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春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付47.docx

    • 资源ID:2171216       资源大小:92.57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春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付47.docx

    1、春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付47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一、说教学内容: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课的知识点包括教材第1至第2页的一道例题,试一试,以及想想做做1-3题。二、说教材:有余数的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既可以使学生拓展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又为以后继续学习除法打下基础。本节课要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有余数除法的实质,教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到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产生,联系除法的含义引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说明“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算

    2、式的读法。随后的练习,都是让学生试着用有余数除法的算式来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理解。三、说目标:介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通过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实际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2、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3、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

    3、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四、说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分这样四大块。第一块:复习引新。1观察: 说说这6个苹果是怎么分的。说出两道除法算式。2说出:62的意义?63呢?3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我想通过这样的复习找到新知的生长点,通过适当的温故,使新知的教学建立在旧有知识的“锚桩”上,也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第二块:探究新知。这一块的学习内容,准备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分四个层次组织学习活动。第一层:分一分。让小朋友在小组内把10枝铅笔分别按每人2枝、3枝、4枝、5枝、6枝分给小朋友,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先指导操作,后自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得借助于操作活动。通过把10枝铅笔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对“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同时,操作活动步骤清楚,面向全体学生。第二层:说一说。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确认每次分得的结果,并把这些结果按有没有剩余进行分类。通过观察、比较,突出了“剩余”这个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第三层:写一写。引导学生根据其中分得的有剩余的过程和结果写出除法算式,认识有余数的除法。(1)观察表一,说出算式并计算,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观察表二,说出算式并计算, 103=3(人)1(枝)(3)认识余数。(4)观察比

    5、较,105=2(枝)103=3(人)1(枝),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分。写算式是把学生的具体感知进行抽象的过程,是形成“余数”概念的主要环节。教学时,我力求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由没剩余引出有剩余,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使学生获得了探究新知的活动经验。第四层:试一试。让学生把其他几种分得有剩余的情况试着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独立在书上填一填,反馈交流后概括提炼:什么情况下平均分得的结果可以用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在这块的新知探究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操作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

    6、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去交流,注意到由扶到放,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建立余数的概念,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第三块:巩固练习。想想做做1与例题的类型相仿,是模仿性练习。要求学生进行操作后,根据操作结果填写相应算式的商和余数,在完成填写后让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在表达中进一步明确认识。想想做做2是形成性练习,学生观察图后,独立完成填空。在交流时提出: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把一些物体按指定的每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或平均分成几份,只要平均分后有剩余,都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使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从而更深层

    7、次的把握知识。想想做做3,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同座相互说说,再指名说一说。最后,我还拓展了自主练习1、2、3(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如:师:如何算出113?生:就是想11里面有几个3,想3和几相乘的积要比11小,不然的话不够分。如果相乘时的积太小了,说明没分完,还可以分,一直到不够分为止。所以3和几相乘的积不仅要小于11,还应最接近11。2、我会做一个星期有7天,22天有 ( )个星期零( )天。6条金鱼放一个缸,23条金鱼最多可放( )个缸,还剩( )条。第四块:“说说收获,梳理知识”师: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说收获”的过程也就是对知识的梳理、总结,教师可以更清楚地

    8、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我会做”这一环节检验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这一目标。)五、说板书有余数的除法105=2(枝)103=3(人)1(枝)(此板书简洁明了,突出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六、教学反思整节课,从分铅笔(初步感知),到观察特点分类(感知清晰),再到抽象算式(形成概念),最后应用概念,遵循了学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规律,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了数学的价值性。时分的认识说课稿说教材1、教材分析时分的认识是苏教版第二册第8-10页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时的认识,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以及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先教学整时的认、读、写,再

    9、教学时间单位时和分的认识,以及时、分之间的进率。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基础,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2)过程与方法: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秒。(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建立时、分

    10、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建立1时、1分的观念。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难点:自主探索时、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建立1时、1分的观念,能看钟表准确地说出经过的时间。说教法、学法数学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紧紧抓住课堂知识的结构关系,遵循“直观认知 操作体会感悟知识特征

    11、应用知识” 的认知过程,采用观察法、动手操作法、讲解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以此使学生获取知识,给学生独立操作、探索规律的机会。在学法指导上,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通过想、看、数、说、比、拨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说教学过程 为达成此次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第1环节:联系生活、导入新课同学们,谁能说说自己每天上学的时间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导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时间,如每天起床的时间,睡觉的时间等等,所以我们要学会看钟表上的时间。【设计说明: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引入,激活学生已有的对时、分的认

