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docx

    • 资源ID:2221477       资源大小:93.04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docx

    1、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对儿童心理发 展的对比研究 学 院 师范学院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学生姓名 学 号 201011512000 年级 2010级 指导教师 职称 副教授 2014年 4 月 10 日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对比研究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学 号:201011512117 学 生: 指导教师:摘要: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出优秀孩子的关键。因此,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中国社会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很多家长即使已经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

    2、重要性,但是在家庭教育观念上仍存在一些误区,在处理家庭教育问题时仍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影响了中国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本研究以中国与西方“家庭教育观”的差异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和分析,找出当前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上的误区,中西方家庭教育存在教育倾向、教育目的、教育重心、教育方式、亲子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并针对这些误区与差异最后为中国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提出几点建议:1.端正对家庭教育的认识2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3.让孩子顺应其天性发展4.注重孩子的意志品质的培养5. 重新建构正确的教育方式。6.中国家长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发挥榜样作用。关键词:中西方

    3、;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观;差异;儿童心理发展Chinese and Western Family Education of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Major:Applied Psychology Student ID:201011512119Student:Wang Lin Instructor:Liao CaizhiAbstract:Family education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good family education is th

    4、e key to cultivate good children.Therefore, family education has become a long-term concern social problem.However, many parents have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education, but some errors still exist in the concept of family education.Majorities of parents still feel difficult faced with fami

    5、ly education problems, thu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Chinese family education . In this study, We take the difference China and Western family educationas the object of study, use the literature method and interview method,finally find out the misunderstandings existed in family education concept an

    6、d family education action by the methods of comparison and analysis.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amily education are education aims ,education objective, education tends , education mode and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etc.According to these misunderstandings and differences ,we p

    7、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1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family education. 2.Admitting that the child is the independent individual. 3 .Let the child to develop naturally .4 .Focus on childrens mental quality training .5 .To reconstruct the correct way of education. 6. Chinese parents should consta

    8、ntly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as good model of children.Key words:China and the west; Family education concept; Family education mode ; Differences;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绪论 1 绪 论 近期江苏卫视打造的首档科学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科学热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群表现卓越的天才儿童。大家都在惊叹天才是如何造就的同时,在2014年3月14日首场国际PK赛中意PK赛中,中国选手李

    9、云龙与意大利选手安德烈(两位同为12岁的天才少年)的不同表现所引发的中西方家庭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热议:什么是成功?成功是否等同于快乐?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成功?中国的家庭教育是否适合孩子的发展?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影响?中国家长应向西方家长学些什么?对此,本研究以中国与西方“家庭教育观”的差异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对比和分析来一一解决上述问题。 一、中国家庭教育观 (一)家庭教育与家庭教育观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10、,家庭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1。 家庭教育观主要是指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持的观点和看法,包括家长的人才观,亲子观,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等内容2。家庭教育的人才观是指家长对人才的看法和对成长的评判标准,父母的人才观决定了父母对子女成长的定向,要求以及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的亲子观指家长

    11、对父母与孩子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的态度,父母的亲子观决定了整个家庭氛围与家庭成员间的相处模式。家庭教育的儿童发展观是指家长对孩子的权利、地位以及对子女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规律的认识,父母的儿童发展观决定了孩子的发展倾向以及孩子成长为一个什么类型的人。家庭教育的教育观主要指家长对自身在孩子教育中所处的位置、要承担的职责以及所起的作用的认识,家长的教育观影响着儿童的认知、个性和社会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二)中国家庭教育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在教育、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最切身的感受就是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国家政策越来越好,社会资源越来越丰富,人们的重心从温饱

    12、问题逐渐转移到了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如何丰富精神文明生活等问题上3。与此同时,物价上涨,房价高的离谱,大学生就业难、经济全球化等问题也伴随而来。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加上独身子女政策引起的家庭结构的变革使得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资源、娱乐生活的同时也倍感压力。这一系列社会条件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父母家庭教育观与教育方式的变化。那么在当今形势下,人们持有怎样的家庭教育观呢?根据15个家长的访谈记录以及收集的相关资料,当下国内家庭教育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当代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度普遍提高,但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仍有待改进。 首先,家

    13、长都普遍意识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父母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责任,于是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上,一些家长干脆放弃自己的工作在家全职照顾孩子的生活与学习4。但是,大部分的家长虽然承认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在对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仍感到迷茫,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方式方法,盲目的按照经验以及自己当时的情绪状态来处理问题,有时候甚至伤害到孩子自己也感到后悔却不知道该如何补救。这类家长主要是平时工作比较忙,不擅长表达自身情感的家长。也有部分家长提出如何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如何发现自己正在实施错误的教育方式以及如何预见孩子在自

