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第一学期苏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docx

    • 资源ID:2344261       资源大小:35.29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第一学期苏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docx

    1、学年第一学期苏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一)送董生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疆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选自四部丛刊本昌黎先生集)【注释】燕赵:战国时,燕国位于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邵一带;赵国位于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一带。董

    2、生:指董邵南。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这里指主持进士考试的礼部官。利器:比喻杰出的才能。兹土:当时河朔三镇幽州(领州九,治所在今北京西南)、成德(领州四,治所在今河北正定)、魏博(领州七,治所在今河北大名),都自置官吏,割据而不受朝廷节制。彊(qing):同“强”,勉力。矧(shn):况且。望诸君:即乐毅,战国时燕国名将,辅佐燕昭王击破齐国,成就霸业,后被诬陷,离燕归赵,赵封之于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称“望诸君”。屠狗者: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高渐离曾以屠狗为业。其友荆柯刺秦王未遂而被杀,高渐离替他报仇,也未遂而死。这里泛指不得志的豪侠义士。【阅读指津】 董邵南,寿州安丰(今安徽寿

    3、县)人,屡考进士未中。当时正值藩镇招揽人才,于是董邵南打算去投奔藩镇势力魏博节度使田季安。韩愈一贯反对藩镇割据,他希望朝廷能够招揽人才,但在这一点上朝廷使他大失所望。所以他作此序赠送给董邵南,既同情他仕途的不遇,又勉励他不要去为割据的藩镇做不义之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董生勉乎哉( ) (2)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3)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 (4)为我谢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2)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3.根据文章,结合“望诸君”的经历,探究韩愈让董邵南“吊望诸君之墓”的用意。 (二)树上君子 某翁除夕过

    4、中庭,仰见树杪有人,即止不进。翁屏退家人,仰树呼曰:“树上君子,此间已无外人,盍下?”其人乃下,叩首称死罪。翁视之,邻人也。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曰:“汝所需若干?”邻人泣告曰:“小人有母,遇年荒,无以卒岁,素谂翁家富有,故行此不肖事。今既不罪,尚敢他望耶?”言已,声酸嘶。翁曰:“不能周济邻居,以至为非,老夫之过也。今酒殽尚温,汝其饱飡,当以三十金畀汝。卒岁之余,小作贸易,可度日矣。勿再为此,他人不汝恕也,且陷老母于不义。”食已,乃予银,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曰:“归遗尔母。汝仍出此,勿使我家人知之,余亦终勿告人也。” (选自语文网)【注释】树杪(mio):树梢。盍(h):何不。谂( shn)

    5、:知道。殽:同“肴”,菜肴。飡:同“餐”,吃。畀(b):送给。 【阅读指津】 “与人为善,善莫大焉。”这是智者心灵深处的一种沟通,是仁者个人内心世界一片广阔的视野,是我们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更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必备素质。 本文中的某翁见树上有人,本着宽恕的态度,把家人支开,在了解事情的缘由后,他在反思自己的不足后,不但赠食馈金,还保护他人的尊严不告诉别人。这确实是一种高贵的施舍。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其人乃下( ) (2)素谂翁家富有( ) (3)并布裹食物( ) (4)归遗尔母( )2.下列语句中的“以”与“无以卒岁”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6、B.当以三十金畀汝C.策之不以其道 D.皆以美于徐公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能周济邻居,以至为非,老夫之过也。 (2)勿使我家人知之,余亦终勿告人也。 4.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本文的某翁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田忌亡齐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桡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田忌亡齐

    7、而之楚,邹忌代之相齐。恐田忌欲以楚权复于齐,杜赫曰:“臣请为君留楚。”谓楚王曰:“邹忌所以不善楚者,恐田忌之以楚权复于齐也。王不如封田忌于江南,以示田忌之不返齐也,邹忌以齐厚事楚。田忌亡人也,而得封,必德王。若复于齐,必以齐事楚。此用二忌之道也。”楚果封之于江南。(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闬:念hn。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曲桡(no):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说( shu):劝说,说服。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卜(b):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为大事:这里指造反。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杜赫:人名,战国时谋士。 【阅读指津】 战功可以抹杀,事实

