的食疗专着,当推汉代人假神农之名写成的神农本草经。这是一部重要的中药典籍,所记载的食物药中,包括谷、米、果、木、草、鱼、禽、兽等356种,分成上、中、下三品,作为可以长期服用、补养身体的药品来对待。同时代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采用不少食物,用以治病,如书中提出的“猪肤汤”和“当归生姜羊肉汤”都是典型的食疗处方。三国时

    7、期的曹操,对食疗也颇有研究,亲自撰写了四时御食制,可惜此书大部分已佚散。当时着名神医华佗用蒜泥加醋治疗重蛔虫呕吐病历获愈,开了食疗用于急症的先例。西晋末年政府南迁,此时我国的文化中心从黄河流域移往长江流域,文化医药也有了发展。东晋时代葛洪肘后方中所载“海藻酒方”乃是用海藻、昆布等治疗“瘿”病(即甲状腺肿)以及用猪胰治消渴病(糖尿病),东晋医学家支法存对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病)颇有研究。南朝齐梁间的陶弘景名医别录指出用牛、羊、肝治疗雀目眼,并总结前人成果,写成本草经集注,首创把药物分成八类,其中就有三类即果、菜、米食属于食疗食物。3 食疗的兴盛食疗经过前代的发展,到了唐朝集其大成,而出现了专着

    8、。孙思邈备急千金方中有食治专篇。这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食疗专着,其中收载食物150多种。该书序中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并认为“能用食平,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除绪论外,分“果实、菜蔬、谷米、鸟兽虫鱼”四门来叙述。他总结出五脏所宜食法,如肝病宜食麻、犬肉、李、韭等,心病宜食麦、羊肉、杏、蕹等,脾病宜食稗米、牛肉、枣、葵等,肺病宜食黄黍、鸡肉等,肾病宜食大豆黄卷、豕肉、栗霍等。孙思邈的弟子孟诜的食疗本草是一部最早的专讲食物疗法的药物学专着,共收药物食物241种。其中不少品种为唐初本草书中所未收录。另有动物脏器的食疗方法和藻菌类食品的医疗应用以及不同地域所产食品和南、北方不同的

    9、饮食习惯,妊产妇、小儿饮食宜忌等记述,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另外,王焘着外台秘要有多种食治疾病的方法和食禁,并记述饮食不当导致疾病,如“夫消渴者,凡积久饮酒,无有不成消渴病者”,认为预防消渴须注意:“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昝殷的食医心鉴也提出了各种疾病的食物疗法共13条,药方209首,如高良姜治心腹冷痛,牛乳治消渴等。4 食疗的全面发展宋、金、元时期食疗学有较全面的发展。如宋朝王怀隐等编太平圣惠方记载28种疾病都有食治方法。宋朝赵佶编圣济总录中专设“食治”共有30条,详述各病的食治方法。林洪着山家清供载各种食品102种,有荤有素,有茶点饮料,糕饼羹菜,粥饭果品等。金、元间出现了历史上着名

    10、的“金元四大家”学术争鸣。各家用药立论虽不同,但都主张饮食是防治疾病的基础。如李杲脾胃论主张用甘温一类药如人参、黄芪补养脾胃、培养元气。张从政着儒们事亲主张食养补虚谓:“养生当论食补”,“精血不足当以食补”。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元代宫廷的饮膳太医忽思慧写的饮膳正要一书,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营养学专书。该书从健康人的饮食方面立论,继承了食、养、医结合的传统,对每一种食品都同时注意它的养生和医疗效果,书中所载的基本上是保健食品。且对所载各种食品,均详述其制作方法,烹调细则,书中大部分篇幅是叙述“食补”的。正如“自序”中所说:“,谷肉果菜,取其性味者,集成一书,名曰饮膳正要”。此外,吴瑞着有日用百草,也是

