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文化概论电大5269自学考试大纲.docx

    • 资源ID:2305280       资源大小:38.73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文化概论电大5269自学考试大纲.docx

    1、中国文化概论电大5269自学考试大纲当前位置:河北省教育考试院自学考试-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概论(电大)(5269)自学考试大纲发布处室自学考试处 发布时间2007-07-03 05:24:31点击次数: 一、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中国历史文化基础教程是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大方向中文本科教育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系统、全面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演变。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考生通过学习,对中国文化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有较系统的了解,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从而全面提高考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高标准要求。本门课程在电大方向中文本科教育所设考专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为考生提

    2、供了必要的文化史知识,从而对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与考试目标 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绪论 本章目标: 理解“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相关概念。梳理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建立对传统文化发展的整体认识。 第一节 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概念 识记: 1、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 2、文化要素。 3、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4、中国文化。 5、狭义和广义的历史概念。 理解: 1、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文化”的论述。 2、文明和文化的区别联系。 3、文化的一般特征。 4、民族的含义。 综合应用: 1、“中国”一词的含义在历代的演变。 2、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中国历史文化的生态环境 识

    3、记: 1、地理环境。 2、君主制。 3、宗法。 理解: 1、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以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环境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消极影响。 综合应用: 1、古代“重民”的政治思想。 2、周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第三节 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 识记: 1、新石器时代的三大项发明。 2、人类文明的三大要素。 3、五经。 理解: 1、先秦儒、道、墨、法四家。 2、中国历史文化的转型。 综合应用: 1、秦汉的文化发展。 2、隋唐的文化发展。 第二章 中国历史文传媒 本章目标: 掌握历史文化传媒的发展阶段,中国语言文字发展和书籍装订版本,传统史学的发展。熟记重要概念。 第一节 中国历史

    4、文化传媒概述 识记: 1、传媒的发展阶段。 2、熹平石经。 3、监本。 理解: 1、唐代文字印刷品的兴盛。 2、五代时期对书籍的刻印。 3、宋代书籍印刷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的语言文字 识记: 1、语言的两大系统。 2、甲骨文。 3、古代书面语言的两大系统。 理解: 隶书的形成及特点。 综合应用: 汉字形体的演变。 第三节 中国文房四宝 识记: 1、文房四宝。 2、毛笔“四德”。 理解: 1、中国古代著名的笔派。 2、古代制墨业的重要派别。 3、古代名砚。 综合应用: 古代书写材料的变迁。 第四节 中国古代书籍 识记: 1、 简策。 2、 帛书。 3、 宋代著名的书院。 4、 版本。 5、 目

    5、录学。 6、 类书。 7、 丛书。 理解: 1、抄写书籍的装订形式。 2、印刷书籍的装订形式。 3、古籍版本的类型。 4、古代目录学的分类法。 综合应用: 古代重要的类书和丛书。 第五节 中国传统史学 识记: 1、史学。 2、中国历代重要史学著作。 3、中国传统史学的主要体例。 理解: 1、 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和特点。 2、 史记的基本情况。 综合应用: 结合具体史书说明各种史书体例的特点。 第三章 中国历史文化精神遗产 本章目标: 理解历史上重要学派的思想观念,把握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意义。把握中西历史文化精神的差异。 第一节 中国历史文化精神遗产概述 识记: 1、 文化心理。 2、 社会

    6、意识形态。 理解: 中国历史文化精神遗产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中国传统哲学学说 识记: 1、 道家。 2、 三表法。 理解: 1、 庄子的思想特征。 2、 佛教哲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综合应用: 1、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2、孔孟思想。 3、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哲学的自身缺陷。 第三节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识记: 人文。 理解: 1、人文精神的主要特点。 2、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 综合应用: 1、 中国传统人文概念和西方人文概念的差异。 2、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现实价值。 第四节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识记: 传统思维方式。 理解: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因素。 综合应用: 中国

    7、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及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五节 中国传统价值观 识记: 价值观和价值观念。 综合应用: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现代意义。 第六节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理解: 1、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对人性问题的认识。 2、 儒家的理想人格。 3、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对人生问题的认识。 综合应用: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实价值。 第四章 中国历史文化重要遗物 本章目标: 掌握历史文化遗物的基本含义,熟记中国古代重要历史遗物。借此感知传统文化辉煌成就。 第一节 中国历史文化重要遗物概述 识记: 1、 文物。 2、 中国历史文化遗物。 理解: 1、 历史文化遗物的发现途径。 2、 历史文化遗物的分类。 综合应

