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docx

    • 资源ID:2259945       资源大小:38.07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docx

    1、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初中地理知识要点(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卫星照片等。2、大小: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自传一圈是24小时,导致了昼夜更替现象。使不同经度的地区出现了时间差 。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公转一圈是一年,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上的五带五带 范围 太阳光照射的特点 气候特征 北寒带 北极圈以北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寒冷 北温带 北极圈至北回归线之间 无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

    2、现象 四季分明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有阳光直射现象 全年炎热 南温带 南极圈至南回归线之间 无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现象 四季分明 南寒带 南极圈以南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寒冷 注:从五带分布来看,非洲最热,南极洲最冷。三、纬线的纬度、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有三个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自成一个圆。、纬度:、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最大值90。、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

    3、;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四、经线和经度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经线有三个特点:、指示南北方向;、长度都相等;、自成半圆。2、经度:、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180经线:180E和180W是重合的经线。、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国际上规定20W(西经)和160E(东经)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3、地球上10条重要的经纬线经线:

    4、1、0经线: 也叫本初子午线。2、180经线: 日期变更线 也叫日界线。东经180经线盒西经180经线重合。3、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纬线:1、0纬线: 也就是赤道,是南北半球分界线。2、2326N :北回归线3、2326S : 南回归线4、6634N :北极圈5、6634S :南极圈6、90N :北极; 90S :南极低中高纬度划分低纬度:030S、 030N中纬度:30S 60S、 30N 60SN高纬度:60S 90S、 60N90SN五、经纬网1、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第二章 地球的识别与运用一、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

    5、注记。、方向 、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图上距离、比例尺 = 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如: 1/1000或1:1000;文字式 如: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0 1千米线段式如: 、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学校平面

    6、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27 面上的表格或地图册p14)。2、地图的种类:等高线地形图、有分层设色地形图、政区地图、交通地图等。二、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海拔(绝对高度):某地点高出水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分层设色地形图(直观地看出地面的高低起伏)、地形剖面图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一、世界的海陆分布1、海洋与陆地:海洋占71%,陆地占29%。海洋彼此相连,而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若干块面积广大的大陆及许多面积较小的岛屿。2、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极洲

    7、、大洋洲、南美洲。七大洲的名称和基本轮廓(见课本P 32的图)。、东半球的大洲:亚、欧、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南极洲位于南极圈内,地跨东、西半球。、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 面积最小大洲:大洋洲。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海拔最低大洲:欧洲。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亚、欧两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亚、非两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亚、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3、四大洋:、面积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最浅的是北冰洋。、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4、识记七大洲、四大洋分布位置。二、世界的地形1、五种基本地形

    8、的特征:山地:海拔较高大于500米,坡度较陡,地面崎岖。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丘陵:海拔较低,相对高度小于200米,地面较崎岖。如:中国的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高原: 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高,边缘较陡峻。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平原: 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低,小于200米。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东欧平原。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刚果盆地(世界最大)。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记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如下图所示)。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越缓。三、海陆的变迁1、地球表面形态处在永不停自的变化之中。如:地震、火

    9、山等(地中海面积的缩小,红海面积的扩大,东非大裂谷的扩张等都说明地球内部在运动)。2、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共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见课本P42图)。3、火山与地震: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概念(1)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如晴、雨天、气温高低等。(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东部地区7月较闷热等。2、天气与天气符号(识别、了解)【气温与降水的分布】1、气温的分布规律(1)水平分布:世界气温从低纬

    10、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夏季陆地上的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上气温,冬季陆地上的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上气温。(2)垂直分布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C。(3)、年气温规律: 北半球一年当中平均气温最高是七月,最低是一月;南半球则相反。(4)、气温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2、降水:(1)、概念: 空气中的水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2)、降雨形成的条件: 空气上升冷却,水汽凝结;有凝结核;水滴增大到能够降落到地面。(3)世界降水的的

