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于大水井导游词5篇.docx

    • 资源ID:2398211       资源大小:23.7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大水井导游词5篇.docx

    1、关于大水井导游词5篇 关于大水井导游词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本文库搜集的关于大水井导游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大水井导游词(一) 大家好!欢迎来到利川大水井古建筑群参观游览,我是您此行的导游,希望我的讲解能增进您对它的了解。 概况 大水井古建筑群位于利川市柏杨镇水井村的半山腰上,南距利川城区吐2公里,东北距重庆市奉节100公里,利(川)-奉(节)公路绕经门前而过。整个建筑群由大水井李氏庄园、高仰台李盖五住宅和大水井李氏宗祠三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2万余

    2、平方米。 建筑选地奇、规模大、时间长、方式多是其显著特点。3座建筑朝向基本相同,北望齐岳大山,南靠寒池高岭,东揽尖刀古观,西控九龙雄关,近得长江三峡之利,内拥崇山峻岭之奇。层峦叠嶂,山势磅礴;白崖深涧,地势险要;翠竹古枫,风光如画。1992年,大水井古建筑被命名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01年,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利川大水井图片 大水井 李氏庄园 首先,请随我进人李氏庄园参观。大水井李氏庄园原为土家族人黄氏住宅。元、明属龙潭安抚土司辖区,清乾隆年间,李氏高祖李廷龙、李廷凤由湖南西迁,李廷龙落业利川大水井,李廷凤落业奉节马鞍山。廷龙始为小商,继为黄氏帐房,籍管钱粮之机,很快暴发为川鄂

    3、边境上的巨富。从李廷龙落业大水井至利川解放,李氏子孙在此繁衍并大兴土木,屋宇连栋;练兵造枪,称霸一方。 现大水井李氏庄园面积多达6000平方米,有24个天井、174间房屋,鳞次栉比,规模宏大。从迥异的两种建筑方式和风格判断,该庄园内又可分为两个部分:西南后角原为黄姓土家老宅,始建于明代晚期,木架木壁,古朴曲雅,民族地方特色浓郁;另一部分为清乾隆后李氏不断改修扩建,建筑时间前后延续长达300余年。砖木并用,中西合璧,潇洒气派。 庄园两端有小姐楼及绣花楼各一座,楼上以土家吊脚楼的特有建筑方式一柱六梁形成转角,飞檐走翘,一东一西,遥相呼应。造型布局,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整个庄园保存基本完好,其主体共

    4、三进四厢。大门建于东北,与正屋中轴线形成45°夹角,讲究风水,取龙跃大海之意,力求正对远山当地河流汇人长江处之龙口。 门上仿石匾额乳白如玉,上书青莲美荫4个大字,铁画银钩,行书洒脱。大门内,两厢吊脚楼高雅灵秀,规整条石铺成的院坝宽敞整洁。过院坝上石级十余步人正门,正门后为大厅,一条西式柱廊横贯左右,高大的方柱,弧形的廊檐上白灰堆花,气势粗犷而壮丽。 中堂左为花厅,精雕细刻,豪华排场。右为帐房,天井粉壁上一个1米见方的正楷忍字,笔力遒劲。前厅、中堂及后堂地面均以天井隔开,檐下均以楼道联结,彩楼迂回,四通八达。后堂左右为李廷龙玄孙李亮清、李子林居室,庭前桂子飘香,阶下花草簇拥,十分幽静。

    5、整个庄院内窗棂花样及柱基浮雕多达20余种,依天井而形成各自的风格,或刻或雕,或方或圆,一室一景,形态各异。原室内陈设典雅精致。床、案、椅、几全以杂木制成,或镶或嵌,花样繁多,现存家具近百件,多数流散民间。 大水井图片 高仰台 李盖五住宅民国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19421948),李廷龙另一玄孙李盖五又在龙桥东葡萄池修建住宅一座。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造型结构与大水井庄院相仿,取高山仰止之意,定名高仰台。 李盖五住宅的落成,不仅从点上增加了该建筑群的密度,而且从左右两边进一步烘托出了李氏宗祠的中心高度,从大画面上增加了该建筑群体的对称、协调和堂上一呼,阶下百诺的气度。 李氏宗祠 出李氏庄园,沿