    8、用: 历史文化遗物的作用。 第二节 中国古代石器和玉器 识记: 1、 石器。 2、 玉器。 理解: 1、 新石器时代出现的标志。 2、 古人对玉的崇拜。 3、 历代重要玉器。 4、 石、玉器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中国古代陶器和瓷器 识记: 1、陶器 2、瓷器 理解: 1、陶器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陶瓷器发展的特点。 第四节 中国古代金银器 识记: 汉唐代表性的金银器。 理解: 中国古代金银器发展的特点。 第五节 中国古代青铜器 识记: 1、青铜器。 2、青铜时代。 3、商周重要青铜器。 理解: 1、商代后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器的特点。 2、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特点。 第六节 中国古代铁器

    9、识记: 1、铁器。 2、早期铁器时代。 理解: 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特点。 第七节 中国古代丝织刺绣品 识记: 1、丝织品。 2、缂丝。 3、刺绣。 理解: 1、丝织品的种类。 2、宋代刺绣的特点。 3、明代刺绣的代表流派。 4、中国古代丝织刺绣的特点。 第五章 中国历史文化重要遗存 本章目标: 掌握历史文化遗存的现代价值,熟知重要遗存。 第一节 中国历史文化重要遗存概述 识记: 中国境内21项世界文化遗产。 理解: 1、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遗存的价值。 2、文物保护和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 识记: 1、城池。 2、重要的古代村落建筑遗存。 理解: 1、古代建筑的特点。 2、故宫建筑

    10、的特色和风格。 第三节 中国古代园林 识记: 1、著名私家园林。 2、罗布林卡。 理解: 1、颐和园的艺术特色。 2、避暑山庄的主要艺术特点。 3、中国私家园林的特点。 第四节 中国古代墓葬 识记: 1、墓葬及类型。 2、黄肠体凑。 3、著名墓葬遗存。 理解: 明清帝陵的建筑特点。 第五节 中国古代长城 识记: 长城。 理解: 1、历代对长城的修筑。 2、明中叶长城修筑中在结构上的改进。 3、长城遗存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第六节 中国古代遗址 识记: 著名历史文化遗址。 理解: 古代遗址的分类。 第七节 中国古代石窟寺 识记: 1、石窟寺。 2、三大名窟。 理解: 1、古代石窟寺的形制。 2、古

    11、代石窟寺的主要艺术内容。 第六章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本章目标: 重点掌握民俗文化的基本概念、现代价值。一般了解传统民俗的主要形式。 第一节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概述 识记: 1、民俗。 2、民俗学。 理解: 1、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 2、民俗文化的成因。 3、传统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第二节 中国传统日常生活民俗 识记: 1、古人的衣着服饰。 2、传统礼服。 3、古人的饮食。 理解: 1、中国各地居住民俗的特点。 2、传统出行习俗中的忌讳。 第三节 中国传统人生礼俗 识记: 1、古人的称谓。 2、古人的生育习俗。 3、古人的婚姻习俗。 4、古人的丧葬礼俗。 第四节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识

    12、记: 1、节日。 2、二十四节气。 3、中国民族的传统节日。 理解: 1、以人文因素产生的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 2、端午节的习俗。 第五节 中国传统禁忌习俗 识记: 1、禁忌民俗。 2、传统禁忌的形式。 3、中国民俗的日常禁忌。 理解: 禁忌民俗的主要特征。 第七章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本章目标: 掌握传统艺术的审美观念,主要艺术门类的发展脉络及主要特征。 第一节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概述 识记: 中和观念。 理解: 1、传统艺术的发展轨迹。 2、传统艺术的特征。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识记: 1、词。 2、唐宋派。 3、唐传奇。 4、明清之际的章回小说。 理解: 1、魏晋散文的新特点。 2、韩

    13、愈古文理论的主要主张。 3、章回小说的特点。 第三节 中国传统戏剧艺术 识记: 1、宋金时期的戏剧种类。 2、元曲四大家。 3、四大南戏。 4、清代四大声腔。 5、明清之际的主要戏剧作品。 6、元杂剧脚色的分类。 7、京剧及其行当。 8、皮黄腔。 理解: 1、宋杂居在表演形式上的特点。 2、元杂剧兴盛的原因及其基本特点。 3、清代“花雅之争”的阶段。 4、京剧传统剧目的分类。 第四节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识记: 1、隋唐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2、“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3、宋代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4、清除上水化的代表:“四王”、“四僧”。 5、扬州画派。 理解: 明清两代画坛的特点。 综合应

