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兽医药理学.docx

    • 资源ID:2370719       资源大小:62.95KB        全文页数:1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兽医药理学.docx

    1、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兽医药理学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兽医药理学第五篇(江南博哥)兽医药理学1.给犬内服磺胺类药物时,同时使用NaHCO3的目的是()。 A.增加抗菌作用 B.加快药物的吸收 C.加快药物的代谢 D.防止结晶尿的形成 E.防止药物排泄过快答案:D 解析:给犬内服磺胺类药物时,同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促进磺胺及其代谢物排出,避免结晶尿损害肾脏。2.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是指药物的()。 A.副作用 B.变态反应 C.毒性作用 D.继发性反应 E.特异质反应答案:A 解析: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是指药物的副作用。而变态反应本质是药物产生的病理性

    2、免疫反应;毒性作用是用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使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所致机体的损害性反应;继发性反应是指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效应;特异质反应是指少数特异质病畜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导致产生不同的损害性反应。3.四环素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是抑制()。 A.细菌叶酸的合成 B.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C.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D.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E.细菌DNA回旋酶的合成答案:B 解析:四环素类抗菌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本类药物可与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单位氨酰基的A位结合,妨碍氨酰基-tRNA连接,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延伸过程。此外,本类药物还能抑制核蛋白体与释放因子相结合,阻碍已合成的肽

    3、链的释放,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的终止过程,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4.治疗犬蠕形螨病的首选药物是()。 A.吡喹酮 B.三氮脒 C.伊维菌素 D.左旋咪唑 E.氯硝柳胺答案:C 解析:伊维菌素对牛、羊及猪等胃肠道线虫、肺线虫及寄生节肢动物都有驱杀作用;对猫、犬肠道线虫,耳螨、疥螨,犬的蠕形螨,家禽肠道线虫及寄生膝螨等也有驱杀作用。而吡喹酮主要用于动物血吸虫病,也用于绦虫病和囊尾蚴病;三氮脒主要用于家畜巴贝斯梨形虫病、泰勒梨形虫病、伊氏锥虫病和媾疫锥虫病;左旋咪唑主要用于畜禽胃肠道线虫病、肺线虫病和猪肾虫感染病,对犬、猫心丝虫病也有效;氯硝柳胺主要用于畜禽绦虫病、反刍动物前后盘吸虫感染。5.具有抗球虫

    4、作用的药物是()。 A.伊维菌素 B.多西环素 C.莫能菌素 D.大观霉素 E.泰乐菌素答案:C 解析:莫能菌素属于抗球虫药,用于预防鸡球虫病。而伊维菌素属于抗蠕虫药,多西环素属于四环素类抗生素,大观霉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泰乐菌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6.肾上腺素适合于治疗动物的()。 A.心律失常 B.心跳骤停 C.急性心力衰竭 D.慢性心力衰竭 E.充血性心力衰竭答案:B 解析:肾上腺素可激动与受体,属于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用于动物心脏骤停的急救,如麻醉过度、一氧化碳中毒和溺水等;治疗急性、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亦常与局部麻醉药如普鲁卡因等配伍,以延长其麻醉持续时间。因此,答

    5、案选B。7.适用于表面麻醉的药物是()。 A.丁卡因 B.咖啡因 C.戊巴比妥 D.普鲁卡因 E.硫喷妥钠答案:A 解析:丁卡因为长效酯类局麻药,一般多用于表面麻醉,适用于眼科表面、鼻、喉头、气管、泌尿道粘膜等麻醉。而咖啡因属于中枢兴奋药,用于中枢性呼吸、循环抑制和麻醉药中毒的解救。戊巴比妥属于中效类巴比妥类药物,具有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作用,主要用作小动物的全身麻醉。普鲁卡因为短效酯类局麻药,对皮肤、黏膜穿透力差,故不适于表面麻醉。硫喷妥钠是诱导麻醉药,属于全身麻醉药,主要用于各种动物的诱导麻醉和基础麻醉。8.临床上常用的吸入性麻醉药是()。 A.丙泊酚 B.异氟醚 C.水合氯醛 D.硫