    6、石板路前行约150米,便到了李氏宗祠。它坐落于李氏应园和高仰台李盖五住宅之间,西南距李氏庄院150米,坐东南向西北。原为土家人黄氏老宅及祖墓,清乾隆后为李氏所有,并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在6年)动工,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落成,改建成李氏宗祠。 建筑为砖木结构,房屋建筑面积38O0平方米,规模宏大,宗祠前方是一壁用巨大条石纵联砌成的保坎,高约9米。宗祠左、右、后三方是一圈总长400米、高8米、宽3米的护墙,护墙内圈园林及古土家族黄氏墓地约1万平方米。 墙上梯石依山势逐级拔高,每梯皆为整块,一般重量约千斤,最重者竟达5000斤以上。修建时交通不便,石料多用牛拉人抬,人伤牛死,时有发生。护墙四

    7、角炮楼突兀,保坎栏墙及整个护墙上依次布设枪眼、炮孔100个,远远望去俨然一座古老的城堡巍然矗立于莽莽大山之中,显得格外森严。李氏宗祠为宫殿式建筑,三殿两厢,硬山式屋顶,周围砖墙,两侧风火垛子高耸。 风火垛三台垛头,垛头、垛沿及宗祠墙壁上彩瓷镶嵌十分丰富,花、鸟、虫、鱼造型生动,琳琅满目。据考,这些瓷嵌所用瓷片皆为修建时从江西景德镇、湖南长沙等处运来的新碗、新盘,按构图所需敲碎后精选而得,其用料之讲究,耗资之巨大可想而知。宗祠前壁开大门三洞,俗称左山门、中山门、右山门。 左右二山门通厢房,额题居之安、平为福;中山门通大殿,李氏宗祠匾额在十八学士登瀛洲、洛阳桥、黄鹤楼等琉璃画的烘托下金光闪烁,分外

    8、夺目。中轴线上3座大殿排列有序,占地面积宽15米,进深依次各为9米、10米、10米。前殿、后殿分别与左右两厢联结,中殿四面皆为规整块石铺就的院坝。三殿梁柱大可合抱,柱上楹联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淫为万恶首;孝是百善先等,以宣扬孝悌、耕读和因果报应为主,黑地金字,重在立意,对仗不求工整。梁架托木上雕刻精美,渔樵耕读栩栩如生。 大水井 特别是蝙蝠、翔凤等浅浮雕吉祥图案几乎到处都是,飞彩鎏金,把整个殿堂装点得一片辉煌。此处有崇山峻岭之异;其人非礼门义道不由。中殿左右两外侧壁下,各有大石板建成的水池一口,左名廉泉井,壁书一大忍字;右名让水池,壁书一大耐字。既可用于消防、养鱼,又从

    9、一个侧面点明了儒家思想在整个建筑和家教中的主导地位。解放前,后殿檐下高挂魁山堂匾额,黑地金字,肃穆大方。 神龛上供李氏列祖列宗牌位及李廷龙夫妇木雕形象,晨钟暮鼓,香烟袅袅,终日不绝。中殿又称拜殿,是李氏祭祖时宣讲族规的中心殿堂,四周陈列着木刻族规和家训,朱底金字,书法、刀法堪称双绝。 除三大殿外,两厢共有房屋66间,左厢设讲理堂及族长、执事住房;右厢设银 ;库、帐房、仓库。讲理堂中有过失桥巨石一块,长3.81米,宽3。45米,厚0.27米,石中阴刻太极风云纹,四角各阴刻蝙蝠一只,是当年李氏族长执行家法和审理案件的地方。族人犯规,跪在过失桥上,任随族长训斥、责罚。穷人犯法,跪在过失桥上听候发落。

