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心脑血管资料.docx

    • 资源ID:2259288       资源大小:52.61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心脑血管资料.docx

    1、心脑血管资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继钙拮抗剂之后又一类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心血管新药。它曾用于难治型高血压,特别是肾性高血压的治疗,并起到重要作用。acei降压效果显著,副作用小,量效曲线平稳,使用方便,禁忌症少,已成为第一线抗高压药物。 大型临床试验有:AIPRI、et、cappp、protect等。6.1 分类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点,acei类药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本身是活性形式,但须进一步代谢、转化。代谢产物急原形经肾脏排除,如卡托普利。 卡托普利:是最早的acei制剂,它口服吸收率为70%,服用15分钟即可进入循环血液,峰值时间为1小时,半衰期为4-6

    2、小时,肾脏排泄。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0%。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时,宜从小剂量开始,12.5mg,每日两次或三次。可增至25mg,每日三次。除干咳的副作用以外,因含有里琉基,还可引起细胞减少、皮疹和味觉异常。对于急性重症高血压,含服(已嚼碎的)卡托普利可迅速降压。 第二类:本身为药物前体,必须经肝转变为活性形式起作用,由肾脏排泄。如:依那普利、苯那普利、福辛普利、西拉普利、培哚普利、奎那普利、雷米普利。 依那普利:在体内转化为其活性形式依那普利拉后起作用。峰值时间为1小时,半衰期为11小时,食物不影响吸收率。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于50%,主要与循环中ace结合由肾脏排泄。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时,开始的剂量

    3、为2.5mg,每日两次。用量逐增至20mg/d。 苯那普利:在体内转化为其活性形式苯那普利拉后起作用,可高度抑制ace活性。峰值时间为1小时,口服30分钟即可见效。半衰期为11小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由肾脏和胆道双通道排泄,抑制肾脏活性大于60%,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时,首次用量为5mg/d,最大量为80mg/d。服用10mg,每日一次即有良好的降压效应。 福辛普利:是唯一含有磷酸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胃肠黏膜和肝脏迅速并完全水解为活性成分福辛普利拉,峰值时间为3小时,由肾脏和胆道双通道排泄,减少了药物蓄积的危险。一般服用5-40mg,每日一次。正常初始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

    4、西拉普利:峰值时间为1-2小时,半衰期为6-8小时,由肾脏排泄。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时,首次用药量为12.5mg,一般持续用量为2.5-5mg/d。轻微损伤耐糖量。 培哚普利:在体内转化为其活性形式培哚普利拉后起作用,口服吸收快,峰值时间为2-6小时,半衰期为27-33小时。口服2毫克后可抑制血浆ace活性80%,24小时后抑制60%,与血浆蛋白结合率20%,由肾脏排泄。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时,用量为4-8毫克,每日一次。 奎那普利:在体内转化为其活性形式奎那普利拉后起作用,脂溶性高,与血浆蛋白结合率97%,通过肾脏排泄,峰值时间为1-2小时,半衰期为2小时,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时,用量为10-40 mg

    5、/d。 雷米普利:峰值时间为2-5小时,半衰期为21-47小时,在acei类药物中最长。口服单剂后可抑制血浆ace活性60%,维持12小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56%,由肾脏排泄。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时,用量为5-10 mg/d。 艾拉普利:活性形式为卡托普利,吸收快。代谢快。半衰期为8小时,最大浓度为30ug/l约等于卡托普梨150ug/l。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时,用量为12.5 mg,每日两次。 地拉普利:在肝或血中转变为其活性形式地拉普利拉及其代谢产物5-羟地拉普利拉后起作用,峰值时间为1-2小时,半衰期为1-2小时,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时,用量为15 mg,口服降压可维持8小时。第三类:原形通过肾脏排