    6、喷妥钠 E.普鲁卡因答案:B 解析:异氟醚是临床上常用的吸入性麻醉药,相比其他吸入性麻醉药,较安全。而丙泊酚、硫喷妥钠属于诱导麻醉药,水合氯醛属于非吸入麻醉药,普鲁卡因属于局麻药。9.氟尼新葡甲胺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A.解热 B.镇静 C.抗炎 D.镇痛 E.抗风湿答案:B 解析:氟尼新葡甲胺为新型动物专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具有镇痛、解热、抗炎和抗风湿作用。因此,其不具有镇静的药理作用。10.抗生素治疗动物严重感染时,辅助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目的是()。 A.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 B.增强抗生素的抗菌作用 C.延长抗生素的作用时间 D.控制机体过度的炎症反应 E.拮抗抗生素的某些副作用答案

    7、:D 解析:糖皮质激素属甾体类抗炎药,在药理剂量下,表现出良好的抗炎、抗过敏、抗免疫、抗毒素和抗休克等作用。抗生素治疗动物严重感染时,因糖皮质激素具有的抗炎作用,辅助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控制机体过度的炎症反应。11.松节油内服可用于()。 A.止泻 B.镇吐 C.中和胃酸 D.止酵健胃 E.解胃肠痉挛答案:D 解析:松节油,是止酵消沫药,属于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内服松节油,可以止酵健胃,而不具有止泻、镇吐、中和胃酸、解胃肠痉挛等作用。12.通过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产生平喘作用的药物是()。 A.氨茶碱 B.氯化铵 C.碘化钾 D.可待因 E.喷托维林答案:A 解析:氨茶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较强

    8、的松弛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磷酸二酯酶使cAMP的水解速度变慢,升高支气管平滑肌组织中cAMP/cGMP比值,抑制组胺和慢反应物质等过敏介质的释放,促进儿茶酚胺释放,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同时,还有直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从而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缓解支气管黏膜的充血水肿,发挥平喘功效。而其他四个药都是祛痰镇咳。13.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菌()。 A.叶酸的合成 B.蛋白质的合成 C.细胞壁的合成 D.细胞膜的合成 E.DNA回旋酶的合成答案:C 解析:青霉素类能与细菌细胞质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引起转肽酶、羧肽酶、内肽酶活性丢失,导致敏感菌黏肽的交叉联结受阻,细胞壁缺损

    9、,从而使细菌死亡。其对处于繁殖期正大量合成细胞壁的细菌作用强,而对已合成细胞壁处于静止期的细菌作用弱。14.适用于熏蒸消毒的药是()。 A.复合酚 B.过氧化氢 C.苯扎溴铵 D.二氯异氰脲酸 E.甲醛溶液(福尔马林)答案:E 解析:过氧乙酸和甲醛溶液(福尔马林)可用于熏蒸消毒。15.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是()。 A.镇静 B.镇痛 C.缩小瞳孔 D.抑制腺体分泌 E.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答案:C 解析:毛果芸香碱对多种腺体和胃肠平滑肌有强烈的兴奋作用,但对心血管系统及其他器官的影响较小,大剂量时亦能出现N样作用及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眼部作用明显,无论是局部点眼还是注射,都能使瞳孔缩小,还具有降

    10、低眼内压作用。16.咖啡因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A.扩张血管 B.抑制呼吸 C.松驰平滑肌 D.增强心肌收缩力 E.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答案:B 解析:咖啡因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心肌和松弛平滑肌等作用。咖啡因能直接作用于心脏和血管,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使冠状血管、肾血管、肺血管和皮肤血管扩张。咖啡因还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但强度不如氨茶碱。17.动物专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是()。 A.安乃近 B.萘普生 C.阿斯匹林 D.氨基比林 E.氟尼新葡甲胺答案:E 解析:氟尼新葡甲胺为新型动物专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具有镇痛、解热、抗炎和抗风湿作用,是一种强效环氧酶抑制剂。ABCD均可用于人,并非

    11、动物专用。18.具有增加肠内容积、软化粪便、加速粪便排泄作用的药物是()。 A.稀盐酸 B.硫酸钠 C.鱼石脂 D.铋制剂 E.鞣酸蛋白答案:B 解析:泻药是一类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内容积,软化粪便,加速粪便排泄的药物,有硫酸镁和硫酸钠等。19.用于治疗动物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是()。 A.樟脑 B.咖啡因 C.氨茶碱 D.肾上腺素 E.洋地黄毒苷答案:E 解析:强心苷类至今仍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首选药物。临诊常用的强心苷类药物,有洋地黄毒苷、毒毛花苷K和地高辛等。20.对动物钙、磷代谢及幼畜骨骼生长有重要影响的药物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