    11、分布规律: 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西岸少;中纬度地带内陆少沿海多;山地迎风坡多背风坡少。【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世界气候类型分布(1)低纬度 热带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左右。主地分布地区: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全年高温。一年分干季(11次年5月)和湿季(6月10月)。如:非洲大陆。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全年炎热干燥,如: 西亚和北非。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亚的印度半岛和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上,全年高温,降水随季节有明显

    12、变化。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2)、中纬度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多长常绿阔叶林,冬季温暖少雨,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 。如:中国、美国、巴西等国东南部。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温和多雨,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3)、温带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中纬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而且集中在夏季,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很大。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40-60N亚欧大陆的东岸,多生温带落叶阔叶林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和多雨,雨

    13、热同期。如: 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及附近地区等。(4)、寒带气候: 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极地气候:、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终年严寒。主要分布 北极地区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2、影响气候的因素:地球的形状、维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气温 降水 纬度位置: 低纬高温,高纬低温 。 赤道附近多两极少 海陆位置: 夏季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 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多 地形: 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下降0.6 。 迎风坡多于背风

    14、坡 洋流: 暖流沿岸温高,寒流沿岸温低 。 暖流沿岸湿润,寒流沿岸干燥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等。【世界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1、温室效应;2、臭氧层破坏;3、酸雨。第五章 居民与聚落一、世界的人口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a、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达60亿,且增长不断加快。b、人口的增长速度: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c、非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2、世界人口的分布不均匀。a、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和北美洲东部及中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原因是: 社会经济条件: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

    15、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 自然条件: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都在平原地区,所以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 b、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如亚马逊平原 。终年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如北冰洋沿岸。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青藏高原 。原因: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3、人口问题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1)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 (2)人口不断减少停止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

    16、,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问题。 (3)采取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乡村人中向城市迁移 (1)原因: a) 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 b) 城乡差别:城市就业机会、物质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等条件较乡村好。 (2)带来的问题 一方面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设;解决乡村人多地少的问题。 另一方面则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多而引发城市交通堵塞问题、城市物质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 二、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一)世界人种(1)黄色人种a、体质特征:皮

    17、肤呈淡黄色或棕黑色,头发平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b、主要分布:亚洲东部(2)白色人种a、体质特征:肤色、眼色、发色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b、主要分布:欧洲、北美洲、大洋洲(3)黑色人种a、体质特征: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b、主要分布:非洲、大洋洲、美洲。各人种的体质特征是长期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而形成的。(二)世界的语言1、世界的主要语言有:汉语、 英语、 俄语、 法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等。 2、汉语 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主要分布地区是: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英语 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地区是: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南部、

    18、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俄语 主要分布地区是:俄罗斯、东欧、中亚等。 法语 主要分布地区是:法国、中非等。西班牙 语主要分布地区是: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 主要分布地区是:西亚、北非等 。(三)世界三大宗教宗教名称: 基督教 伊斯兰教(回教或清真教) 佛教 主要分布: 欧洲、北美、大洋洲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亚洲 信徒人数: 10亿多 6亿多 2亿多 (1)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目前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产生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创始于

    19、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2)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世界上信奉各种宗教的教徒人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0%以上。三、聚落的发展变化1、聚落及其类型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名称。一般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种类型。2、聚落与自然环境(1)聚落的分布:聚落大多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的地区。(2)聚落的形态:往往受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或呈带状、或呈固块状分布。(3)房屋建筑:房屋用材、房顶坡度、墙壁厚度、窗户大小和形态等,都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世界上一些独具特色房屋建筑大多反映了所在地的自然环境。西亚热带沙漠地区

    20、,终年炎热干燥,当地的房屋多具有墙厚、窗小、隔热性能好的特点;北极地区严寒的气候条件下,因纽特人的冰屋,多具有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冬冷夏热,黄土具有直立性强的特点,当地农村利用黄土挖成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性;在高温多雨的西双版纳,傣族人利用当地盛产的竹子,搭建傣家竹楼,竹楼不仅屋顶坡度大,而且分上下两层,具有通风隔潮的作用。3、聚落的发展和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当今聚落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城市的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步增加;但随之也带来了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对传统聚落的保护,已引起人们的共识。(3)保护世界遗产的意

