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一语文教案《物种起源》导言教学设计高一语文人教版 精品.docx

    • 资源ID:2164941       资源大小:57.44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语文教案《物种起源》导言教学设计高一语文人教版 精品.docx

    1、高一语文教案物种起源导言教学设计高一语文人教版 精品物种起源导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琐屑、审慎、变异、遗传、趋向、札记、付印、断言”等词语。2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能力目标1筛选文章主要观点、概括要点,整体把握文意,感受科技说明文严密的逻辑性。2揣摩语言,体会科技说明文语言的简明性。德育目标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尊重客观事实、谦虚审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教学重点准确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正确认识文章的科技内容。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说明性文字阅读的兴趣。教学方法1讨论点拨法。课堂教学以讨论为主,但因本文专业性强,学习不太容易,教师酌情给予点拨引导。2情景教

    2、学法。通过多媒体设计,利用电视画面、图片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氛围。3换位阅读法。教师虚拟情境,为纪念达尔文诞生190周年,出版社决定出版物种起源中文译本,要求学生根据本文提供的材料为本书写一篇序言。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阅读课文,逐段概括大意,筛选关键信息,理清行文脉络,整体把握文意;仔细品读课文,学习作者的人格魅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大家一定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

    3、,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物种起源导言。二、解题1提问:请同学们谈谈什么是导言?明确:“导言”即“绪论”也称“引言”,是学术论著或一篇文章开头的话。一般说明全书的主旨和内容及有关问题等,作出介绍、说明。这篇课文是科学论著的导言,以介绍研究和写作经历,说明发表原因,以表明自己的著作言必有据,没有妄下结论;然后说明自己研究的思路,阐述立论的根据,点出主要观点。并扼要介绍了物种起源一书的内容和联系。2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多媒体出示图片和文字投影(情境创设),文字书写“纪念达尔文诞生190周年大会”,作为会场背景;投示出达尔文的画像,激发学生进入角色。投

    4、影文字书写:“190年前,上帝按照特定的目的创造万物”的物种不变论像个幽灵盘旋在欧洲大陆的上空,愚弄着芸芸众生。就在这时候1809年,英国一个医生的家庭里诞生了一个当时谁也没过分注意的小生命达尔文。但正是他,在1859年发表了举世震惊的物种起源,敲响了“物种不变”的丧钟,确立了被马克思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明”之一的生物进化论。今天,我们隆重集会,纪念他的190周年诞辰,纪念这位生物进化论学说的创始人。我们该向他学习什么呢?相信同学们读了他的物种起源导言后会明白的。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画出文中结论性的语句,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阅读全文后讨论、互

    5、相交流各自对文章结构和段意的理解,请一两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更正。解说:通过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并初步筛选出文章的关键句;通过讨论交流,整体把握全文;通过简洁的段意概括,筛选关键语句准确表达。四、具体研习课文17段,筛选关键语句1出示投影,阅读13段,回答问题。(1)第1段文中的“那时候”指_年,“现在”指_年,“这个问题”指_。明确:18311859物种起源问题(2)从第一段文字看,达尔文的科学研究经过了_个阶段,它们是_。明确:四出洋考察阶段、撰写札记阶段、充实札记阶段、继续探讨阶段(3)作者介绍研究“物种起源”问题及写作物种起源一书的经过,目的何在?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自己

    6、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间断。B告诉读者出洋考察给自己很深的印象,才引发对问题的研究。C让读者了解“导言”的写作要求,必须介绍写作经过。D使读者知道书中的结论不是自己“轻率”得出的,而是经过严肃认真的研究。明确:D;作者从“远航”到“现在”,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20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的严谨、审慎态度,长期刻苦钻研对真理的追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4)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明确:“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5)提问:第二段有哪两个方面说明物种起源要早日发表?明确:一从主观方面说:物种起源作为进化论的绪论部分的研究工

    7、作“将近结束”;进化论的全部研究计划的完成需要更多岁月,由于体弱多病,要早日出版。二是从客观方面说:华莱斯写了关于生物进化的论文,迫使达尔文早日发表自己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6)第2段的主旨句是什么?明确: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2请同学们速读47段,画出关键句。提示:突出地体现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的结构特点的句子是关键句。从内容上看,中心句是关键句,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从结构上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这是作者着力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同

    8、时也显示脉络层次。根据提示明确:第4段的关键句:“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第5段:“因此,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第4、6、7段都反复说:“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第7段:“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这是总结进化论学说的基本观点)五、欣赏、品味17段提问:这篇文章17段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