    10、 从宗祠东角下石级72步,有古井一口,泉水甘洌,四季不枯。水井原在墙外,1930年,川军贺国强千余人进攻李氏宗祠,李氏据险相抗,相持3个月不下。后来,贺国强采用围祠断水策略,方使李氏妥协。 事平后,族长李盖五采纳贺国强建议,扩建围墙,将水井包人院内,并在墙外亲书大水井3字,每字70厘米见方,行书阴刻,气势狂放。大水井李氏宗祠依山傍崖,祠内堂住乡勇30余人,荷枪实弹,易守难攻。护墙左右唯二石门供人进出,西为望华门,门侧建牢房,又名生门;东为承恩门,直通天然刑场,又名死门。 李氏族长既是当地行政长官,又是地方武装首领,集族权、政权、军权于-身,穷人犯法,判生则从望华门放归;判死,则从承恩门绑赴龙桥

    11、刑场,掀下万丈悬崖,活活摔死。龙桥是一座天然岩桥。它横跨于天堑之上,桥头绝壁如削,尖刀观老岩犹如一面巨大的白旗苴插云天。桥高百丈,桥下水流湍急,轰轰然只闻其声,不见其流。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前仅被李氏族长推下龙桥摔死的贫苦农民就达余人之多。 这段历史说明,李氏宗祠不仅体现着封建主义的残醅,而且,也残留着奴隶主义的野蛮。各位朋友,参观完李氏宗祠,我们今天的大水井之旅到此就结束了。大水井古建筑群似一首凝固的建筑史诗,我们一路参观下来,无不为其精湛的建筑工艺、浓郁的宗氏色彩、宏伟的建筑规模所惊叹,相信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于大水井导游词(二) 女士们、先生们: 大水井李氏庄院基地原有土家族人黄

    12、氏住宅。元、明属龙潭安抚土司辖区,清乾隆年间,李氏高祖李廷龙、李廷凤由湖南西迁,李廷龙落业利川大水井,李廷凤落业奉节马鞍山。廷龙始为小商,继为黄氏帐房,籍管钱粮之机,很快暴发为川鄂边境上的巨富。从李廷龙落业大水井至利川解放,李氏子孙繁衍,先后已历廷、祖、远、胜、先等六代,官绅迭出,田连阡陌;大兴土木,屋宇连栋;练兵造枪,称霸一方。 现大水井李氏庄院面积多达6000平方米,有24个天井、174间房屋,鳞次栉比,规模宏大。从迥异的两种建筑方式和风格判断,该庄院内又可分为两个部分:西南后角原为黄姓土家老宅,始建于明代晚期,木架木壁,古朴曲雅,民族地方特色浓郁;其余部分为李氏清乾隆后不断改修扩建,建筑

    13、时间前后延续长达300余年。砖木并用,中西合璧,潇洒气派。庄院两端有小姐楼及绣花楼各一座,楼上以土家吊脚楼的特有建筑方式一柱六梁形成转角,飞檐走翘,一东一西,遥相呼应。造型布局,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李氏宗祠座落于大水井李氏庄院和高仰台李盖五住宅之间,西南距李氏庄院150米,座东南向西北。原为土家人黄氏老宅及祖墓,清乾隆后为李氏所有,并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动工,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落成,改建成李氏宗祠。砖木结构,房屋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规模宏大,宗祠前方是一壁用巨大条石纵联砌成的保坎,高约9米。宗祠左、右、后三方是一圈总长400米、高8米,宽3米的护墙,护墙内圈园林及古土家

    14、族黄氏墓地约10000平方米。墙上梯石依山势逐级拔高,每梯皆为整块,一般重量约千斤,最重者竟达5000斤以上。修建时交通不便,石料多用牛拉人抬,人伤牛死,时有发生。护墙四角炮楼突兀,保坎栏墙及整个护墙上依次布设枪眼、炮孔100个,远远望去俨然一座石老的城堡巍然矗立于莽莽大山之中,显得格外森严。 李氏宗祠为宫殿式建筑,三殿两厢,硬山式瓦顶,周为砖墙,两侧风火垛子高耸。风火垛三台垛头,垛头、垛沿及宗祠墙壁上彩瓷镶嵌十分丰富,花、鸟、虫、鱼造型生动,琳琅满目。据考,这些瓷嵌所用瓷片皆为修建时从江西景德镇、湖南长沙等处运来的新碗、新盘,按构图所需敲碎后精选而得,其用料之讲究,耗资之巨大可想而知 。宗祠