    21、义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目前,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有: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黟县西递和宏村等。第六章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国家知识简述】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 -200多个 a) 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b)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10个) c) 地跨两洲的国家:埃及(亚洲非洲)、土耳其(亚洲欧洲)、俄罗斯(亚洲、欧洲)、美国(北美洲、大洋洲)、巴拿马(南美洲、北美洲) d) 国界:地图上一国

    22、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是国家主权范围的界线。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 e) 领土:国界范围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1、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1)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这些国家除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外,都分布在北半球。(2)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绝大部分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2、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科学

    23、技术发达,人均收入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科学技术基础薄弱,人均收入低。就发展中国家的内部发展来说,也不平衡-海湾地区一些石油输出国家(如科威特)和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韩国、巴西、新加坡等)属于高收入国家,其他绝大多数属于低收入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而有的发展中国家在某些领域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如印度的软件产业、中国的航天业和核工业等。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具体表现如下:(1)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发展中国家生产落后,科技水平低。(2)发达国家生活质量较高,人均收入高,教育状态良好;发展中国家则相反。(3)发达国家经济水平高,工农业发展水

    24、平较高,发展中国家则相反。(4)发达国家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发展中国家以初级产品或半成品为主。(5)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众多,但近年来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即人口由城市转向农村;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低,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造成严重的城市问题。4、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首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历史上曾经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剥削和掠夺,导致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对发达国家依赖严重也是原因之一。第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矿产品的出口价格过低。5、发达国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亚、新西兰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发展

    25、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南” “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上的商谈。 “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南北之差”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别。 【国际合作】1、任何国家在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国家发生不同程度的联系。发达国家需要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并购买一些本国难以生产的产品。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在彼此之间进行积极的交往与合作。2、随着世界各国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国际组织在全球和区域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6、(1)联合国(UN):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现有成员国190多个,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的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促进各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安全理事会、经济与社会理事会、联合国大会、秘书处和国际法院。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的主要机构,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这5个常任理事国是: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2)世界贸易组织(WTO):重要的全球性经济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部长会议是其最高权利机构,秘书处为日常办事机构,负责人称总干事。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是减少各

    27、国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限制,控制和减免减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20XX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国际体育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的精神是“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理想是“和平、友谊、进步”。(4)红十字会:以人道主义为宗旨,防止并减轻人类疾苦,保护人的生命健康;保障人类尊严;为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社会福利而工作。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摘录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 日出之地亚洲一、 自然环境 (一)位置 1、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濒临海洋:亚洲北部为北冰洋,东部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

    28、相临大洲及分界线: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4、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5、亚洲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6、中国位于东亚,东亚还包括朝鲜、韩国、日本、蒙古。 7、中国北邻北亚,西邻西亚和中亚,西南邻南亚,南邻东南亚。(二)地形与河流1、亚洲地形特点:地面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2、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中部,被称为“世界屋脊”; 西西伯利亚平

    29、原位于亚洲北部,是亚洲最大的平原;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之巅”;死海是世界陆地最低点。 3、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湄公河流入太平洋,印度河、恒河注入印度洋。4、河流分布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原因是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5、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是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三)、复杂的气候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2、气候影响因素:纬度因素亚洲跨热带、温带、寒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海陆因素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海洋,降水东部、南部多,中部、西部少; 地形

    30、因素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因为海拔高,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3、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4、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它覆盖了亚洲的中、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全年降水稀少。5、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其特点是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发生大规模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不足之处是易发生旱涝灾害。二、 人文环境人口最多的大洲1、2000年,世界总人口共60.55亿,亚洲人口约36.8亿,占总人口的61%,是人口最多的大洲2、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尼日利亚。其中亚洲有六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3、世界各洲人口数由多到少依次是: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南极洲4、除南极洲外,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5、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二、 经济发展差异1、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2、人均国民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