    8、可以歪曲,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又可以变成好事。 本文写了田忌在邹忌陷害下逃亡到楚国,在楚国因杜赫建议被封为王的故事。公孙闬的做法告诉我们:人们生活在一个传播的世界中,传播决定了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在于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了;杜赫的高明之处还在于指出了自己策略是个两全之策,既能满足当前的利益,又能利于今后的利益,如此为君主着想的上上之谋,楚王岂有不采纳之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 (2)声威天下( ) (3)臣请为君留楚( ) (4)必德王(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君可以有功 可以为师矣 B.不敢出一言以复 若复于

    9、齐 C. 邹忌以为然 以为且噬已也 D. 邹忌代之相齐 楚果封之于江南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2)邹忌所以不善楚者,恐田忌之以楚权复于齐也。 4.选文主要写了田忌、公孙闬、杜赫、楚工等四个人物,请选择其中一个,写出你对他的评价。 (四) 泓水之战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

    10、,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俱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释】宋公: 宋襄公。泓: 泓水。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禽:同“擒”。捕捉,捉住。二毛:头发斑白的人。勍( qng ):强而有力。胡耇:年老的人。儳(ch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阅读指津】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宋军已摆好了阵

    11、势,而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这时候对于宋国而言是最佳的攻击机会。可是宋襄公却认为不可,还提出一堆大道理,从这个过程看,宋襄公的迂腐暴露无遗。文章第一段主要描写战争的过程,因为宋襄公的迂腐而导致战败。第二段因为国人责怪国君,宋襄公为自己辩护,提出了战争道德论。和曹刿论战一样,作者介绍史实也带着感情倾向,对于宋襄公的做法,左传的作者持否定态度。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公伤股( ) (2)国人皆咎公( ) (3)阻而鼓之( ) (4)声盛致志(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2)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12、造成宋襄公战争失败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4.概括说明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回答两点即可) (五)北辕适楚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释】邯郸:赵国都城,此处代指赵国。季梁:魏国的大臣。衣焦不申:衣着憔悴,形容衣着不整

    13、。焦,同“憔”。申,同“伸”。大行:即太行山。亦解释为“大路”。驾:马车。 【阅读指津】 季梁为了打动魏王,来了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其实这个故事并不一定就发生在季梁身上,他之所以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联系,是为了让故事显得生动和真实,从而更具有说服力。 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以上史事,形成成语“北辕适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习惯说作“南辕北辙”。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中道而反( ) (2)我欲之楚( ) (3)吾

    14、用多( ) (4)犹至楚而北行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方北面而持其驾 B.溪深而鱼肥 C.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 (2)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4.季梁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5.你觉得季梁的劝说能成功吗?谈谈你的理由或看法。 (六) 严母教读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

    15、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选自鸣机夜课图记) 【注释】铨:蒋书铨,字心馀。清代江西铅山人。句读:这里泛指文章。咿唔:读书的声调。夏(ji)楚:这里指责打的意思。乃尔:这样。 【阅读指津】 本文写母亲教作者读书的方式。这一部分紧扣题目“鸣机夜课”,可分三层。“记母教铨时我何以见汝父”为第一层,写课读之“严”。“至夜分,寒甚鸡鸣卧焉”为第二层,写深夜课读。“诸姨尝谓母曰妹何托焉”为第三层,侧面描

    16、写何以“严”,殷殷希望,和盘托出。简要概括:母亲教读,呕心沥血,含辛茹苦;儿子不负母望,深夜苦读,鸡鸣才卧。后来,蒋士铨学有所成,蜚声文坛。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毕陈左右( ) (2)旋复持儿而泣曰( ) (3)铨张目视母面( ) (4)妹何托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2)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 3.文中母子两人流泪哭泣的原因各是什么? 4.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 (七)包拯为政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

    17、:“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怒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选