    15、前壁开大门三洞,俗称左山门、中山门、右山门。左右二山门通厢房,额题”居之安”,”平为福”;中山门通大殿,”李氏宗祠”匾额在”十八学士登瀛州”、”洛阳桥”、”黄鹤楼”等琉璃画的烘托下金光闪烁,分外夺目。中轴线上三个大殿排列有序,占地面积宽15米,进深依次各为9米、10米、10米。 前殿、后殿分别与左右两厢取结,中殿四面皆为规整块石铺就的院坝。三殿梁柱大可合抱,柱上楹联”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淫为万恶首;孝是百善先”等,以宣扬孝悌,耕读和因果报应为主,黑地金字,重在立意,对仗不求工整。梁架托木上雕刻精美,渔樵耕读、栩栩如生。 特别是蝙蝠、翔凤等浅浮雕吉祥图案几乎到处都是,

    16、飞彩鎏金,把整个殿堂装点得一片辉煌。”此处有崇山峻岭之异;其人非礼门义道不由。”中殿左右两外侧壁下,各有大石板建成的水池一口,左名”廉泉井”,壁书一大”忍”字;右名”让水池”,壁书一大”耐”字。既可用于消防、养鱼,又从一个侧面点名了儒家思想在整个建筑和家教中的主导地位。解放前,后殿檐下高挂”魁山堂”匾额,黑地金字,肃穆大方。 神龛上供李氏列祖列宗牌位及李廷龙夫妇木雕形象,晨钟暮鼓,香烟袅袅,终日不绝。中殿又称”拜殿”,是李氏祭祖时宣讲族规的中心殿堂,四周陈列着木刻族规和家训,朱底金字,书法、刀法堪称双绝。 关于大水井导游词(三)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大水井古建筑群,位于恩施土家族

    17、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柏杨镇水井村阎王三片的半山腰上,南距利川城42公里,东北距重庆市奉节港约100公里,利(川)-奉(节)公路绕经门前而过。整个建筑群由大水井李氏庄院、高仰台李盖五住宅和大水井李氏宗祠三大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20000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2000余平方米。建筑选地奇、建筑规模大、建筑时间长、建筑方式多是其显著特点。三座建筑朝向基本相同,北望齐岳大山,南靠寒池高岭,东揽尖刀古观,西控九龙雄关,近得长江三峡之利,内拥崇山峻岭之奇。层峦叠嶂,山势磅礴;白涯深涧,地势险要;翠竹古枫,风光如画。1992年,大水井古建筑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大水井李氏庄院基地原有土家族人黄氏住宅。元、明属龙潭安抚土司辖区,清乾隆年间,李氏高祖李廷龙、李廷凤由湖南西迁,李廷龙落业利川大水井,李廷凤落业奉节马鞍山。廷龙始为小商,继为黄氏帐房,籍管钱粮之机,很快暴发为川鄂边境上的巨富。从李廷龙落业大水井至利川解放,李氏子孙繁衍,先后已历廷、祖、远、胜、先等六代,官绅迭出,田连阡陌;大兴土木,屋宇连栋;练兵造枪,称霸一方。 现大水井李氏庄院面积多达6000平方米,有24个天井、174间房屋,鳞次栉比,规模宏大。从迥异的两种建筑方式和风格判断,该庄院内又可分为两个部分:西南后角原为黄姓土家老宅,始建于明代晚期,木架木壁,古朴曲雅,民族地方特色浓郁;其余部分

    19、为李氏清乾隆后不断改修扩建,建筑时间前后延续长达300余年。砖木并用,中西合璧,潇洒气派。庄院两端有小姐楼及绣花楼各一座,楼上以土家吊脚楼的特有建筑方式一柱六梁形成转角,飞檐走翘,一东一西,遥相呼应。造型布局,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整个庄院保存基本完好,其主体共三进四厢。朝门建于东北,与正屋中轴线形成450夹角,讲究堪舆,取”龙跃大海”之意,力求正对远山当地河流汇入长江处之”龙口”。门上仿石匾额乳白如玉,上书”青莲美荫”四个大字,铁画银钩,行书洒脱。朝门内,两厢吊脚楼高雅灵秀,规整条石铺成的院坝宽敞整洁。过院坝上石级十余步入正门,正门后为大厅,一条西式柱廊横贯左右,高大的方柱,弧形的廊檐上白灰