    11、我国营养学的名着。5 食疗理论与实践的完善明、清两代时期食疗本草有了进一步发展,食疗着作很多,其中有的还从营养学观点出发讨论食物的营养价值,有的则从治疗学观点论述各种食物的治疗作用,并且把食物按治疗作用进行分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共载药1892种,增加新药347种,其中不少是食物。本草纲目中把水放在全书的首卷,他指出:“水为万化之源,饮资于水,食资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这说明在明代人们就已经充分注意到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而且知道水是饮食中的首要食物。朱所撰的有救荒本草则专门记载了人类用于救荒的食物范围,这是食疗学上的另一重大发现。同时代还有汪颖的食物本草,宁原食鉴本草都是文笔流畅、通俗

    12、易懂并且行之有效的食疗着作。许多药是要经过生物变化才能制成的,如酥、乳腐等大大丰富了食治的食品。王士世雄所着的随息居饮食谱是清代着名食疗名着。书的前序中谓:“人以食为养,而饮食失宜或以害身命”。王氏主张“食无求饱,味忽厚滋,而以清淡洁净,适合时令为佳”。清代瘟病学说创立,如叶天土温热论,孟河费伯雄撰有费氏食养三种。黄鹄辑的粥谱#附广粥谱成为药粥现存的第一本专着。总之,食疗在上古时代与医药同时萌芽和发生,至商周已具雏型,经周、秦、汉、晋逐渐充实,至唐而集大成,达繁荣昌盛之境。宋、金、元、明、清各代皆有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食疗食养理论学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运用日常饮食物来进行保健和治病的经验

    13、。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食疗联合运动疗法的疗效分析本文以 202X 年 3 月 202* 年 3 月本院收治的 116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 , 就食疗联合运动疗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 202X 年 3 月 202* 年 3 月本院收治的 116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 所有患者经临床、胃肠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确诊 , 符合内科学第 8 版1中关于消化性溃疡的有关诊断标准 , 并排除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患者、胃肠手术史患者、哺乳期或哺乳期妇女、恶性肿瘤患者及合并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患者 , 均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14、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 各58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 30 例 , 女 28 例 ;年龄 2075 岁 , 平均年龄(42.68.4)岁;病程5个月14年, 平均病程(6.71.2)年 ;初次发病 35 例 , 复发发病 23 例 ;胃溃疡 22 例 , 十二指肠溃疡 18 例 , 复合型溃疡 18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 32 例 , 女26 例 ;年龄 2176 岁 , 平均年龄 (42.78.5) 岁 ;病程 4 个月15 年 , 平均病程 (6.51.4) 年 ;初次发病 37 例 , 复发发病21例;胃溃疡24例, 十二指肠溃疡18例, 复合型溃疡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类型

    15、、发病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1. 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 , 均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案 , 给予相同条件的辅助治疗与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给予口头健康宣教、诱发因素等疾病基本知识、用药及注意事项指导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食疗联合运动疗法护理 , 具体措施如下。1. 2. 1食疗 严格要求患者戒烟戒酒 , 定时定量饮食 , 禁止睡前饮食及餐间零食 , 食物烹调均采用煮、蒸、炖、焖、烩等方法 , 避免粗糙、辛辣、过咸、过甜、过酸等 , 温度适宜 ,嘱患者细嚼慢咽 , 饮水以温开水为宜 , 禁食咖啡、浓茶、汽水等其他刺激性饮料。针对不

    16、同患者溃疡发作期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1. 2. 2运动疗法 结合患者病情与个人情况 , 相应制定合理的个性化运动方案。1. 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结束后 , 根据内科学第 8 版1中关于消化性溃疡的有关诊断标准 ,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情况之间的差异。疗效采用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表示 , 总有效率为痊愈率与有效率的总和。痊愈 :胃镜下溃疡完全愈合 ;有效 :胃镜下溃疡面积较大程度的缩小 ;无效 :胃镜下溃疡面积改善不明显 , 甚至出现恶化。生活质量采用国际上惯用的 WHOQOL-BREF 进行评估 , 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 4 个部分。随访 8 个月后 ,比较两组患者复

    17、发率及对护理治疗的满意度之间的差异。1. 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双向核查录入 Epidata 软件 ,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 表示 ,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检验水准 =0.05,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 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 1.2. 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 WHOQOL-BREF 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 4个部分和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 2.2. 3两组患者复发率和满意度情况比较 随访结束后

