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园林建筑常用设计规范.docx

    • 资源ID:2208023       资源大小:26.26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园林建筑常用设计规范.docx

    1、园林建筑常用设计规范园林建筑设计常用规范条文摘抄一-规范收集一关于园林建筑的规范问题,工作中时常碰到。这也是极其重要的,是一 个设计中最基本的遵循原则,也是不可忽视的专业性要求。但是,由于 没有专门的园林设计规范文献,只能在相关的专业规范中寻找,每次需 要查找时都要花上一些时间。为以后工作查阅方便,今天特集中摘抄部 分园林建筑设计规范条文,也分享给各位同行,希望大家接力补充。 本摘抄文本有待补充、完善,且一时无法复制规范原有附图;因篇幅所限, 规范的相应条文说明也未能一并摘录。使用时请以规范原文为准丿园林建筑设计常用规范条文摘抄-一规范收集一一、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2

    2、002年版)8. 0.2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 前小路四级。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下例规定:8. 0. 2. 1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8. 0. 2. 2小区路: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 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8. 0.2.3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 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8. 0. 2. 4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 5m;8. 0.2.5在多雪地区,应考虑堆积清扫道路积雪的面积,道路 宽度可酌情放宽,但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 定。

    3、8. 0.3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例规定:8. 0. 3. 1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 0. 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 表8. 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 大纵坡机动车道20. 2W&0LW200mW5. 0LW600m非机动车道20. 2W3. 0LW50mW2. 0 LWlOOm步行道20. 2W8. 0W4. 0注:L为坡长(m)8. 0. 3.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 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8. 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例规定:8. 0. 5. 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

    4、主要 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岀入口间 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 X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 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 0. 5. 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 0. 5. 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 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 0. 5. 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 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 5m,纵坡不应大

    5、于 2. 5%;8. 0. 5. 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 不小于12mX 12m的回车场地;8. 0. 5. 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 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地坡道。8. 0. 5. 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 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 面;8. 0.5. 8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 符合表8. 0.5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最小距离(m) 表8. 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 宅间小路建筑物面无出入口高层5多层33322向道路

    6、有出入口52.5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咼层4多层2221.51.5围墙面向道路1. 51.51.5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文屮黑体字为强制性条文)3. 5.1居住区道路、公共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应设置无障碍设 施,并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相连接。5.3.1建筑基地地面和道路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 2%,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 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2基地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其 坡长不应大于200m,

    7、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其坡长不应大 于8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5%,其坡长不应大于600 m; 横坡应为1%2%;3基地非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 2%,亦不应大于3%, 其坡长不应大于5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2%,其坡长不 应大于100 m;横坡应为1%2%;4基地人行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在多 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4%,横坡应为1%2%;5基地内人流活动的主要地段,应设置无障碍人行道。6.4. 3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架空层及避难层的净高不应低于2m。6. 6. 1台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 3m,踏步高度不 宜大于0.1

    8、5 m,并不宜小于0.10 m,踏步应防滑。室内台阶踏 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2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0.7 m并侧面凌空时,应有 防护设施。6.&2坡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内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 8,室外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0;2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 m时,宜设休息平台,平台 宽度应根据使用功能或设备尺寸所需缓冲空间而定;3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1: 12,困难地段不应大于1: 8;4自行车推行坡道每段坡长不宜超过6 m,坡度不宜大于1: 5;5机动车行坡道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的规定;6坡道应采取防滑描施。6.6.

    9、3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 凌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2临空高度在24 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 m,临 空高度在24 m及24 m以上(包括屮高层住宅)时,栏杆高度不 应低于1. 10 m;注:栏杆高度应从楼地面或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如底部 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22 m,且高度低于或等于0.45 m的可踏部位, 应从可踏部位顶面算起。3栏杆离楼面或屋面0.10 m高度内不宜留空。4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活动场所的栏 杆必须采用防止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当

    10、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 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 11 m;5文化娱乐建筑、商业服务建筑、体育建筑、园林景观建筑 等允许少年儿童进入活动的场所,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 杆件净距也不应大于0. 11 mo三、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文屮黑体字为强制性条文)6.1.1居住区道路进行无障碍设计应包括以下范围:1居住区路的人行道(居住区级);2小区路的人行道(小区级);3组团路的人行道(组团级);4宅间小路的人行道。6.1.2居住区各级道路的人行道纵坡不宜大于2.5%。在人行步 道屮设台阶,应同时设轮椅坡道和扶手。6.1.3居住区道路无障碍实施范围,应符合本规范第3章的