    20、堆花,气势粗犷而壮丽。中堂右为花厅,精雕细刻,豪华排场。左为帐房,天井粉壁上一个一米见方的正楷”忍”安,笔力遒劲。前厅、中堂及后堂地面均以天井隔开,檐下均以楼道联结,彩楼迂回,四通八达。 后堂左右为李廷龙玄孙李亮清、李子林居室,庭前桂子飘香,阶下花草簇拥,十分幽静。整个庄院内窗棂花样及柱础浮雕多达20余种,依天井而形成各自的风格,或刻或雕,或方或圆,一室一景,形态各异。原室内陈设典雅精致。床、案、椅、几全以杂木制成,或镶或嵌、花样繁多,现存家具近百件,多数流散民间。另外,民间31年至37年(1942-1948),李廷龙另一玄孙李盖五又在龙桥东葡萄池修建住宅一座。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造型结构

    21、与大水井庄院相仿,取”高山仰止”之意,定名”高仰台”。李盖五住宅的落成,不仅从点上增加了该建筑群的密度,而且从左右两边进一步 烘托出了李氏宗祠的中心高度,从大画面上增加了该建筑群体的对称、协调和”堂上一呼,阶下百诺”的气度。 李氏宗祠座落于大水井李氏庄院和高仰台李盖五住宅之间,西南距李氏庄院150米,座东南向西北。原为土家人黄氏老宅及祖墓,清乾隆后为李氏所有,并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动工,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落成,改建成李氏宗祠。砖木结构,房屋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规模宏大,宗祠前方是一壁用巨大条石纵联砌成的保坎,高约9米。宗祠左、右、后三方是一圈总长400米、高8米,宽3米的

    22、护墙,护墙内圈园林及古土家族黄氏墓地约10000平方米。墙上梯石依山势逐级拔高,每梯皆为整块,一般重量约千斤,最重者竟达5000斤以上。修建时交通不便,石料多用牛拉人抬,人伤牛死,时有发生。护墙四角炮楼突兀,保坎栏墙及整个护墙上依次布设枪眼、炮孔100个,远远望去俨然一座石老的城堡巍然矗立于莽莽大山之中,显得格外森严。 李氏宗祠为宫殿式建筑,三殿两厢,硬山式瓦顶,周为砖墙,两侧风火垛子高耸。风火垛三台垛头,垛头、垛沿及宗祠墙壁上彩瓷镶嵌十分丰富,花、鸟、虫、鱼造型生动,琳琅满目。据考,这些瓷嵌所用瓷片皆为修建时从江西景德镇、湖南长沙等处运来的新碗、新盘,按构图所需敲碎后精选而得,其用料之讲究,

    23、耗资之巨大可想而知。 宗祠前壁开大门三洞,俗称左山门、中山门、右山门。左右二山门通厢房,额题”居之安”,”平为福”;中山门通大殿,”李氏宗祠”匾额在”十八学士登瀛州”、”洛阳桥”、”黄鹤楼”等琉璃画的烘托下金光闪烁,分外夺目。中轴线上三个大殿排列有序,占地面积宽15米,进深依次各为9米、10米、10米。前殿、后殿分别与左右两厢取结,中殿四面皆为规整块石铺就的院坝。三殿梁柱大可合抱,柱上楹联”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淫为万恶首;孝是百善先”等,以宣扬孝悌,耕读和因果报应为主,黑地金字,重在立意,对仗不求工整。 梁架托木上雕刻精美,渔樵耕读、栩栩如生。特别是蝙蝠、翔凤等浅浮

