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版结构设计统一规定.docx

    • 资源ID:2315740       资源大小:182.88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版结构设计统一规定.docx

    1、版结构设计统一规定 结构设计统一规定(2012年版)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结构部二一二年二月 结构设计统一规定 (2012年版)一、结构计算(以SATWE程序为例)1. 主体结构电算参数取值:总信息:(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的夹角(度):一般情况下为0度。若改变此角度,地震作用方向和风荷载作用方向均改变;只有在“风控”而不是“地震控”,且原坐标系下的风荷载作用不能控制结构的最大受力状态时,才需要改变此方向角。(2)混凝土容重(kN/m):剪力墙、短肢剪力墙结构取27, 框架剪力墙结构及异形柱框架结构取26、普通框架结构取25。(3)裙房层数:层数应按计算层数填写,包括地下室的层

    2、数。该参数主要是将裙房以上一层作为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判别的一个条件(依据抗规6.1.10条文说明,有裙房时,加强部位的高度也可以延伸至裙房以上一层);如果不需要可以直接填0。(4)转换层所在层号:层数应按计算层数填写,包括地下室层数;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地下室顶板起算进行判断(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减地下室层数进行判断),是否为12层或3层以上转换(刚度比算法不同)。注意:为简化设计,一般情况下地下室顶板只要符合嵌固条件,可优先考虑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此时转换层位置从地下室顶板起算进行判断;当地下室四周某侧缺少土的约束,此时地下室顶板不能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转换层位置从嵌固端起算

    3、;当地下室四周土的约束情况良好,仅因为板厚或侧向刚度不满足嵌固要求,此时转换层位置从地下室顶板起算。(5)地下室层数:取实际地下室层数。当有地下室时,应指定地下室层数。该参数影响风荷载、地震作用计算、内力调整、底部加强部位判断。当没有地下室,但在地面以下增加的计算层也应指定为地下室的层数。例如:当基础埋深较深,为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在0.00标高附近设置框架梁(基础梁)的情况。(6)嵌固端所在层号:程序默认嵌固端所在层号为“地下室层数1层”,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修改或不修改。注意:如果修改了地下室层数,应注意确认嵌固端所在层号是否需作相应修改。(7)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程序默认为1

    4、m,一般情况下不修改。(8)是否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当计算刚度比(包括查找是否有薄弱层等)、周期比、位移比时,应选择此项(总信息输出时为“是”),其它的结构分析(如计算内力和配筋)不选择此项(应在总信息输出结果中说明)。另外对于地下室楼层,程序总是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9)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时是否保留弹性板的面外刚度:该项一般情况下应勾选,对于板柱体系的地下室必须勾选。(10)墙梁跨中节点是否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当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墙梁与楼板是相互连接的,因此在计算模型中墙梁的跨中节点是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的,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会由于刚性楼板的约束作用过强而导致连梁的剪力偏大,另一

    5、方面,由于楼板的平面内作用,使得连梁两侧的弯矩和剪力不满足平衡条件。该项一般情况下应勾选,当在高烈度区连梁受剪截面不足时,可考虑不勾选(如不选择,则认为墙梁跨中节点为弹性节点,其面内位移不受刚性楼板约束,此时墙梁的剪力较勾选时小)。(11)结构材料信息:一共有五个选项,分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有填充墙的钢结构、无填充墙的钢结构、砌体结构。一般情况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2)结构体系:按结构体系分别定义为: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等。当存在短肢剪力墙结构时,按剪力墙结构定义,程序自动判断短肢剪力墙并按高规要求进行设计。(1

    6、3)恒活荷载计算信息:一般情况下选择“施工模拟加载3”。 特殊情况下,可通过施工次序,定义指定连续若干层为一次施工(简称为多层施工)。对于一些传力复杂的结构,应采用多层施工的施工次序,如:转换层结构、下层荷载由上层构件传递的结构形式、巨型结构等。对于广义层的结构模型,由于层概念的泛延,应考虑楼层的连接关系来指定施工次序,避免下层还未建造,上层反倒先进入施工行列。正确定义施工的原则见SATWE2010版用户手册第166页. (14)风荷载计算信息:共有不计算风荷载、计算水平风荷载、计算特殊风荷载、计算水平和特殊风荷载四个选项,根据工程情况选择,一般的多、高层建筑只需选“计算水平风荷载”。(15)

