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笠翁对韵13课.docx

    • 资源ID:2174513       资源大小:27.01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笠翁对韵13课.docx

    1、笠翁对韵13课五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笠翁对韵五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语句,并能熟练背诵。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诵读笠翁对韵的兴趣,继而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之情。3、继续使学生初步体会对韵中句子的骈偶相对,声调的平仄交替,朗读的琅琅上口,体会其中的节奏美,音律美。4、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使他们体会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意韵美。教学重点:诵读、积累经典语句。教学难点:理解经典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出经典语句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想不想听? 清代著名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广泛。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私塾,

    2、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执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

    3、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相机出示这幅对联)齐读对联。 这就是一幅对联,对联也叫对子。对对子很有趣,也很简单,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对对子? 二、对对子 1、先从最简单的一个字对起。老师出示:湖,学生自由对。说说这样对的理由。教师归纳:只要词类相当的都可以对。 再对“风”,自由对,说理由。对对子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只要你言之有理就是正确的。 2、对二字。老师出示:西湖。学生自由对,教师提示对对子的方法。出示老师的答案,和老师一样的做“OK”的动作。 再对:七嘴 千山 天南 海阔 为什么你们能脱口而出地对出来?(因为这些词语都是成语) 过渡:是呀,我们的汉

    4、语就是这么神奇,有些四个字的成语拆开来就是两个字的对联,成语掌握多了,你们说起话来会出口成章,写起文来会下笔有神的。 3、对三个字的对子。 老师可要出三字对了,我的上联是“瓜子脸”。你能对上吗? 学生自由对,教师提示。 相机出示:葡萄牙。 老师对的是葡萄牙,和老师想的一样的请跷大拇指。(没有人和老师一样) 说说老师对的对还是错?说理由。 指导:上下两句内容不搭界,格式却正确的对子,叫无情对。 4、对四字的对子。 出示:福如东海 文可安邦 有些古代的神话故事也能用来对对子:精卫填海 (生依次对出: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 5、对五字的诗句。 出示句子,学生一齐对: 海内存知己 路遥知马力

    5、 明月松间照 生当作人杰 白日依山尽 远看山有色 6、对七字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窗含西岭千秋雪 有心栽花花不开 接天莲叶无穷碧 山重水复疑无路 三、学习笠翁对韵 从刚才的对对子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好的对子一般都词性相同,结构相仿,念起来琅琅上口。而说到对对子,有人专门编了一本书叫笠翁对韵。对于笠翁对韵,你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部分五歌。听范读。 1、请同学们认真倾听,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再书上标出读音。 2、自读提示: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读韵文之美,在于字正腔圆。把韵文中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再把韵文读通顺,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借助注解自己理解。 2、圈出韵字:

    6、接下来老师要请同学们把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圈起来。 3、看大屏幕:大家帮老师检查一下,老师的韵字圈对了吗?(圈对了)你有什么发现? 4、读书贵有三到:眼到、心到、口到,诵读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吐字清晰,我们就按着这个要求来把笠翁对韵读一读。(请三名同学读)其余同学认真听。 5、三人行必有我师,听了三位同学的诵读,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谁再来试一试。 6、刚才同学读的认真,大家听的也仔细,你们能找出韵文中哪些地方是相对的吗?找一找再到小组中交流一下。开始 孩子们,当老师读到这里,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7、太美丽了,多美的情境啊,读出来吧,好,你来读。指生读。孩子们,大家一起读。 8、老师也被

    7、你们的诵读陶醉了,让我也走入你们的队伍中。第一段我和大家接口读。每二段找一名同学和大家一起接口读。三段男女生对读。 9、笠翁对韵在读的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用不同的节奏读。快板了,拍手读,同桌读。 10、笠翁对韵朗朗上口,熟读成诵以然记在我们的脑海中,骨鲠在喉一吐为快,让我们通过背诵来感受韵文之美,感受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吧。一人背一段,最后段大家一起背。 11、大家太聪明了,这么短的时间就能熟读成诵,看老师这里还有声韵起蒙的节选,让我们来看一看,自己试着读一读。齐读,让我们感受这韵文之美。 四、总结 中华名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笠翁对韵还有三字经,增广贤文等等都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我们都要熟读背