    6、泄,如赖诺普利。赖诺普利:是唯一的本身为水溶性,不用经肝代谢转换即有活性的acei类药物,其药代动力学最为简单。峰值时间为6小时,半衰期为12小时。本药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全部溶于水中,口服10 mg后可抑制血浆ace活性大于80%,并可持续大于4小时,由肾脏排泄。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时,用量为10-40 mg/d。acei这组药物尽管作用机制相同,但与酶结合的方式、强度、前体状态、作用时间及消除或排泄方式各异。其中卡托普利作用时间最短,需每日服用2-3次。其他acei可每日服用一次。acei的代表性药物是硫甲丙脯酸,自1997年以来,世界各地使用人数已超过500万人,文献报告达3000篇以上,是

    7、应用很广的新药之一,除有降压作用外,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有良好的效果。苯丁酯脯酸属于长效的acei。1999年法国报道了肾功能受损时对于联用福辛普利和氢氯噻嗪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结果显示肾功能受损时二者的联合应用不会增加福辛普利拉的浓度和显著增加药效。其原因可能在于:福辛普利的活性形式福辛普利拉除了与其他acei类药物一样可从肾脏代谢以外,还可以从肝脏代谢。6.2 作用机制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血管紧张素(ang)是主要的效应肽。acei类药物正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ang)转化为血管紧张素(ang),不灭活缓激肽,从而扩张血管,

    8、减少水钠猪留,降低交感神经兴奋,产生降压效应。acei类药物对几乎所有的高血压类型均有一定的降压效果,而不是仅对治疗前有高浓度血浆pra或血管紧张素水平者有效。 acei类药物可能的降压机制有: (1)抑制循环中的ras:acei类药物与循环血中ace结合,抑制其活性,减少ang的生成,从而降压。 (2)抑制组织中的ras:acei类药物长期治疗高血压的降压作用与抑制组织中的ras的关系比抑制循环中ras更重要。 (3)减少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na)的释放:acei类药物减少ang的生成,从而减少了ang突触前ang受体的刺激,减少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na)的释放.降压时没有心率增快,是因

    9、为acei类药物通过反射作用增强了迷走神经张力的缘故。 (4)增加缓激肽和扩血管性前列腺素的形成:ace同时也是激肽酶,能够降解缓激肽、物质、神经激肽等。acei类药物抑制了与ace结构相同的激肽酶的活性,而后者是非特异性的酶,可促进缓激肽转变为无活性的肽类。因此使用acei类药物造成缓激肽积聚。因缓激肽能扩张血管,并促进前列环素pgl2和pge2及no生成,从而降压,同时也具有了扩张血管、内皮保护、预防及逆转左室肥厚、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5)醛固酮分泌减少和/或肾血流量增加,以减少钠猪留:acei类药物可增加肾血流量,使醛固酮分泌减少,从而减少钠吸收。 (6)减少内皮细胞形成内皮素:

    10、高血压的长期机械性张力刺激,可损血管内膜,破坏内皮细胞的正常功能,放内皮素,后者可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加重高血压的发展。acei类药物减少内皮素的形成,从而利于降压。 2000年日本报道的15名轻中度原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分至贝尼地平和群多普利组治疗12周,13名血压正常者作对照。no和是no的稳定代谢物。在高血压患者水平明显低于血压正常者(分别是32.34.1比49.06.5和2.160.39比3.390.42)。两种降压药均可是降低的水平正常化,改善内皮功能,增加no释放。6.3 特点6.3.1 对于左室肥厚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较其它降压药为强。在一项不同的高血压治疗方案

    11、的荟萃分析中,acei类药物减轻左室肥厚的作用,较其他抗高血压药物大2倍。卡托普利、培多普利、依那普利的长期应用均减少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的胶原组织,降低左室的质量指数和舒张早期充盈压。 acei类药物减轻左室肥厚的机制可能是:降低血压,抑制ang刺激生长的特性。 另有报道认为:卡托普利可逆转二尖瓣返流引起的左室肥厚,但不能改善舒张功能;依年普利对二尖瓣血流速度没有影响。 此种效应也对血管性肥厚有效。据报道:培哚普利可减轻shr血管中层厚度,增加弹性/胶原组织比例,增加大动脉顺应性;并可增加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直径,降低脉波速率。依那普利可减少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多倍体。卡托普梨可降低sh