    7、地震作用计算信息:共有四个选项,分别为:a.不计算地震作用,b.计算水平地震作用,c.计算水平和规范简化方法竖向地震,d.计算水平和反应谱方法竖向地震,根据工程情况选择,一般工程只需选“b.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按高规4.3.2条第34款、4.3.134.3.15条和抗规5.1.1条第4款、5.3.15.3.4条需要计算竖向地震作用的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c.计算水平和规范简化方法竖向地震”或“d.计算水平和反应谱方法竖向地震”。(16)结构所在地区:分全国、上海、广东,根据工程情况选择,一般选全国。风荷载信息:(17)修正后的基本风压:一般按GB50009-2001附表D.4中50年一遇

    8、的风压取值。(即使对于风荷载敏感的建筑以及高度大于60米的高层建筑,该处仍输入50年一遇的风压)。(18)X、Y向结构基本周期:应将电算结果中的X、Y向基本周期返回填写,然后重新计算,可以使风荷载的计算更准确。(19)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对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取5%;有填充墙的钢结构取2%,无填充墙的钢结构取1%。(20)承载力设计时的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对风荷载敏感的建筑以及高度大于60米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取1.1,其余情况取1.0。(21)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阻尼比:一般取2%。对混合结构可根据房屋高度和结构类型取1%2%。(22)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按荷载规范

    9、10年一遇的风压取值(高规3.7.6条)。(23)考虑风振影响:勾选时,按照荷载规范公式7.4.2计算风振系数,否则不考虑;按程序默认为勾选。(24)构件承载力设计时考虑横风向风振影响:该参数主要依据新的荷载规范而设定的,目前不起作用。(25)水平风体型系数:可按高规4.2.3条15款执行。地震信息:(26)结构规则性信息:该参数目前不起作用,仅是一个标志。(27)设防地震分组,设防烈度,场地类别,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以及钢框架抗震等级:依据工程情况填写。(28)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依据抗规和高规,在某些情况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能与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不同,可能提高或降低,依据工程实际

    10、情况填写。(29)偶然偏心:高层、小高层结构应考虑“偶然偏心”。可按程序默认的偶然偏心0.05采用。 偶然偏心也可考虑具体的平面形状和抗侧力构件的布置进行调整。(30)考虑双向地震:质量与刚度分布对称的规则结构可不考虑;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以及位移比大于1.2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高层、小高层结构可同时选择“偶然偏心”(此时程序仅对无偶然偏心地震作用效应进行双向地震作用计算,而偶然偏心地震作用效应并不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取二者中的不利情况进行结构设计)。别墅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31)计算振型个数:取3的倍数,考虑耦联不小于9个,高层建

    11、筑应不少于15个,对多塔结构不应少于塔数的9倍。计算时要检查X及Y两向有效质量系数不小于90%(详WZQ.OUT),达不到时,应增加振型数,重新计算。(32)活荷重力荷载代表值组合系数:一般工程按程序默认的0.5采用;对于藏书库和档案库应采用0.8(抗规5.1.3条)。(33)周期折减系数:剪力墙结构取0.9,短肢剪力墙结构取0.85,框架剪力墙结构取0.80,框架核心筒结构取0.85,框架结构取0.7,异形柱框架结构取0.70,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取0.80。(34)特征周期:当地质勘察报告中提供的特征周期(注意:是特征周期,而非卓越周期)与规范中一致时按规范中的特征周期(亦即程序中的默认值

    12、)输入;当地质勘察报告中提供的特征周期(如根据抗规4.1.6条文说明内插取值时)与规范中不一致时,按地质勘察报告中的特征周期输入(不能采用程序中的默认值)。(35-1)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多遇地震作用时,可按程序默认值采用,但需进行核对;当工程进行安评时,该处需根据安评报告和规范分别取值计算(多遇地震情况下),进行包络设计。当考虑中震(或大震)设计时,该处应相应填入中震(或大震)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按规范取值)。(35-2)用于12层以下规则混凝土框架薄弱层验算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可按程序默认值采用,仅用于12层以下规则混凝土框架薄弱层验算。(36)按中震(或大震)设计:一般工程不考虑

    13、;仅用于特别不规则的结构和超限高层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时的选项。提供了中震(或大震)弹性设计、中震(或大震)不屈服设计共4个选项。注意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取值应相应按中震(或大震)取值。对于中震(或大震)弹性设计,程序作如下处理:与抗震等级有关的增大系数均取1,其余不变。对于中震(或大震)不屈服设计,程序作如下处理:与抗震等级有关的增大系数均取1,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抗震调整系数 re取1,钢筋和混凝土材料强度取标准值。(37)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及相应角度: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与主轴的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程序允许最多5组多方向地震,附加地震