    18、, 观察组患者复发率 1.7% 远远低于对照组 13.8%, 满意度 94.8%远远高于对照组 79.3%, 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3小结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为 5%10%, 是临床上最为常见消化道疾病之一, 其临床表现主要有慢性上腹疼痛、嗳气、烧心、反酸、恶心、呕吐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近年来逐渐升高 , 其死亡率约为 0.5%1.0%, 不仅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了较大的痛苦 , 还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2, 3.据有关报道 , 不良的饮食习惯、心理情绪及生活方式对溃疡的病程进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 不利于患者临床治疗恢复

    19、 , 增加了病情反复的风险4, 5.在本研究中 , 作者应用食疗联合运动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护理 ,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综上所述 , 食疗联合运动疗法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降低溃疡的复发率 , 提高护理的满意度 , 值得应用与推广。参 考 文 献1 陈灏珠 , 陆再英 , 钟南山 . 内科学 . 第 8 版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2X:369-374.2 马成芳 , 金巧馨 . 护理干预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 . 护士进修杂志 , 202X, 28(3):279-280.3 张晖, 杨燕君, 刘旭明, 等。老年消

    20、化性溃疡患者生存质量调查。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202X, 18(16):2426-2429.4 艾民 . 消化性溃疡相关致病因素协同致病性分析 . 中国老年学杂志 , 202X, 30(2):177-178.5 姚宏昌 . 消化性溃疡研究的若干进展 . 医学与哲学 , 202X, 31(10):8-10, 15.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食疗药膳养生1 概论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特别规划委员会于 l994年废除长期应用的“更年期”这一术语; 推荐用“围绝经期”1一词,并对下述各词作了阐述。围绝经期: 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 包括临床特征、内分泌学及生物学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 40 岁左右)

    21、,也就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此期起点模糊,不易确定; 终点明确。围绝经期妇女只有少部分能通过神经 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内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腰酸骨楚、皮肤麻木刺痒或有蚁爬感、记忆力下降、浮肿便溏甚或情志异常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围绝经期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为 85%左右,围绝经期是女性由成年进入老年的转折点,也是妇女易发病的“多事之秋”.中医学历代医籍中原无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应的病名,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经断前后诸证”的范畴。食疗药膳,既

    22、可养生,又可治病,对围绝经期妇女顺利渡过特殊生理时期和减轻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均有益处。宋陈直养老奉亲书曰: “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2 合理搭配研究表明,我国大多数围绝经期妇女的饮食结构不够合理,尤其是缺乏奶制品和豆类食品的摄入。应以素问脏气法时论之“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才能“补益精气”,确保人体的需要。妇女围绝经期阶段身体器官开始走向衰老、免疫能力下降,这时一定要帮助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制订营养食谱,以满足患者身体所需,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低脂肪、低糖、低热量食物为宜。譬如围绝经期妇女初期可能出现月经不调、月经量时多时少,再

    23、加上女性本身的生理特点,可能会出现贫血现象,间或会出现思考能力和记忆力下降的现象。此时尤其要注意多食用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海带、黑木耳、鸡、鱼、牛肉、蛋、紫菜、菠菜、芝麻、红枣、山药、豆类等; 同时要注意多食用一些含维生素 C 丰富的蔬菜与水果,将有利于提高铁的吸收率。另外,女性围绝经期很容易出现缺钙,因此在平常饮食中要多食用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乳类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以及虾皮、海带、核桃仁、香菜、菠菜等食物; 为了提高钙的吸收率,可适当补充维生素 D.可多配些薯类食品,以防便秘。避免高盐饮食,每天不能超过 6g 盐,注意适当补充钾和钙,可每天早晨和睡前饮一杯热鲜牛奶。多吃绿色或黄色的