    12、生素E答案:D 解析:维生素D对钙、磷代谢及幼畜骨骼生长有重要影响,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钙、磷在小肠内正常吸收。维生素D的代谢活性物质能调节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维持循环血液中钙的水平,并促进骨骼的正常发育。21.解磷定用于解救动物严重有机磷中毒时,必须联合应用的药物是()。 A.亚甲蓝 B.阿托品 C.亚硝酸钠 D.氨甲酰胆碱 E.毛果芸香碱答案:B 解析:对轻度有机磷中毒,可单独应用解磷定或阿托品控制中毒症状;中度或重度中毒时,因解磷定对体内已蓄积的乙酰胆碱无作用,则必须并用阿托品。22.对于“药物”的较全面的描述是()。 A.是一种化学物质 B.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C.能影响机体生

    13、理功能的物质 D.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生理机能的物质 E.是具有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答案:D 解析: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生理机能的物质。23.大多数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和转运,多用何种方式通过细胞膜()。 A.主动转运 B.被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简单扩散 E.胞饮作用答案:D 解析:药物在体内的转运方式有简单扩散、主动转运、易化扩散、胞饮作用和离子对转运。其中,简单扩散,是大多数药物在体内吸收和转运的方式,其特点是顺浓度梯度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故不消耗能量;没有饱和现象。24.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A.顺浓度差,不耗能,需载体 B

    14、.顺浓度差,耗能,需载体 C.逆浓度差,耗能,无竞争现象 D.逆浓度差,耗能,有饱和现象 E.顺浓度差,不耗能,无饱和现象答案:D 解析:主动转运:药物由膜的一侧转运到另一侧,不受浓度差的影响,也可由药物浓度低的一侧转运到较高一侧。这种转运方式需要消耗能量及膜上的特异性载体蛋白如Na、K、ATP酶参与,这种转运能力有一定限度,即载体蛋白有饱和性,同时,同一载体转运的两种药物之间可出现相互竞争。25.吸收是指药物进入()。 A.胃肠道过程 B.靶器官过程 C.血液循环过程 D.细胞内过程 E.细胞外液过程答案:C 解析: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给药途径、剂型、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

    15、物吸收过程有明显的影响,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同一药物的吸收也有差异。26.一般来说,吸收速度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外用 B.口服 C.肌内注射 D.皮下注射 E.静脉注射答案:E 解析:不同给药途径,吸收率由低到高的顺序为皮肤给药、内服、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呼吸道吸入、静脉注射。因此,吸收速度最快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注射。27.药物的首关效应可能发生于()。 A.舌下给药后 B.吸入给药后 C.口服给药后 D.静脉注射后 E.皮下给药后答案:C 解析:内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在到达血液循环前必须先通过肝脏,在肝药酶和胃肠道上皮酶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称首

    16、过效应,又称“首过消除”或“首过代谢”。因此,药物的首关效应发生于口服给药后。28.药物进入循环后首先()。 A.作用于靶器官 B.在肝脏代谢 C.由肾脏排泄 D.与血浆蛋白结合 E.与组织细胞结合答案:D 解析: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在血浆中能与血浆蛋白结合,常以两种形式存在,游离型与结合型药物经常处于动态平衡。结合型药物不能跨膜转运,暂时失去药理活性,也不能被代谢和排泄。当血浆中游离药物的浓度随着分布、消除而降低时,结合型药物可释出游离药物,延缓了药物从血浆中消失的速度,使消除半衰期延长,因此,与血浆蛋白结合实际上是一种贮存形式,且具有饱和性与竞争性。29.药物一旦与血浆蛋白结合成结合型药物

    17、,则()。 A.易穿透毛细血管壁 B.易透过血脑屏障 C.不影响其主动转运过程 D.影响其代谢 E.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答案:D 解析: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成的结合型药物不能跨膜转运,暂时失去药理活性,也不能被代谢和排泄。30.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A.是永久性的 B.对药物的主动转运有影响 C.是可逆的 D.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E.促进药物排泄答案:C 解析: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可逆性的,当血浆中游离药物的浓度随着分布、消除而降低时,结合型药物可释出游离药物,延缓了药物从血浆中消失的速度,使消除半衰期延长。因此,与血浆蛋白结合实际上是一种贮存形式,且具有饱和性与竞争性。31.药物在体内的

