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生物技术综合试验终稿.doc

    • 资源ID:2177475       资源大小:182.5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物技术综合试验终稿.doc

    1、生物技术综合试验目的:主要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的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实验技能的训练,熟悉现代生物技术仪器的基本操作使用和应用范围,加深对生物技术系列相关课程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原理的理解认识。实验一、质粒DNA的小量提取实验二、双酶切反应实验三、PET28-a质粒载体的胶回收实验四、引物设计实验五、目的片段的PCR扩增实验六、PCR产物的双酶切反应实验七、PCR产物的胶回收实验八、目的片段OMP31、BLS与PET28-a载体的连接反应实验九、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实验十、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实验实验十一、菌落PCR反应实验十二、IPTG诱导OMP31和BLS融合基因的

    2、表达实验十三、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一、质粒DNA的小量提取一、 目的要求1、 掌握用试剂盒提取质粒DNA的技术2、 掌握用分光光度计测定DNA浓度的方法二、 基本原理在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且稳定遗产的遗传因子称为质粒,大小在1kb-200kb之间,是双链闭合环状的DNA分子。在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一些动植物细胞中都发现有质粒存在,其中细菌质粒存在最为普遍,在基因工程中常用作基因载体。碱变性法又称碱抽提法或碱裂解法,是一种用的最广泛的制备质粒DNA的方法,此法是基于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目的。在pH高达12.6的碱性条件下,染色体DNA的氢键断裂,

    3、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变性,质粒DNA的大部分氢键也断裂,但超螺旋共价闭合环状的两条互补链不会分离。当以pH4.8的NaAc高盐缓冲液调节起pH至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又恢复原来的构型,保存在溶液中,而染色体DNA不能复性而形成缠连的网状结构。通过离心,染色体DNA与不稳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沉淀下来而被除去。三、 仪器、材料和试剂1.仪器:微量移液器、微量离心管(又称Eppendorf管)、常用玻璃器皿、台式高速离心机、分光光度计2.材料:含有质粒的大肠杆菌DH5a3.试剂及溶液:LB培养基、葡萄糖 质粒小提试剂盒 操作步骤 1质粒DNA的提取1)培养细菌:将带有质粒的单菌落

    4、,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37oC,200r/min,过夜震荡培养;2)柱平衡步骤:向吸附柱CP3中(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加入500ul的平衡液BL,12000rpm离心1分钟,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重新放回收集管中。(请使用当天处理过的柱子)3)取过夜培养的细菌培养液3mL于Eppendorf管中,转速12000r/min离心1min,去掉上清夜,用滤纸吸干;4)向留有菌体沉淀的离心管中加入250ul溶液P1(确保已加入RNaseA),用枪头混匀;5)向离心管中加入250l溶液P2,温和上下翻转6-8次使菌体充分裂解。6)向离心管中加入350l溶液P3,立即温和上下翻转6-8次,充分混

    5、匀,此时将出现白色絮状沉淀。12000rpm离心10分钟,此时在离心管底部形成沉淀。7)将上一步收集的上清液用移液器转移到吸附柱CP3中(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尽量不要吸出沉淀。12000rmp离心30-60s,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CP3放入收集管中。8)向吸附柱CP3中加入600ul漂洗液PW(加入无水乙醇),12000rmp离心30-60s,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CP3放入收集管中。9)重复步骤8。10)将吸附柱CP3放入收集管中,12000rmp离心2分钟,目的是将吸附柱中的残留的漂洗液去除。11)将吸附柱CP3置于一个干净的离心管中,向吸附膜中间部位滴加50-100ul洗脱

    6、缓冲液EB,温室放置2分钟,12000rmp离心2分钟将质粒溶液收集到离心管中。 2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质粒DNA的浓度五、问题讨论(1)提取质粒DNA有多种方法,所有这些方法都包括3个基本步骤:培养细胞使质粒扩增;收集和裂解细菌;分离和纯化质粒DNA。可采用溶菌酶破坏菌体细胞壁,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可使细胞壁裂解。经溶菌酶和SDS处理后,在碱性条件下细菌染色体DNA和质粒DNA都变性,而当加入乙酸钾在中性条件下,巨大的染色体DNA分子难以复性,而质粒DNA很快得以复性,离心时染色体DNA与细胞碎片一起被沉淀下来,而质粒DNA则留在上清夜中,用异丙醇或乙醇沉淀后洗涤,可得到质粒DNA。(2)利

