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菲涅耳双棱镜干涉.docx

    • 资源ID:2232956       资源大小:311.49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菲涅耳双棱镜干涉.docx

    1、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菲涅耳双棱镜干涉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菲涅耳双棱镜干涉第一作者: 第二作者: 班 级:日 期:摘要本文先对菲涅耳双棱镜激光干涉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实验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而后进行了数据处理和不确定度计算,并对实验数据的误差进行定量分析。误差分析是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考虑的是测量物距时带来的误差。关键词:菲涅耳双棱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一实验目的1.熟悉掌握等高共轴调节的方法和技术;2.用实验研究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并测定单色光波长;3.观察双棱镜产生的双光束干涉现象,进一步理解产生干涉的条件。二实验原理菲涅耳双棱镜实验是一

    2、种分波阵面的干涉实验,实验装置简单,但设计思想巧妙。它通过测量毫米量级的长度,可以推算出小于微米量级的光波波长。1881年菲涅耳用双棱镜实验和双面镜实验再次证明了光的波动性质,为波动光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图1所示,将一块平玻璃板的上表面加工成两楔形,两端与棱脊垂直,楔角较小(一般小于1度)。当单色光源照射在双棱镜表面时,经其折射后形成两束好像由两个光源发出的光,即两列光波的频率相同,传播方向几乎相同,相位差不随时间变化,那么,在两列光波相交的区域内,光强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满足光的相干条件,称这种棱镜为双棱镜。菲涅耳利用图2所示的装置,获得了双光束的干涉现象。图中双棱镜 是一个分割波前的分束器

    3、。从单色光源 发出的光波,经透镜 会聚于狭缝 ,使 成为具有较大亮度的线状光源。当狭缝 发出的光波投射到双棱镜 上时,经折射后,其波前便被分割成两部分,形成沿不同方向传播的两束相干柱波。通过双棱镜观察这两束光,就好像它们是由 和 发出的一样,故在其相互交叠区域 内产生干涉。如果狭缝的宽度较小,双棱镜的棱脊与光源平行,就能在白屏P上观察到平行与狭缝的等间距干涉条纹。 图3 现在根据波动理论中的干涉条件来讨论虚光源是和所发出的光在屏上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设虚光源和的距离为a,D是虚光源到屏的距离。令P为屏上的任意一点,和分别为从和到P点的距离,则由和发出的光线到达P点的光程差是:

    4、L令 和 分别为 和 在屏上的投影,O为 的中点,并设OPx,则从 及 得 , 两式相减,得另外又有。通常D较a大得很多,所以近似等于2D,因此得光程差为如果为光源发出的光波的波长,干涉极大和干涉极小处的光程差为即明、暗条纹的位置为由上式可知,两干涉条纹(或暗纹)之间的距离为所以当用实验方法测得x、D和a后,即可算出该单色光源的波长三实验方案1光源的选择由上式可见,当双棱镜与屏的位置确定以后,干涉条纹的间距 与光源的波长成正比。也就是说,当用不同波长的光入射双棱镜后,各波长产生的干涉条纹将相互错位叠加。因此,为了获得清晰的干涉条纹,本实验必须使用单色光源,如激光、钠光等。2测量方法条纹间距可直

    5、接用测微目镜测出。虚光源间距a用二次成像法测得:当保持物、屏位置不变且间距D大于4f时,移动透镜可在其间两个位置成清晰的实像,一个是放大像,一个是缩小像。设b为虚光源缩小像间距,b为放大像间距,则两虚光源的实际距离为a=,其中b和b由测微目镜读出。同时根据两次成像的规律,若分别测出呈缩小像和放大像时的物距S、S,则物到像屏之间的距离(即虚光源到测微目镜叉丝分划板之间的距离)D=S+S。根据上式,得波长与各测量值之间的关系为3光路组成本实验的具体光路布置如图所示,W为钠光光源,F为扩束器,B为双棱镜,M为测微目镜。L是为测虚光源间距a所用的凸透镜,透镜位于 与 在目镜处呈放大像,透镜位于 位置将

    6、使虚光源在目镜出呈缩小像。所有这些光学元件都放置在光具座上,光具座上附有米尺刻度,可读出各元件的位置。四实验仪器光具座、双棱镜、测微目镜、凸透镜、扩束镜、偏振片、白屏、可调狭缝、半导体激光器五实验内容1各光学元件的共轴调节调节激光束平行于光具座沿导轨移动白屏,观察屏上激光光点的位置是否改变,相应调节激光方向,直至在整根导轨上移动白屏时光电的位置均不再变化,至此激光光束与导轨平行。调双棱镜与光源共轴将双棱镜插于横向可调支座上进行调节,使激光点打在棱脊正中位置,此时双棱镜后面的白屏上应观察到两个等亮并列的光点(这两个光点的质量对虚光源相距b及b的测量至关重要)。此后将双棱镜置于距激光器约30cm的

    7、位置。粗调测微目镜与其它元件等高共轴将测微目镜放在距双棱镜约70cm处,调节测微目镜,使光点穿过其通光中心。(切记:此时激光尚未扩束,决不允许直视测微目镜内的视场,以防激光灼伤眼睛。)粗调凸透镜与其他元件等高共轴将凸透镜插于横向可调支座上,放在双棱镜后面,调节透镜,使双光点穿过透镜的正中心。用扩束镜使激光束变成点光源在激光源与双棱镜之间距双棱镜20cm处放入扩束镜并进行调节,使激光穿过扩束镜。在测微目镜前放置偏振片,旋转偏振片使测微目镜内视场亮度适中(注意:在此之前应先用白屏在偏振片后观察,使光点最暗)。用二次成像法细调凸透镜与测微目镜等高共轴通过“大像追小像”,不断调节透镜与测微目镜位置,直