    24、雕吉祥图案几乎到处都是,飞彩鎏金,把整个殿堂装点得一片辉煌。”此处有崇山峻岭之异;其人非礼门义道不由。”中殿左右两外侧壁下,各有大石板建成的水池一口,左名”廉泉井”,壁书一大”忍”字;右名”让水池”,壁书一大”耐”字。既可用于消防、养鱼,又从一个侧面点名了儒家思想在整个建筑和家教中的主导地位。解放前,后殿檐下高挂”魁山堂”匾额,黑地金字,肃穆大方。神龛上供李氏列祖列宗牌位及李廷龙夫妇木雕形象,晨钟暮鼓,香烟袅袅,终日不绝。中殿又称”拜殿”,是李氏祭祖时宣讲族规的中心殿堂,四周陈列着木刻族规和家训,朱底金字,书法、刀法堪称双绝。 除三个大殿外,两厢共有房屋66间,左厢设讲理堂及族长、执事住房;右

    25、厢设银库、帐房、仓库。讲理堂中有”过失桥”巨石一块,长3.81米,宽3.45米,厚0.27米,石中阴刻太极风云纹,四角各阴刻蝙蝠一只,是当年李氏放长执行家法和审理案件的地方。族人犯规,跑在过失桥上,任随族长训斥、责罚。穷人”犯法”,跑在过失桥上听候发落。 从宗祠东角下石级72步,有古井一口,泉水甘洌,四季不枯。水井原在墙外,民国十九年,川军贺国强千余人进攻李氏宗祠,李氏据险相抗,相持三个月不下。后来,贺国强采用围祠断水策略,方使李氏妥协。事平后,族长李盖五采纳贺国强建议,扩建围墙,将水井包入院内,并在墙外亲书”大水井”三字,每字70厘米见方,行书阴刻,气势狂放。 大水井李氏宗祠依山傍崖,祠内堂

    26、住乡勇30余人,荷枪实弹,易守难攻。护墙左右唯二石门供人进出,西为”望华门”,门侧建牢房,又名”生门”;东为”承恩门”,直通天然刑场,又名”死门”。李氏族长既是当地行政长官,又是地方武装首领,集族权、政权、军权于一身,穷人”犯法”,判生则从望华门放归;判死,则从承恩门绑赴龙桥刑场,掀下万丈悬崖,活活摔死。龙桥是一座天然岩桥。它横跨于天堑之上,桥头绝壁如削,尖刀观老岩犹如一面巨大的白旗直插云天。桥高百丈,桥下水流湍急,轰轰然只闻其声,不见其流。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前仅被李氏族长推下龙桥摔死的贫苦农民就达20余人之多。这段历史说明,李氏宗祠不仅体现着封建主义的残酷,而且,也残留着奴隶主义的野蛮。 女

    27、士们、先生们:大水井古建设群是一颗镶嵌在川鄂边境上的建筑明珠,是一首凝固的建筑史诗。其精湛的建筑工艺,浓郁的民族特色,严峻的斗争历史,无一不令人扼腕泳叹!除建筑群本身以外,附近尚存南津洞、北津洞、安乐寨等白莲教农民起义遗址,见天飞瀑、钟鼓山石可供研究、观赏、凭吊;尚有寒池云豆、柏杨豆干可供品尝、携带。”清早起来把门开,一股凉风吹进来,头上青丝风吹散,脚下罗裙风吹开,凉风调戏小乖乖”!利川是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的故乡,大水井一带民歌特别丰富、优雅。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处闻,听民歌,看风景,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关于大水井导游词(四) 大水井古建筑群,位于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区水井乡阎王三碥的半山腰

    28、上,南距利川城42公里,东北距重庆市奉节港约100公里,利(川)-奉(节)公路绕经门前而过,交通较为便利。整个建筑群由大水井李氏庄院、高仰台李盖五住宅和大水井李氏宗祠组成,占地总面积20000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2000余平方米,朝向基本相同:北望齐岳山,南靠寒池高岭,东揽尖刀古观,西控九龙雄关,近得长江三峡之利,内拥崇山峻岭之奇。大水井一带,层峦叠嶂,山势磅礴;白崖深润,地势险要;弱竹古枫,风光如画。 现大水井李氏庄院建筑面积多达6000平方米,有24个天井、174间房屋,鳞次栉比,规模宏大。从迥异的两种建筑法式和风格判断,该庄院内又可分为两个部分;西南部分基本为黄氏老宅旧貌,始建于明代晚

