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 资源ID:2146537       资源大小:156.36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1、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2017-2018学年度西湖高级中学4月考卷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基础题(每个2分,共5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譬(p)如 木讷(n) 叨扰(dao) 量(ling)体裁衣B描摹(m) 寄宿(s) 攒(cun)射 潜移默化(qin)C自诩(x) 肖像(xio) 真缔(t) 残羹冷炙(zh)D剔除(t) 提(t)防 祈(q)祷 咸与(y)维新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度过难关 穷兵黩武 相辅相承 要言不烦B民生凋敝 开门缉盗 剑拔驽张 再接再厉C响彻云霄 雷厉风行 无精打

    2、采 拾人牙慧D振振有词 苍海一粟 倍尝艰辛 山洪暴发3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主张恢复周礼,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B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为纪传体,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C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D. 儒家有“六艺”之说,“六艺”一般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B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

    3、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C首届跨境电商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各知名电商的数十名代表齐聚一堂,分析了电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D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査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英国是一个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国家,它的君主是世袭的,但议会并没给他过多的_,囯家的一切决定都要经过漫长的协商。在经济利益多元化的今天,党的高级干部如若不时刻保持警惕,就容_易为腐败分子。这几天我_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A权力 退化 常常 B权力 蜕化 常常C权利 蜕化 往往 D权利 退化 往

    4、往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魏国军队还未赶来之际,秦国加强了对邯郸的攻势,赵国公子平原君毁家纾难,招募敢死之士三千人和秦国展开激烈战斗,最终保全了赵国。B他是一位博览群书,善于积累的作家,写作时许多诗句、典故信手拈来,却贴切自然,因此常常使得读者们在愉快的阅读中得到知识的滋养。C两姐妹离开福建后,一个到美国发展,一个在台湾定居,虽然很长时间不能见面,但一衣带水,姊妹情深,对彼此的思念从来也没有停止过。D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处世态度,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今社会中,睚眦必报的新闻未免太多,犯而不校的美谈却往往太少。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生命

    5、是什么?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还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B为防止H7N9禽流感病毒传播,上海卫生部门呼吁市民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在食用鸡、鸭、鹅等家禽时一定要确保长时间蒸煮(包括禽蛋)。C我们还会发现肉食者和素食者之间一个有趣的差别:素食者的眼睛长在头部的两侧,如兔、羊、鹿、牛,肉食者的眼睛处于同一平面,像狮、虎、狼、豹。D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8选出下列选项中读音全正确的一项( )A、有道则见(xin) 众星共之(gng) 道之以德(do) 千乘之国(shng)B、见其二子(jin) 荷(h)蒉 必也狂狷乎(j

    6、un) 曾是以为孝(zng)C、焉用彼相(xing) 有丧者(sng) 齐衰者(z) 瞽者(g)D、虽少必作(sho) 民鲜(xin)久矣 颛臾(dun) 能近取譬(b)9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B. 恶居下流而讪上者C.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D. 弟子服劳其103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B. 女与回也孰愈 C. 周监于二代 D.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1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 B无乃/尔是过/与C无/乃尔/是过/与 D无乃/尔/是/过与12下列各句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7、) A. 不吾知也 B. 有是哉,子之迂也 C. 吾道一以贯之 D.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13. 下列成语的来源与孔子的言论无关的一项是( )A.祸起萧墙 B.舍本逐末 C.分崩离析 D.既来之,则安之1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论语是以记载 孔子言行为主,并且兼记孔子某些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在文学上没有什么价值。我们学论语主要是要掌握儒家思想,并用于指导我们的生活。B.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不能苛求孔子,因为当时社会混乱不堪,思想当然也难免混乱。C

    8、.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思想的诸多方面多与“仁”有关。“仁”的基本含义是仁爱。“仁”是一种普遍的爱,但并不是一视同仁的爱,而是有亲疏远近之别的有差等的爱。D. 孔子认为,政者,正也。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次才是武力征服,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15.有的同学喜欢引用孔子或者孟子的名句作为赠言,下列引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高中以来,你始终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这让我十分敬佩。B困难是暂时的,切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明天将会更加美

    9、好。C铭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勿强求,“人和”不能丢。D希望你时刻记住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诫,争取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1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比及三年,可使足民/饭疏食 B老者安之/己欲立而立人C风乎舞雩/ 尧舜其犹病诸 D而耻恶衣恶食者/必也狂狷乎1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子曰:“必也正名乎!”【那一定得有正当的名义吧!】B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到吗?】C三年之丧,期已久矣。【服丧三年,我已经期待很长了。】D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呀乐呀,难道钟鼓能开口说话吗?】课内阅读(一) 子路从而后,遇丈

    10、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18.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杖荷蓧 荷:背负。B行其义也 行:实行、实践。C明日,子路行以告 明日:第二天D植其杖而芸 植:种植。19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子路拱而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长幼之节,不可废也道之不行,已知

