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西安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docx

    • 资源ID:2207458       资源大小:25.38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安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docx

    1、西安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 西安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 系 (室: 管理系 专业班级: 旅游管理0702 学生姓名: 孟哲 学 号: 0703040208 指导教师: 张晓明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西安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内容摘要旅游空间结构反映旅游系统诸要素之间的空间组织关系,它表达了旅游活动的空间特征,也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旅游业是西安的重要支柱产业,西安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为区域旅游空间的合理布局与开展、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旅游可持续开展等方面研究提供了根底性支持。从旅游节点、通道要素、区域要素、城市旅游客源地市场四个要素着手,

    2、对西安市旅游空间结构进行划分并做出旅游开展空间组织方案。关键词:旅游空间结构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旅游节点Tourism Node 旅游地屏蔽现象tourism area screen phenomenon 西安市绪论 1一、西安市旅游空间结构要素分析 1(一)旅游节点要素 1(二)旅游通道要素 2(三)旅游区要素 2(四)旅游客源市场要素 2二、西安市旅游空间结构划分及分析 3一西安古城区城市旅游空间结构问题分析 3二西安古城区外围区域旅游空间结构问题分析 4三、西安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屏蔽现象分析 4一旅游地屏蔽现象的涵义 4二西安市主要的屏蔽现象 5三减弱屏蔽现

    3、象的经验方法 5四、旅游开展空间组织方案 5一古城区空间组织的设计方案 51、近代革命文化游览线路街道路线型模式 62、书香墨宝文化游览线路景点依托型模式 63、五宗并呈文化游览线路街道路线型模式 64、清真回坊文化游览线路街区团块型模式 6二古城区外围区域旅游开展空间组织方案 61、秦皇秘境探寻游 72、周至户外探险游 73、终南山寻仙访道游 7结论 7致谢 8参考文献 9绪论旅游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旅游系统诸要素之间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相互关联所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及状态。近几年来,区域尺度的旅游空间结构成为研究热点,事实上通过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是为了对旅游地资源禀赋、地理

    4、区位、经济背景等进行综合分析、合理评价,结合其上一级和次一级旅游规划内容,科学地组织旅游线路和整个区域旅游开发的主次和先后,构建总体旅游空间结构。这种研究对区域旅游开发的特色及方向、 旅游资源的空间配置等有更实际的指导意义。西方学者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研究旅游的空间结构,研究尺度包括全国水平、区域水平和地方水平3个层次。研究内容主要关注旅游活动空间行为、旅游区的空间布局,并结合区位论、核心边缘理论,指导具体的旅游开发实践。我国学术界的研究主要涉及宏观层面的旅游区划(包括全国性旅游区划和省级行政区的旅游区划研究)、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和微观层面的旅游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旅游

    5、地的空间组织形态及其演化模式、旅游流空间结构以及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等方面。但是,目前我国对这种区域旅游空间的研究主要在省级或多个跨省跨市区的研究尺度上,而对于市(县)区域范围的研究较少。 西安,古城长安,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自然景观峭拔险峻,独具特色,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王顺山、骊山、楼观台、辋川溶洞等风景名胜区,更有周边的森林公园十余个。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辉映,构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韵风姿。为实现西安旅游业持续快速开展,必须整合旅游资源并进行深度开发利用,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因此,研究分析西安市旅游空间结

    6、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西安市旅游空间结构要素分析旅游空间结构是人类旅游活动作用于特定地域范围所形成的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旅游节点、旅游通道、旅游区及旅游客源市场4 个主要要素。(一)旅游节点要素旅游空间结构中的节点要素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旅游活动最频繁、最集中的地方,并按照本身的功能特征在各个方向上构成一个空间吸引域,即所谓的节点区域。由于西安市的旅游节点很零散,所以可以将其分为古城区节点和古城区外围节点两大类。西安古城区目前的旅游空间结构主要有两个旅游节点,一个是以钟鼓楼和大清真寺为核心的古城区中心旅游节点,一个是以西安碑林博物馆和南门为核心的古城区南部旅游节点。这两个旅游节点是西安

