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精编版.docx

    • 资源ID:2304559       资源大小:55.75K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精编版.docx

    1、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精编版2020年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精编版背影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

    2、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这篇课文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家庭变故。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所以更唤起人们的同情、叹惋和共鸣。二、课文欣赏整体感知:两个问题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回答:父子浦口送别。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回答:四写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

    3、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分别为: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的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思考讨论一:父疼子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答:亲自

    4、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体现:细心关照,周到入微2.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答:望父买橘见背影3.朗读,分析这一部分4.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5.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6.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7.父亲

    5、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繁琐细小的小事以外,还以什么方式表达这种关爱?答:父亲的语言。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面没人体现:怜惜体贴,依依不舍(朴实而简洁的语言,表现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深挚的关爱,怜惜体贴儿子,依依不舍,语言朴实,感情深沉。)思考讨论二:子爱父1.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理解。三次流泪,两次自责:A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B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C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D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儿子对父亲:(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子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思念)真切

    6、理解,真诚感激研究探讨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何儿子会多次流泪。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对于儿子来说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亲的背影可能不会令儿子感动得掉下眼泪来。那为何会如此感动呢?总结:特定的环境:家境惨淡,祸不单行学生总结:祖母去世,满院狼藉,变卖典质,父亲失业。失去亲人,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借债等境况又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忧愁。日渐苍老的父亲,还要承担家庭的重担。然而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爱护着自己的儿子。父亲担心儿子看到家庭的变故影响学业,还宽慰儿子,并亲自送儿子上火车。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如送儿子上火车;有的既不是他非做

    7、不可,又不是他所能胜任的,如过铁道买桔子。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为照顾儿子,什么灾祸,什么劳累,他都置之度外。父亲在千辛万苦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贵多少倍。所以儿子当然会感动得多次掉下眼泪。教师总结:饱经忧患的父亲:一如既往爱护儿子,万般体贴关爱。父亲是一座山,伟大而坚强。严酷的现实扭曲了情感,沉重的负担压弯了脊背,他从无怨言,默默地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三、拓展迁移其实何止父爱,所有的亲情之爱都是感人的,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珍贵。请你仔细品味这记忆中的珍宝,说说在你的家庭里,你所感受到的至爱亲情。四、感受深情(放背

    8、景动画懂你)同学们,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凝聚着亲人对我们的期望和关怀。正像父亲的背影一样,永远感动着我们。让我们都能对他们说一声:我爱你们,我理解了你们。五、作业: 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给他们写一张纸条,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好吗?附板书设计:背影朱自清(叙事散文)线索:背影为线索开头设疑点出背影第一次流泪:悲伤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流泪:感动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流泪:惜别结尾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流

    9、泪:思念 家境惨淡,祸不单行父亲失业、祖母去世、 变卖典质、借钱办丧反思:人琴俱亡【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诵读全文。2. 能根据课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疏通并理解文意。3. 感受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自主导学】1.刘义庆(403年444年),南北朝时期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皇室成员,袭封临川王,又被人称“临川王义庆”。本文选自 ,这部著作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记述东汉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各色人物的逸闻轶事的杂史。这部著作保留下许多名言佳句。我们熟知“ ”、“ ”、“ ”、“ ”等成语故事都出于其书。王子猷()病笃() 琴弦() 索舆()绝恸() 掷地()3.解释

    10、加点的字。子敬俱病笃 而子敬先亡 何以都不闻消息 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弦既不调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4.用“”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便索舆来奔丧 何以都不闻消息【自主合作探究】 5.子猷凭什么断定子敬已死?这反映了什么?6.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7.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反馈检测】(20分 )8.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绝解释相同的是()(2分)赶尽杀绝B悲痛欲绝C绝无此意美妙绝伦9.下列加点字的解