    11、有关 规定。6.1.4居住区道路无障碍设计内容,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有关 规定。6.2. 1居住区公共绿地进行无障碍设计应包括以下范围:1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2小游园(小区级);3组团绿地(组团级);4儿童活动场。6.2. 2各级公共绿地的入口与通路及休息凉亭等设施的地面应 平缓防滑;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6.2.3在休息座椅旁应设轮椅停留位置。6.2.4公共厕所的入口、通道及厕位、洗手盆等的无障碍设计, 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第8节的有关规定。6.2. 5居住区级和小区级公共绿地入口地段应设盲道,绿地内的 台阶、坡道和其它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提示盲道。6.2.6组团级绿地和儿童活

    12、动场的入口应设提示盲道。7.1.1建筑入口为无障碍入口时,入口室外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 50 o7.1. 2公共建筑与高层、中高层居住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必须设 轮椅坡道和扶手。7. 1. 3建筑入口轮椅通行平台最小宽度应符合表7. 1. 3的规定。7.1.4无障碍入口和轮椅通行平台应设雨棚。表7. 1.3 入口平台宽度建筑类別入口平台最小宽度(m)1.大屮型公共建筑22. 002.小型公共建筑21. 503.中、高层建筑、公寓建筑22. 004.多、低层无障碍住宅、公寓建筑21. 505.无障碍宿舍建筑21. 507.2.1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直角形或折返形,不 宜设计成弧形。7

    13、.2.2坡道两侧应设扶手,坡道与休息平台的扶手应保持连贯。7.2.3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扶手栏杆下端宜设高不小于50mm的 坡道安全挡台。7.2.4不同位置的坡道,其坡度和宽度应符合表7. 2. 4的规定。坡道位賈最大坡度最小宽度(m)1.有台阶的建筑入口1: 1221. 202.只设坡道的建筑入口1: 2021. 503.室内走道1: 1221. 004.室外通路1: 2021. 505.困难地段1: 101: 821. 207.2.5坡道在不同坡度的情况下,坡道高度和水平长度应符合表7.2. 5的规定。表7. 2.5 不同坡度高度和水平长度坡度1:201:161:121:101:8最大高度(

    14、m)1. 501.000. 750. 600. 35水平长度(m)30.0016.009. 006. 002. 807.2.6 1: 101: 8坡度的坡道只限用于受场地限制改建的建筑物和室外通路。7.2.7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不应光滑。7.2.8坡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休息平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 50m。7.3.1乘轮椅者通行的走道和通路最小宽度应符合表7. 3. 1的 规定。表7. 3.1 轮椅通行最小宽度7.3.2人行通路和室内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松动和不积水。7.3.3使用不同材料铺装的地面应相互取平;如有高差时不应大 于15mm,并以斜面过渡。7.3. 4人行通路和建筑入口的雨水算

    15、子不得高出地面,其孔洞不 得大于 15mmX 15mm。7. 6.1供残疾人使用的扶手应符合下列规定:1坡道、台阶及楼梯两侧应设高0.85m的扶手;设两层扶手时,下层扶手高应为0. 65m;2扶手起点与终点处延伸大于或等于0. 30m;3扶手末端应向内拐到墙面,或向下延伸0. 10mo栏杆式扶 手应向下成弧形或延伸到地面固定;4扶手内侧与墙面的距离应为4050mm;5扶手应安装坚固,形状易于抓握。扶手截面应符合表7. 6. 1的规定。建筑类别最小宽度(m)5.建筑基地人行通路21. 50表 7. 6. 1扶手截而尺寸7. 6. 2安装在墙面的扶手托件应为L形,扶手和托件的总高度宜 为 7080

    16、mm。7.11.1距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 停车车位。7.11.2残疾人停车车位的地面应平整、坚固和不积水,地面坡 度不应大于1: 50o7.11. 3停车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 20m的轮椅通道, 应使乘轮椅者从轮椅通道直接进入人行通道到达建筑入口。7.11.4停车车位一侧的轮椅通道与人行通道地面有高差时,应 设宽1.00m的轮椅坡道。7.11.5停车车位的地面,应涂有停车线、轮椅通道线和无障碍 标志,在停车车位的尽端宜设无障碍标志牌。园林建筑设计常用规范条文摘抄-一规范收集二 四、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 (2001年版)(文屮黑体字为强制性条文)