    29、期,木架木壁,古朴典雅,民族地方特色浓郁;东北部分为清乾隆后李氏不断改修扩建,砖木并作、中西合璧,潇洒气派。庄院两端有小姐楼及绣花楼各一座,飞檐高翘,一东一西,遥相呼应,造型布局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整个庄院保存基本完好,其主体共三进四厢。朝门建于东北,与正屋中轴线形成45度夹角,讲究堪舆,取”龙跃大海”之意,力求正对当地河流汇入长江处之”龙口”;门上仿石匾额乳白如玉,上书”青莲美荫”四个大字,铁画银钩,行书洒脱;朝门内,规整条石铺成的院坝宽敞整洁。 过院坝上石级十余步,入正门,正门后为大厅,一条西式柱廊横贯左右,高大的方柱,弧形的廊檐上白灰堆花,气势粗犷而壮丽。中堂右为花厅,精雕细刻,豪华排

    30、场;左为账户,天井粉壁上一个一米见方的正楷”忍”字,笔力遒劲。前厅、中堂及后堂地面均以天井隔开,檐下均以楼道连接,彩楼迂回,四通八达。 后堂左右为李廷龙玄孙李亮清、李子林居室,庭前桂子飘香,阶上花草簇拥,十分幽静。整个庄院内窗棂花样及柱础浮雕多达20余种,依天井而形成各自的风格,或刻或雕、或方或圆,一室一景,形态各异。原室内陈设典雅精致,床、案、椅、几全以红木制成,或镶或嵌、花样繁多。现存家具近百件,多数流散民间。 另外,1942年至1948年,李廷龙另一玄孙李盖五又在龙桥东葡萄池修建住宅一座,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造型结构与大水井庄院相仿,取”高山仰止”之意,命名”高仰台”。李盖五住宅的落

    31、成,不仅从点上增加了该建筑群的密度,而且从左右两边进一步烘托出李氏宗祠的中心高度,从大画面上增加了该建筑群体的对称、协调和”堂上一呼,阶下百诺”的气度。 李氏宗祠坐落于大水井李氏庄院和高仰台李盖五住宅之间,西南距李氏庄院150米,坐东南向西北,原为黄氏老宅及祖墓,清乾隆后为李氏所有,改建成李氏宗祠,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砖木结构,规模宏大。宗祠前方是一壁用巨大条石纵联砌成的保坎,高约9米。 宗祠左、右、后三方是一圈总长400米、高8米、厚3米的护墙,护墙内圈园林及黄氏墓地约10000平方米。墙上梯石依山势逐级拔高,每梯皆为整块石,一般重量约千斤,最重者竟达5000斤以上。修建时交通不便,石料

    32、多用牛拉人抬,人伤牛死的事件,时有发生。护墙四角炮楼突兀,保坎栏墙及整个护墙上依次布设枪眼、炮孔100个,远远望去,俨然一座古老的城堡巍然矗立于莽莽大山之中,显得格外森严。 李氏宗祠为宫殿式建筑,三殿两厢,硬山式瓦顶,周围为砖墙,两侧风火垛子高耸。风火垛三台垛头,垛头、垛沿及宗祠墙壁上彩瓷镶嵌十分丰富,花、鸟、虫、鱼造型生动,琳琅满目。据传,这些瓷嵌所用瓷片皆为从江西景德镇、湖南长沙等处运来新碗、新盘按构图所需敲碎后精选而得,其用料之讲究,耗资之巨大可想而知。 宗祠前壁开大门三洞,俗称左山门、中山门、右山门。左、右二山门通厢房,额题”居之安”、”平为福”;中山门通大殿,”李氏宗祠”匾额在”十八学士登瀛洲”、”洛阳桥”、”黄鹤楼”等琉璃画的烘托下金光闪烁,分外夺目。中轴线上的三个大殿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大水井导游词5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