    8、至虚光源大、小像的中心均与测微目镜叉丝重合。干涉条纹调整去掉透镜,适当微调双棱镜,使通过测微目镜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2波长的测量测条纹间距x。连续测量20个条纹的位置。如果视场内干涉条纹没有布满,则可对测微目镜的水平位置略作调整;视场太暗可旋转偏振片调亮。测量虚光源缩小像间距b及透镜物距S。提示:测b时应在鼓轮正反向前进时,各做一次测量。注意:不能改变扩束镜、双棱镜及测微目镜的位置;用测微目镜读数时要消空程。用上述同样方法测量虚光源放大像间距及透镜物距。六数据处理1.原始数据扩束镜位置:15.0cm成大像时凸透镜位置:47.0cm成小像时凸透镜位置:69.2cm条纹位置(mm):2.用一元线

    9、性回归计算条纹间距设第0条条纹的位置为,则第i条条纹的位置为,设=y,i=x,则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经计算得:相关系数计算波长及相对误差相对误差:3.计算不确定度参考书上的数据有:不确定度合成:七误差分析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自于两虚像间距的测量和物距的测量。1.两虚像间距测量的误差做实验时没做好等高共轴调节,使得虚光源大、小像的中心没能与测微目镜叉丝重合,这样在测量时就会引入误差。2.物距测量的误差本实验没有采用测读法对物距进行测量。由于虚光源的大、小像的清晰程度有一个范围,如果只向一个方向移动凸透镜来测量物距时,误差将会很大。由于缺少实验数据,在这里不能对该误差进行定量分析。严格地

    10、说,和并不在扩束镜平面上,本实验的D从扩束镜处量起不够准确,如果求出和的准确位置,将会给实验减少系统误差。下面给出准确测量a和D的方法:当扩束镜与测微目镜的距离D大于4f时,可以找到透镜的两个位置,在这两个位置上从测微目镜中都可以看到和的像(在实验方案中已用到此原理),对于这两个位置,分别有(和u即为两次成像时的物距,此处是为了区别和)得到 (实验中已用到此公式) (1)设两次成像中透镜移动的距离为A,则而D则是因而通过上式求得的D将更加准确,下面就用本文的实验数据为例,运用以上公式重新求激光的波长:波长为:相对误差:原来的方法测得的相对误差为4.62%,采用上述方法计算后误差变为原来的26.

    11、6%,即误差大致为原来的四分之一,虽然一次实验的实验数据可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我们能看到采用式(4)进行计算确实有它的合理性。八实验的注意事项及改进建议通过上面的误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本实验在测量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差,但这些误差不是不能避免的,通过适当的改进,可以尽可能地减少误差,对于上面提到的各种误差,在这里给出实验的注意事项及改进建议:1本实验的难点在于用二次成像法细调凸透镜与测微目镜等高共轴,如果等高共轴没有调好,将给实验测量带来很大误差,甚至导致实验失败,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学生在做这个实验时应该充分做好等高共轴的调节,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测量虚像间距带来的误差。2本实验应该采用测

    12、读法对物距进行测量。将凸透镜自左向右移动找到清晰像,记下位置,再将凸透镜自右向左移动找到清晰像,记下位置,取两位置的中心作为凸透镜成像位置,这将减少很大的测量误差。3采用(4)式来计算D。从前面的计算中可以看到,用(4)式代替原来的计算式可以减少误差,(4)式的使用是合理的。九感想通过本实验,基本熟练掌握了不同光源进行光路等高共轴调节的方法和技术,并且利用在实验中亲自测得的数据计算出了激光的波长,同时相对准确地得到了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再一次复习了实验结果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本实验在调试过程中有一个难点,当然也是对于实验是否成功的一个重点,那就是必须保证光路的等高共轴,同时这一技术也是具有一定

    13、难度的,原因在于实验光路上各种实验仪器比较多,但为了较好地呈现出清晰明显的结果,又必须保证这一点。在具体实验过程中,透镜的高度在调节时要松开紧固螺母,势必会改变透镜与光路方向的垂直,另外,导轨自身就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激光的平行不易实现。但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式只能是反复实践,逐渐总结规律,并指导好下一次的实验,这样做下去总会有比较好的实验现象出现。既是做好了反复实验的准备,就应该敢于舍弃之前的实验数据,取最为精确的实验数据。在进行光学实验中,普遍都存在实验设备的调试问题,如果不能做好实验准备,可能很难得到理想的实验现象。所以,必须要在调试过程中,严格地按照书上的步骤逐条进行,如果某一项没有达到要求,哪怕向前退一步调试,也不能忙乱地进行下一步。对于光学实验,必须要有耐心,越是急于看到实验结果,可能越是难于成功。同时,在记录实验数据时,也要十分认真,对于多是通过精度较高的仪器读数,一定要对每一个数位负责,因为一个数字的记误可能就会导致最终结果的不小差距。另外,这次的研究性报告提高了我们的分析能力。通过查阅资料,我们较深入地分析了本实验的误差,很好地提高了我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参考文献1李朝荣、徐平、唐芳、王慕冰,基础物理实验(修订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年2吕斯骅、段家忯,新编基础物理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注意事项

    本文(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菲涅耳双棱镜干涉.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