    11、之矣A与相同,与不相同B与不相同,与不相同C与相同,与相同D与不相同,与相同2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语录体,记述的大都是三言两语,少数几章也只记了谈话时的场景。上述文段不仅有时间的推移、有子路等人活动场所的变换,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情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情节、通过有关人物的言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人生观和政治观。B丈人带讽刺的话语,说罢便“植其杖而芸”的行动,表现出他的态度倨傲,自认为比孔子高明,德行比孔子高尚。另一方面,他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又表现出他对孔子师徒风餐露宿周游列国的同情。C子路认为自己对隐者恭敬有礼,隐者便款待自己,并让儿子出来相见

    12、,这说明隐者没有废弃“长幼之节”;但他不出仕,放弃了臣子对君主应尽的责任,即君臣之义,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D孔子的话(包括子路根据孔子的意思说的话)和他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出他对丈人过隐居生活的某种赞赏的感情,而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不仕无义”的处世态度,却给予严厉的批评。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6分)经过西周幽、厉时代的大混乱,这期间直到老子、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公元前550年左右),在这三百多年时间里,周国以及所有的诸侯邦国的人民没有得到很好的休养生息,也没有真正地得到安居乐业,一直生活在战乱中。这一时期,即可称为第一次“文化断层”时期。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比春秋

    13、时更为激烈和频繁,规模也更大。到公元前222年,秦攻辽东,灭齐,中国统一,这期间又是两百多年,孔孟思想虽没有灭迹,但也少有人传承了。尤其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对这些思想的传承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这便是第二次“文化断层”。到宋朝,公元1150年左右,朱熹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发现了儒、道、佛之学的“破绽”,于是专心儒学,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他在董仲舒阴阳五行理论的基础上,糅释、道入儒,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统治阶级的阶级

    14、利益把朱学巩固起来,作为在上层建筑领域实行政治文化专制的理论依据,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尤其是对孔孟思想起了变异的作用,这便是第三次“文化断层”。1919年的“五四运动”,乃是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一方面是企盼与要求自由、理性、法治与民主的实现与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全盘性反传统的兴起与泛滥。直到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仍然有全盘西化的思想在蠢蠢欲动。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斥儒学为封建糟粕,以为只有“科学”才能强国、才能救国。这便是第四次“文化断层”。“文化断层”标志着人类社会公理解释

    15、系统的崩溃,于是人每一个地球生物,就只会用对“神灵”(未知领域里的神秘现象)的崇拜(宗教的说理体系),就只会用有限的解释先把自己封闭起来,自造一个心灵的“堡垒”,然后利用有限的知识和狭隘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其他人、其他事物、未知事物,对整个世界,对庞大而复杂的人类社会进行种种的自我猜测和解释。面对着现实生活中吉凶祸福等一系列生死攸关的问题,人们自然地以村落、地域和风俗习惯、特定的文化氛围等形成多种多样的解释法则。而由周文王、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建立起来的社会公理解释系统的崩溃,使历代的中国统治者在维护其利益时,首先是“私有”的,野蛮的,其次才是说理的。在这“文化断层”中,大多数中国人就因为“儒

    16、家”思想的被改毁、被窜造而不知所措,于是老百姓们在一家一户的独立的生产单位中,按照自然经济封闭模式而“自得自乐”,在自己狭小的自我中心基点上建构着自己狭隘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说理体系和生活方式以及梦想着美好的未来。(节选自武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21关于四次“文化断层”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西周幽、厉时代的大混乱后三百多年,人民没有得到很好的休养生息,也没有真正地得到安居乐业,一直生活在战乱中,直接导致第一次“文化断层”。B春秋战国激烈频繁的大规模的战争,还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使孔孟思想基本灭迹,这便是第二次“文化断层”。C宋朝“程朱理学”,强化了“三纲五常”,发展至元明清三代,封

    17、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对孔孟思想起了变异的作用,出现了第三次“文化断层”。D“五四”新文化运动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四次“文化断层”。22对老百姓们在文化出现“断层”后的表现,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大多数中国人对“文化断层”不知所措,他们只知道建构着自己狭隘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说理体系和生活方式以及梦想着美好的未来。B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标志着人类社会公理解释系统的传统文化在老百姓心目当中的地位牢不可破,而一旦出现断层就让他们感到难以接受。C老百姓们在一家一户的独立的生产单位中,对其他人、其他事物、未知事物,对整个世界,对庞大而复杂的人类社会进行种

    18、种的自我猜测和解释。D老百姓按照自然经济封闭模式而“自得自乐”,在维护其利益时,首先是“私有”的,野蛮的,其次才是说理的。三课内阅读(一)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

    19、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23下列有关上面文段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对子路的批评使得其他弟子不再尊重子路,孔子看到后,立即对子路的技艺客观地进行了评价,既有所肯定又指出了不足,使得大家改变了对子路的看法。B子游在武城实施礼乐教化,孔子认为有些大材小用,感到好笑,可是当子游说明了原因后,孔子立即对他加以肯定。C孔子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言传”,而且重“身教”;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成,赢得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赞扬。D“子之武城”一文,既诙谐又严肃。孔子平日的风趣,子游的笃信师道,

    20、师生间的和悦宛然可见。标志着我国的散文发展至论语,已经走向了成熟。(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