    18、自宋史包拯传)【注释】第:只管。鬻(y):卖。茔( yng):墓地。 【阅读指津】 包拯的谥号是孝肃。这是皇帝对他忠孝大义、不畏权贵、不询私情、清正廉洁的最好诠释。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知道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吗?读了本文,你会知道包拯是一个有智慧,有改革精神,爱百姓,为官廉洁、刚正,执法严峻,铁面无私,克己奉公的大清官。老百姓以“青天”称之,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本文除了正面描写,还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使包拯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 (2)恶吏苛刻( ) (3)使得至前陈曲直( ) (4)不从吾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

    19、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知天长县 徙知端州 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C.京师为之语曰 杀而鬻之 D.饮食如布衣时 匠师如其言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2)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4.找出文中侧面描写包拯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八) 蚂蚁与鳌 东海有鳌焉,冠蓬莱而浮游于沧海,腾跃而上则干云,没而下潜于重泉。有红蚁者闻而悦之,与群蚁相要乎海畔,欲观鳌焉。 月余日,鳌潜未出。群蚁将反,遇长风激浪。崇涛万仞,海水沸,地雷震。群蚁曰:“此将鳌之作也。” 数日,风止雷默,海中隐如岳,其高槩天,或游而东,或游而西。群蚁曰:“

    20、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逍遥封壤之巅,归伏乎窟穴之下也。此乃物我之适,自己而然,我何用数百里劳形而观之乎?”(选自师旷论学)【注释】鳌(o):相传为海中大龟。蓬莱:传说为古代仙山名,在渤海中。浮游:没有目的地漫游。干:动词,冲入。重泉:深水。仞:周制七尺(一说八尺)为仞。这里的“万仞”为夸张写法,非实指。地雷震:言波涛冲击海岸,就像打雷震动大地一样。槩(gi):同“概”,平、齐。封壤:蚂蚁洞外面的土堆,也叫蚁冢。封是把土堆高的意思。物:他物,这里指鳌。 【阅读指津】蚂蚁们竟把大鳌惊天动地的壮举和它们微不足道的行为相提并论,实在是有眼不识泰山。我们做人,需要多一份虚心,少一份骄傲;多一点不断努力

    21、的上进心,少一点盲目自满自足的惰性。你要知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篇文章也讽刺了自欺欺人、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目空无人的人。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崇涛万仞( ) (2)此将鳌之作也( ) (3)风止雷默( ) (4)逍遥封壤之巅(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群蚁将反 A.有红蚁者闻而悦之石成金 B.与群蚁相要乎海畔 C.此乃物我之适 D.彼之冠山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其高槩天,或游而东,或游而西。 (2)我何用数百里劳形而观之乎? 4.这则寓言采用了夸张的笔法,写了东海里的大鳌,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心。东海巨鳌的大体现在哪里?作者极

    22、力渲染东海巨鳌的用意是什么? (九)山川之美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冀,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23、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注释】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欲界:即指人间。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被封为康乐公。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玄灞(b):深青色的溺水。玄, 黑色,指水深绿发黑。辋水:即辋川,在蓝田南。朝雊( gu):早晨野鸡鸣叫。雊, 野鸡鸣叫。 【阅读指津】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一封书信。作者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生

    24、趣盎然,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与朋友分享美景真情,同时也暗含着对朋友的劝诱和邀请。本文写景特别富有生活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于山水之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古来共谈( ) (2)晓雾将歇( )(3)复与疏钟相间( )(4)倘能从我游乎(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上使外将兵B.其一犬坐于前C.腰白玉之环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2) 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4.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

    25、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5. 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参考答案(一)送董生序1. (1)努力(2)姑且(3)凭吊(4)致意、告诉2. (1)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现在比起古时候所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呢?(2)圣明天子在上执政,可以出来任职效忠了。3.借乐毅的经历安慰董邵南,有识之士不得志,古已有之,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失意;借乐毅受封一事说明有才能的人终会得到别人的赏识。(意思对即可)【译文】自古就说燕、赵一带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豪侠义士。董生考进士,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怀抱杰出的才能,心情抑郁地要到那个地方去。我知道董生此行

