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生态规划复习题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232477       资源大小:28.94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态规划复习题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6.景观过程: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生态系统组分间的能量、物质和物种流动?7.生态系统服务: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性质和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包括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8.地域分异现象: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地域分异规律是由于太阳辐射、海陆位置、海拔高度等因素的空间差异,而引起的自然环境与生物群落在空间地域上发生分化及由此产生的差异。9.环境承载力:指在某一时期,一定状态或条件下,一定得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变化,环境功能不遭受破坏的前提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或者说是区

    2、域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10.生态足迹:人类具有类似工业的新陈代谢功能,为维持自身生存在消耗资源的同时产生废弃物,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用假定的土地(或水域)面积表示出来就是生态足迹。11.生态经济平衡:生态经济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及其物质、能量供给与经济系统对这些物质和能量需求之间的协调状态。12.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它不仅涉及当代的或一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与公平,还涉及到同后代的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利益的协调与公

    3、平体现13.生态评价根据特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生态学方法,对规划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区域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14.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是指与人类有关的自然资源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优劣程度,它包括自然资源和整个环境的各种因素。15.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根据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恰当的方法,评价某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及其影响关系?16.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健康是生态内稳定现象;健康是没有疾病;健康是多样性或复杂性;健康是稳定性或可恢复性;健康是有活力或增长的空间;健康是系统要素间的平衡。他强调生态系统健康恰当的定义应当是上面6个概念结合起

    4、来。也就是说,测定生态健康应该包括系统恢复力、平衡能力、组织(多样性)和活力(新陈代谢)。从这个概念看出,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必须保持新陈代谢活动能力,保持内部结构和组织,对外界的压力必须有恢复力。17.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一种或多种压力形成或可能形成的不利生态效应的可能性的过程。18.生态安全评价?生态安全评价指根据选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恰当的方法对生态环境因子及生态整体进行的生态安全状况评估?19.生态承载力(ecologicalcarryingcapacity)强调特定生态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和环境对人类社会系统良性发展的支持能力,是多种生态要素综合形成的一种自然潜能。与其他能力一样,它

    5、可以发展,也可以衰退,取决于人类的资源利用方式。一定生态承载力基础上,可以承载的人口和经济总量是可变的,取决于人口与生产力的空间分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优化程度以及产业结构与产业技术水平20.自然保护区(naturalreserve)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频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21.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22.景观异质性:区域中,景观要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23

    6、.景观生态规划:广义的理解是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也就是将广泛意义上的生态学原理,包括生物生态学,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等各个方面的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及知识,作为景观规划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的景观生态规划,实际上是景观生态规划。在这个意义上的景观生态规划,实际就是景观的生态规划。而狭义的景观的生态规划理解是基于景观生态学关于景观格局和空间过程的关系原理的规划。二填空题(15分,5题)1.生态规划的类型按地理空间尺度大小划分为:景观生态规划、区域生态规划、生物圈保护区规划。 2.根据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和所具有的主导服务功能类型,县级生态功能一级分区包括:生态调节功能区、产品提供功能区

    7、与人居保障功能区。3.生态评价包括三个要素: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参照系。4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其发展定位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5系统生态学的三类关系:元元关系:如物种与物种之间;元库关系:植物群落与养分库的关系;元系关系:单一群落与区域景观(多群落)的关系。6选择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因子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所选择的因子对给定的资源利用方式有较显着的影响;二是所选择的因子在网格的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梯度。7复合生态系统的演化决定于:社会、自然和_经济的相互制约关系。8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类:能值分析法、物质量评价法和价值量评价法?9复合生态系

    8、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_三大功能。(其他略)三选择题:(10分,略)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主要分三类,即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和模拟市场价值法。() 4.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与传统上的生物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等的意义大致上是相同的。()有很大的差别5.城市的生态足迹如果超过城市所能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就出现生态赤字;如果小于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则表现为生态盈余。6.城市生态规划原理主要包括生态位原理、环境承载力原理、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食物链原理、最小因子原理和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化原理。7.在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一般选择活力、组织结构、