    9、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的文字,即关键语句,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的文字。学生思考,并自由发言,集体交流。学生甲:第1段的关键语句,从“远航”(1831)到“现在”(1859年),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及对真理的追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第2段的关键句有“华莱斯先生,他对于物种起源问题所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们完全相同”(这是指英国的自然科学

    10、家,1858年他写了一篇关于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的科学论文寄给达尔文。达尔文于当年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华莱斯的论文同时在林奈学会的杂志上发表)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学生乙:第3段的关键句有指出书本的缺陷,“还是摘要的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逊的精神。第4段关键句有:“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做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学生丙:第5段关键句有:“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第6段关键句有“很不幸”“

    11、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学生丁:第7段,关键句有“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长期考察实事求是谦逊审慎决不轻率亲自实践不避缺陷毫不动摇教师总结:从文字的表层意义的阐明深入到文字的深层含义的探究,从了解伟大的科学家的基本观点、理论深入到追求他的精神世界,人格魅力,可以看到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这是值得我们青少年借鉴、学习的地方。六、多媒体播放简介有关达尔文创作物种起源的经过的片断,及简介物种起源的

    12、意义了解、明确:关于生物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由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科学基础,对以后生物学上的成就和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达尔文通过环球考察,搜集了大量有关动植物演变和发展的科学资料,指出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也就是遗传、变异和选择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认为生物经常发生的细微的不定变异,通过累代的选择作用,适者生存,并逐渐累积有利的变异发展成新种。不适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就被淘汰。他总结了用人工选择方法获得家畜和农作物新品种的实验成果,进一步论证了自然选择学说。进化论是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伟大成就,给形而上学、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以沉重的打击,在推动现代生物学的

    13、进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达尔文学说给予很高的评价,说物种起源是划时代的著作。七、课堂小结课文13段介绍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并且作了一些札记”,为写成此书作好了准备,再经过两年的研究、充实,才于1844年“写成了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从这里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严谨审慎的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同时说明促成本书出版的原因及本书的性质、存在的缺陷以及今后的打算。从而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研究和理论著作的实事求是和严肃审慎的态度。八、布置作业找出本文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哪几段。筛选作者阐明的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两个主要观点,及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

    14、植物的目的、意义及获得的认识的关键语句。写好演讲稿:我为物种起源写导言。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阅读47段,筛选观点,指导学生从获取信息的读者地位转换到输出信息的作者地位,根据多媒体特设情境,从课文筛选信息,再加工处理,从而拓展其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达尔文环球旅行成为他一生事业的转折点,他由一个创造论、物种不变论者逐渐成为进化论者,旅行中成千上万的物种变异的事实教育了他,使他对创造论、物种不变论产生了怀疑,并冲破了神学教条的桎梏,摒弃了“上帝创造万物”“万物从来如此而且永远不变”等骗人的鬼话,研究生物进化,著述物种起源,成为进化论的创立者。那么他在物种起源导言中,集中谈了些什么观点呢?现在我

    15、们研习课文47段的内容。二、快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提问:物种起源导言主要内容集中在哪几段?筛选出作者阐明的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两个主要观点。明确:主要内容集中在4、5、6、7段。第4段介绍的主要观点是:“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结论,是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推想出来的。作者没有满足于这个结论,因为它还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解释:“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各种生物之间有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即血缘关系。生物学里

    16、把生物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即物种)。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亲缘关系,但同一属的不同物种(如老虎和猫)的亲缘关系,比同一目的不同科(如犬科)更密切。“生物的胚胎关系”属于同一基本类型的动物,不管成体、形态、构造,彼此差别多么大,如鱼、蛙、龟、鸡、猪、人,可是它们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地球上的生物是有共同祖先的”,不同的物种是进化的,但它们是怎样经历变异而来的呢?换言之,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般的博物学家认为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是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达尔文认为,“这种说法,在某一狭隘意义上来说,可算是正确的,但是把生物进化、变异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17、达尔文用啄木鸟、槲寄生的事例来说明,引起生物进化变异,“条件”是重要的,“若和有机体本性比较,仅属次要地位”。第5段主要观点在于作者说明了自己是怎样研究物种变异的原因的,他“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着手”“经常获得动物因家养而变异的知识。”第6段主要观点是由家养变异得出的结论,说明生物之所以进化,其一,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其二,人类选种力量是伟大的。因为人工的选择“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积累起来”,能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培养出新种来。第7段作者总结性地介绍了物种起源的几个主要观点:(1)生物学方面还有些问题,如对我们周围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对某种生物分布广而繁殖多,它的邻种却分布狭小而稀少等等