    12、r血管内膜/管腔比率和血管中层/管腔比率,也可降低脉波速率和增加颈动脉直径。西拉普利可降低shr脑动脉中层厚度,抑制脑动脉重构。6.3.2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 acei类药物因可降低血压、抑制钙离子释放、抑制缩血管物质对内哦细胞的损害,轻度改善血脂水平等,故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且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阶段均有保护作用。对治疗伴有动脉病的患者有益。6.3.3 对于冠心病、心肌梗死 acei类药物除广泛应用于抗高血压、抗心肌缺血药物外,还能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对冠心病及血管性损害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是中性或者有利的。也有研究认为:acei类药物对冠心病心绞痛没有明显的益处,但对mi后伴左心功能减

    13、低及恶性心率失常有益,可改善左室重构,提高生存率。对ami者有轻度作用。尤其对前壁mi、左心功能减低及恶性心率失常有益。 acei类药物虽不能直接缓解心绞痛,但可通过逆转左室肥厚与降压间接改善心肌供养。 试验证实acei(依那普利)能有效地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心肌梗死的发生,效果好于钙拮抗剂(尼索地平)。 1992年心室肥大和存活试验(save)报道acei对于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提高生存率均具有良好效果。 1998年对于依那普利和尼索地平对于非胰岛素型糖尿病合并膏血啊患者心血管影响的试验报道,对伴发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acei(依那普利)能有效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心肌梗死的发生,效果好

    14、于钙拮抗剂(尼索地平)。 但目前仅有的一个评价acei治疗高血压的大规模试验已经结束,这就是1999年瑞典和芬兰报道的(cappp)研究,它比较了 acei和吹按同治疗对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试验有10,985名患者参加,随机进入卡托普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利尿剂、受体阻滞剂)。试验以各种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梗、中风和心血管死亡为终点。主要终点事件在卡托普利组为每1000名患者每年11.1,在常规治疗组每1000名患者每年10.2。心血管死亡率在卡托普利组低于常规治疗组(76比95,p=0.092),致命性与非致命性心梗发生率相似,但卡托普利组致命性与非致命性中风发生率高(189比148

    15、;p=0.044)。整个研究表明,卡托普利与常规治疗在防止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中风率的差别可能为试验中分至常规治疗组的患者的起始血压降低的缘故。6.3.4 对于心功能不全 在最初一项针对依那普利的研究中,acei使症状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死亡率降低27%。在左室功能不全的研究中对轻度有症状的心衰病人,亦明显降低心血管病病死率及死亡率。因此,acei对轻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也明显有益。在左室功能不全的研究及生存和心室扩大的研究中都证明在心肌梗死后,无症状而有lvef40%的病人,用依那普利或卡托普利得益很大。这似与防止心肌扩张及进行心室重塑有关。 1994年国际高血压教育计划工作

    16、组对老年高血压的报告,报道了acei能显著降低各型心衰病人的心衰发生率、残缺率、总死亡率和住院率。 国内1998年报道的长期口服依那普利对高血压靶器官的影响试验一组期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平均3.4年的临床观察。结果长期服用acei(卡托普利)不仅能使血压持续稳定在正常水平,而且能使左室肥厚逆转、心功能改善。 对于伴有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acei合用,利尿剂是一线治疗方案。 6.3.5 对于脑血管病 据上述国内1998年报道的长期口服依那普利对高血压靶器官的影响试验一组期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平均3.4年的临床观察。结果长期服用acei(卡托普利)无脑卒中发生。6.3.6 对于血脂代谢 多数研究认为ac