    7、古城区城市旅游开展的最主要支撑。但西安古城区的旅游节点数量过少,覆盖范围过小,蕴含的旅游资源缺乏以反响西安古城风貌,影响了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所本应有的感知力和影响力。根据旅游节点区位的优良性、效劳要素的全面性,吸引物级别上下等要素,可以考虑将秦兵马俑博物馆、大雁塔、黑河森林公园建设成为西安古城区外围区域的三个首要旅游节点。(二)旅游通道要素旅游空间中的通道要素不仅包括连接旅游节点间的路径,还包括旅游者进出目的地的交通线路。旅游景点之间并不都是直接连通的,根据对人的心理行为研究说明,大多旅游者不喜欢走回头路。也就是说循环的旅游路线更便于开展旅游活动。区域内的一些主要的交通干道往往是旅游者进入该

    8、地的主要通道,是旅游者对该区域的首要印象。这些不仅仅是联系旅游节点的轨迹,而且会直接影响旅游者对整个区域的形象定位。如果在进行区域规划时考虑此因素,那么会对旅游空间结构起到优化升级的效果。与此同时旅游者的进出通道更不能单一, 而应是公路、铁路及航空所构成的立体交通网。西安的交通体系比拟兴旺。航空方面,咸阳国际机场共开通74个国内外通航城市,开通航线129条,其中国内、国际和地区分别为120条、8条和1条,极大地提高了游客的入境速度;铁路方面,有陇海、宝成、宝中、宁西、西康、襄渝等重要干线;线路纵贯南北、横跨东西、覆盖陕西全省;辐射甘肃、宁夏、河南、山西、四川、湖北、重庆等省市局部地区。是承东启

    9、西、连接南北的咽喉要道,是进出川、渝、滇、黔西南地区的运输通道,是西北乃至全国重要客货流集散地和转运枢纽之一,近年来又增加了郑西高速铁路,在西部乃至全国路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公路方面,有9条国家高速在此交汇,形成了贯穿全省、辐射周边省市的高等级“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系统,有公路2800多公里,有6条国道干线通过。绕城高速、机场新线建成,二环路、三环路全面贯穿。市区与所辖区县全部开通高速公路。比拟兴旺的交通网络为旅游活动顺利地开展提供保证。(三)旅游区要素旅游区是指受旅游节点吸引或辐射影响而形成的特定的空间范围,由一个或多个相似的旅游节点组成,是各种旅游活动的场所,其空间范围和内部要素的密集

    10、程度都会随它们与节点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状态而变化。域面上假设出现新的节点,那么其开展实力就会增强。古城外围旅游区的旅游节点密度很大,加上近几年新的旅游节点的开发,从而形成实力很强的旅游区。受传统文化旅游的影响,钟鼓楼、大雁塔旅游区的知名度较高,随着休闲体验旅游工程的增加,这些区域的开展越来越完善。现代旅游方式的多元化,特别是对观光、休闲的需求增加,以休闲、观光、生态旅游著称的旅游区展现出其内在的潜力。(四)旅游客源市场要素客源地市场区域是指旅游者以及潜在旅游者长期居住的区域。旅游者到旅游目的地体验当地独特的异域风情及人文风俗,他们往往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目的来选择,并且或多或少的受到客源地各种主客

    11、观因素的影响。受社会经济以及历史文化传统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西安的主要海外市场以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以及欧美国家为主。尽管近年来西安旅游的海外游客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国内市场仍占主要地位。对于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点)和旅游者而言,都存在与外部联系程度随空间距离增加而递减的现象。根据距离空间距离递减规律,一般将客源旅游市场划分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时机市场(边缘市场)3个层次。二、西安市旅游空间结构划分及分析旅游空间结构有单节点、多节点和链状节点3 种类型。单节点旅游空间结构只包含一个中心吸引物或一个吸引物聚集体,旅游者只为这个吸引物而来,支持旅游活动开展的系统部门以及相关的配套效劳设施相对

    12、不完备,其空间范围比拟狭小。但伴随着该区域旅游规模的扩大, 以及一些潜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多节点并存的空间结构开始出现。包括首要节点、 次要节点和末端节点。首要节点是指区域内的核心吸引物聚集体,且有完善的旅游效劳配套设施,是旅游者作出选择的原始动力;次要节点和末端节点是增加区域内整体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并且能帮助形成循环的旅游线路。为满足旅游需求的多样性,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旅游节点越来越多,风格性质各异的旅游区开始出现,区域的旅游空间趋于成熟,这就是所谓的链状节点。通过对西安市旅游节点要素、旅游通道、旅游区等要素的分析,西安市旅游空间结构向链状节点方向开展,并且可以从古城区和古城区外围两大方