    12、识,使学生初步感受时间单位的实际价值,进而产生认识钟表的学习需求。】第2环节:操作体验、探究新知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步走: 第一步:观察发现、认识钟面出示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看到什么? 先自主探究,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发现: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出学生所汇报的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钟面知识的认识。 汇报预习成果钟面上分别有多少个大格与小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你能为大家数一数吗?【设计说明:从观察钟面入手,促使学生从钟面上的“数”与“格”两方面完成对钟面的建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了解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13、又使学生学会了很快数出钟面上大格和小格格数的方法,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第二步:操作交流、认识整时(1)课件出示钟面时间,你知道这些时间吗?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2)通过刚才看钟面上整时的时间,观察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时针呢?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设计说明: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钟表的经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学会认、读整时,并适时对认、读整时的方法进行概括和总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第三步:认识时、分,探索规律学生汇报预习成果说一说,1小格表示多长时间?一大格表示多长时间?练习:时针走2大格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

    14、3,走了几小时?走到7呢? 那么,时针走一大圈又是几小时? 学生动手操作。(要求:时针从12出发,分别拨出2时和5时)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多少分? 分针从12走到3,走了多少分? 分针从12走到5,走了多少分?再走3小格呢,一共走了多少分?学生动手操作。(要求:分针从12出发,分别拨出10分,25分)【设计说明:通过旋转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时和1分的概念。继续提高拨、数、说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几时和几分,既丰富了学生对时间单位“时”“分”的感知,有为后续学习认读几时几分作了必要的铺垫。】 第3环节:交流探究时分关系讨论:大格和小格之间有什么关系? 把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拨到1

    15、2的位置,让学生也如此做,在钟面上拨一拨,看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了多少。先拨一拨,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指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演示分别说明)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所以1时=60分。为此,我们先交流:分针转动个小格是几分钟?转动一大格是几分钟?转动一圈呢?接着边操作边观察:分针转动一圈,时针会有什么变化。再思考:分针转动一圈是几分?时针转动一个大格是几时?由此理解时分。 【设计说明:这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通过拨一拨,看一看,想一想,给学生充足的观察、操作、思考的时间,科学引导,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第4环节:归

    16、纳总结练习,拓展应用1、教师归纳:钟面上有些什么?(板书:分针、时针)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共有多少个小格?要知道钟面走了几小时,我们只要看什么针?时针走了几大格就是几小时。要知道走了几分钟,要看什么针?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几小格就是几分。 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60分=( )时2巩固练习 课后练习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为此,我设计了游戏:我拨你说;我说你拨。先由教师和一名学生示范,再让学生同桌互说互拨学具钟。3总结:你在小小的钟面上学到了哪些知识?【设计说明:归纳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加深理解。】第5环节:拓展深化:游戏:下面看看你们在1分钟内能

    17、完成哪些事情?接下来是感受1分钟长短,了解1分钟能做很多事,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最后通过一节课几分钟,课间休息是几分钟,再加几分钟就是小时,实际感受1小时。【这一步通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直接体验与间接感受,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长短,让学生既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又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四、说板书设计认识时分8时 写作8: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1时=60分教学反思一、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数学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本节课我先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一是观察钟面,让学生

    18、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学习整时以及读写。二是在时、分的认识基础上探索时、分的关系。三是在归纳总结后,设计了师生互动拨钟表的环节,让学生体会分针、时针是怎样走的。四是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感受一分钟能做些什么?深刻体会虽然一分钟时间不长,可我们充分利用还是可以做许多事的。在这四个活动环节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快乐的学习数学。三、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同时结合传统教学。在教学认识时分时,我利用了实物钟,让学生体会1时=60分时,我拨动实物钟的分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变化。教学效果比较好,课后还有许多孩子拿着实物钟在做试验。四、练习形式多样化、层次化、

    19、趣味化。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练习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长时间保持着兴趣,练习效果比较好。五、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离不开思想品德教育,本节课中,我进行了两次惜时的教育:一是在感受一分钟后,让学生初步体会时间的宝贵;二是在整堂课结束时,让学生再次体会时间的宝贵认识方向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方向。认识方向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第三册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本课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关于认识方向的初步经验,进而

    20、又认识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进一步运用这八个方位词来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一、分析教材,把握要点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选择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辨认方向。教学例题是一幅以学校为中心,包括火车站、汽车站、电影院、少年宫、体育场、超市、公园、人民桥等场所和建筑的场景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为中心,有利于把课堂学习尽可能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而超市、公园等场所都是生活中接触较多的地方,有利于学生产生亲切感,进而体会问题本身的现实意义。除此之外,教材还注意把学生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与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活动有机结合,先引导学生回答“

    21、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让他们有个大概的认识。认识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之后,又利用指南针,将八个方向重新整理认识。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力目标:能在现实情境和平面图上辨认上述八个方向,会用这八个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德育与兴趣目标:使学生在认识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新课标的规定,我把“会用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作为本节课的重点。由

    22、于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较差,随着物体间相互位置的改变,容易混淆各个方向的大致方位。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到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相对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二、理清思路,选择教法本课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将本班学生分成9小组,运用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教学模式,适当使用电教手段,交叉采用了观察法、设疑法、操作法、分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把学生引入“设疑探索解决”的学习氛围中,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传授技能,指导学法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物体