    9、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人群健康状况五个要素来构建指标体系。9.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瓶颈要素是阻碍和制约城市社会经济系统发展速度和规模、主导城市发展方向的关键要素。()四判断题(10分,略)五、简答题(4题) (1)简述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是一种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即高效、和谐的人类栖境。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

    10、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2)简述现代生态规划的特点?1、以人为本2、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3、系统开放、优势互补4、高效、和谐、可持续。此外,生态规划作为区域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生态管理的依据,与其他规划一样,具有综合性、协调性、战略性、区域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3)简述的生态规划的七个基本步骤? 确定规范范围与规划目标;广泛收集规划区域的自然与人文资料;根据前述收集到的资料,按照规划目标的要求,提取分析有关信息;分析各种资源环境条件的性能及其对特定利用方向的适宜性等级;根据规划目标,建立资源评价与分级的准则;分析和评价资源对不同利用方向

    11、的兼容性;确定综合利用和发展的适宜性分区。 (4)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整体优化原则2、协调共生原则3、功能高效原则4、趋势开拓原则5、保护多样性原则6、区域分异原则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5)简述生态规划的主要目的?目的:1)保护人类健康,提供人类生活居住的良好环境。2)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进行合理利用,提高其经济价值3)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6)简述生态规划的主要模式?景观规划模式、景观生态学模式、生态系统管理模式、系统分析与模拟模式、乡村规划模式、环境影响评价模式 (7)简述滨水理论在居住区生态设计中的应用。滨水理论在居住区生态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在滨水居住

    12、区的设计上,滨水居住区因为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优越的交通条件,满足了人们向往自然,亲近自然的需求和愿望。在滨水居住区的设计中,设计师应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水为空间载体,巧妙地把水景融入到住宅区景观中去,市中河流空间、城市街道和住宅区内部景观保持相依相存的关系,三者和谐地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流水柔美的同时又展现沿岸城市空间的多样化,给人们创造出和谐、安全、舒适和富有情趣的水边环境和丰富多彩的休闲空间。滨水理论在居住区生态设计上的应用已日益广泛。 (8)如何理解生态风验评价的主要过程?美国EPA对生态风险评价工作有较成熟的方法和数据库,并且做了大量的生态风险评价工作。一般分为以

    13、下过程:(1)制订计划,根据评价内容的性质、生态现状和环境要求提出评价的目标和评价重点;(2)风险的识别,判断分析可能存在的危害及其范围;(3)暴露评价和生态影响表征,分析影响因素的特征以及对生态环境中个要素的影响程度和范围;(4)风险评价结果表征,对评价过程得出结论,作为环保部门或规划部门的参考,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的依据。(9)生态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任务:1)充分了解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性能,以及自然生态过程特点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2)使系统的发展立足于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的潜力,形成系统社会经济功能与生态环境支持服务功能的互补与协调,突出系统优势?3)追求系统总体关系的协

    14、调,强调系统发展的高效和持续性,改善和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控和自我发展能力?(10)简述新农村生态景观规划建设的方法(1)突出环境敏感区的保护和治理:通过对农村中重要、特殊的环境敏感区的保护来把握乡村景观的基本脉络。(2)完善景观结构的方法:通常是通过建立充分的斑块和廊道把乡村中每一处林地、绿地、河流、山地都纳入景观结构之中。(3)重视新农村廊道建设: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4)突出斑块建设。(11)简述新的生态规划思维具有哪些特征?以人为本: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立足于当地的自然资源承载力和潜在承载力?规划标准从量到序:规划的目标在于优化各生态