    7、用核酸的紫外吸收测定核酸浓度的光学定量法,是定量DNA、RNA常用且快速的方法。组成核酸的五种碱基(G,A,T,C,U)均在260nm处有强吸收峰,正是利用这一强吸收峰而对核酸进行定量的。碱基的种类不同,最大吸收波长以及吸光系数不同,即使是相同碱基,也会随pH的变化,吸光系数也会产生变化,一般在中性附近进行测定。采用本法能够对纯度较好的核酸进行准确定量,对纯度不高的样品,因为糖和蛋白质均具有紫外吸收,常会产生定量不准的结果。另外纯化核酸所用的试剂如苯酚、EDTA等也有紫外吸收,在定量时需注意,特别是苯酚有很强的吸收,用苯酚处理过的样品定量时要特别的小心。核酸样品在260nm和280nm波长下均

    8、有一定的光吸收值。如果比较纯的核酸样品,其OD260/OD280是固定的,对DNA样品而言其值大约为1.82.2,如高于2.2则可能有RNA污染,低于1.8则有蛋白质污染,因此可用测定样品OD260/OD280的方法来分析核酸样品的纯度。六、试验结果 计算并记录你所提取的质粒DNA的浓度和纯度。实验二、双酶切反应一、实验目的1.掌握双酶切反应的基本原理2.掌握双酶切反应获得质粒载体的基本方法二、实验原理 DNA酶切一般分为质粒直接酶切和PCR产物酶切。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性酶识别序列的DNA序列之内或其附近的特异位点上,并切割双链DNA。它可分为三类:类、类、类。类和类酶在

    9、同一蛋白质分子中兼有切割和修饰(甲基化)作用且依赖于ATP的存在。类由两种酶组成: 一种为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限制酶),它切割某一特异的核苷酸序列; 另一种为独立的甲基化酶,它修饰同一识别序列。类中的限制性内切酶在分子克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们是重组DNA的基础。绝大多数类限制酶识别长度为4至6个核苷酸的回文对称特异核苷酸序列。 DNA纯度、缓冲液、温度条件及限制性内切酶本身都会影响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大部分限制性内切酶不受RNA或单链DNA的影响。当微量的污染物进入限制性内切酶贮存液中时,会影响其进一步使用,因此在吸取限制性内切酶时,每次都要用新的吸管头。如果采用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必须要注意分

    10、别提供各自的最适盐浓度。若两者可用同一缓冲液,则可同时水解。若需要不同的盐浓度,则低盐浓度的限制性内切酶必须首先使用,随后调节盐浓度,再用高盐浓度的限制性内切酶水解。也可在第一个酶切反应完成后,用等体积酚/氯仿抽提,加0.1倍体积3mol/L NaAc和2倍体积无水乙醇,混匀后置-70低温冰箱30分钟,离心、干燥并重新溶于缓冲液后进行第二个酶切反应。 三、实验材料及试剂实验材料:实验一获得的PET28a质粒载体实验试剂:EcoR I 、Xho I、10x Hbuffer、灭菌水、冰、37水浴四、双酶切反应体系(20L)H buffer(10x)2L1LEcoR I1L0.5LXho I1L0.

    11、5LDNA4L5LddH2O12L3LTotal20L10L五、实验步骤1) 将清洁干燥并经灭菌的eppendorf管(最好0.5ml)编号,用微量移液枪按照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加入上述溶液,再加入重蒸水使总体积为18l。2) 将管内溶液混匀后加入2l酶液,用手指轻弹管壁使溶液混匀,也可用微量离心机甩一下,使溶液集中在管底。此步操作是整个实验成败的关键,要防止错加,漏加。使用限制性内切酶时应尽量减少其离开冰箱的时间,以免活性降低。 3) 混匀反应体系后,将eppendorf管置于适当的支持物上(如插在泡沫塑料板上),37水浴保温2-3小时,使酶切反应完全。 4) 每管加入2l 0.1mol/L

    12、EDTA(pH8.0),混匀,以停止反应,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注:将加好的反应体系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反应。如果是载体,则反映时间为56h,如果是DNA 则反应时间是12h。附:(A)(B)(C)BamH IHind 1xKEcoR IHind 1xmEcoR IBamH I1xKBamH IXho I1xKHind Xho I1xm实验三、PET28-a质粒载体的胶回收一、实验目的1.掌握琼脂糖凝胶的制备方法2.掌握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的方法3.掌握DNA琼脂糖凝胶回收试剂盒的使用二、实验原理 根据DNA分子在泳动时的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达到分离混合物的目的。DNA分子在高于其等电点的