    23、间的相互位置。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在体验中强化。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设疑讨论”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四、优化程序,合理安排本课时我计划分六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设立了不同的侧重点,提出不同的层次要求,逐步达到教学目的。(1)谈话导入新课,以儿歌的形式,复习旧知,进而设疑,引出新知。 (2)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这部分我采用分层教学等方法。首先出示书中插图,例题呈现了一幅以学校为中心,包括火车站、少年宫、电影院等有关场所或建筑在内的近似正方形的场景图,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帮助学生回忆已经学习过的关于方向的知识,

    24、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其次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认识,对平面图上其他场所或建筑与学校的位置关系进行描述,从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一层次我打算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直接告诉学生超市和公园的位置,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东北和东南的含义,并初步感知方向的命名方法;第二步,放手让学生根据前一步获得的学习经验,说说体育场、人民桥位于学校的哪一面,从而认识西南和西北。(3)认识指南针,知识实用化这部分是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久远而又灿烂的传统文化,但重点是让学生整理八个方向的位置关系和排列顺序,进一步明确辨认方向的基本方法。我让学生找出图中已经标出的“北”,思考要确定其他七个方向,可以先确定其中的哪几个方向,再

    25、确定哪几个方向,让学生认识到先确定好东、南、西、北后,再确定另外四个方向就容易了。(4)巩固练习,进一步感知。第1题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弄清场景图所表达的信息,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然后重点帮助学生根据图中已经标出的方向,确定其余几个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各小动物的家。第2题先请学生独自看图并完成题目下面的两个填空;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填空时的思考过程,突出表达物体间位置关系的基本句式;最后让学生思考“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让学生借助平面图互相交流。新课标的理念告诉我们: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独立思考,要鼓励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给学生留下了思维的空间,这使

    26、学生在各种问题情境中,提高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问题的意识。 (5)引导学生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进一步完善新知,力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6)作业处理。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人和物,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新知。 这仅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正!认识千以内的数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它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

    27、铺垫。因为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教材安排两个例题来达成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目标。例1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例2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会读100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每个数的组成。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中常能听别人说起比100大的数,也从书上、电视上看到过、听说过;更或许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起过,所以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可能有一定的基础,但在他们的脑海里却还没有数感

    28、。有的学生可能会按照100以内的数数方法数1000以内的数,有不错的数数能力,但“拐弯处”的数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三部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十进关系;学会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逐渐发展学生的数感。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人交流、勤于思考的习惯;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会读、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

    29、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教学难点:1、“拐弯处”的数法。2、1000以内数感的建立。三、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课件的动画演示:小方块一个一个地出现,10个变成一竖条;一竖条一竖条地出现,变成一板,是一百。这样,使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发现,重温旧知100以内数的数数方法: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了解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认知基础,渗透数数方法。复习了小方块的数数方法之后,又复习了计数器的拨数,如何拨出40,再从40开始,10个10个地数到100,在拨到90时,提问,90添上10是多少。出示生活中常常见到大于100的数,揭示本课的教学任务“认识千以内的数”。(二)动手操作,探求

    30、新知。例1:首先,介绍了整百数,小方块一板一板的出示,让学生体会到几个一百就是几百,反过来几百里就有几个一百。并能熟练说出几百在计数器上如何表示。接着,在认识整百数的基础上,教授几百几十的数,在认识的过程中归纳出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几百几十。这是我增加的一个环节,作为学习几百几十几的一个铺垫。再由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几百几十几的数,看着方块图说出数的组成,并且能够在计数器上拨出,从而获得一个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十”、“百”的理解。在数方块、拨计数器的操作活动中,了解千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例2:随后,设计用多种形式数;整十整十地数、一个一个地数,使学生自

    31、主构建起“满十进一”的知识体系,在数的过程中,重点强调三百九十添上10是多少,九百八十九添上1是多少。在数到999时,相机提问“999添上1是多少”从而认识一千,知道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在计数器上从右数起,第四位是千位。再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一千,体会到10个一百是一千,了解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我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数数活动,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而是在现实背景下充分感受和体验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把数感的建立和估计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三)分层运用,巩固内化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应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大数的意义,掌握数的概念,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1.拨一拨:让学生在小组内操作,学会在计数器怎样十个十个地数,一个一个地数。2.说一说:读出下面各数,一次数5个数,重点关注五百零九数到五百一十、从二百九十九数到三百、九百九十九数到一千的过程。有困难时,启发学生想象用计数器拨数的过程。3.填一填:复习了数方块和读出计数器上的数,以及看小棒图,说出数的组成。进一步复习了计数单位一、十、百。4.知道拓展介绍了位置图的读书


    注意事项

    本文(春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付47.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