    17、ei对血脂无明显影响,有少数报道认为甚至可减低血脂胆固醇水平。 美国1999年报道了降压治疗对于血脂和脂蛋白长期影响的研究结果,这个试验有1292名患者参加,随机使用安慰剂和以下6中降压药物之一:氢氯噻嗪、可乐定、阿替洛尔、卡托普利、硫氮倬酮和哌唑嗪。治疗1年后,卡托普利组无明显对血脂和脂蛋白的不利改变。研究表明:6种降压药对于血脂和脂蛋白无长期的不利影响,可安全使用。6.3.7 对于糖低写、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acei类药物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用于治疗胰岛素依赖或非依赖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人时,不但可很好地控制血压,而且对糖代谢、肾血动力学、肾小球及肾小管均无害,并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性,其对改善

    18、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较其他降压药为强。acei类药物比利尿剂和受体阻滞剂更好,因为它有助于阻止肾小球硬化的进展和不影响血糖调节。 对比研究试验表明,acei类药物可扩张肾小球球后血管,减少肾小球滤过,为患者带来益处(而钙离子拮抗剂则扩张肾小球球后血管,增加肾小球内压,和尿白蛋白含量)。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微蛋白尿病人时,其降低血压10mmhg即可引起肾小球内滤过压下降,从而减少尿蛋白。卡托普利已被证实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但其临床意义尚未确定。有几项研究证实卡托普利、赖诺普利、培多普利及雷米普利可降低高血压病人及正常血压而有糖尿病肾病病人的为量蛋白尿。acei能减缓此种病人肌酐清除率的下降。长期的临床

    19、试验亦显示可减缓糖尿病病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日本2000报道了在39名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马尼地平和地拉普利的长期治疗对比试验。两药有相同的降压效果,在12和24个月时马尼地平组的收缩压和平均血压略低于地拉普利组(但有显著差异,p=0.02)。整个治疗期间尿蛋白排出指数均有增加,但在两组见无显著差异。马尼地平组有4个患者的蛋白尿有所进展,地拉普利组则未出现。因而两组的蛋白尿进展的危险性有明显差异(p=0.011)。地拉普利组未见血肌酐增加。2、1微球蛋白和nag在马尼地平组高于地拉普利组。总之,地拉普利对于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抑制蛋白尿的进展作用优于马尼地平、原因是它

    20、们对于小管的作用不同。 1993年报道的acei对于糖尿病肾病作用的试验证明,acei类药物对糖尿病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据国内1998年报道的长期口服依那普利对高血压靶器官的影响的试验,对一组期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平均3.4年的临床观察,结果长期服用acei(依那普利)24h鸟蛋白排泄量下降,眼底病变好转。6.3.8 对于肾功能 acei特别适用于肾性血管性高血压,因为肾性血管性高血压的主要机制是患者血液循环中的肾素水平增高。acei类药物对于延缓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的进展,尤其在有蛋白尿时特别有效。对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均有良好效果,能有效延缓肾脏损害的进展。ace

    21、i对肾小球滤过率减少的其他类型肾脏病人可减少蛋白尿。已有报道长期应用acei治疗可增加滤过率及肾血浆流量。使用标准剂量的卡托普利或依那普利后,肾小球滤过率迅速降低,因此对于单侧肾动脉狭窄、糖尿病肾病和运动性蛋白尿有益(但是尽管去除了血管紧张素的作用,病变肾脏血流仍可处于较低水平,肾脏可因缺血而逐渐萎缩)。对双侧肾动脉狭窄和严重肾功能衰竭病人应用应慎重或禁用acei。原因不明的肾功能衰竭病人使用acei要特别小心,因为若双侧肾动脉狭窄可促使急性肾功能衰竭。研究表明:苯那普利不仅能延缓糖尿病所致肾脏病变的进展,也能延缓非糖尿病性各种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进展,不仅能减少蛋白尿,还降低了患者血肌酐升高一倍