    15、单元,使之井然有序,而不是单纯为了经济发展或社会发展。规划目标从优到适:没有最优的、标准的生态规划方案,只有相对合适的方案。1生态规划的原则(1)整体优化原则(2)协调共生原则(3)功能高效原则(4)趋势开拓原则(5)保护多样性原则(6)区域分异原则(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生态学的基础理论1.生态适宜性2.生物多样性理论3.生态位理论4.生态演替理论5.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理论6.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4.生态适宜性理论在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多宜性分析评价;开发优势特色项目5.生物多样性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在自然保护区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在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设计中的指导

    16、作用实践说明:在人工设计生态系统的机构和功能是,一定要遵循生物多样性原理,在系统中通过配置适度的生物多样性来充分利用空间生态位和时间生态位,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综合抗逆性和生产力,并完成多样化的生态功能。6.生态演替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在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规划中的应用循序渐进?1首先,要根据生态系统的退化现状以及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确定生态退化的阶段和恢复方向,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生态恢复技术措施。2、对生态规划动态发展目标制定的指导作用,在制定生态规划时,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和预测的方法,要充分估测不同发展阶段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变化,根据这些动态变化来制定相适应的生

    17、态建设和保护方案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7.景观格局与过程相互作用景观单元的空间配置影响其内部的生态过程;景观格局是由于镶嵌体上的其它过程产生;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影响协同进化8景观格局与过程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在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规划中的指导作用,景观格局的相关理论可以直接指导一个地区不同景观单元与元素的空间布局及其优化安排。在自然保护区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利用景观格局理论指导景观生态功能分区、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与生态斑块的形状、大小、数量以及连通性等方面设计。9生态系统功能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提高生态规划者、管理者与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有助于进行客观与科学的生态经济评价。有助于

    18、进行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并制定科学的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建设规划。10.地域分异规律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宏观指导作用在生态规划过程中,针对不同地区,在总体上必须根据其热量带、气候带、植被带和土壤带等来进行总体生态功能分区,在此基础上来优化布局相应的农林牧副渔等生产门类和建设项目,原则上要求在不同的气候带和土壤带上应安排与之相适应的农、牧、水产、林业等项目。局地指导作用尽管该规律反映的是大尺度上的变化,但同样可用以提导一些局部地区的生态规划(垂直地带性对不同高度带上的布局、局地小气候发展特色种植等)。11.生态经济平衡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指导区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划;指导区域产业结构

    19、的生态经济平衡设计;指导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控与管理12.可持续发展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一定要注意现实基础与未来发展目标的合理把握。在制定生态规划近期规划、中期规划、远期规划一定充分把握可持续发展原则。要充分考虑区域公平性原则,即要求我们不仅要考虑规划区内部各地区之间的公平间题,而且也要考虑规划区与其周边地区的生态资源环境利用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要充分考虑区域共同性与参与性原则。生态规划时,必须使自然、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规划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13.生态评价特点评价过程受评价者效用原则及个人偏好影响,也受其识别能力和环境状况的局限,具有明显的主观性。评价对象的信息往往是不完

    20、全的、粗糙的、模糊的及随机变化的,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生态评价比较的是一个多属性的目标系统,生态因子空间不是全序,而是偏序。14.生态评价的基本内容行为模拟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的结果评判所采取措施的好坏,以及对外部干扰反应的强弱,常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灵敏度模型等。趋势性预测对系统有关的单因子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如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产值等,可采用多种模型。例如趋势外推法、投人产出、回归预测、类推灰色预测等。对策性预测人为控制某些因素,分析其改变对系统状态变化趋势的影响。它属于强迫性的,用于检验分析对策可能带来的结果。14.生态评价的方法因子综合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评价法?、

    21、神经元网络评价方法?15.生态风险评价的作用:不良的生态效应是压力作用的函数,通过评价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决策者对备选方案的权衡和检验.不确定性评价给出了一个可信度范围,使决策者关注那些可以提高可信度的进一步研究.风险评价提供了风险的比较、排序和区分优先级,使管理者便于选取管理对策.风险评价强调以良好的定义和相关的终点使评价结果以管理者便于使用的方式表达.生态规划往往提出多个方案和措施,对这些方案和措施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与比较,有助于决策者选择合理的方案和进行管理.16.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全局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17.生态安全评价标