    8、诵。请大家记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二萧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笠翁对韵二萧。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语句,并能熟练背诵。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诵读笠翁对韵的兴趣,继而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之情。3、继续使学生初步体会对韵中句子的骈偶相对,声调的平仄交替,朗读的琅琅上口,体会其中的节奏美,音律美。4、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使他们体会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意韵美。教学重点:诵读、积累经典语句。教学难点:理解经典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出经典语句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导入继续学习笠翁对韵,并向学生提出三个要求。(板书)二、初读,扫除阅读障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出示三组

    9、词语指导学生读准字音。2.同时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3.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分享自己理解的词语。4.告诉学生这些词语组成了笠翁对韵二萧。(板书课题)5.了解二萧押什么韵。6.根据注释读韵文。7.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三、精读经典,理解其意。1.采用多种形式读韵文。(指名读、教师领读、男女生读或分组读、拍手读等)2.过渡语。3.理解重点语句。白缣句:缣(jin尖),丝绢,这里指细绢。绡(xio消),生丝,又指用生丝织的东西,这里指绸子。臣五代:指五代时官僚冯道,他曾历事后唐、后晋、后辽、后汉、后周,对丧君亡国毫不介意,并自号长乐老。旧时代拿他做没气节的典型。事三朝:沈约事南朝宋、齐、梁三朝。斗柄句

    10、:斗柄,北斗七星中排成柄状的三星。弓腰,舞女反身将腰弯如弓形,叫做弓腰。醉客句:金缕,词牌贺新郎的别名,或说即指唐女诗人杜秋娘所作金缕衣。(南宋)张无干贺新郎词有举大白,听金缕之名,举大白即饮酒。千载二句:西周初,吕望曾隐居在渭水垂钓,后被周文王聘请为太师,辅佐武王灭殷。被周武王尊为尚父。参见东韵第三章吕望句注。百年二句:传说五代时钱鏐(li刘)为吴越王,做御潮铁柱于江中,未成而潮水大至。吴越王命以万弩射之,潮水乃退。筑土一升者,赏钱一升,名之曰钱塘。4、解决初读留下不明白的。5.过渡语。6.分字对诵读。(喜欢诵几字对就诵几字对)7.理解重点语句。8.解决初读留下不明白的。9.指导学生诵读。1

    11、0.请一对学生上台诵读二萧。(配乐)11.全班齐诵。(配乐)五、拓展。1、小试身手。(简单的一字对)2、大显身手。(出示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是学生熟知的词语事物。)六、总结。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七、布置作业。六麻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笠翁对韵的三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六麻”原文及译文。2、熟练朗诵背诵五歌“六麻”。 3、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教学重、难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理

    12、解韵文内涵,学写对仗春联。教学过程 一、复习:五歌和二萧 二、品读韵诗 1、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清对浊,美对嘉。鄙吝对矜夸。花须对柳眼,屋角对檐牙。志和宅,博望槎。秋实对春华。乾炉烹白雪,坤鼎炼丹砂。深宵望冷沙场月,边塞听残野戍笳。满院松风,钟声隐隐为僧舍;半窗花月,锡影依依是道家。2、 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3、 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师:我要考验一下大家,看谁能最快的记住老师读过难认字。(老师读,学生听) 4、 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5、 学生同桌讨论,寻找文中的多音字:长,相(强调读准字音) 6、教师出示多

    13、音字学生齐读,加深印象,并要求学生课下写到书上。 7、 学生朗读三遍,强调文中多音字的读法。 、8、 学生同桌互读,注意纠正读音。 9、 指名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三、韵文导读及讲解 出示PPT,对照逐一讲解 花须句:花须,花蕊伸展如须。柳眼,柳叶如眉眼。李商隐诗: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志和宅:唐诗人张志和,肃宗朝命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后遭贬黜,遂不复仕。浪迹江湖,言以太虚(天)为庐,明月为伴,自号烟波钓徒。博 望槎:博望,即张骞,因奉使西域有功封博望侯。相传他曾乘槎探求河源。槎(ch查),木筏。杜甫诗:奉使虚随八月槎,即用此事。秋实句:春华秋实,古人比喻文采与德行。颜氏

    14、家训说: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乾炉二句:都是道教说法。乾炉指男,坤鼎指女。锡影句:僧人所持杖称锡。依依,隐隐约约的样子。四、 复习巩固,学生试着背诵。 五、拓展。1、小试身手。(简单的一字对)2、大显身手。(出示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是学生熟知的词语事物。)六、总结。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七、布置作业。第一次抱母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提出问题,理清课文的层次并学习生字词教学