    22、或必须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险。其临床意义是使各种病因所致的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发展至尿毒症期的人数减少了一半。对于无糖尿病但是存在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应用acei类药物降低肾内高血压也是有益的。对于高血压伴肾功能衰竭患者,acei类药物比受体阻滞剂更能减慢肾功能发展至终末期的进程。 在可能存在肾脏损害患者,舌下含服嚼碎的卡托普利迅速降压的作法是否安全,尚未得出结论。 虽然acei可减少充血性心衰,但也可减低肾功能。1999年在左室功能障碍研究中定量地预测服用acei的充血性心衰患者的肾功能减低,结果依那普利增加充血性心衰患者减低的危险性33%,应用利尿剂和在老年人用药则增加这种危险。糖尿病增加所有

    23、心衰患者的肾脏法损害的危险,但这一危险在服用在依那普利组较安慰剂组减低。 1996年报道的acei类药物苯那普利对慢性进展性肾功能不全影响的试验认为,acei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具有良好效果。6.3.9 对于代谢及电解质 acei对肾功能正常或轻中度损害的高血压患者的代谢无不良影响,血钾稳定;但acei有可能使重度肾功能损害的高血压患者的血钾升高,应寓意注意。同时由于acei可增加尿酸的分泌,故血浆尿酸下降。6.3.10 对于凝血机制和血流变 2000年新西兰报道了在29名肾实质性疾病和高血压患者进行的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对比试验。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50-100mg/d)和依那普利组(2.5-1

    24、0mg/d)。经治疗两组的血细胞变形能力增加。依那普利组则有轻微无统计学差异的全血黏度的降低(p=0.06)。6.3.11 对于生活质量 acei似乎对于生活质量无明显不利作用,也不影响认知功能和性功能,停药率也很低。 已知acei对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功能没有影响,亦不影响性功能。与其他血管扩张剂不同,acei产生降压效应并无反射性心动过速。acei能防止由利尿剂产生的继发性高醛固酮血症。acei无中枢及自主神经效应,而且对交感神经活性亦无影响,因此,acei对生活质量无不良影响。实际上,有报道应用acei治疗的患者可改善生活质量。 我国1996年关于卡托普利、硝苯地平及氨酰心安对老年高血压患

    25、者脑血流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的报道表明,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方面,acei(卡托普利)优于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及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 1999年澳大利亚一项用(cantab)法评价降压药对认知功能的研究表明,培哚普利和利尿剂对于认知功能的各个方面无不利影响。而且在培哚普利组对情绪还有改善,在筛查错误试验中的错误率有所下降。 瑞典2000年报道了at1受体拮抗剂(8-16mg)、依那普利(10-20mg)和氢氯噻嗪(12.5-25mg)对于429名高血压女性患者的疗效、主观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疗效不佳可增加剂量。治疗12周,at1受体拮抗剂组疗效最好。at1受体拮抗剂组、依那普利组和

    26、氢氯噻嗪组舒张压达到目标者分别占605,51%和43%;at1受体拮抗剂组和氢氯噻嗪组的干咳发生率低于伊那普利组(p=0.001).三组的头晕和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别。 此外,acei类药物对于周围血管病也无不良影响。有报道用卡托普利、阿替洛尔和吲哚洛尔治疗高血压伴间歇性跛行。半年后发现,三者降压作用相似,卡托普利对行走距离和运动后小腿血流无不利影响,但阿替洛尔和吲哚洛尔有明显不利作用。6.4 疗效 对于轻中度高血压,acei可作为单一的药物治疗,也可与其它药物合用。 acei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acei(特别是第2、3代)与其它类型抗高血压药物降压作用相当。 acei在临床试验中作为单药治疗,