    21、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根据上文内容,回答下列各题。24.下列对孔子言行的概括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对弟子言志的启发雍容谦逊,亲切诚恳B鼓励曾皙发表不同意见深明事理,循循善诱C讥诮子路不谦虚不隐褒贬,切中肯綮D最后评述弟子志向含蓄隐讳,不露山水解析不是含蓄隐讳,是直接说出。2

    22、5.下列对子路“率尔而对曰”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急不可待,不假思索B胸无城府,急躁自负C刚直爽快,不说假话D缺少思想,鲁莽草率26.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冉有先说“六七十”,转而改口“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27.下列对曾皙所描绘的春景图的评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移情于景,以景抒情B春光明媚,惠风和畅C治世风景,康乐蓝图D大国风情,盛世缩影第II卷(非选择题)28孔子为何要“与点”? (2分)29孔

    23、子“哂”子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4 简答题30.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1)概括出两个语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2)孔子和孟子的话侧重点各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31.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感,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文段中是孔子把中庸思想

    24、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从中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哪一个特点?(2分)32.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2分)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5分) 五填空题 33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子曰:“志士仁人, , 。”(2)“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 。”(3

    2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4)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5)子曰:“_,小人同而不和。”(6)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7)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 ?”(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 ,友多闻,益矣。(10)子曰:“乡原, 。”六、语言运用 (6分)34仿照下列句子,续写两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6分) 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 七、材料作文轻与重,大与小,冷与暖,美与丑,刚与柔,善与恶

    26、,真与假,内与外,空与满,有与无,收与放,虚与实,同与异,是与非,难与易,勤与懒,先与后,快与慢,义与利,达与穷,新与旧,平凡与伟大等,汉语中有那么多相反相成的词语牵动人心,惹人深思。 请从中任选一对词语写一篇议论文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1 B 2C 3B 4C 5B 6C 7A 8A9A10D 11B 12B 13. B 14. C15.【答案】D【解析】D 项,希望同学“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那么言外之意是同学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此话放在“赠言”这一语境中,不是很得体。16B1718. 【答案】D【解析】D 项, 植:立。19. 【答案】

    27、B【解析】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0. 【答案】B【解析】B 项,又表现出他对孔子师徒风餐露宿周游列国的同情不正确。21. 解析:选 B B 项,春秋时期属于第一次文化断层。22. 解析:选 D D 项,在维护其利益时,首先是私有的,野蛮的,其次才是说理的是历代的中国统治者。23( B )解析 A 项“使得大家改变了对子路的看法”原文没有提到;C 项“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成, 赢得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赞扬”原文没有依据;D 项“标志着我国的散文发展至论语,已经走向了成熟”错。24.( D )解析 不是含蓄隐讳,是直接说出。 25.( D )26.

    28、( A )解析 A 项应该是“谦虚谨慎”。 27.( A )2829 30.31. 答:中庸思想 因材施教32.(1)举一反三评析:略33略 34略作文例文把握生活的轻与重生活于我们不是一片平原,它时而重峦叠嶂,时而小桥流水,正如一些事物对我们重若泰山,另一些则 风轻云淡。唯有把握好生活的轻重,理性面对,我们才能自由徜徉于山水之间。学会看重,人生才有可能获得境界的飞跃,登上高峰。看重是重些什么?对爱因斯坦而言,是对科学之美的深入挖掘;对塞林格而言,是对文学麦田的守望;对梵高而言,是让艺术散发向日葵般的光芒。 看重的事物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而在它们的身上都体现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而最终他们也成为各

    29、自领域中的一块里程碑。可见,唯有对理想倾注身心之重才有可能让人生站上新的高峰,而这条道路是充满着艰险与负重的。我担心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做到了,他将他的苦难与其一生都倾注在了书写底层的命运之中,他的人生因而完满。面对生活之重,我们若想达到理想的高度,必要背负与之相应之重,而结果必会让我们的生命绽放光彩。同时,学会看轻,人生才能变得自由。人生而不自由,生活赋予了我们许多枷锁,世俗的功名利禄, 荣辱得失,这些往往都成了通往理想之路的绊脚石,学会看轻,我们才能自由前进。王维行到路穷时,坐看云起时;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一骑白鹿游访青崖;托尔斯泰放下贵族身份,来到林间回归自然本真。

    30、他们放下了牵绊自己的事物,在理想之路上自由前行,如此这般的洒脱,人生怎不叫大自由呢?雨果有言: 心灵是人类的枷锁。若要解开这束缚,我们还得学会一份看轻,让心灵真切地看到比起那些琐碎的事物, 真正的重要的事物在何方,如此一来,人生之路将更加清明。说到底,看重与看轻终究是统一的,看轻一些事物,看重一些事物,都是为了人生能行到更远处,更高处。孟子的舍生取义便是这个道理,为了生命活出其应有的价值,我们必得舍去一些事物,才有可能获得更珍贵的事物,而其中的评判标准,是我们的人生理想与追求,把握了这般轻与重的关系,何愁人生不能更高、 更远?孰轻?孰重?用一颗充满理想与热情的心去看清,让风景洒满人生之路!快与慢兵法云兵贵神速,谈交战用兵的快;谚语说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显慢的真谛。 快与慢似一对冤家,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