    17、第6. 0. 1条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 心线间距不宜超过160mo当建筑物的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 m 或总长度超过220 m时,均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第6. 0.2条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的门洞时,其净高和净宽 不应小于4 m;门跺之间的净宽不应小于3.5m。第6. 0.7条建筑物的封闭内院,如其短边长度超过24 m时, 宜设有进入内院的消防车道。第6. 0.8条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置 消防车道。第6. 0.9条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 5 m,道路上空遇 有管架、栈桥等障碍物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 mo第6. 0.10条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

    18、它车道连通。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和面积不小于12 m X12 m的回车 场。供大型消防车是用的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5 m X15 mo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五、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2001年版)(文屮黑体字为强制性条文)4.3.1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消防车道 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高层建筑 的沿街长度超过150 m或总长度超过220 ni时,应在适屮位置设 置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高层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通道Z间的距 离不宜超过80 mo4.3

    19、.2高层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 m时,宜 设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4.3.3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消防车道。4.3.4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 00 nio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 外墙宜大于5. 00 m,消防车道上空4. 00 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 碍物。4.3.5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 m X15 mo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 m X 18 m。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4.3.6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 4. 00 mo4.3.7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Z间,不应设置妨碍登

    20、高消防车操作 的树木、架空管线等。六、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本规范全部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4.1.2住宅至道路边缘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4.1.2的规定。表4.1.2住宅至道路边缘最小距离(m)截面尺寸(mm)圆形扶手3545 (直径)矩形扶手3545 (宽度)路面宽度与住宅距离小于6 m69 m大于9 m住宅而向道路无出入口咼层235多层233有出入口2. 55住宅山墙面向道路高层1. 524多层1. 522注:1当道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缘。2表中“一”表示住宅不应向路面宽度大于9m的道路开设出入口。4. 3.1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一个出入口可以

    21、通达机动车。4.3.2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双车道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m;宅前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2. 5 m;2当尽端式道路的长度大于120 m时,应在尽端设置不小于12 m X12 m的回车场地;3当主要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4在抗震设防地区,道路交通应考虑减灾、救灾的要求。4.3.3无障碍通路应贯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表4. 3.3的规定。表4.3.3坡道的坡度2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广场路口应设缘石坡道,其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坡度应小于1: 20,坡宽应大于1.2 mo3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 5 mo4. 3. 4居住

    22、用地内应配套设置居民自行车、汽车的停车场地或停车库。4.4. 1新区的绿地率不应低于30%o4. 4. 2公共绿地总指标不应少于1兀/人。4. 4. 3人工景观水体的补充水严禁使用自来水。无护栏水体的近岸2 m范围内及园桥、汀步附近2 m范围内,水深不应大于0. 5nio4. 5.1地面水的排水系统,应根据地形特点设计,地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0.2%。4. 5.2住宅用地的防护工程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台阶式用地的台阶Z间应用护坡或挡土墙连接,相邻台地 间高差大于1.5m时,应在挡土墙或坡比值大于0. 5的护坡顶面 加设安全防护设施;2 土质护坡的坡比值不应大于0.5;3高度大于2 m的挡土墙和

    23、护坡的上缘与住宅间水平距离不 应小于3 m,其下缘与住宅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 mo 5.2.2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 以下不应低于1. 05 m;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1. 10 mo栏杆 应防止攀登,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 mo5.3.1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应对下列部位进行无障碍设计:1建筑入口;2入口平台;3候梯厅;4公共走道;5无障碍住房。5. 3. 2建筑入口及入口平台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2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表5. 3. 2的规定;表5. 3.2坡道的坡度高度(m)1. 501. 000. 75W1:

    24、 20W1: 16W1: 123供轮椅通行的门净宽不应小于0.8 m;4供轮椅通行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 留有0.50 m的墙面宽度;5供轮椅通行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 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应安装高0. 35 m的护门板;6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15 m m,并应以斜坡 过渡。5. 3. 3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台空宽度不应小于2. 00 nio5. 3. 4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 20 mo七、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第4.3.2条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 大于0. 7m,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