    27、其降低血压的效应相当于利尿剂或受体阻断剂,单独使用acei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差别很大,从50%-75%,疗效差别大的原因可能与钠摄入和人种不同有关。在大多患者,1小时内可出现降压效应,但可能需要几周才能达到最大降压效应。acei与其它降压药物联用,更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单独使用acei时,湿度的限制钠的摄入非常必要。限盐或加入利尿剂可增加acei的降压效应。acei也可与钙拮抗剂及1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增加效应,但与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增加降压作用很少。 过去许多研究证实acei对老年白种人患者确有疗效(尽管有时是加用了一种利尿剂)。但单用acei对于黑种人高血压阍者疗效不佳。甚至有基于老年黑

    28、种人的研究认为卡托普利并不比安慰剂更有效,原因在于老年人和黑种人均是低肾素水平的。在黑种人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肾素性高血压仅占12%。6.5 用量卡托普利12.5-25mg,每日2-3次。对于急性重症高血压可舌下含服或嚼服卡托普利。依那普利10-20mg,每日1-2次;培哆普利4-8mg,每日1次;西拉普利2.5-5mg,每日1次;苯那普利10-20mg,每日1次;雷米普利2.5-5mg,每日1次;赖诺普利20-40mg,每日1次; 福辛普利5-40mg,每日1次。 各种acei的等效剂量如下:依那普利10mg,西拉普利2.5mg,喹那普利15mg,雷米普利2.5mg,苯那普利10mg,培哆普

    29、利4mg,螺普利6mg,福辛普利10mg均相于卡托普利50mg。6.6 适应症 acei可用于轻中度及严重的高血压病人,尤其适用于轻型高血压的治疗,对老年性膏血啊也有效,特别适用于肾性血管性高血压,对于治疗严重或急进性高血压,acei与钙拮抗剂联用特别有效。 acei的适应症为:高血压伴有左室肥厚;左室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心计梗死后及心室重构;糖尿病伴有为量蛋白尿;高血压病人伴有周围血管病或雷诺现象,慢性阻塞性呼吸道几、抑郁;硬皮病高血压危象、透惜抵抗肾性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被推荐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肾病、糖耐量轻微损害、高脂血症、左心室功能衰竭、痛风或有痛风

    30、家族史、周围血管病、高肾素性高血压、收缩期高血压、动脉顺应性差、左室肥厚、mi后防止左室重构、为维持正常代谢状态及为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智力、性功能、运动耐力等)、低钠摄入或低肾素性高血压伴低钠饮食时的首选用药。 acei治疗老年高血压是合适的,研究表明应用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包括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疗效良好。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应用 acei治疗无体位性低血压。可能由于这类药物不损害自主神经系统,并且尽管血压下降,由于重新恢复了脑血流的自动调节而能保持脑血流的原因。6.7 副作用 acei 的副作用发生率较低,在大规模临床研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10%。大量研究证实,acei(特别是第2、

    31、3代)与其他类型抗高血压药物降压作品用相当,其特点是作用平稳,副作用少,易为老年人耐受。 acei 的副作用主要有: (1)干咳: acei类制剂的副作用主要是另人烦恼的干咳,尤其多见于妇女和老人。根据national high blood pressure education program working group 的研究结果,干咳发生率约10%,常在用药早期(几天至几周),也可能有蓄积作用。通常停药数天后消失。据报道:咳嗽的发生率在依那普利为29%,卡托普利为12%,西拉普利为13%,培哆普利为3%,咳嗽可能与前列环素增加和缓激胎聚集而作用于呼吸道有关。 (2)血管神经性水肿: 常发生于首剂及用药后的48小时内(偶有最严重而罕见的致命性血管性水肿)。这种副作用在各种acei都可发生,故认为与缓激肽聚集有关。 (3)首剂低血压:acei治疗高肾素性高血压可因“首剂效应”发生低血压,尤易发生于已应用利尿剂的严重心衰、重度高血压患者。据报道: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哆普利的最大降压作用时间分别是在服药后的:1.5小时、4-5小时和10小时;最大降压幅度分别为:2.9kpa(22mmhg)、3.5kpa(26mmhg)和2


    注意事项

    本文(心脑血管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