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九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强烈推荐学生版.docx

    • 资源ID:2143729       资源大小:73.92KB        全文页数:7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强烈推荐学生版.docx

    1、九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强烈推荐学生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强烈推荐一、诗歌鉴赏(共50题;共562分)1.行路难(其一)李 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采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诗歌用_和_作喻,说明自己的仕进之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2)请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蕴含的情感。(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

    2、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题目。 (1)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3)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写出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流露出诗人压抑已久的愤激心情,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B.颔联用典故抒写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作者用王质烂柯的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表示悼念而已。C.颈联景、情、理相结合,对举“舟”“帆”与“树”“木”,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D.尾联点明馈

    3、赠原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达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3.诗词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这首诗的作者是 , 题目中的乐天指的是 。(2)对这首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续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与朋友一来一往之间显示出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B.颔联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了对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惆怅的心情,含义十分丰富。C.颔联以“沉

    4、舟”“病树”自喻,固然不无惆怅,但也颇为豁达。后来赋予这句话以新的意义: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D.尾联点明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姑且借酒浇愁吧。4.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完成题目。 (1)请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写得极好,请简要分析。 (3)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真实地写出诗人渡黄河、登太行时面临着“冰塞川”“雪满山”的艰难险阻。C.“行

    5、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诗人遭遇坎坷的现状,凸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D.诗歌中交织着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的矛盾,但诗人对个人前途仍抱有美好期待。5.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1)(2)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诗歌首联“_”和“_”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

    6、来思考)6.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请你分别写出这首词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请你仔细品味上阕,分析作者在写景方面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并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

    7、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注释】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而受金石之赏。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代:代州。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燕然:燕然山。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惆怅悲切。C.颈联中的“

    8、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2)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阅读下面两文。 甲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江城子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 水风

    9、清, 晚霞明。 一朵芙蕖, 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 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1)甲乙两词都极富想象力,甲词以“天上宫阙”喻指_,乙词以“芙蕖”喻指_。(2)甲乙两词皆由景入情,景为情设,情为景生,请你从“梅”“兰”“竹”“菊”或“风”“花”“雪”“月”中任选一个意象,以类似的方法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9.(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

    10、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甲)诗中 “左迁” 的意思是_;请概括(甲)诗首联的意思:_(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 _和_。(2)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10.阅读下面诗歌。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2)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11.阅读艾青诗选黎明的通知节选,回答问题。 黎明的通知艾青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

    11、等待的已经要来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注】本诗写于1942年初,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1)借助联想和想象来理解两节的意境并填空。 这两节诗歌通过_、_等意象,说明了“黎明”历经_而来的情状。(2)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认识,以下诗歌不是艾青创作的是( ) A.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B.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C.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

    12、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D.跳舞着的流水呀/在你途中的泥沙/要求你的歌声/你的流动呢(3)杨匡汉在艾青评传中说:“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结合艾青诗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2.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题目。 (1)词的上片中词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词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_”,一个是“_”。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_。“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_。(3)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13、眠”一句,“转”“低”二字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C.“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D.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精神。13.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阔,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阔,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

    14、)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2)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理解。 14.诗歌鉴赏。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其作用是什么?(2)试比较这首词和沁园春雪在结尾处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1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金陵三迁有感

    15、宋梁栋憔悴城南短李绅 , 多情乌帽染黄尘。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注】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当时作者因被谗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屡遭贬官,有感而作。李绅:中唐诗人,身材短小,秉性性刚直,忠于朝廷。诗在人此处以李绅自比。(1)五六两句中的“唤酒”“愁人”与开头两句中的“憔悴”“多情”相呼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 (2)结尾两句是全诗的点晴之笔,请作赏析。 16.阅读下面的诗歌登岳阳楼二首(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

    16、波无限悲。(1)根据要求填空。“帘旌不动夕阳迟”句中近景是_,远景是_。不动的帘旌,表明_;迟落的夕阳,揭示着_。这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在诗中的作用是_。(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17.诗歌鉴赏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词中“风骚”的意思是_,其中“风”原指_,“骚”原指_。词中与“风骚”同义的一词语是“_”。点明

    17、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采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如何理解“惜秦皇汉武”中的“惜”字?(5)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只”能不能改为“还”,为什么?(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什么?写出一个你欣赏或熟悉的“风流人物”,并简要说说他的事迹。18.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诗歌的哪两句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时的气势,可称为全诗的总纲?

    18、(2)诗歌中有多处运用了典故,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指出它们分别引自怎样的历史故事?19.阅读下面的诗,回答相关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诗中的“沉舟”“病树”比喻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诗歌。B.首联写作者被贬地方之荒凉。C.颔联写作者被贬归来的感触。D.尾联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决心。20.阅读黎明的通知中的选段,回答问题。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说我已踏着露水

    19、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1)用文中原话回答。“黎明”的任务是:_。诗人的任务是:_。(2)借助联想和想象来理解两节的意境,填空。“露水”“最后一颗星”形象地表明了“黎明”到来的_,“东方”“海上”则具体说明了“黎明”到来的_,“汹涌着波涛”则说明了“黎明”历经_而来的情状。(3)简要分析“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的含义。 2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树艾青一棵

    20、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1940年春)(1)作者艾青,原名_,现代著名_,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_。他的诗作运用_化的_诗体,抒发思想感情,语言朴素清新。 (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_年春天,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华民族正日益走向精神的_。 (3)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树的开头“一棵树,一棵树”,采用反复的手法,着意强调和突现一棵棵“树”的形象。B.“彼此孤离地兀立着”反映了中华民族遭受凌辱的精神受到扭曲的现象。C.诗的第二段,由“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形象,进行相反联想,慧眼独

    21、具,“在看不见的深处”,看到“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D.“根须纠缠在一起”象征中华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的力量。E.这首诗采用的是“比”的手法,是把具体的人和物相比。(4)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B.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C.“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D.全诗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给人以多方位、

    22、多层次的启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2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作者是唐代家、哲学家,我们七年级时还学过他写的一篇文章。题目为。(2)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首联,作者点明被贬的地点和时间,表达了心酸和愤懑。B.颔联,作者借用两则典故,表达了惆怅之余对故人的怀恋。C.颈联,作者运用反衬突出了勃勃生机,展现出豁达的胸襟。D.尾联,作者点明题意,既表达了谢意,又对友人进行劝勉。2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水调歌

    23、头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注释】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书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2)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述。 24.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苏轼在孤寂、愁苦、矛盾中思索,词中哪几句最能看出他的人生感悟?(2)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2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诗歌首联通过回忆,叙述了诗人_的遭遇。颔联采用_的写法,表现了诗人归来后看到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强烈推荐学生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