    14、己错误的教育方式下可能出现的问题等也是一件困难的事。2.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过分重视学校教育。 21世纪,大家关注的话题是“全球化”“竞争”“人才”“房价”“蜗居”“就业难”“北上广”“裸婚”等等,人们在憧憬丰富的物质生活与精神娱乐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空前巨大的生活压力。所有中国人,不管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都达成了共识,只有“人才”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生存下来。而什么样的人算是人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人们也得到了共识教育5。“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决定未来”已经深入人心。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但大多数家长把教育狭隘的理解成了学校教育,把知识也狭隘的理解成

    15、了学校课本上学的知识,把社会需要的人才狭隘的理解成了在学校取得高分的人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辅助孩子在学校教育上取得成功的教育。于是投入大量时间与金钱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文化课补习班以及兴趣班6。这部分家长主要是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家长,但也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宁愿家里省吃俭用也要为孩子支付高昂的补习费。重视教育本身没有错,但如果过了这个度不仅孩子辛苦,家长自身也会很辛苦。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前提与基础,任何教育都不能取代家庭教育对人一生的作用。3.当代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大的功利性,忽视对儿童品格、意志的培养。与传统养儿防老

    16、,光宗耀祖的家庭教育观念不同,大部分父母表示,自己对孩子的最大心愿就是希望他们成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很好的生存下去,因此不得不把让他们尽早的学习社会需要的技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虽然孩子会很辛苦,但现在的辛苦是为了将来的幸福7。这种观念本身并没有错,但很多家长对成才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在学校取得高分就是人才,认为成才孩子就会快乐,只要孩子成才就能获得美满的人生,持有这种心态的家长,超越孩子心理与生理的实际发展水平来要求孩子,让孩子超负荷的进行学业训练与艺术训练,一切认为对孩子将来发展没有用的事都不让孩子参加,因此忽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练,导致社会上出现很多高分低能的

    17、孩子。 4.在如何建立和睦的亲子关系上存在误区。 和睦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要平等地看待孩子,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选择择权和自主权,特别是关于孩子的事情要先征求孩子的意见,以理解、平等、尊重的心态对待孩子,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8。现在的家长,分为溺爱型,权威型,民主型三大类。现在的儿童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宝贝,很多家长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把孩子给爷爷奶奶照顾,中国的爷爷奶奶宠爱孙儿孙女是众所皆知的,一部分父母也觉得亏欠孩子,孩子出现问题时也不加制止,只是一味地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以换取孩子对自己的亲近感,以为这样就可以弥补不能照顾孩子的遗憾,让孩子和

    18、自己建立和睦的亲子关系。另一种种权威型的家长,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命令,不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就施以责备与惩罚,这种家长多在外工作或者做事比较强势,回到家中也没有及时转换角色,而是以同样苛刻的要求来对待孩子,不知道怎样与孩子相处,让孩子产生畏惧感。还有一种是民主型的父母,能够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与孩子建立了朋友关系。但是这种父母在中国相对较少,大部分都是溺爱型和权威型的。 5当今家庭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落后的、错误的教育方式9。 (1)打骂、体罚和指责。有些父母持有传统的家庭教育观,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才,棍棒下面出孝子”。在孩子犯错时,甚至是一些小错误都会严厉的惩罚孩子,常采用的方式不是打就是骂,、打

    19、骂后还要罚站、罚跪、不准吃饭等。 (2)溺爱、迁就和放任。有的父母持有的观点是;只有这样一个孩子,肯定要把自己全部的爱都给他,让他过最好的生活。特备是现在一种流行的说法,女儿要富养,父母对女儿更是宠爱有加,有求必应,千依百顺,不管她的要求是否合理。 (3)过多的指责和干预。不少家长怕孩子学坏、碰壁或者吃亏,已过来人自居,过多的指教、干预子女的学习、生活和自由,把自己的经验、意志强加给孩子,代替了孩子的感知、体验、判断和选择,甚至越位包办应该是孩子自己能干的事,会干的事。 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的差异 (一)西方家庭教育观 1西方家长尊重孩子的个性和主权。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任何

    20、人,包括父母都没有权利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 孩子自身才是自己的主人。家长不能替孩子做选择,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起启发、鼓励和引导孩子积极向上的作用。2.西方家长认为“孩子的心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10。父母深信孩子应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个性自然地成长,父母的职责仅仅在于发掘孩子的兴趣和潜能,引导其走上正确的道路,所以他们并不煞费苦心为孩子规划未来,不会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感兴趣的事,他们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 注重对孩子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3.西方家长重视对孩子劳动意识的培养和意志的锻炼。他们的家庭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出富有开拓精神、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他们让孩子从小就感受