    18、生物转化是指()。 A.药物的活化 B.药物的灭活 C.药物的化学结构的变化 D.药物的消除 E.药物的吸收答案:C 解析:药物在体内发生的结构变化称为生物转化,又称为药物代谢。药物代谢的结果是使药理活性改变,由具活性药物转化为无活性的代谢物,或由无活性药物变为活性药物,或活性较低变为活性较强药物称为活化。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重要途径。药物在体内代谢的器官主要在肝脏。32.药物经肝代谢转化后都会()。 A.毒性减小或消失 B.经胆汁排泄 C.极性增高 D.脂/水分配系数增大 E.分子量减小答案:C 解析:药物经肝代谢的结果是使药理活性改变,由具活性药物转化为无活性的代谢物,称为灭活;而由

    19、无活性药物变为活性药物,或活性较低变为活性较强药物称为活化。药物经肝代谢后作用一般降低或完全消失,但也有经代谢后药理作用或毒性反而增高者。药物的生物转化通常分为相和相反应。相反应使原形药生成极性增高的代谢产物。相结合反应生成具有高度极性的(使水溶性增强)、通常无活性的结合物后经肾排泄。因此,药物经肝代谢转化后都会极性增高。33.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 A.单胺氧化酶 B.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C.辅酶 D.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E.水解酶答案:B 解析: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在各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参与生物转化的酶主要是肝脏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简称药酶,包括催化氧化、还原、水

    20、解和结合反应的酶系。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胞色素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系,又称单氧化酶系。34.对肝脏功能不良的患畜,应用药物时需着重考虑到患畜的()。 A.对药物的转运能力 B.对药物的吸收能力 C.对药物的排泄能力 D.对药物的转化能力 E.对药物的分布能力答案:D 解析:肝脏是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器官。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结构变化,又称为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对保护机体避免蓄积中毒有重要意义。因此,对肝脏功能不良的患畜,应用药物时需着重考虑到患畜对药物的转化能力。35.肝功能不全的患畜应用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时需着重注意()。 A.个体差异 B.高敏性 C.过敏性 D.选择

    21、性 E.酌情减少剂量答案:E 解析:患畜肝功能不全时,代谢减少,可引起血药浓度升高或药物半衰期延长,使其作用增强。因此,应酌情减少药物剂量,以避免蓄积中毒。36.对于肾功能低下者,用药时主要考虑()。 A.药物自肾脏的转运 B.药物在肝脏的转化 C.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D.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E.药物的排泄答案:E 解析:药物及其代谢物主要经肾脏排泄,当肾功能低下时,以肾排泄为主要消除途径的药物消除速度减慢,因此,用药时,主要考虑药物的排泄。37.肾功能不良时,用药时需要减少剂量的是()。 A.所有的药物 B.主要从肾排泄的药物 C.主要在肝代谢的药物 D.自胃肠吸收的药物 E.以上都不对答

    22、案:B 解析:肾功能受损时,以肾排泄为主要消除途径的药物消除速度减慢,因此,给药量应相对减少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以避免蓄积中毒。38.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排泄统称为()。 A.代谢 B.消除 C.灭活 D.解毒 E.生物利用度答案:B 解析:药物的消除包括生物转化和排泄,大多数药物都通过生物转化和排泄两个过程从体内消除。39.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速度决定其()。 A.副作用的多少 B.最大效应的高低 C.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 D.起效的快慢 E.排泄途径答案:C 解析: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速度决定其在体内的消除快慢,即决定其在体内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40.药物的排泄途径不包括()。 A.汗腺 B.

    23、肾脏 C.胆汁 D.肝脏 E.乳汁答案:D 解析:药物及其代谢物主要经肾脏排泄,其次是通过胆汁随粪便排出,此外,乳腺、肺、唾液、汗腺也有少部分药物排泄。而肝脏是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器官,不是药物的排泄途径。41.青霉素在体内的主要消除方式是()。 A.胆汁排泄 B.肾小管分泌 C.被血浆酶破坏 D.肾小球滤过 E.肾小管重吸收答案:B 解析:青霉素大部分以原形从尿液排出,主要是在近曲小管分泌(主动转运)排泄,这个过程需要消耗能量。42.丙磺舒增加青霉素疗效的机制是()。 A.减慢其在肝脏代谢 B.增加其对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C.减少其在肾小管分泌排泄 D.对细菌起双重杀菌作用 E.增加青霉素的