    15、重难点: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自主阅读探究文章大意。2、理解母亲肩上的“重担”的含义。3、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教学过程:课前5分钟背诵与孝敬有关的名言警句。一、揭题导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课文读过吗?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是在什么时候?告诉老师,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相机板书:原因感受)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读书就要这样,从题目开始读起。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对题目的思考,我们往往可以猜测到文章的大意。二、初读感知。1、

    16、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接下来,我想请一些同学读读课文,检查一下昨晚的预习情况,看看通过预习,咱们同学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了。检查的时候,我想这样,先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捧好书做好准备,我随机抽查。听的同学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听读课文,并且划出能解答这两个问题的有关语句。(师巡视听读情况,同时随时按小组读、四人小组读、同桌、男女生读等形式检查读书情况。)2、评价朗读,汇报交流。请几位同学评价一下刚才的朗读情况。听得挺认真的,小评委的任务完成得不错。不知道另外一个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先看第一个问题: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生答)。从文中哪个句子知道的?划出来。

    17、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慢一点,读出吃力的样子。“赶紧”读得快一些,表达一种急切,我要是不赶紧,母亲可能就要吃力地自己下床了。而我是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的,所以得赶紧。引导: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有两个原因,(板书:换床单,报母恩。)按先后来分,可以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请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讲作者因为换床单而抱母亲的?从哪里到哪里是讲作者因为想报答母亲的恩情而抱母亲的?现在看第二个问题: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感受?板书:难过,愧疚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引导: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

    18、下作者的心情。指名读。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吃惊,对母亲不了解,关心不够)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难过)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愧疚)引导: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里的重担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作者说的话,透过字面展开想象,体会一下。指名汇报。引导:瘦弱的母亲一手拉着年幼的我,背上还背着比我更小的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那是怎样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9、?你又想到了什么?引导: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师:是呀,“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还包含养育儿女的艰辛,包含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农活和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

    20、亲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呢?(母爱)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还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这又是为什么呢?(还是母爱)我想,当她这样要求的时候,孩子们肯定会心安理得地把担子交给母亲去挑,因为他们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而其实?是呀,直到今天,作者才知道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事他为什么一直都不知道呢?(母亲从不抱怨、诉苦,从不叫苦叫累)现在,当你了解了母亲肩上的重担,当你知道承受这么重的担子的母亲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来,捧起书,一起读一读2、3自然段。(配乐齐读)四、指导写字:越、瘦五、布置作业:1、记录一天

    21、中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妈妈做的事。2、拥抱妈妈并对妈妈说:“我爱你”,然后把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 13、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体会到母亲的伟大,体悟到孝子的情怀,并从语言文字中走出来,感受到自己母亲的爱,感悟到自己也该表达爱。教学方法:采用情境设计,“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反省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课前5分钟背诵:与母亲有关的古诗

    22、。一、导语同学们,歌颂母亲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齐读课题。二、交流预习学案上一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课下根据预习学案预习课文,现在我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出示预习学案:三、我质疑通过对课文内容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我们一块解决吧!四、出示导学案出示导学案:1.小组合作探究(1)第一次抱母亲后,“我”为什么很难过、很愧疚呢?联系上下文仔细想想,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2)文中的“我”为什么要抱母亲入睡呢?母亲又为什么流泪了呢?你是怎么理解的?2.心灵感悟母亲用瘦小的身体,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一味付出,却从不求回报。天下哪一位

    23、母亲不是如此呢?想像一下,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照顾自己的?你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五、交流导学案第1题:第一次抱母亲后,“我”为什么很难过、很愧疚呢?联系上下文仔细想想,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结合学生的回答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感悟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句子。 出示课件: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插图。我们一起来看课件,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投影出示文字: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

    24、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每个人小声读一遍这段话。体会一下哪些词语让你感受最深?你感受到了什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重担”等词语来体会。那母亲肩上挑的仅仅是那100百多斤重的担子吗?她的重担里还有什么?教师小结:是啊!母亲重担里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仅是100多斤的担子,她挑的实际上是辛辛苦苦把我们养育长大的重担,是整个家庭的重担,是生活的重担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读出母亲的不容易,肩负的担子重。齐读“在我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课件出示文中两幅插图观察比较(母亲过去和现在的样子):当年的母亲和现在的母亲有了怎样的变化?(用几

    25、个词语来形容)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样年复一年,我们慢慢长大,生活的重担使母亲由当年那个娇小俊俏的少妇变成了今天这个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瘦小病弱的老人。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回忆再来读读这段文字:“在我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想起这样一位母亲,“我”的心中充满了难过、愧疚、自责。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怀着难过、愧疚和自责的心情再读这段文字:在我记忆中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呀?(伟大的、了不起的)过渡:可是母亲却说让我们在回忆自己母亲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小事中,怀着对母亲的感激再来深情地读读这段话,老师的心里也充满了敬意,充满了感动。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这段话咱们一起来读,好吗?过渡:想到这些,文中的我是怎么做的?