    14、用: 古代绘画的特点。 第五节 中国传统书法篆刻艺术 识记: 1、颜筋柳骨。 2、唐代艺术的“三绝”。 3、篆刻。 理解: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流变。 综合应用: 古代书法艺术的特征。 第六节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 识记: 昭陵六骏。 理解: 传统艺术的特征。 综合应用: 传统艺术的特点。 第八章 中国传统科教文化 本章目标: 掌握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掌握历代学校教育的形式及特点。 第一节 中国传统科教文化概述 识记: 1、四大发明。 2、六艺。 理解: 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阶段。 综合应用: 1、中国传统科技的基本特征。 2、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 识记:

    15、1、中国历代农机具、农书、水利工程、机械制造、测天仪器、历法、数学著作。 2、宋明时期三大铸造技术。 3、针灸。 4、金元四大家。 5、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第三节 中国传统教育 识记: 1、朱子读书法。 2、官学。 3、汉代太学。 4、唐代“六学二馆”。 5、私学。 6、书院。 7、察举制度。 8、九品中正制。 9、科举。 10、八股文。 理解: 1、孔子的教育思想。 2、先秦教育制度的特点。 3、私学兴起的意义。 4、察举科目的分类。 5、科举的主要科目及考试内容。 6、宋代完善科举制度的主要表现。 综合应用: 1、封建时代官学制度的特点。 2、书院教育的特点。 3、科举制度和前代选官

    16、制度相比的优越性。 第九章 中国宗教文化 本章目标: 掌握主要宗教流派的基本教义及制度,理解宗教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一般了解各宗教的仪式。 第一节 中国宗教文化概述 识记: 1、宗教。 2、祭政合一。 3、三教合一。 理解: 1、原始宗教的主要特征。 2、民族宗教的特点。 综合应用: 中国宗教文化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道教 识记: 1、道教。 2、道教的主要派别。 理解: 道教的教义、仪式、典籍。 综合应用: 道教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佛教 识记: 1、释迦牟尼。 2、佛教教派。 3、五戒。 理解: 佛教额基本教义、主要制度。 综合应用: 1、佛教在中国社会的传播。 2、佛教对中国

    17、历史文化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伊斯兰教 识记: 1、伊斯兰教。 2、开斋节。 理解: 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礼仪制度、禁忌。 综合应用: 伊斯兰教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第五节 中国基督教 识记: 1、基督教。 2、三位一体说。 3、原罪说。 4、圣诞节。 理解: 1、基督教的主要派别、礼仪。 2、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综合应用: 基督教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三、有关说明或实施要求 1、有关属于的说明: 本大纲在考核要求中,按照“识记”、“理解”、“综合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其含义为: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的认识和表述。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

    18、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综合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自学方法指导: 考生在学习此门课程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大纲中教材有关每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明确考核内容范围和考核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其次,根据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把握章节具体内容,并做到融会贯通,防止偏离教材的内容。 3、对社会助学者的要求: 社会助学者要熟识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具体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对考生作出追缺的辅导。讲解辅导时应以大纲为依据

    19、,突出重点。 4、关于考试命题: 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应依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确定考试范围,试题内容和材料要取自指定教材。 所有试题的考核目标应以本大纲所规定的能力层次要求为准。 不同能力层次的比例:识记为30%,理解为40%,综合应用为30%。难易程度的比例一般为:容易20%,较易30%,较难30%,难20%。 考试时间长度:150分钟。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向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史书中属于纪传体史书的是( ) A、通典 B、史记 C、春秋 D、资治通鉴 2、下列官学中创建于汉代的是 ( ) A、辟雍 B、太学 C、泮宫 D、上庠 二、多向选择题(在下列备选

    20、答案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属于“金元四家”的有 ( ) A、刘完素 B、张从正 C、皇甫谧 D、朱震亨 E、张仲景 2、下列宗教礼仪制度中属于伊斯兰教的有 ( ) A、念功 B、斋功 C、课功 D、朝功 E、洗礼 三、填空 1、构成文化基本形式结构的一些必要成分,称之为 。 2、 的发明在传播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信息能够脱离人体而存在,从而打破了用口语传播时不可逾越的时空局限。 四、解释题(解释下列术语) 1、禁忌民俗。 2、八股文。 五、简答题 1、简述人文精神的主要特点。 2、简述宋代完善科举制度的主要表现。 六、论述题 1、分析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现代意义。 2、论述古代书法艺术的特征。 关闭窗口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文化概论电大5269自学考试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