    24、各种蔬菜、水果。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植物性雌激素研究发现可用大豆异黄酮缓解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有学者认为,西方妇女的围绝经期发生的时间较东方女性早,其主要原因是东方女性所吃的大豆中含丰富的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物质一一大豆黄酮类植物性雌激素,可以补充体内分泌不足的雌激素,从而延缓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减轻症状。3 食饮有节黄帝内经提出“食饮有节”的养生保健方法,以维护脾胃纳运功能正常,保证气血生化有源。孙思邈强调“食不过饱”,认为合理的饮食是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食物合理搭配,才能使人体得到各种不同的营养、满足各种生理功能的基本要求。由于基础代谢率随着年龄上升而下降,停经后代谢下

    25、降的速度会更快,加之围绝经期后妇女活动量大大减少,故进入围绝经期后容易出现热能摄入过剩而影响健康的问题。摄入热能过多势必导致肥胖与高血脂而诱发冠心病。吕氏春秋季春纪之“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4 食疗药膳备急千金要方食治指出: “君夫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 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提出食治与药治同样重要,而且推荐首选食疗药膳。中医的精髓就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同样食疗药膳亦应辨证施膳。4. 1 肾阴虚证 主要症候: 绝经前后,月经紊乱,月经提前,量少或量多,或崩或漏,经色鲜红; 头晕目眩,耳鸣,头部面颊阵发性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足跟疼痛

    26、,或皮肤干燥、瘙痒,口干便结,尿少色黄; 舌红少苔; 脉细数。治法: 滋养肾阴,佐以潜阳。药膳配方:( 1) 清蒸杞甲鱼( 中医药膳与食疗2)原料: 甲鱼 1 只,枸杞子 15g.做法: 先将甲鱼去内脏洗净,再将枸杞子放人甲鱼腹内,加葱、姜、蒜、盐、糖等调料少许,放锅上清蒸,待熟后食肉饮汤。功能: 滋补肝肾。甲鱼益气补虚,滋阴养血,枸杞子性味甘平,滋肝益肾。故凡肝肾亏损,阴虚内热,虚劳骨蒸等,可作补虚食疗之品。( 2) 枸杞炒肉丝( 中医药膳与食疗)原料: 枸杞子 30g,瘦猪肉 lO0g,青笋30g,猪油、食盐、味精、酱油、淀粉各适量。做法: 先将肉、笋切成丝,枸杞子洗净,将锅烘热,放入猪油

    27、烧热,投入肉丝和青笋爆炒至熟,放入其他佐料即可。一日 1 料。功能: 滋补肝肾。枸杞子滋肝益肾,青笋味苦寒平,利五脏,补筋骨,开膈热,通经脉,明眼目,利小便。故凡肝肾阴虚,头晕耳鸣,胸膈烦热,小便不利者,皆可作辅助食疗。( 3) 生地黄精粥( 中医药膳与食疗)原料: 生地黄 30g,黄精( 制) 30g,粳米 30g.做法: 先将前两味水煎去渣取汁,用药汁煮粳米为粥,早晚服。食时可加糖少许。功能: 滋阴清热,补气养血。生地黄甘寒,滋阴清热,黄精甘平,补中益气,润心肺,安五脏,填精髓,助筋骨。凡诸因所致阴阳气血不足者,都可服食。( 4) 鲜百合汤( 中医药膳与食疗)原料: 鲜百合 50g,枣仁

    28、15g.做法: 先将百合用清水浸一昼夜,枣仁水煎去渣取汁,将百合煮熟,连汤服用。睡前服之为宜。功能: 清心滋阴安神。百合清心安神,养脏益智,枣仁养心安神。本品补益而兼清润,补无助火,清不伤正,内有虚火之人宜食之。( 5) 燕窝汤( 中医药膳与食疗)原料: 燕窝 3g,冰糖 30g.做法,取燕窝放人盅内,用 50 的温水浸泡至燕窝松软时,出盆沥干水分,撕成细条,放入干净的碗中待用。锅中加入清水约 250g,下冰糖,置文火上烧开溶化,撇去浮沫,用纱布滤除杂质,倒人净锅中,下燕窝,再置文火上加热至沸后,倒入碗中即成。功能: 生津养血。燕窝甘平,养阴滋液,润燥泽枯,生津益血,与冰糖煮汤,为养阴益血补虚