    13、面构建线条清晰的旅游区。一西安古城区城市旅游空间结构问题分析西安市古城区分布着纵横交错的古街小巷43条,主要的历史遗址16处,古建筑27处,历史民居29处,佛、道、伊斯兰等寺院19座。人文旅游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丰富,其分属4大类、14个亚类、73个根本类型,是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城市旅游开展的重中之重。西安古城区目前的旅游空间结构主要有两个旅游节点,一个是以钟鼓楼和大清真寺为核心的古城区中心旅游节点,一个是以西安碑林博物馆和南门为核心的古城区南部旅游节点。这两个旅游节点是西安古城区城市旅游开展的最主要支撑。但西安古城区的旅游节点数量过少,覆盖范围过小,蕴含的旅游资源缺乏以反响西安古城风貌,影

    14、响了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所本应有的感知力和影响力。西安古城区目前形成的旅游区主要有书院门文化旅游区和北院门回民文化旅游区。多年来,西安古城区旅游开展主要重视单个旅游景点,无视旅游区的开展,导致旅游区数量过少,主题单一,不能满足旅游者多层次需求的愿望,影响旅游者对西安这座古城的旅游期望。西安古城区的重要交通道路同时也担负着游览通道的重任,如南大街、西大街等,影响旅游路线的组织和过渡空间的安排。虽然西安古城区的交通路线比拟稠密,但并没有形成合理的循环路线将城区内的旅游景点都串联起来。二西安古城区外围区域旅游空间结构问题分析西安古城区外围区域包括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的城墙外区域,以及雁塔区、灞桥区

    15、、未央区、阎良区、临潼区、蓝田县、长安区、户县、周至县、高陵县等区域。灞桥区和临潼区位于西安古城区的东部,西潼高速将其纳入西安半小时经济圈,是西安东线旅游的二级目的地,也是这些区域当中旅游开展最好的区域。长安区位于西安正南方,自古以来便是西安最主要的休闲游憩场所。目前长安区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南五台国家森林公园、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是西安市民假日出游的好去处。周至、户县偏居西安西南方,楼观台、黑河、太平、朱雀等国家森林公园密布于此,寺庙道观等宗教场所也吸引众多游客。蓝田县位于西安东北方,目前开展相对落后,主要的景区有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水陆庵、蓝田汤峪等。高陵县和阎良县位于西安北部,渭河北岸,

    16、目前旅游开展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西安周边不同类型的二级旅游目的地离西安城市中心的空间距离有差异。其中,人工娱乐型和历史文化类旅游目的地与西安城市中心的平均距离最小,比方兴庆公园、大唐芙蓉园、雁塔北广场、大雁塔、小雁塔等。自然观光旅游目的地与西安城市中心的距离最大。从空间离散程度看,自然观光旅游地的空间离散指数最小。西安自然观光类旅游地主要分布在南部秦岭北坡,其空间的邻近性和资源总体形成背景的一致性,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各森林公园在主题定位和特色产品上缺乏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从而导致低层次重复建设和产品雷同性,最终形成市场上的互相剧烈角逐。这种盲目、无序的开展状况,极不利于西安南部森林休闲游憩旅游

    17、的健康持续开展。人文观光旅游地的空间离散指数最大。西安人文观光类旅游资源丰富,但分布过于分散,不利于旅游线路的组织安排。西安古城区外围只形成秦兵马俑博物馆和大雁塔两个大型旅游节点,其他如王顺山、翠华山、南五台、太平、朱雀、楼观台、黑河森林公园、广运潭等都还不具备旅游节点的要求,吸引物聚集度不够,效劳设施体系不完备。因此西安古城区外围区域的空间结构出现一头独大,其他弱小的局面。三、西安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屏蔽现象分析一旅游地屏蔽现象的涵义旅游地屏蔽现象是指在某一特定旅游区域中,因旅游资源或旅游区相互间存在着不协调的影响因素,而导致开发价值降低,甚至难以开发的现象。主要有资源屏蔽和区位屏蔽两种类型。资

    18、源屏蔽是指因资源相互关系不和谐,而导致的某一或某几个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价值降低的现象。区位屏蔽是指由于各旅游区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其旅游区与客源地之间的关系,导致由于一个或几个旅游区的存在而对某特定旅游区形成的空间竞争状态,并导致其处于劣势的现象。二西安市主要的屏蔽现象近三十年来,西安旅游开展取得喜人成就。秦兵马俑博物馆及秦始皇陵是西安乃至陕西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是西安乃至陕西旅游开展的领头军。华清池、骊山风景区、明城墙、碑林、大清真寺等景区是西安旅游开展的第二军团。但目前出现的问题是景区压倒城市,即兵马俑博物馆等特级景区成为西安旅游的代表或象征,西安只是这些景区的游客集散中心,这便是西安城市旅游