    26、课件出示抱母亲图,出示句子: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侯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小声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爱来读这段。相机出示第2题:文中的“我”为什么要抱母亲入睡呢?母亲又为什么流泪了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说教师小结:呀,文中的“我”非常孝敬,爱戴自己的母亲,那母亲为什么流泪了呢?你是怎么理解的?(欣慰的泪、幸福的泪、感动的泪、有苦又有甜的泪)教师小结:“我”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就让母亲流下了激

    27、动、幸福的泪水,而母亲小时候曾无数次地抱过“我”。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一个小小的、轻轻的、满怀深情的举动,来抱抱母亲吧。齐读:我做在床沿上六、联系实际,激发真情母亲用瘦小的身体,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一味付出,却从不求回报。其实,不仅仅是作者的母亲,护士的母亲,你们的母亲,我的母亲,天下哪一位母亲不是如此呢?想像一下,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照顾自己的?你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学生谈想法。七、结语母爱,人世间最伟大最崇高的爱,她无私地付出一切,却从未想过回报。子女给予她的一点点关爱却足以令她幸福满怀。让我们好好地爱自己的母亲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母亲。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安康!八、作业:1、小

    28、调查:你了解母亲吗?快来完成这份小调查。母亲生日血型是?身高是?体重是? 母亲喜欢吃什么水果? 母亲喜欢看什么书? 母亲平时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 母亲平时喜欢吃什么菜? 母亲有什么兴趣爱好?2、推荐阅读:对妈妈好一点、妈妈的账单3、做好积累:摘抄有关母爱的诗句、名言、文章。13课第一次抱母亲预习学案:1我会读脖子摔倒 瘦小 责怪 突发奇想仰面 轮流 愧疚 闭上 翻山越岭2我知道(1)“我”为什么要抱着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我是怎么抱的,结果怎样?“我”有了哪些感受?(2)我是怎样抱着母亲入睡的?母亲怎样了?3我质疑通过对课文内容的预习,你们小组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我们一块解决吧!练习七第

    29、一课时教学目标:1.处处留心,读短文,理解春联的含义。2.读读背背,积累成语和春联。3.读读背背,积累成语和春联。4.写好钢笔字。教学重点:处处留心,读短文,理解春联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部分:1. 读处处留心一段话。2. 说说你觉得该补个什么字?3. 学生自由练习。4. 交流讨论。5. 照样子对对子。(1)读一读例子。(2)自己试着对一对。(3)同座交流,集体交流。二、作业:1. 对对子:三、成语积累:1,学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后,你们悟道了什么?2,读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3,查阅词典,结合实际,说说你对成语的理解。四、 分组读背成语:1,教师巡视检查。2,小组竞赛。五、学习春联:1

    30、. 读一读春联。2. 说说这些描绘了什么景象?3. 学生互读互背。六、写好钢笔字:1,观察范字,要注意的笔画。2,练习写钢笔字。练习七第二教时教学内容:压岁钱怎么用(口语交际)教学目标: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压岁钱应该如何用才有意义;每个同学都能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准确地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积累成语,使学生明白压岁钱应该如何用才有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小朋友们,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长辈送给你的压岁钱吗?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来谈谈压岁钱怎么用。随机板书课题:压岁钱怎么用? 二、小组交流。你用压岁钱都做了些什么?在小组内讲给小朋友听听。 三、小组汇报。 1每组推荐一位小朋友,上台讲讲你是怎么用压岁钱的?其他小朋友请认真听,看看台上哪位小朋友说得清楚、明白。 2学生上自讲述自己对压岁钱的使用情况。 3学生评价:你认为谁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明白了? 4台下学生说说自己和台上哪位同学的做法一样。 5如果台下小朋友有自己的做法,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师小结。1


    注意事项

    本文(笠翁对韵13课.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