    24、血药浓度答案:C 解析:青霉素及其代谢物可在近曲小管分泌(主动转运)排泄,这个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如果同时给予两种利用同一载体转运的药物,则出现竞争性抑制,亲和力较强的药物就会抑制另一药物的排泄。临诊上利用这种特性合用青霉素和丙磺舒,来延长青霉素的作用。丙磺舒可抑制青霉素的排泄,减少其在肾小管分泌排泄,使其血中浓度升高约1倍,消除半衰期延长约1倍。43.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 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C.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D.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E.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快答案:C 解析:重吸收程度受尿液pH影响,改变尿液的pH,可减少肾小

    25、管对酸性药物或碱性药物的重吸收;药物本身的pKa对其重吸收也有影响。弱有机酸在碱性溶液中高度解离,重吸收少,排泄快;在酸性溶液中则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对有机碱则相反。44.某碱性药物的pKa=9.8,如果增高尿液的pH,则此药在尿中()。 A.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B.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C.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E.排泄速度并不改变答案:D 解析:有机碱在酸性溶液中高度解离,重吸收少,排泄快;在碱性溶液中则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45.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 A.起效快慢 B.代谢快慢 C.分布

    26、 D.作用持续时间 E.与血浆蛋白结合答案:D 解析:从胆汁排泄进入小肠的药物中,某些具有脂溶性的药物(如四环素)可被重吸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则可被肠道微生物的-葡萄糖苷酸酶所水解并释放出原形药物,然后被小肠上皮细胞重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肝肠循环。当药物的大部分可进入肝肠循环时,便会延缓药物的消除,延长消除半衰期,因此,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持续时间。46.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 A.作用强弱 B.吸收快慢 C.体内分布速度 D.体内转化速度 E.体内消除速度答案:E 解析:消除半衰期(t1/2)指体内血浆药物量或浓度消除一半所需

    27、的时间,表示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是决定药物有效维持时间的主要参数。根据t1/2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从而确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一般来说,t1/2长,给药间隔时间长;tl/2短,给药间隔时间短。47.药物的t1/2是指()。 A.药物的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B.药物的稳态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C.与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相关,单位为小时 D.与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相关,单位为克 E.以上都不是答案:A 解析:消除半衰期(t1/2)指体内血浆药物量或浓度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表示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是决定药物有效维持时问的主要参数。48.需要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时,正确的恒量给药的间隔时间

    28、是()。 A.每4h给药1次 B.每6h给药1次 C.每8h给药1次 D.每12h给药1次 E.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答案:E 解析:消除半衰期(t1/2)是决定药物有效维持时间的主要参数。根据t1/2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一般来说,t1/2长,给药间隔时间长;tl/2短,给药间隔时间短。49.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指()。 A.药物消除量恒定 B.其血浆半衰期恒定 C.机体排泄及(或)代谢药物的能力已饱和 D.增加剂量可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按比例延长 E.消除速率常数随血药浓度高低而变答案:B 解析: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消除半衰期为常数,不受药物初始浓度和给药剂量的影响,仅取决于Ke(消

    29、除速率常数)值的大小。50.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半衰期与Ke(消除速率常数)的关系为()。 A.0.693/Ke B.Ke/0.693 C.2.303/Ke D.Ke/2.303 E.Ke/2答案:A 解析: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消除半衰期为常数,不受药物初始浓度和给药剂量的影响,仅取决于Ke(消除速率常数)值的大小。不论何种房室模型,t1/2=0.693/Ke。51.某药半衰期为4小时,静脉注射给药后约经多长时间血药浓度可降至初始浓度的5%以下()。 A.8小时 B.12小时 C.20小时 D.30小时 E.48小时答案:C 解析: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经过56个t1/2后,可

    30、从体内基本(96.88%98.44%)消除。52.属于一级动力学药物,按药物半衰期给药1次,大约经过几次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A.23次 B.56次 C.79次 D.1012次 E.1315次答案:B 解析:按固定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给药,经56个t1/2后,血中药物吸收速率与消除速率相等,此浓度称稳态血药浓度(Css),又称坪值。53.药物吸收到达稳态血药浓度时意味着()。 A.药物作用最强 B.药物的消除过程已经开始 C.药物的吸收过程已经开始 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 E.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答案:D 解析:药物吸收到达稳态血药浓度(Css)时,血中药物吸收速率与消除速率相等。54.静脉恒速滴注某一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时,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取决于()。 A.静滴速度 B.溶液浓度 C.药物半衰期 D.药物体内分布 E.血浆蛋白结合量答案:C 解析:根据t1/2,可以预测连续给药后达到稳态


    注意事项

    本文(《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兽医药理学.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