    25、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 近2. 0m范围以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 5m。第4. 3.3条溢水口的口径应考虑常年降水资料屮的一次性 最高降水量。第4. 3. 4条护岸顶与常水位的高差,应兼顾景观、安全、游人近水心理和防止岸体冲刷。第5. 1.2条园路宽度宜符合表5. 1. 2的规定。园路宽度(m) 表5.1.2高度(m)1.000. 750. 600. 35坡度16W1: 12W1: 10W1: 8园路陆地面积(hm2)级别50主路2.03. 52. 54. 53. 55. 05.0 7.0支路1. 22. 02.03. 52. 03. 53. 55. 0小路0. 91. 20.9 2.01.2 2

    26、.01. 23. 0第5.1.3条园路线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 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它设施结 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二、 创造连续展示园林景观的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透视 线;三、 路的转折、衔接通顺,符合游人的行为规律。第5. 1.4条 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粒料路 面横坡宜小于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山地公园的园路 纵坡应小于12%,超过12%应作防滑处理。主园路不宜设梯道, 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36%。第5. 1.5条支路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纵坡超过15% 路段,路面应作防滑处理;纵坡超过18%,宜按台阶、梯道设 计,台阶踏步数不得少

    27、于2级,坡度大于58%的梯道应作防滑 处理,宜设置护栏设施。第5.1.6条经常通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4m,转弯半 径不得小于12m。第5.1.7条园路在地形险要的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第5.1.8条通往孤岛、山顶等卡口的路段,宜设通行复线; 必须沿原路返回的,宜适当放宽路面。应根据路段行程及通行难 易程度,适当设置供游人短暂休憩的场所及护栏设施。第5. 3.3条通行车辆的园桥在正常情况下,汽车荷载等级 可按汽车一10级计算。第5. 3. 4条非通行车辆的园桥应有阻止车辆通过的措施, 桥面人群荷载按3. 5kN/m计算。第5. 3.5条作用在园桥栏杆扶手上的竖向力和栏杆顶部水 平荷载均按1

    28、.0 kN/m计算。第7.1.2条游览、休憩、服务性建筑物设计应符合下列规 定:一、 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其它造园要素统一 协调;二、 层数以一层为宜,起主题和点景作用的建筑高度和层数 服从景观需要;三、 游人通行量较多的建筑室外台阶宽度不宜小于1.5m; 踏步宽度不宜小于30c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16cm;台阶踏步数 不少于2级;侧方高差大于1.0 m的台阶,设护栏设施;四、 建筑内部和外缘,凡游人正常活动范围边缘临空高差大 于1. 0 m处,均设护栏设施,其高度应大于1. 05 m;高差较大 处可适当提高,但不宜大于1.2 m;护栏设施必须坚固耐久且采 用不易攀登的构造,其竖向

    29、力和水平荷载应符合本规范第5. 3. 5 条的规定;五、 有吊顶的亭、廊、敞厅,吊顶采用防潮材料;六、 亭、廊、花架、敞厅等供游人坐憩之处,不采用粗糙饰 面材料,也不采用易刮伤肌肤和衣服的构造。第7. 1. 3条游览、休憩建筑的室内净高不应小于2. 0m;亭、 廊、花架、敞厅等的楣子高度应考虑游人通过或赏景的要求。第7. 2. 1条河湖水池必须建造驳岸并根据公园总体设计中 规定的平面线形、竖向控制点、水位和流速进行设计。岸边的安 全防护应符合本规范第7. 1.2条第三款、第四款的规定。第7. 2.2条素土驳岸一、 岸顶至水底坡度小于100%者应采用植被覆盖,坡度大 于100 %者应有固土和防冲

    30、刷的技术措施;二、 地表径流的排放及驳岸水下部分处理应符合有关标准的 规定。第7. 2.3条人工砌筑或混凝土浇注的驳岸应符合下列规定:一、 寒冷地区的驳岸基础应设置在冰冻线以下,并考虑水体 及驳岸外侧土体结冻后产生的冻胀对驳岸的影响,需要采取的管 理措施在设计文件屮注明;二、 驳岸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7)的规定。第7. 2.6条叠山、置石和利用山石的各种造景,必须统一 考虑安全、护坡、登高、隔离等各种功能要求。第7. 2.7条叠山、置石以及山石梯道的基础设计应符合建 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7)的规定。第7. 2.9条叠石必须保持本身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山石衔 接以及悬挑、山洞部分的山石Z间、叠石与其它建筑设施相接部 分的结构必须牢固,确保安全。山石勾缝做法可在设计文件屮注 明。


    注意事项

    本文(园林建筑常用设计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