    13、溶液中带负电,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在一定的电场强度下,DNA分子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分子筛效应,即分子本身的大小和构型是主要的影响因素。DNA分子的迁移速度与其相对分子量成反比。电泳过程中或电泳完毕,直接利用低浓度的荧光染料EB(溴化乙锭)进行染色,EB可以嵌入核酸双链的配对碱基当中,在紫外激发下,发出荧光,即可确定DNA条带在凝胶中的位置而且灵敏度很高,少知110ng的DNA条带即可直接在紫外灯下检出。不同浓度的琼脂糖凝胶的分离范围凝胶中的琼脂糖含量(%)线状DNA分子的有效分离范围(Kb)0.35600.61200.70.8100.90.57.01.20.46.01.50.23.02.00.1

    14、2.0 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用DNA凝胶试剂盒回收酶切产物。试剂盒中有一个特制的Column,将硅胶填制到这个特制的管中,利用硅胶在高盐低PH下吸附DNA,在低盐和高PH的条件下DNA可以再次被洗脱的原理,进行DNA的回收和纯化。三、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主要仪器:电泳仪、电泳槽、凝胶成像系统、水浴锅、微波炉、离心机等。主要实验试剂:1、50TAE (2 M Tris,1M 醋酸,50 mM EDTA(pH8.0)2、10上样缓冲液(loading buffer)3、分子量标准 DNA Marker4、琼脂糖5、EB (溴化乙锭)(黑暗保存)6、DNA回收纯化试剂盒(AxyPrep DNA 凝胶回收

    15、试剂盒)四、实验步骤 琼脂糖凝胶的制备:1、将洗净的电泳槽洗净,置于平整的台面上,并调节水平;2、用1TAE 电泳缓冲液配制0.8%的琼脂糖,微波炉加热使其溶解;3、待琼脂糖溶液冷却至60C左右时,缓缓将琼脂糖倒入胶模中,厚度约5至7mm;4、插入梳子,静待琼脂糖凝固;5、将胶模放进电泳槽中,向电泳槽倒入1TAE电泳缓冲液,没过胶约5mm;6、小心拔掉梳子,用20 ul移液器吸取DNA溶液(20 ul DNA 加 23ul 10loading buffer),缓缓加入点样孔;并在最右边的点样孔加6 ul DNA Maker;7、接通电源,(注意电源的正负极!)电泳至条带前缘到达胶的2/3左右,

    16、约2030分钟;8、电泳完毕,关闭电源。从胶模中取出琼脂糖凝胶,放入EB染色液中,染色6-8min,然后置于紫外灯下观察。酶切产物凝胶回收:1、在紫外灯下切下含有目的DNA的琼脂糖凝胶,计算凝胶重量。(100mg凝胶,计100ul体积)(尽量缩短暴露UV灯下的时间!)2、加入3个凝胶体积的Buffer DE-A(600 ul),混合均匀后,于65C 加热,直至凝胶完全熔化。3、加0.5个Buffer DE-A 体积的Buffer DE-B(300 ul),混合均匀,当分离的DNA片段小于400 bp时,加入1个凝胶体积的异丙醇。4、吸取3中的混合液,转移到DNA制备管(置于2 ml 离心管中)

    17、,12000r/min离心1 min,弃滤液。5、将制备管置回2 ml离心管中,加500 ul Buffer W1, 12000r/min离心30 sec,弃滤液。6、将制备管置回2 ml离心管中,加700 ul Buffer W2, 12000r/min离心30 sec,弃滤液。重复一次。7、将制备管置回2 ml离心管中,12000r/min离心1 min。彻底去除残余的液体。8、将制备管置于1.5 ml离心管中,在制备膜中央,加2530 ul 65C Eluent或去离子水,室温静置1 min。12000r/min离心1 min洗脱DNA。五、思考题:1、如何有效提高凝胶纯化PCR产物的效

    18、率?2、琼脂糖凝胶电泳中DNA分子迁移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实验四、引物设计一、实验目的掌握引物设计的方法和原理二、实验步骤1、在NCBI上搜索到目的基因,找到该基因的mRNA,在CDS选项中,找到编码区所在位置,在下面的origin中,Copy该编码序列作为软件查询序列的候选对象。2、用Primer Premier5搜索引物打开Primer Premier5,点击File-New-DNA sequence, 出现输入序列窗口,Copy目的序列在输入框内(选择As),此窗口内,序列也可以直接翻译成蛋白。点击Primer,进入引物窗口。此窗口可以链接到“引物搜索”、“引物编辑”以及“搜索结果”选项