    26、一定会有所遇合。董生,努力吧! 像你这样不遇于时,如果是仰慕而勉力实行仁义的人,都会同情怜惜你的。何况燕、赵一带的豪侠之士奉行仁义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啊!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现在比起古时候所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呢?姑且以你此行去证实吧。量生,努力吧! 我因为你的此行而产生了一些感想。请你为我到望诸君乐毅的墓上去凭吊一番,并且到那里的街市上看看,还有过去的屠狗者一类的豪侠义士吗?替我向他们殷勤致意:“圣明天子在上执政,可以出来任职效忠了。”(二)树上君子1. (1)那,那个(2)平时,一向(3)用布(4)给2. A( A项与例句的“以”都翻译成连词“来, 用来”;B项的“以”

    27、翻译成“拿”;C项的“以”翻译成“按照”;D项的“以”翻译成“认为”);3. (1)不能周济邻居,以至于你做坏事,这是我的过错。(2)不要让我的家人知道这件事,我也始终不会告诉别人。(意思符合即可)4.知道家中有贼,把家人支开:知道邻居生活贫困,不但送吃的,还送钱做买卖,并且不把事情告诉别人,足见其宽容、善良(富有同情心)。(言之成理即可)【译文】一个老翁在除夕夜经过自己家庭院的时候,抬头看见树上有人,于是就止步不进。他屏退家人,抬头付着树说:“树上的人,这里已经没有外人,为何不下来?”于是那人下来了,磕头称自己是死罪。老翁一看,原来是邻居。于是把他引进亭子,先替他倒了三杯酒,说:“你需要什么

    28、?”邻人流着泪说:“我有老母,现在遇到年荒,没有什么可以度日,向来知道你家富有,所以做这不肖的事情。现在你不怪罪我,我还有什么其他要求呢?”说完,声音哽咽。老翁说:“不能周济邻居,以至于你做坏事,这是我的过错。现在酒菜还温着,你吃饱了,我再送你三十两银子。用来生活的同时也可以做小生意,这就可以过日子了。以后不要再做这样的事情了。别人不会像我这样宽怒你,而且你这样也陷你母亲于不义。”他吃完了,老翁给了他三十两银子,并把食物打包让他带走,送到墙下,说:回去给你母亲。你仍旧从这出去.不要让我的家人知道这件事,我也不会把这件事告诉其他的人。”(三)田忌亡齐1. (1)派,派遣(2)震慑(3)请求(4)

    29、感激2. B(A项都是:介宾短语,“可以凭借”;B项分别是:“回答”和“回归,复还”;C项都是:动词,“认为”;D项都是:代词指“田忌”)3. (1)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2)齐相邹忌之所以不愿意与楚交好,只是因为担心亡臣田忌借重楚国重返于齐。4.示例:杜赫能摸透田忌心思,分析形势,出使楚国,游说楚王,说明他聪明,思维缜密,思考问题全面,能替君主分忧解难。(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译文】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睦,互相猜忌。公孙闲献计给邹忌说:“阁下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一旦战败,田忌假如不死在战场

    30、, 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 谁料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闬商量对策。公孙闬就派人带着二百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闬就派人逮捕卖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田忌闻言大恐,出走避祸。 田忌从齐国逃跑到了楚国。邹忌代替他在齐国当宰相,害怕田忌想要凭借在楚国的势力重回齐国掌权。杜赫对他说:“我请求为您把田忌留在楚国。”杜赫于是对楚宣王说:“齐相邹忌之所以不愿意与楚交好,只是因为担心亡臣田忌借重楚国重返于齐。大王何不封田忌于江南。以此向邹忌表明田忌不再返齐国。邹忌感激大王一定会让齐国很好地对待楚国。再者,田忌是个逃亡的人,能得到封地,已是意外之喜,定然对大王感激涕零。他日假如能回到齐国,同样也会尽力促进两国交好。这是充分利用邹忌、田忌的两全之策啊。”楚王果然把田忌封在江南。(四)泓水之战1.(1)大腿(2)责备,归罪(3)击鼓进军(4)盛大,旺盛2. (1)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2)不忍心再去杀伤他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第一学期苏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