    29、之佳品。4. 2 肾阳虚证 主要症候: 经断前后,经行量多,经色淡黯,或崩中漏下; 精神萎靡,面色晦黯,腰背冷痛,小便清长,夜尿频数,或面浮肢肿; 舌淡或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弱。治法: 温肾扶阳。药膳配方( 1) 附片鲤鱼汤( 中医药膳与食疗)原料: 炮附片 l5g,鲤里 1 条( 500g) .做法: 将鲤鱼去鳞杂,洗净待用。用清水煎煮附片l 2 小时,取汁去渣,再用药汁煮鲤鱼,待鱼熟时,加入姜末、葱花、盐、味精等调味品。食之。功能: 温肾利水。鲤鱼甘平,能利小便治诸水肿,附片温肾阳,祛寒止痛。故凡肾阳虚弱,腰膝酸冷,大便溏薄,面目浮肿者,皆可用之。( 2) 二仙烧羊肉( 中医药膳与食

    30、疗)原料: 仙茅 15g,淫羊藿 15g,生姜 15g,羊肉 250g,盐、食油、味精各少许。做法: 先将羊肉切片,放砂锅内人清水适量,再将仙茅、淫羊藿、生姜用纱布裹好,放人锅中,文火烧羊肉烂熟,入佐料即成。食时去药包,食肉饮汤。功能: 温补肾阳。二仙温肾阳; 羊肉性甘温,有补益精气的作用。全方既能温阳散寒,又健脾益气。凡下焦虚寒者即可服食之。( 3) 枸杞羊肾粥( 中医药膳与食疗2)原料: 枸杞子 30g,羊肾 2 对,羊肉 250g,葱 1 茎,五味佐料适量,粳米 50g.做法: 将羊肾去膜洗净,羊肉切块。枸杞子、羊肾、羊肉并入佐料,放入锅中同煮汤,或下米成粥。晨起作早餐食用。功能: 补肾

    31、助阳,填精益髓。枸杞子滋肾填精,羊肉甘热,补虚劳,益气血,加入羊肾旨在补肾助阳。凡大病、久病、五劳七伤而引起的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者,即可服食此粥,以促其早日康复。( 4) 虫草全鸭( 中医药膳与食疗)原料: 冬虫夏草 10g,老雄鸭 l 只,绍酒 l5g,生姜5g,葱白 10g,胡椒粉 3g,食盐 3g.做法: 将 8 10 枚冬虫夏草纳入鸭头内,再用棉线缠紧,余下的冬虫夏草同姜、葱等一起装入鸭腹内,放入篮子中,再注入清汤,加食盐、胡椒粉、绍酒调好味,用湿棉纸封严篮子口,上笼蒸约 l. 5 小时至鸭熟即可。功能: 温补肾阳。对肾阳不足,又兼肺气不足,症见腰膝酸软,神疲体弱者,有增加营养和辅助治

    32、疗的作用。4. 3 肾阴阳俱虚证 主要症候: 经断前后,月经紊乱,量少或多; 乍寒乍热,烘热汗出,头晕耳鸣,健忘,腰背冷痛; 舌淡,苔薄,脉沉弱。治法: 阴阳双补。药膳配方:二仙炖羊肉( 庞保珍验方)原料: 仙茅 15g,淫羊藿 l5g,巴戟天 15g,枸杞子15g,当归 15g,盐黄柏 5g,盐知母 5g,生姜 15g,葱 15g,胡椒粉 3g,羊肉 250g,盐、食油、黄酒、味精各少许。做法: 先将羊肉切片,放砂锅内入清水适量,再将仙茅、淫羊藿、当归、盐黄柏、盐知母纱布裹好,放人锅中,文火烧羊肉烂熟,入佐料即成。食时去药包,食肉饮汤。功能: 温补肾阳。二仙、巴戟天、枸杞子温肾阳; 当归养血和血; 知母、黄柏滋肾坚阴; 羊肉性甘温,有补益精气的作用。全方共奏阴阳双补之功。参考文献


    注意事项

    本文(我国食疗的形成和发展历程论文doc.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