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单元综合检测五新教材统编版历史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 资源ID:2350916       资源大小:243.7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单元综合检测五新教材统编版历史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单元综合检测五新教材统编版历史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综合检测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论某一事件时,认为该事件“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这一历史事件是()A.抗日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虎门销烟 D.洋务运动解析:由“近代史”“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可知该事件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个回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再结合“一洗多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可知该

    2、历史事件是虎门销烟。答案:C2.鸦片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不情愿地被拉入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以上内容属于()A.历史事实的叙述 B.历史过程的描述C.历史原因的分析 D.历史结论的阐释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结果是中国不情愿地被拉入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属于历史结论的阐释,故D项正确。历史事实的叙述是指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定位,故A项错误;历史过程的描述是指对历史发展的过程性描述,故B项错误;历史原因的分析是指对历史事件发展的原因分析,故C项错误。答案:D3.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

    3、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这一观点的历史依据是()A.英国军舰到达天津白河口 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C.开放通商口岸增多 D.关税主权受到破坏解析:英国军舰到达天津白河口是在鸦片战争期间,A项错误;C项与题干中冲击统治中枢不符;D项出现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而北京是清政府的统治中枢,故B项正确。答案:B4.“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这里所说的“实倡先声”是指()A.编著四洲志,引导国人关注了解世界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起洋务运动C.编制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学习D.提

    4、出了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析:编著四洲志的是林则徐,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在魏源“实倡先声”之后,与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提到魏源“师长”一说,可知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军事、科技,故C项正确;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洪仁玕,故D项错误。答案:C5.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说:“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农民最具吸引力的是()A.平均分配土地B.产品上交国库C.奖励技术发明 D.开设新式学堂解析:农民最关注的是土地问题,平均分配土地对农民最具吸引力。产品上交国库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不利于刺激农民

    5、的生产积极性,故B错误;C、D两项属于资政新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答案:A6.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解析:张之洞属于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其主张没有涉及西方政治制度,A项错误;材料中“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为民用,所以B项错误,C项正确;D项材料没有涉及。答案:C7.据清史稿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年)九月,“丁汝昌率北洋兵舰与日本战于大东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四舰”。以上史料可以用来研究()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

    6、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由材料“1894年”“丁汝昌率北洋兵舰与日本战于大东沟”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其他三次战争与题干时间不符。答案:C8.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19世纪末,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解析:鸦片战争的背景是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是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资本输出,所以这两者的共同点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答案:B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

    7、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解析:“这一事件的发生”是指“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和近万名举人“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A项只能说明近万名举人“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的原因,不能说明前者,故A项错误;“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遭到了近万名举人的反对,说明了这场运动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B项正确;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与题干中“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的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D项表述过于

    8、绝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B10.研习具有时代特征的图片资料是历史学习的途径之一。下图摘自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整合的图文资料。据此推测,他们关注的历史事件是()侵略者坐在皇帝宝座上A.鸦片战争 B.“亚罗号”事件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该照片反映的是侵略者进入紫禁城后坐在皇帝宝座上的情景,所以D项正确。答案:D11.下表反映了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A、B、C、D四项中,表述完全正确的是()选项战争名称时间战争影响A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

    9、1年圆明园遭到破坏C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D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解析: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A项错在“英法两国”,B项错在“1861年”,D项“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是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故只有C项的表述是正确的。答案:C12.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某条约第十款规定:“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该规定反映出()A.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B.西方列

    10、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清政府要惩办参与反侵略活动的官员,这表明清政府已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材料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所以应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3题16分,14题12分,15题24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

    11、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位。”材料二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材料三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理由是什么?(4分)(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8分)(3)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

    12、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竟割台湾去”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4分)解析:第(1)问,从“1840年3月”分析“当前局势”,从“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分析理由。第(2)问,从“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瓜分”入手,可知时间,然后判断当时中国发生的大事,最后综合分析。第(3)问,“割台湾”是指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答案:(1)“当前局势”:林则徐虎门销烟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借口。理由:中国地广人多,有望成为巨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2)原因: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沉重地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侵略势

    13、力,使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方式:列强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扶植在华代理人。条约:辛丑条约。变化: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中国士大夫的心态周松青甲午战争与士大夫心态根据材料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答案:示例一:论题: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加速了士大夫阶层价值观的分化。阐述: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精神上都使中国受到了重大挫折,中国士大夫对这

    14、场挫折的反应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以抨击为取向的士大夫,他们不仅批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也仇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径,体现了部分士大夫的消极心态;而以奋发图强为取向的士大夫,主张学习日本进行维新变法,体现了对中国现实的正视。无论哪一种心态取向,都说明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社会思潮的转型中,中国士大夫阶层价值观出现了分化。示例二:论题: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使士大夫阶层尝试新的强国模式。阐述: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遭受到政治和精神双重挫折的中国士大夫阶层,虽然对战败表现出了不同的取向心态,但都体现了对民族危机的关注。抨击型取向虽批评了洋务运动和体现了对日本的仇视,但这种批评和仇视,有利于中国尝试新的强国模

    15、式,从而为维新运动提供了可能。奋发图强取向更是体现了民族的觉醒,士大夫们敢于提出向日本学习,要求进行维新变法,这也同样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模式的新发展。总之,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使士大夫阶层得以重新审视过去,探索未来中国的新发展。(“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5.近代列强侵华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阅读下列有关19世纪中期列强侵华的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腹地,深处),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境略为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尚无甚碍。道光二十一、二年(18411842年),夷船入长江,而全局始震。咸丰十年(1860年),夷兵犯津、通,而根本遂

    16、危。彼族实能觇我要害,制我命脉;而我所以失事者,由于散漫设防,东援西调,未将全力聚于紧要数处。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曾说,条约“总是制定者从外国立场出发强迫签订的,因此,极端重视的首先是要求外部(国)贸易的发展,而不是发挥(中国)内部的潜在能力”。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期列强侵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10分)(2)材料二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

    17、主要指哪三次战争?材料中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8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说明清政府是如何被迫满足外国贸易发展要求的。(6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反映出19世纪中期的危机都是从海上来的,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武力侵华,最终迫使清政府屈服;这一特点的形成既与中国忽视海防有关,也和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国家军事实力增强,对外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有关。第(2)问第一小问要注意时间限定“19世纪”,结合教材知识列出三次列强侵华战争即可;第二小问首先根据材料中“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概括失败原因,然后表明态度,再结合教材知识指出三次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第(

    18、3)问需要结合教材知识来作答,注意设问要求。答案:(1)特点:侵略方式方面,海军和坚船利炮;侵略路径方面,由沿海或沿江的水路入侵要害城市;目的方面,以军事手段迫使清政府屈服。原因:海军和坚船利炮是西方列强的军事优势,有利于发挥舰队火力猛、机动性强的特点;清政府海权观念淡薄,长期忽视近代海防和海军建设;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正是列强渴望得到的商品市场;京畿地区濒临沿海,易受到列强军事威胁。(2)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表述:不完全正确。理由:三次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资本主义制度。(3)说明:南京条约等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便于列强倾销商品和收购中国农副产品;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允许外国人到内地经商,开放内河航运,便于列强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进行经济侵略;马关条约等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便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注意事项

    本文(单元综合检测五新教材统编版历史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