    22、准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生态系统的维持能力;生态系统的零风险;低成本提高人类福利水平和福利质量的保障能力;生态系统对全人类生存安全的支持力18自然保护区的特点?(1)保护区是一个区域,具有明显的边界,其边界不是一般的行政区域,而是自然区域.(2)管理是保护区的主要任务,在具体操作中,不同的保护区有不同的管理目标,主要包括:科学研究,野生生物保护,物种和基因多样性保护,环境服务功能的延续,特殊自然和文化特征的保护,旅游娱乐,教育,自然生态系统资源可持续利用,文化和传统的持续等;(3)保护区是通过法律或其他有效方式确定的,属于事业性实体机构,而不是一级行政区.19.自然保护

    23、区的功能为人类提供了解自然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是保护物种和遗传资源的动态基因库.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有助于改善环境,保持区域的生态平衡.具有保护自然历史遗迹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具有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物质生产,开展旅游活动,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作用.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具有宣传、教育和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和环境保护知识的作用.保护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自然保护区设置的基本条件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

    24、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经国务院或地方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21.自然保护区的评价标准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脆弱性:自然性,面积大小、生态价值?22.自然保护区评价意义保护区的评价是为选择适宜的地点和确定保护区的类型和级别提供依据,也是为了能深刻认识和了解保护区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为科学合理地进行保护区建设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23.景观格局对生态过程的影响物种分布与迁徙? 地表径流与侵蚀,元素分布与迁移?;能量交换与转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4.景观生态规划的类型McHarg基于适宜性评价所

    25、形成的“千层饼”规划模式Odum以系统分析为基础提出的区域生态系统发展战略Forman等以格局优化为核心的景观格局规划模式2.生态规划的程序与内容一般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七个步骤。第一阶段为规划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规划的总则,编制规划大纲。第二阶段为规划的编制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生态调查和评价、规划设计及决策,编写规划及相关图件。第三阶段为规划的实施与管理。(1)编制规划大纲(2)生态调查(3)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4)生态功能区划(5)规划设计与规划方案的建立(6)规划方案的分析与决策(7)规划方案的审批与实施23.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1规划与设计原则大保护区比小保护区好;小保护区应尽

    26、量靠近;将保护区用廊道联系起来;保护区应尽可能接近圆形。2理论基础平衡理论岛屿内物种的迁入率随隔离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绝灭率随面积的减小而增加,岛屿内物种数是迁入率和绝灭率平衡的结果。种-面积关系某一区域的物种数量随面积的幂函数增加而增加。SLOSS辩论在许多情况下,总面积之和等于一个大保护区的几个小保护区可能比一个大保护区拥有较多的物种,不是所有的物种都需要相同的大保护区,许多物种在小保护区亦能存在。最小存活理论 3功能分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名词:纬度地带性:是指由于太阳辐射能按纬度分布不同而引起的气候、植被、土壤、农业生物与耕作制度等在纬向上的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是指由于距海远近即海陆

    27、位置不同而导致地理环境和生物群落等在经向上的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是指由于地形、地质结构而导致地理环境和生物群落等在垂直高度上的分异规律。地方性规律:主要是由地方地形、地面组成物质及地下水埋深等因素引起,具有系列性、组合性及重复性等表现形式。六、论述题(2题)1.论述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要点。运用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特征、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对原有的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达到经济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协同进化。(1)景观格局规划: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景观格局。(2)斑块设计:4-5个以上的大型斑块,对保护大型动物和生物关键种及景观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理想斑块形状:包括一个面积较大的核心区和形状各异的缓冲带,斑块延伸方向与流的方向一致。(3)廊道规划:河岸廊道:河岸植被带宽度在30m以上时,就能有效地起到降低温度,提高生境多样性,增加河流中生物食物的供应,控制水土流失,有


    注意事项

    本文(生态规划复习题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