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真题地理全国新课标卷Ⅱ.docx

    • 资源ID:2259573       资源大小:89.8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真题地理全国新课标卷Ⅱ.docx

    1、高考真题地理全国新课标卷年高考真题地理(全国新课标卷) 作者: 日期: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第卷一、选择题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1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

    2、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35题。3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A春季B夏季 C秋季 D冬季4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5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危害作物根系发育阻碍土壤温度提升阻碍土壤水肥运移加快表土流失速度A B C D (2013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下图,完成68题。6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7图示四地中,年

    3、降水量最低的是()A地 B地 C地 D地8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A地 B地 C地 D地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911题。9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10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11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第卷36阅读图文

    4、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

    5、,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42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该地夏宜避暑,冬可滑雪,吸引了大量游客。下图示意神农架及其周边地形,图中山峰为神农架主峰神农顶。 说明神农架夏季、冬季均吸引

    6、游客的自然原因。43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2013年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44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1解析:选C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问题,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

    7、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图中显示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略大于四川,但贵州人口总量远少于四川,故四川的迁出人口数量仍多于贵州;同理,上海的迁入人口数量少于广东;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故浙江人口增长率高于江苏;图中信息并不能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状况。2解析:选B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出区、迁入区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由图可知,皖、赣、黔等省迁出人口比重较大,而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这会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迁移延缓了迁入人口比重较大的沪、京、津等地区的老龄化进程;迁入到沪、京、津等地的人口多分布于城市,故提高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3解析:选A本题考查我国自然条件季节变化对农

    8、业生产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国气候的大陆性较强,许多地方春季的气温变化幅度大、降水较少,且春季风力较大、表土易被吹起,再加上春季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播种的季节,故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在春季使用地膜覆盖。4解析:选D本题考查我国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大,且降水较少,因此地膜有较好的保温、保湿作用;此外,西北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再加上风力较大,故地膜可以起到显著的保土作用。5解析:选A本题考查地膜残留在土壤中产生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地膜残留在土壤中,会改变土壤

    9、的成分,进而影响作物根系的发育,也会阻碍土壤中水肥的运移;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利于土壤温度的提升,且对表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会加快表土的流失速度。6解析:选C本题考查影响温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为台湾岛;该岛的中东部地区有高大的台湾山脉,因此其中东部地区的年均温较低,这说明该地区年均温的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影响。7解析:选A本题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及各地降水量的差异,意在考查考生结合具体情况分析问题的能力。图中地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最丰富;地受西北季风影响,但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量高于地。8解析:选B本题考查森林树种的分布,意在

    10、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图可知,地位于热带,而樟树是亚热带的优势树种;地位于亚热带的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地位于高山地区,水热条件相对较差,满足不了樟树的生长,故位于山麓地带的地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9解析:选D本题考查夏季海域多雾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S市位于中纬度地区,附近海域夏季水温较高,因此水汽含量较大;结合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S市附近海域有向南流的加利福尼亚寒流,该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易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雾。10解析:选C本题考查自然因素对雾形成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S市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较弱,大气中的水汽不易

    11、被风带走,故易形成雾。11解析:选D本题考查大气环流的分布规律,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S市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36解析:本题以华北平原西北部地区为载体,考查该地区沙源丰富的原因、图示县城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沙丘群的变化等。图示经纬线是解题的关键,根据经纬网可以确定图示区域为华北平原的西北部地区。第(1)题,M处沙源丰富,一方面来自河流的堆积,另一方面来自风力的堆积。结合等高线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图中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的泥沙;从位置上看,西北风在此受到山地的阻挡,风沙沉积。第(

    12、2)题,根据等高线与河流的关系可以看出河流的流向与冬春季风向一致,另一方面H县城位于风口,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强大。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式设问,考生言之有理即可。观点A主要从风沙的堆积和流水的沉积两方面分析,沙量不断增加,沙丘群会增多。观点B主要从气候、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的角度来看,沙丘群不会增多。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

    13、西邻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每名考生选择一种观点作答,所提供的论据应支持所选择的观点,否则不得分。若两种观点都提供了论据,以所答的第一种观点评分。)37解析:本题以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桉树移植到我

    14、国西南地区为背景材料,通过移植前、后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考查沼泽的水源补给原因、过程;移植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发展造纸业的意义;从降水角度比较热带雨林气候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等。 桉树移植前、后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切入点。第(1)题,图a沼泽的水位和地下水水位持平,说明沼泽的水源自地下水。其稳定的原因是山坡上地下水水位稳定,植被能涵养水源;其过程可逆推地下水下渗的雨水植被截留大气降水。第(2)题,从图b中可以看出植被较移植前稀疏、沼泽的面积较移植前缩小。从图中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可以看出地下水水位下降,原因是桉树消耗大量的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第(3)题,引种桉树发展造纸业的理由

    15、主要从原料、就业、经济的角度来分析。第(4)题,该问本质上是考查热带雨林气候和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差异。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42旅游地

    16、理解析:本题以神农架夏宜避暑,冬可滑雪为材料,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神农架夏季凉爽是因为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同时亚热带地区植被繁茂;山地地形,冬季降雪量大,适宜滑雪。答案:神农架地处亚热带,山地海拔较高,植被繁茂,夏季凉爽,冬季有积雪。43自然灾害与防治解析:本题以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影响春播为背景材料,考查低温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的影响主要从生长期和生长节律上进行分析。首先要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熟制,其次要知道春播的推迟意味着农作物生长期的缩短,会影响产量,另外错过最佳播种期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节律,使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答案: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

    17、物生长的时间较短。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44环境保护解析:本题以太湖流域的六大名泉受污染为背景材料,考查水污染的危害、泉水污染治理困难的原因等。泉水受污染的危害主要从饮用水源和灌溉水源的角度来分析,饮用水污染主要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灌溉水污染主要通过土壤进入到人的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真题地理全国新课标卷Ⅱ.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