    14、数可在0-5之间取值,并填入相应的角度值,该角度是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逆时针方向为正。无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该项附加地震数填为0。当为圆、弧形平面或多边形时,可直接填入5组角度,分别为15、30、45、60、75度。最不利地震方向:SATWE可以自动计算出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角,并在WZQ.OUT中输出,当方向角为1674度时,应在“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 中输入相应角度并重新计算。已填入5组角度时,不需要再填。(38)竖向地震参与振型数:仅用于需要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当总信息中的“地震作用计算信息”选择了“计算水平和反应谱方法竖向地震”,以及“特征值求解方式”选择了“水平振型和竖向振型独立求解

    15、方式”时,才显示该项,需要在此处填写竖向地震参与振型数。(39)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底线值:仅用于需要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当选择了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才显示该项,一般按程序默认值采用(依据高规中的表4.3.15取值)。活荷载信息:(40-1)柱、墙设计时活荷载是否折减:一般不折减 ;对于无相连裙房、无错层,且大屋面以下的实际层数大于20层的高层住宅,可考虑折减,但需要由项目的专业负责人确定。(40-2)传给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 对于住宅、宿舍、旅馆、办公楼、医院病房、托儿所、幼儿园:应折减。折减系数一般可按程序中的默认值采用(但必须注意的是:当房屋楼层为错层设计时或大屋面以上

    16、有多层小塔楼时,结构计算层比大屋面以下的实际层数多出许多层,若按程序中折减系数默认值对活荷载进行折减,基础设计偏于不安全, 应采用大屋面以下的实际层数所对应的折减系数输入电算;当主楼与周边裙楼一起计算时,主楼与裙楼应分别采用与之层数所对应的活荷载折减系数进行计算,取用与之相对应的基础设计荷载);对于汽车通道及停车库:单向板楼盖折减系数取0.5,双向板楼盖和无梁楼盖折减系数取0.8;对于其它公共建筑:不折减。注意:如果在PMCAD中已经勾选了考虑活荷载折减, 不能再在SATWE中考虑柱、墙、基础的活荷载折减。(41)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的层数:应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从第1到n层(n计算总层数)。

    17、对于按裂缝宽度(支座0.2mm,跨中0.3mm)配筋的室外地下室顶板(或室外大平台)梁,不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42)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一般工程按设计使用年限50年,取1.0;当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时,取1.1。调整信息:(43)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一般取0.85;对于按裂缝宽度(支座0.2mm,跨中0.3mm)配筋的室外地下室顶板(或室外大平台)梁,框架梁支座负筋由裂缝宽度控制,调幅系数取1.00(不调幅)。(44)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考虑了活载不利布置,应填1.0。对于按裂缝宽度(支座0.2mm,跨中0.3mm)配筋的室外地下室顶板(或室外大平台)梁,不考虑活荷载不利布

    18、置,梁活荷载内力也不放大,依然填1.0 。(45)梁扭矩折减系数:一般取0.4。(46)托墙梁刚度增大系数:一般取1.0。(47)实配钢筋超配系数:对于9度设防的框架以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结构,在进行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内力调整时,需采用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一般取1.15。(48)连梁刚度折减系数:6度时可取0.7,7度时可取0.7(当需要时,也可以取0.6),8、9度时可取0.5;注意依据高规5.2.1条,程序仅在计算地震作用时进行折减,竖向荷载和风荷载计算时连梁刚度不折减。(49)梁刚度增大系数:一般情况下采用程序按混凝土规范自动计算 (在梁刚度按2010规范取值前勾选)。(50)部分框支

    19、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依据高规表3.9.3、表3.9.4,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和非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是不同的。对于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若在地震信息页的剪力墙抗震等级中填入了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一般部位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并勾选本参数,则程序自动对底部加强区的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51)指定加强层的个数及相应的各加强层层号:仅用于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指定加强层的位置后,程序自动执行高规10.3.3条。(52)按抗规第5.2.5条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应勾选;当某楼层剪重比小于最小剪重比时,则相应放大全楼的地震作用效应。(53)指定薄弱层的个数及相应的层号