    19、,点击Search按钮,进入引物搜索框,选择“PCR primers”,“Pairs”,设定搜索区域和引物长度和产物长度。在Search Parameters里面,可以设定相应参数。一般若无特殊需要,参数选择默认即可,但产物长度可以适当变化,因为100200bp的产物电泳跑得较散,所以可以选择 300500bp.点击OK,软件即开始自动搜索引物,搜索完成后,会自动跳出结果窗口,搜索结果默认按照评分(Rating)排序,点击其中任一个搜索结果,可以在“引物窗口”中,显示出该引物的综合情况,包括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的序列和位置,引物的各种信息等。对于引物的序列,可以简单查看一下,避免出现下列情况:

    20、3不要出现连续的3个碱基相连的情况,比如GGG或 CCC,否则容易引起错配。此窗口中需要着重查看的包括:Tm应该在5570度之间,GC应该在4555间,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的Tm值最好不要相差太多,大概在2度以下较好。该窗口的最下面列出了两条引物的二级结构信息,包括,发卡,二聚体,引物间交叉二聚体和错误引发位置。若按钮显示为红色,表示存在该二级结构,点击该红色按钮,即可看到相应二级结构位置图示。最理想的引物,应该都不存在这些二级结构,即这几个按钮都显示为“None”为好。但有时很难找到各个条件都满足的引物,所以要求可以适当放宽,比如引物存在错配的话,可以就具体情况考察该错配的效率如何,是否会明显

    21、影响产物。对于引物具体详细的评价需要借助于Oligo来完成,Oligo自身虽然带有引物搜索功能,但其搜索出的引物质量感觉不如Primer5.在Primer5窗口中,若觉得某一对引物合适,可以在搜索结果窗口中,点击该引物,然后在菜单栏,选择File-Print-Current pair,使用PDF虚拟打印机,即可转换为Pdf文档,里面有该引物的详细信息。3、用Oligo验证评估引物在Oligo软件界面,File菜单下,选择Open,定位到目的cDNA序列(在primer中,该序列已经被保存为Seq文件),会跳出来两个窗口,分别为Internal Stability(Delta G)窗口和Tm窗口

    22、。在Tm窗口中,点击最左下角的按钮,会出来引物定位对话框,输入候选的上游引物序列位置(Primer5已经给出)即可,而引物长度可以通过点击ChangeCurrent oligo length来改变。定位后,点击Tm窗口的Upper按钮,确定上游引物,同样方法定位下游引物位置,点击Lower按钮,确定下游引物。引物确定后,即可以充分利用Analyze菜单中各种强大的引物分析功能了。Analyze中,第一项为Key info,点击Selected primers,会给出两条引物的概括性信息,其中包括引物的Tm值,此值Oligo是采用nearest neighbor method计算,会比Prime

    23、r5中引物的Tm值略高,此窗口中还给出引物的Delta G和3端的Delta G.3端的Delta G过高,会在错配位点形成双链结构并引起DNA聚合反应,因此此项绝对值应该小一些,最好不要超过9。Analyze中第二项为Duplex Formation,即二聚体形成分析,可以选择上游引物或下游引物,分析上游引物间二聚体形成情况和下游引物间的二聚体情况,还可以选择Upper/Lower ,即上下游引物之间的二聚体形成情况。引物二聚体是影响PCR反应异常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避免设计的引物存在二聚体,至少也要使设计的引物形成的二聚体是不稳定的,即其Delta G值应该偏低,一般不要使其超过4.5kc

    24、al/mol,结合碱基对不要超过3个。Oligo此项的分析窗口中分别给出了3端和整个引物的二聚体图示和Delta G值。Analyze中第三项为Hairpin Formation,即发夹结构分析。可以选择上游或者下游引物,同样,Delta G值不要超过4.5kcal/mol,碱基对不要超过3个。 Analyze中第四项为Composition and Tm,会给出上游引物、下游引物和产物的各个碱基的组成比例和Tm值。上下游引物的GC需要控制在4060,而且上下游引物之间的GC 不要相差太大。Tm值共有3个,分别采用三种方法计算出来,包括nearest neighbor method、GC me

    25、thod和2(AT)4(GC)method,最后一种应该是Primer5所采用的方法,Tm 值可以控制在5070度之间。第五项为False Priming Sites,即错误引发位点,在Primer5中虽然也有False priming分析,但不如oligo详细,并且oligo会给我正确引发效率和错误引发效率,一般的原则要使误引发效率在100以下,当然有时候正确位点的引发效率很高的话,比如达到400500,错误引发效率超过100幅度若不大的话,也可以接受。Analyze中,有参考价值的最后一项是“PCR”,在此窗口中,是基于此对引物的PCR反应Summary,并且给出了此反应的最佳退火温度,另