    11、释与恸绝良久中良相同的是()(2分)除暴安良B用心良苦C消化不良良莠不齐10.翻译下列句子(8分)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何以都不同消息?此已丧矣。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11.人们常用“人琴俱亡”这个成语比喻什么?(2分)12.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完成下列各题。(3分)(1)写一句手足情深的诗句:(2)写一句手足情深的谚语:(3)写两个反映亲情的成语故事:13.结合人琴俱亡背影,谈谈你对人间亲情的感受?(3分)我的母亲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理解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的方法。2.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3

    12、.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课前准备1.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2.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请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者简介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

    13、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2、导语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我们来看看作者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的吧。3、积累成语蹑手蹑脚 一饱眼福 娓娓动听 热泪盈眶 循循善诱 饮泣吞声辗转反侧 万籁俱寂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四、探究作者深情地

    14、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学生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教师评价。四个片段:1、元宵夜的“巡阅” 2、涌流的泪珠3、丰富的内心世界 4、劳碌的身影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如:“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如:“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

    15、情心。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如:“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如:“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五、比较阅读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让学生讨论两文的异同点,互相交流。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

    16、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父母的心【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自主导学】1.父母的心作者是 , (国)小说家,曾任日本笔会会长,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 。2根据拼音写汉字。yun故 无精打ci 如数fn还 xin慕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分)他衣衫褴褛,那副寒酸相在人群中也十分显眼。褴褛:_财主夫人一听是女孩,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魂落魄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别的办法了。失魂落魄:_5.速读全文,概括小说各部分的

    17、大意。序幕: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穷人夫妇最后一次索回女儿,一家人团聚。【自主合作探究】6.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一折 二折 三折 四折 五折7.揣摩文中“父母的心”,根据下列情境,补写那对穷夫妇当时的心理。示例:送走长子时:他们认为对方条件优越,送走一个孩子可让他过好日子,自己的负担也可减轻一些。(1)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2)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3)要回女儿时: 8.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题目。(4分)一位有钱的太太虽然年过四十,但还没有孩子。她看见一位四十岁上下的男人

    18、,衣衫褴褛,带着三个孩子,日子很艰难。这位高贵的夫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位贫穷的父亲和他的孩子们。她唤过一名女佣,低声吩咐了一番后,女佣便来到那位父亲的跟前说:“_”(1)高贵的夫人是怎样吩咐女佣的?请想像一下,把夫人吩咐的话写出来。 (2)女佣将怎样对那位父亲说,把你认为最得体的一种写在下面。9“父母的心”中的“心”有何含义和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因为文章中的父母亲从事件开始,心理就不断地在变化着;对人物的描写都是围绕着他们的心理变化展开的。B.文中用财主夫人的心与父母的心作对比,文章的中心也是通过这一点体现出来的,突出了父母的“心”是不慕钱财的。C.从这对父母的决定可以说明这

    19、颗心是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心。D.心指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眷爱之心,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也是导线,串起了整个故事的情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馈检测】(20分)10“数”字有三个读音:Ash Bsh Cshu,下面的成语中加粗的“数”应读什么音?在括号内写上序号。(6分)(1)数不胜数( ) (2)如数奉还( )(3)数典忘祖( ) (4)数见不鲜( )(5)数米而炊( ) (6)数一数二( )11在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填进恰当的关联词,并说说这些关联词的表达作用。(3分)昨晚上仔细地想了又想,大儿子嘛,( )怎么穷吧,也是我们家的接班人哪。( ),把老大给别人按次序也不对,( )可能,我们想用老二换

    20、下老大。12.课文的原文有这样一句:“但是孩子的衣服却相当的脏。”课文将这个“脏”字改作“破旧”。为什么要这样改?请说说你的体会。(4分) 13.课文写父母对三个孩子一个也割舍不掉,你能否用一句民间俗语来概括?(3分)14.战国策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你认为课文中父母不愿把儿女给富人,是不是失策?(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4分)反思: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1、导入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从第三单元课文中节选的几句话,回顾单元主题“至爱亲情”,引入本节课主题:友情和对新生命的至爱深情。2、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常识,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怀,领悟诗

    21、歌的意境。 3.感受对友人和新生命的至爱深情。三、学法指导: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划分两首诗的节奏)4、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1.朗诵: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诵;听朗读录音2.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溺水而死。名作滕王阁序。3.简介创作背景