    18、,了解得很不够,知道得很少,需要继续研究,但是,根据现在生物学的“精细的研究和冷静的判断,可以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即神创造是错误的。(2)达尔文申明“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3)指出自然选择是引起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以上三点(加粗的文字)是作者阐明物种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2提问: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3提问: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意义是什么?明确: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4提问:作者从研究

    19、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的两点认识是什么?明确: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三、研习课文的语言特色,分小组讨论讨论后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要求有具体的例证。明确:本文语言准确、严密(板书)作者讲究选词、讲究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谨严的意思。例如:“1844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又”,说明作者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继续搜集资料。“当时”与“现在”相对而言,用“当时”,强调了当时达到的认识水平,二是现在认识又有所发展。又如:“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有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窜入”用得准

    20、确而又生动,它说明了在这项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错误的出现很难避免。又如:“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这个双重否定句用得很有表现力。第一,它加强了语气,肯定了物种变异这一认识;第二,它增强了文章论辩的力量,“不是不变”是对“不变”论的有力批驳。再例:“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1既说“事实”一般的感性材料,又说“证据”材料中足以反映事物本质的例子,足见周密。2既说“叙述”能使人了解比较全面、具体,但还不能表现本质,又说“比较”能使人鉴别感性材料,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以掌握事物的本质,足见谨严。四、从课文中筛选信息,再加工处理,转为主动

    21、的信念输出者我为物种起源写序言出示投影,多媒体情境创设,从语言描叙中制作10幅动画。在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千百万种生物;逶迤的群山间,莽莽林海藏虎豹;辽阔的原野上,风吹草低见牛羊;湍急的江河中,白浪翻卷戏鱼虾;无边的海洋里,碧波万顷逐鲸鲨。还有那绚丽阳光下吐艳的百花;绵绵细雨中引吭的群蛙;缭绕晨雾中婉转的俊鸟;苍茫暮色里低吟的秋虫如此千姿百态的生物,其源头在哪里?19世纪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经过20年的悉心研究,在1858年发表的物种起源中为我们揭示了这一奥秘。出示投影文字:2009年,是达尔文诞生200周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出版社决定重新出版物种起源中文译本,请你根据物种起源导言

    22、提供的材料为本书写一篇序言,你该如何写呢?点拨:认真阅读学习过的序言,课文农村调查序言,把握与“导言”的异同。要根据序言的特点,从本篇课文中筛选写序言所需要的信息,然后重新排列组合。注意:“导言”也称引言,是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开头的话,主要用于学术著作和教科书,对论著的基本内容和要点以及有关问题(如写作背景、过程、缘由等)做出介绍、说明。“序言”是写在诗文或书籍前边单独成篇的文章,可叙述,可议论,也可说明。有作者自己写的,叫做“自序”,内容多为交代著述的意图、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和评论所写之作。这里要求我们写的序属后一类。从课文里筛选所需要的信息要结合评论点,对于“序”中介绍物种

    23、起源主要观点及评价其意义是必不可少的。对筛选的信息要进行信息加工,进行归类,不必按课文的顺序机械安排。可先介绍物种起源主要观点并评价其划时代意义,再由文及人,评价作者研究科学的态度及方法。对作者的评价也不必拘泥于课文所提供的,从达尔文自传等得来的材料亦可以采用。顺序的安排有条理即可。学生交流自己所写的“序言”。五、全文小结这篇课文是科学论著的导言,它先介绍研究和写作经历,说明发表原因,以表明自己的著作言必有据,没有轻率下结论,然后说明自己研究的思路,阐述立论的根据,这样水到渠成,道出主要观点。阅读科技说明文,准确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是第一位的,正确认知文章的科技内容是终极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筛选

    24、关键语句,品味语言内涵便显得异常重要。六、布置作业1重新构思,写一篇以“我为物种导言写序言”为题目的文章,300字左右。2学习本文,我们不禁为达尔文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请以“达尔文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篇文章。板书设计设计(一)设计(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将动物器官移植给人类的尝试可以追溯到17世纪,据说当时将狗骨头用于修复一位俄罗斯贵族的头颅。在现代,异体移植已涉及到取自黑猩猩和狒狒的肝、肾、心和骨髓,但没有获得任何成功,大多数患者出现器官排斥现象或严重的感染。科学家最为关注的事情是当病原体从动物跃迁到人类时发生种间感染。然而,一项新近研究带来了鼓舞人心的消息:接受了猪活体组