    21、劳动,认识劳动的价值, 形成独立的劳动意识,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炼意志11。4.西方的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主张与孩子建立平等轻松的亲子关系,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 (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的差异 中西家庭教育观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倾向不同。中国父母重社会教化,十分重视社会适应性的教化,为他们的成长铺设康庄大道,旨在把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西方父母重视为子女提供一个可以与之抗争的成长环境,并养成他们独立的品行和坚强的意志,根据社会的变化和子女身心的特征不断的调节、灵活的选择自己的教育方式12。 2教育目的不

    22、同。中国父母十分看重人们对他们的教子方面作出的誉毁,认为子不教父之过。西方家庭教育则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准备生存,他们所强调的“博雅教育”具有一种塑造心智的价值。 3教育重心不同。中国传统文化所掌握的是生命与道德,所以十分重视生命、人伦和道德修养。所以家长培养孩子修身养性,自我收敛,讲求含蓄,强调等级观念。西方文化所掌握的则是知识,家庭对儿童主要是启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借由引发对大自然的兴趣,让孩子们具有广大的想象空间,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是西方家教的重心13。 4教育方式不同。中国父母多是采用封闭式教育,以说教为主,孩子的学习是接受的多,户外活动少。西方更强调孩子的“悟”。他们喜欢让孩

    23、子亲身厉行,去大自然中,去生活中探求知识,家长会主动带孩子去探求大自然的奥秘,去认识社会。 5情感沟通方式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含蓄的缘故,中国家庭不太善于表达爱,情感教育沟通比较少,孩子的沟通也是极富特色的。西方家庭中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表达父母对子女的赞赏。西方父母更注重个人素质与情感沟通。西方父母很高兴在别人面前夸奖自己的孩子,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而中国谦虚的作风使家长不乐于这样,他们认为会使孩子骄傲,他们更喜欢挑剔强化孩子的弱点14。 三、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一)李云龙pk安德烈,赢了比赛输了教育在江苏电视台的最强大脑中外PK上,来自中国的李云龙和来自意

    24、大利的安德烈进行了一场堪称令人喘不过气来的比赛。虽然比赛以中国的李云龙胜出而宣告结束,但是,比赛中所引发出得中西方家庭教育问题却引人深思。 二人所挑战的项目是“二进制记忆对决”。同时,本场也再现最强“活”道具。在50对新人齐聚舞台后,两位选手蒙上眼睛,50对新人打乱顺序站成一队。挑战者摘下眼罩后,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正确排列出舞台上新郎新娘的次序。挑战者李云龙仅花了一分多钟便完成挑战任务,但当安德烈报出自己的答案验证自己记忆时,李云龙却因怀疑自己的排序答案而突然崩溃大哭,甚至哭到撑不住自己的身子。尽管在场嘉宾一度安慰他,但是神色黯淡的李云龙依旧泪眼涟涟。 反观安德烈,同样是12岁,而且在异国他乡

    25、进行比赛,整个比赛过程中淡定从容,看的出来是在真正享受比赛的过程。李云龙花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这无疑会给安德烈增加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安德烈丝毫不受影响,仍然从容不迫地成功完成了比赛,这体现出安德烈超强的抗压能力与心理素质以及强大的自信心。在李云龙情绪失控时,他表示自己与对手一样难过。而当李云龙胜出后,也在失望的情绪下表现得十分大方,场内场外的观众无一不被安德烈小小的身子板里所蕴含的的善良与宽阔的胸襟所感动。此场比赛,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国家的天才少年在面对压力与挫折时的不同态度以及应对方式。李云龙的好胜心明显强于安德烈。表现在急于在时间上抢占先锋,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任务,在准确度上无法保证,内

    26、心还不够强大,以至于在科学助理给安德烈核对结果时,觉得自己记对了、摆“错”了,情绪完全失控,导致现场一片沉闷。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的孩子是何等在乎一时的得失,何等在乎结果而不享受过程。李云龙就是奔着结果而云的,而安德烈则是在享受比赛的过程,并将其与结果紧紧联系在一起。联想到中国的教育,说到底,培养出来的学生都象李云龙一样,只要结果,不要过程。最终,真正有真才实学的并不多,能够享受读书快乐、享受童年的更少。那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两位天才少年不同的品格与性格呢?我们可以从前期的节目介绍中发现,两位少年所受的家庭教育占很大因素。相比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安德烈每天下午都有时间玩自己喜欢的足球,周末