    20、:程序可以自动按照刚度比判别软弱层并对其地震内力进行放大,但对于竖向构件不连续(转换结构等)或受剪承载力(薄弱层)不满足要求的楼层,不能自动判别,需要在此指定。应查阅计算结果的文本文件(WMASS.OUT),当存在薄弱层时(如楼层抗剪承载力比值小于0.8 的楼层),应返回到该项填写薄弱层的个数及层号。结构设计时尽量避免出现薄弱层,若无法避免,需要在此指定薄弱层个数及层号。(54)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多层建筑按抗规3.4.4条第2款规定为1.15,高层、小高层建筑按高规3.5.8条规定为1.25。(55)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缺省1.0,(当需要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且多条时程曲线计算

    21、所得结构楼层剪力的平均值大于CQC时,可在此输入地震力放大系数对CQC方法的地震作用进行调整,调整原则为:若某些楼层CQC方法的楼层剪力小于弹性时程分析结果,则通过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使得这些楼层的CQC方法的楼层剪力大于弹性时程分析结果并据此复核内力及配筋;即哪些层不够就调整哪些楼层,计算时可计算两遍,包络设计。(56)顶部塔楼地震作用放大起算层号及放大系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放大顶部塔楼的地震作用,只要地震作用计算时取的振型数不小于9,且有效质量系数大于90%,即可不放大。(57)0.2V0分段调整: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必须进行0.2V0调整。剪力墙结构中有框架柱

    22、时,也应进行0.2V0调整对于框架柱的数量沿竖向有规律分段变化时,可分段进行0.2V0调整。程序缺省0.2V0调整系数上限值为2.0 ,框支柱调整系数上限值为5.0 ,特殊情况下可以自行修改。可分层、分塔自定义0.2V0调整系数。最终的调整结果详WV02Q.OUT设计信息:(58)结构重要性系数:依据混凝土规范第3.3.2条取值,一般情况下取值1.00。(59)梁、柱保护层厚度:依据混凝土规范第8.2.1条,保护层厚度指截面外边缘至最外层钢筋(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外缘的距离。一般情况可取20mm。(60-1)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一般取0.85。(60-2)考虑P-效应:只有高层钢结构和不

    23、满足高规5.4.1条要求的高层混凝土结构才必须勾选;对于高层混凝土结构应根据WMASS.OUT输出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考虑P-效应,若需要考虑,应勾选;(61)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若勾选,则梁、柱重叠部分作为刚域计算;上部结构中:当框架梁跨度较大,柱截面尺寸也较大,若考虑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可以减小梁的弯矩时,应勾选;当跨度不大的框架梁,考虑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会增大框架的抗侧刚度,对于地震烈度相对较高(如7.5度及以上)的项目,若需要减小侧移,也可以勾选;对于按裂缝宽度(支座0.2mm,跨中0.3mm)配筋的室外地下室顶板(或室外大平台)梁计算和后处理生成配筋时,都必须勾选,以

    24、减少结构用钢量。(62)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若勾选,则程序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荷载组合计算以及构件计算,否则程序按多层结构进行荷载组合计算以及构件计算,当为高层建筑或高层钢结构时必须勾选。(63)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若勾选,则程序按钢规附录D-2的公式计算钢柱的长度系数;否则程序钢规附录D-1的公式计算钢柱的长度系数。(64)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7.2.16-4条:高规7.2.16-4条规定,抗震设计时,对于连体结构、错层结构以及B级高度高层建筑中的剪力墙(筒体),其构造边缘构件的纵筋和箍筋应作相应提高。当工程为连体结构、错层结构以及B级高度高层建筑时应勾选。(65

    25、)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依据混凝土规范11.3.1条,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对于抗震等级为一级时不大于0.25,对于抗震等级为二、三级时不大于0.35,一般情况下应勾选。(66)结构中框架部分的轴压比限值按照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仅用于少墙框架;依据高规8.1.3条,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50以上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应按框架结构采用。可以先查阅WV02Q.OUT文件中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例,若超过50%,则返回勾选。(67)当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抗

    26、规6.4.5条规定的限值时一律设置构造边缘构件:一般情况下应勾选。(68)按混凝土规范B.0.4条考虑柱二阶效应:当为排架结构时应勾选;当不勾选时,程序按混凝土规范6.2.4条的方法考虑柱二阶效应。(69)指定的过渡层个数及相应的各过渡层层号:依据高规7.2.16-3条,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剪力墙,宜在约束边缘构件层与构造边缘构件层之间设置12个过渡层,程序不能自动判断过渡层,需在此指定。配筋信息:(70)柱配筋计算原则:一般按单偏压计算(角柱和框支柱应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指定,程序自动按双偏压计算);对于异形柱框架结构,程序自动按双偏压计算。(71)梁柱箍筋、墙分布筋强度(N/mm2):从PM