    25、织的患者并没有表现出被可怕的猪反转录病毒感染的证据。过去几年间,有关异体移植的讨论集中在两种可能的供体动物(猪和狒狒)上。虽然狒狒器官不像猪器官那样被强烈排斥,但它们携带病毒转移的危险比猪器官大得多。此外,猪器官大小适当,这种动物繁殖较快,并已被作为食物进行饲养,这样对大多数人而言宰杀它们就没有什么道德问题。超急性排斥问题能在数分钟内毁坏移入器官的强烈免疫应答对猪器官而言似乎已经解决。英格兰剑桥Imutran的研究主任David J.GWhite于1992年最先提出了这样一种技术,即将人类基因插入猪胚胎中。此猪的器官就具有了人类互补调节蛋白,实际上,人类免疫系统被骗过而接受了猪器官。当然,猪隐

    26、藏着病毒,公众和立法者担忧的主要来源是猪内生反转录病毒(PERV)。内生反转录病毒融入其宿主的DNA之中,并且不能消除。另一种反转录病毒猿猴免疫缺损病毒被广泛认为能超过种间障碍,变成导致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伦敦癌症研究所Robin AWeiss及其同事揭示PERV能在体外越过种间障碍。关键的问题是PERV是否感染接受了异体移植的人。为了找到答案,Imutran同美国疾病防治和预防中心合作,检测了160名这样的人类患者。他们用猪皮肤移植或猪胰岛细胞进行过治疗,或者他们的血液在体外用猪肝、猪肾或猪脾进行过灌注。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没有发现任何患者感染PERV的证据,这些患

    27、者包括36个受到免疫抑制从而具有更大感染风险的人。最惊人的是,23名患者有猪循环细胞的证据,表明猪组织能在人体内长期存活。对White来说,这意味着“异体移植面临的免疫障碍并非不可逾越。”(选自名师手把手20037版)1在猪和狒狒中,科学家为什么要倾向于选择猪为异体移植的供体动物?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猪器官的超急性排斥问题已基本解决。B狒狒器官携带病毒转移的危险比猪器官大得多。C猪器官大小适当。D猪的宰杀几乎不存在道德问题。2下列关于猪内生反转录病毒(PERV)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PERV是猪器官异体移植时可能发生种间感染的最可怕的病原体。BPERV隐藏在猪体内而且融入猪的D

    28、NA之中是无法消除的。CPERV能在体外超过种间障碍,变成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D迄今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发现PERV感染人体的证据。3White认为“异体移植面临的免疫障碍并非不可逾越”,不能作为这一结论的依据的一项是()A用插入人类基因的技术可以使猪器官为人类免疫系统所接受。B有160名人类患者用猪皮肤移植或猪胰岛素细胞等方法进行过治疗。C接受过猪活体组织的患者(包括36个受到免疫抑制的患者)没有表现出被PERV感染的证据。D接受过猪活体组织的患者中有23名患者体内有猪循环细胞存活。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完全相符的一项是()A异体移植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7世纪,当时便有过移植成功的例子。B对将猪

    29、器官移植给人类的主要担忧是种间感染,但这种情形似乎是不大可能发生的。C伦敦癌症所Robin AWeiss对将猪器官移植给人类持否定态度。DWhite等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令人欢欣鼓舞,它意味着异体移植理论到实践的一系列问题已经迎刃而解。参考答案:1A(“已基本解决”语意肯定,原文说“似乎已经解决”,并未明确肯定)2C(所述内容,文中为另一种反转录病毒所具有,这是“偷梁换柱”)3B(读第3、5段。B项只举出治疗事例,缺乏疗效说明)4B(A项原文只是“据说”,以此说“移植成功”,推理不可信;C项解说属无中生有;D项说“已经迎刃而解”,是夸大失真,原文是“并非不可逾越”)备课资料一、课文补注1导言导言。导言又称导论、绪论等,它是在书籍开头部分概要地向读者介绍有关这本书的主旨、内容、体例等的,但与序言不同。序言的内容宽泛,对原作内容是否具体说明,对内容介绍的多少都没有明确要求。而导言的主要篇幅必须介绍原作的内容及主旨。序言写作无定体,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或说明,或兼而有之,都是可以的。而导言则侧重议论、说明。文学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语文教案《物种起源》导言教学设计高一语文人教版 精品.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