    19、目前的开展模式即“集散中心+旅游景区模式。这种模式开展的典型便是个别景区以绝对优势压倒城市的本体形象并取代之。在这种开展模式下,特级景区充分享受各种支持,开展越来越好。而其他景区受特级景区的屏蔽过分严重,开展会越来越落后。并且,游客会只知兵马俑而不知西安,这种情况在外宾中尤为突出。这就与把西安建设成一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越来越远。三减弱屏蔽现象的经验方法从全国层次上分析,作为二级旅游区,西安地区旅游业开展保持整体增长的态势,但受旅游区屏蔽作用影响,三级旅游区之间竞争剧烈。作为五个二级旅游区中的龙头,西安旅游区在整个旅游目的地区域内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均具有一定影响。表现

    20、为西安旅游区旅游市场比重占全部目的地区域的近45.8%,而且随着西安和咸阳两市“旅游一体化2%,并可以预测,受两市资源优势互补等外部经济效益作用的发挥,该份额必将随着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实现而不断增加,有望占到总量的80%。这种垄断竞争格局的形成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余二个旅游区的开展,使得二者合计所占市场份额仅有25.48%,并且随着游客旅游停留时间的减少和一次旅游经由城市数的降低,在市场竞争中,西安旅游区对其他旅游区的替代效应将进一步增强。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站在宏观层次,整合区内资源,加强合作,减弱屏蔽作用等外部不经济性,发挥西安旅游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整个区域旅游业共同开展,成为一个不可回避

    21、的课题。而西安、咸阳旅游一体化作用效果和经验将为我们解决区域旅游系统内部旅游区屏蔽现象提供实证性经验。由此可见,虽然各个旅游区之间存在着一些屏蔽效应,但每个区都有其独特的吸引力,因此旅游区之间直接相互屏蔽比拟弱。因而各旅游区应当抓住本区域内的特色资源优势,打造出各自的特色产品。同时也需要相互之间进行互补协作,从而推进西安市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提升旅游的整体地位。四、旅游开展空间组织方案一古城区空间组织的设计方案许多历史文化价值大,但开发力度不够的“散、弱、小的景点一直是西安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展的“鸡肋。如果仅仅依靠少量的非常有影响力的景点来吸引游客,很难将名城的整体文化风貌以适宜的组织方式展现

    22、给游客。因此可以将散落在城区内的旅游景点通过各种不同主题的游览线路串联起来,将其纳入到区内的旅游产品体系中,改变单一景点旅游的格局,从而上升到城市旅游的层面。1、近代革命文化游览线路街道路线型模式将西安古城区内有关近代革命事件的景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反映西安近代革命开展历程的文化散步道。近代革命文化散步道具体路线如下:张学良公馆高桂滋公馆西京招待所革命公园八路军办事处杨虎城纪念馆。这条游览线路将依托西五路、解放路、建国路等交通线路,形成街道路线型模式的游览方式。2、书香墨宝文化游览线路景点依托型模式书香墨宝文化散步道将西安古城区书院门附近展现书香墨宝文化的景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反映西安悠久学术

    23、学风的文化游览线路。书香墨宝文化散步道具体路线如下:书院门古文化街宝庆寺塔关中书院碑林博物馆卧佛寺顺城巷南门。这条游览线路依托碑林博物馆这一知名景点,将碑林周边的景点串联起来,形成带动开展模式。3、五宗并呈文化游览线路街道路线型模式五宗并呈文化散步道将西安古城区内现存的宗教景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反映西安古代宗教交融的文化游览线路。五宗并呈文化散步道具体路线如下:广仁寺西五台洒金桥清真古寺清真西寺小学习巷清真古寺大学习巷清真古寺城隍庙天主教堂湘子庙。这条游览线路位于西安古城墙西部,穿越莲湖区。4、清真回坊文化游览线路街区团块型模式清真回坊文化散步道将西安古城区内反映清真回坊文化的精华整体展现出来