    22、:结合课本注释4.翻译诗句,整体感知,解决问题请说说:作者在诗歌中都写了哪些内容呢? 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之间怎样的感情?明确:首联:点明送别地点,赴任之处(借代、对仗) 颔联:别中之别,送别尤其可悲 颈联:主旨。不必伤别(议论) 尾联:再次劝慰(幽默口吻)5.相关诗句: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5、学习己亥杂诗1.朗诵: 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诵; 听朗读录音2.作者及背景诗人龚自珍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处在封建社会快要崩溃的时代,洞悉清朝朝廷的腐朽昏庸,也警惕外国列强的侵略野心,因而渴望改革。 于是他写了许多诗文,提了很多办法,

    23、然而人微言轻,不被重视,48岁那年,被迫辞官离开京城,飘然南归。在旅途中陆陆续续写了315首绝句,后人评说这就是他一生的回忆录。 3.译文欣赏,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哪些感情? 你觉得哪种感情更占上风?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明确:前两句:辞官离京(抒情、叙事) 后两句:以落红自喻,阐明心志。(借代、比喻、议论)感情:离别忧伤回归喜悦积极的人生态度4.主题意义: 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著的忠忱。 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 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老师寄语: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生活中我们常常有离别,因为我们的理想在远方,我们要抛开儿女情长,因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4、。 有一种爱是至高无上的,那就是对国家对民族的爱,有一种理想是不可超越的,那就是用生命践行自己对国家忠贞的理想。我们的耳畔似乎还响起了龚自珍的另一句名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期盼大家早日成为他心中的人才,报效祖国。作文学习目标:1、养成在写作之前编列作文提纲的习惯。2、能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精心安排各部分内容,组成严密的整体。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复习导入:复习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并给每篇课文列出结构图。学生复习课文,列结构图。2组织引导学生学习“关于写作”,明确文章结构的作用。学生自学。3请学生谈谈关于文章结构的认识。学生交流。4出示作文题,请学生列出提纲。列提纲,并相互交流

    25、。教学反思口语交际一姿一容总关情学习目标:1、口语交际中力争发挥态势语(身体语言)的作用,使有声语言更具魅力和感染力。2、口语交际中学会观察对方的身体语言,更好的与人交流。课堂学习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通过用身体语言成功劝说别人的例子导入课文。倾听,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例子。2组织交流:你认为身体语言在交流中有什么作用?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交流。3组织学生自学短文并作圈点勾画。学生自学短文。4结合自学成果,完成练习学生以小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5反馈,交流,总结经验。学生汇报经验。教学反思小石潭记(一)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能熟练地朗

    26、读课文。课前准备: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 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诗词、文章、生平介绍,有关小石潭记的图片资料等。课堂学习:第一块:交流对柳宗元的了解: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材料。欣赏并说出其中主要人物柳宗元。2请同学们回忆以前学过的柳宗元的文章学生思考回答。3请同学们根据课前准备,比一比谁对柳宗元的了解最多。学生发言,交流图片资料。第二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集体朗读,再由个人朗读。2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再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

    27、疑难字词,准备交流。3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4启发学生归纳文章主要描绘了哪些景物。朗读课文。归纳、交流。5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引导学生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思考交流。反思小石潭记(二)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课前准备:收集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楹联的背景和内涵。课堂学习:第一块:引导联想,体会并能说出作者的情感。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在黑板上写一首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然后提问作者是谁集体回答。2联系到作者坎坷的一生,以及被贬永州之后孤寂悲凉的心境,再提问,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作者的心境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思考交流。3找出文中反映作者同样心境的语句。读课文,寻找,交流。4质疑: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小组讨论后交流。第二块:品位探究文章语言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2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谈一谈喜欢的理由。各抒己见。3引导学生归纳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思考归纳。4引导体会寓情于景,以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读。5组织有感情地朗读。个别朗读。互评。第三块:拓宽延伸:教学步骤教师活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精编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