    27、CAD中读取,此处不能修改。注意:对于异型柱结构,当柱箍筋采用HRB400级钢筋时填300 (异型柱结构规范中规定柱箍筋强度取值不得大于300N/mm2,只能按HRB335级钢筋的强度输入)。(72)边缘构件箍筋强度(N/mm2):仅用于有剪力墙的结构;用HRB400级钢筋时,填360。(73)梁柱箍筋间距:强制为100mm,不允许修改。实际配筋时,间距不相同,都应对箍筋计算面积进行换算。(74)墙水平分布筋间距(mm):一般取200。(75-1)墙竖向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一、二、三级抗震取0.25%;四级抗震可采用0.2%。(75-2)结构底部需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层数NSW、配

    28、筋率(%):对于框支剪力墙结构,需要在该处单独指定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层数xx,并在结构底部NSW层的竖向分布筋配筋率(%)一栏内:输入0.3% 。地下室信息:(76)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该参数可以参照桩基规范表5.7.5的灌注桩项来取值;若填一负数m(m小于或等于地下室层数),则认为有m层地下室无水平位移;若填为0,则认为回填土对结构没有约束作用。一般在15100之间。(77)外墙分布筋保护层厚度(mm):程序默认35mm。(78)楼屋面荷载:住宅楼(含局部办公、商店)竖向荷载除特殊情况之外,应按结构部通用文件“住宅楼竖向荷载”取值。 2.主要分析结果的文本文

    29、件查看:(1)结构分析、设计信息输出文件(WMASS.OUT)主要输出内容如下:a.结构分析的控制信息该部分为在“参数定义”中设定的一些参数,主要用于校核输入的设计参数的正确性。b. 各层的质量、质心坐标信息该部分主要输出各层的质心、质量以及上下层的质量比(高规3.5.6条)。c. 各层构件数量、构件材料和层高 可以查看每层各塔构件的数量及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及主筋强度。d. 风荷载信息 可以查看每层各塔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剪力和倾覆弯矩。e.各楼层等效尺寸 该部分主要输出每层各塔的面积、形心、最大宽Bmax、最小宽Bmin等效宽B、等效高H等信息,主要用于结构高宽比的控制。注意:建筑的高宽比,是

    30、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当结构设计满足现行规范规定的承载力、稳定、抗倾覆、变形和舒适度等基本要求后,仅从结构安全角度讲结构的高宽比不是必须满足的,结构的高宽比主要影响的结构的经济性。f. 各楼层的单位面积质量分布(kg/m2)以及质量比该部分主要输出每层各塔单位面积质量,用于判断结构质量分布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框架结构为12001400kg/m2、框架剪力墙结构为14001600kg/m2、剪力墙结构为16001800kg/m2,当楼层的单位面积质量偏离上述范围较大时应查找原因。g. 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侧移刚度比等计算信息该部分主要输出每层各塔的刚心、质心、

    31、偏心率以及相邻层侧移刚度比等信息。其中主要参数如下:Ratx/Raty为X,Y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下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的比值(剪切刚度)。该比值主要用于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的刚度比判别以及当转换层位于一、二层时的转换层上、下层的刚度比控制。Ratx1/Raty1为X,Y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该比值的规范依据为抗规表3.4.3-2的“侧向刚度不规则”项和高规3.5.2-1条针对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变化控制。Ratx2/Raty2: X,Y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90%、110%或者150%比值,110

    32、%指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1.5倍时,150%指嵌固层。该比值的规范依据为高规3.5.2-2条针对非框架结构考虑层高修正的楼层侧向刚度比。当为框架结构时不输出此项。目前程序自动对Ratx1/Raty1和 Ratx2/Raty2进行判别,只要某个楼层上述比值不满足要求,即对该楼层进行地震力放大。h.高位转换时转换层上部和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该参数主要依据高规附录E.0.3输出高位转换时剪弯刚度比。i. 结构整体抗倾覆验算结果根据高规12.1.7条,输出倾覆验算结果,输出风和地震分别作用下的抗倾覆验算结果。j. 结构舒适性验算结果根据高规3.7.6条,输出风荷载作用下的舒适度验算结果,分别给出了X、Y向的


    注意事项

    本文(版结构设计统一规定.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