    26、外,提供了对于此对引物的简短评价。若该引物有不利于PCR反应的二级结构存在,并且Delta G值偏大的话,Oligo在最后的评价中会注明,若没有注明此项,表明二级结构能值较小,基本可以接受。引物评价完毕后,可以选择FilePrint,打印为PDF文件保存,文件中将会包括所有Oligo软件中已经打开的窗口所包括的信息,多达数页。因此,打印前最好关掉Tm窗口和Delta G窗口,可以保留引物信息窗口、二级结构分析窗口(若存在可疑的异常的话)和PCR窗口。4、引物确定后,对于上游和下游引物分别进行Blast分析,一般来说,多少都会找到一些其他基因的同源序列,此时,可以对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的blast

    27、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只要没有交叉的其他基因的同源序列就可以。三、注意事项:1. 引物的长度一般为15-30 bp,常用的是18-27 bp,但不应大于38,因为过长会导致其延伸温度大于74,不适于Taq DNA聚合酶进行反应。 2. 引物序列在模板内应当没有相似性较高,尤其是3端相似性较高的序列,否则容易导致错配。引物3端出现3个以上的连续碱基,如GGG或CCC,也会使错误引发机率增加。 3. 引物3端的末位碱基对Taq酶的DNA合成效率有较大的影响。不同的末位碱基在错配位置导致不同的扩增效率,末位碱基为A的错配效率明显高于其他3个碱基,因此应当避免在引物的3端使用碱基A。另外,引物二聚体或发夹

    28、结构也可能导致PCR反应失败。5端序列对PCR影响不太大,因此常用来引进修饰位点或标记物。 4. 引物序列的GC含量一般为40-60%,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引发反应。上下游引物的GC含量不能相差太大。 5. 尽可能使用两条引物的Tm值相同(最好相差不要超过5),退火温度根据较低的Tm值选定,也可以通过改变引物的长度来平衡两条引物的退火温度。引物所对应模板位置序列的Tm值在72左右可使复性条件最佳。Tm值的计算有多种方法,如按公式Tm4(G+C)2(A+T),在Oligo软件中使用的是最邻近法(the nearest neighbor method)。 6. G值是指DNA双链形成所需的自由能,该

    29、值反映了双链结构内部碱基对的相对稳定性。应当选用3端G值较低(绝对值不超过9),而5端和中间G值相对较高的引物。引物的3端的G值过高,容易在错配位点形成双链结构并引发DNA聚合反应。 7. 引物二聚体及发夹结构的能值过高(超过4.5kcal/mol)易导致产生引物二聚体带,并且降低引物有效浓度而使PCR反应不能正常进行。 8. 对引物的修饰一般是在5端增加酶切位点,应根据下一步实验中要插入PCR产物的载体的相应序列而确定。9.引物序列应该都是写成5-3方向的,Tm之间的差异最好控制在2度之内。 10.密码子的简并,如扩增编码区域,引物3端不要终止于密码子的第3位,因密码子的第3位易发生简并,会

    30、影响扩增特异性与效率。实验五、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一 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PCR基因扩增的操作方法2 理解PCR基因扩增技术在DNA操作中的重要性二 实验原理 设计出一对寡聚核苷酸引物可与目的DNA分子互补,以至于能被DNA聚合酶相向延伸,那么被该引物结合的摸板区就可通过变性、退火和聚合的循环来大量扩增,这一过程被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该技术1985年由Mullis及同事们设计并研究成功,其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是将待扩增的DNA片段和与其两侧互补的寡聚核苷酸引物经过变性、退火和延伸若干个循环后,DNA扩增倍数可达2n倍,该技术已成为分子生物学中一种有助于DNA克隆及基因分析的必

    31、须工具。 PCR的工作程序如下:在第一个循环中,目的DNA在加热至95,60s左右的条件下分成两条单链;当降温至55(约30s)左右时,引物首先与模板杂交复性;退火后温度再升至72(60s-90s)以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要消耗反应混合物中的dNTPs,并需要Mg2+。第一次聚合反应中不同的目标分子从引物3末端开始扩增,不断对目标分子进行拷贝,新合成分子的长度可以各不相同。当温度再次升高到95,变性所有新合成分子的第二次循环开始。 每一对PCR引物长度约为18-30个核苷酸,并且成对引物间的G+C含量应相似,以致使它们在相近的温度下与其互补序列结合。短的寡核苷酸的退火温度可用下列公式计算:Tm=2(A+T)+4(G+C),引物与目的序列的相应链退火,结果可通过向3端加核苷酸相向延伸,较短的片段较易扩增。三、实验材料及试剂1. 模板DNA(含有OMP31


    注意事项

    本文(生物技术综合试验终稿.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