    24、,形成一片体验清真文化的游览区域。清真回坊文化散步道的区域范围具体是北院门街、大皮院街、庙后街、大麦市街和西大街合围起来的区域。这种空间开发模式以街区迥异的地域风情为吸引要素,因此在选择这种空间开展模式时,应充分展现街区作为小型区域旅游的整体风貌。二古城区外围区域旅游开展空间组织方案根据旅游节点区位的优良性、效劳要素的全面性,吸引物级别上下等要素,可以考虑将秦兵马俑博物馆、大雁塔、黑河森林公园建设成为西安古城区外围区域的三个首要旅游节点。这三个旅游节点依托景点及相关效劳设施,覆盖了西安古城区外围区域的东部临潼区、南部雁塔区、西南周至县。其中秦兵马俑博物馆凭借着秦兵马俑、秦始皇陵等一级资源及馆前

    25、效劳区已经具有节点功能。大雁塔及周边区域是西安古城区外围区域主要的游客集散中心,凭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通易坊、雁塔北广场等也已具有节点功能。黑河森林公园可建设成为西安户外旅游节点。周至黑河森林公园依托黑河河谷,东与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相连,南可通过厚畛子、都督门、老县城与秦岭南坡相连,西可达太白山,是西安近郊户外探险旅游的佳地。因此,可以加强黑河森林公园的效劳根底设施建设,把黑河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北接西安市中心旅游区,南接秦岭南坡生态旅游,西接太白高山旅游,东接道教旅游的旅游节点。1、秦皇秘境探寻游依托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围绕秦始皇陵园的诸多未知之谜,进行旅游线路设计。秦始皇兵马俑只是秦始皇陵的一

    26、个陪葬坑,却已让世人惊叹,其他我们还未探寻的隐秘将是这条旅游线路的卖点。2、周至户外探险游周至位于秦岭北坡,西依太白山,南与汉中洋县、佛坪相连。古代的傥骆道即是从周至骆峪口,向南穿越厚畛子、老县城、都督门到达洋县华阳古镇。因此可以设计从黑河河谷出发的数条穿越秦岭的户外探险游线,比方傥骆古道探险、太白山探险等。3、终南山寻仙访道游这里的终南山主要是指终南山中段,即长安区和户县南部秦岭地区。终南山自古便是隐士仙道隐居修道场所,是中国诸多佛教教派的祖庭所在地,也是道教全真教起源之地。因此可以将王重阳重阳宫户县、活死人墓、楼观台、草堂寺、净业寺等人文类旅游资源与终南山这一自然景观结合起来进行终南山寻仙

    27、访道游。另外,著名的终南捷径从翠华山、甘湫池,直达柞水牛背梁,自古也是翻越终南山主峰的道路,因此也可将此道路加以开发。结论西安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各种历史文化交融于此,秦兵马俑是西安历史的一个典型代表,但绝不是全部。重视景区的开展,但绝不能仅仅依靠景区的开展。因此,西安如果想要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必须确定“西安城市旅游的开展方向,确定“城市+景区的开展模式。将西安整个城市风貌、历史文化气氛作为一个大的旅游产品体系推介出去,使得游客能深入城市内部,体验鲜活的古都生活气息。这样既可以延长游客在西安的停留时间,又增加游客对西安旅游的满意度。由于关于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在国内尚处于起步

    28、阶段,本文仅仅对西安市的旅游空间结构做了初步探讨,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做进一步研究,如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变、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等。另外,旅游空间结构作为旅游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不仅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还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具有紧密的关联。因此,研究和应用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理论,还应跳出点、线、面的空间角度,加大对旅游系统中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要素的关注。 致谢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我的导师张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最后的定稿,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此我表

    29、示衷心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及同学,没有各位老师同学的帮助,我很难顺利完成此次毕业论文设计。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辩论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参考文献1Dianne Dredge. Destination place planning and design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9,26(4):4749.2尹贻梅,陆玉麒,邓祖涛.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2004,18(4):4954.3Keogh B. The measurement of spatial

    30、 variations in tourist activity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4,11(2):267282.4Wall G,Dudycha D,Hutchinson J.Point pattern analyses of accommodation in Toronto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5,12(4):603618.5Friedman J,Weaver C.Territory and Function: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planningM.London:Edward Arnold, 1799.6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1315.7张凡,薛惠锋.西安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初探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4(3):10.8许春晓.旅游地屏蔽理论研究J.热带地理,2001,21(1):6165.9林刚,刘银山.兰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6(2):5558.10兼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旅游互动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1, 27(1): 51-55.11吴晋峰,包浩生.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 2002, 22(1): 96-101.


    注意事项

    本文(西安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