    27、会和父母一起旅游放松,李云龙却一天假期都没有,每天都在严格训练自己。据曝料,李云龙三岁半学棋,四岁就能赢业余二段。七岁开始接触魔方,8岁获得了魔方速拧比赛的儿童组世界冠军。李父曾表示:“希望儿子能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但是如此激进的家庭教育方式引人深思:“到底是孩子自己的梦想重要?还是家长的梦想重要?”因为李云龙在节目中表示自己没有梦想。他在节目中当场崩溃除了害怕失败,可能更大的因素在于父亲施以的巨大精神压力,让他无法把这场比赛只当做自己的比赛,从而无法享受比赛的过程。我并不是说李云龙敢于挑战、勇于取胜的精神是错的,也并没有批判李云龙的严父“蛋叔”的教育方式,因为在他严格的栽培

    28、下,李云龙的确取得了超越同龄人的超强记忆力,这对李云龙以后的学习生活都会很有帮助,对社会也会有用武之地。我要说的是,我们在对孩子的智力进行开发锻炼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了对孩子性格、品格、意志的培养。因为一个孩子能否在社会上生存,能否更好的适应社会,超强的智力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李云龙来说,比赛场上的那种表现,真的让人很担心。因为,这样的孩子,如果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一旦遭遇失败和挫折,就有可能会崩溃,出现种种意想不到的结果。而只有像安德烈那样,更多地享受比赛过程、享受学习和思考带来的快乐,才会有健康的心理和名利思想。从孩子的发展来看,中国虽然赢

    29、得了暂时赛场上的胜利,却输了教育,牺牲了孩子的童年与快乐。这场比赛最终的赢家是安德烈的父母,是意大利的家庭教育! (二)洋媳妇教育孩子的方法,让中国婆婆大开眼界 看到一篇文章,很能说明中西方家庭教育观的差异以及不同家庭教育观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等问题。这个故事从一个中国婆婆的视角出发,从日常生活中洋媳妇儿苏珊教育孩子托比的不同场景中反映出中国家庭与西方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以及对儿童所起的不同作用效果15。 1.穿衣问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调查显示,中国大部分父母可能在孩子8岁以前都还在包办孩子的穿衣问题。理由是孩子太小,不会做。故事中的3岁的托比,每天早上吃完饭后,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鞋子,

    30、再自己穿上。毕竟只有3岁,还搞不清裤子的正反面和鞋子的左右脚。有一次托比把裤子穿反了,婆婆赶紧上前想帮他换,却被媳妇制止。她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那一整天,托比反穿着裤子跑来跑去,媳妇像没看见一样。直到又一次,托比出去玩,被邻居家5岁的小姑娘露西嘲笑才意识到自己裤子穿反了。于是他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中国婆婆不禁回想到她的外孙女五六岁时不会用筷子,上小学时不会系鞋带。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个周末都要带回家一大堆脏衣服。 很明显,在洋媳妇的教育下托比将来会成为一个自主独立、生活自理

    31、能力强的孩子,也更容易养成坚强、自信等优秀的人格品质。反观中国教育方式下的孩子更容易养成依赖性强、耐性差、抗挫能力差等人格品质。 2.用餐问题不吃饭就饿着 孩子的吃饭问题也是中国父母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很多中国父母基本上是哄孩子吃饭,骗孩子吃饭、逼孩子吃饭。故事中的托比每早醒来后,媳妇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顾自地忙去了。托比会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托比也有闹情绪,不肯吃饭的时候。一次小托比一把将盘子推到了地上,盘子里的食物洒了一地。苏姗看着托比,认真地说:“看来你确实不想吃饭!记住,从现在到明天早上,你什么都不能吃。”托比点点头,坚定地回答:“Yes!”晚上,婆婆做了一大桌托比最爱吃

    32、的中国菜。但媳妇却按照约定,不顾婆婆反对坚持不让托比吃饭。直到第二天早上这个约定才结束。因此大部分情况下,托比吃饭都很积极,他不想因为“罢吃”而错过食物,再受饿肚子的苦。中国婆婆想起自己的外孙女,她像托比这么大时,为了哄她吃饭,几个大人端着饭碗跟在她屁股后面跑,她还不买账,还要谈条件:吃完这碗买一个玩具,再吃一碗买一个玩具到底哪种教育下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更懂得珍惜,更懂得感恩,更懂得三思而后行,有更强的自控能力呢?不言而喻。 3.社交问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这身 在中国,大部分父母会过多干涉孩子的交友问题,害怕孩子结交到坏朋友,害怕孩子吃亏,把孩子们在玩耍过程中发生的打闹争吵问题看得很严重。有一天,婆婆和媳妇带托比去公园玩。托比和两个女孩儿玩厨房游戏。玩耍过程中,淘气的托比拿起小锅,使劲在一个女孩儿头上敲了一下,把两个女孩吓得大哭起来。大概托比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也站在一旁愣住了。 媳妇的处理方式是,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她一声不吭,拿起


    注意事项

    本文(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