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与预防措施研究进展.doc

    • 资源ID:2114048       资源大小:51.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与预防措施研究进展.doc

    1、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与预防措施研究进展尹绘权(泰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2008级预防医学本科1班)摘要:原发性高血压已成为危害人类的重要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快速增长。针对国内外不同的研究,本文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及预防措施予以总结,以加强广大人群对高血压的理解,为更好的控制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高血压;发病因素; 预防措施Cause and Prevention of Hypertension Hesearch Wang Rui (Undergraduate of Class 1 majoring Prevent

    2、ive Medicin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 5108041024)Abstract: Hypertension has become a severe disease which effect humans health.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change of lifestyle,the rate of the disease is increasing rapidly. Through the different research

    3、 at home and abroad,article is to sum up the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hypertension,in order to enhance the knowledge of hypertension in public. The conclusion can offer the theory basis for controlling the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Key words: Hypertens

    4、ion;risk factors;Precaution;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患病率高达1020% 1。其中绝大多数高血压的患者,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者的95%。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患者除了可引起高血压本身有关的症状以外,长期高血压还可成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已有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成为中国人首位死因,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是预防心血管病的主要措施 2。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针对病因进行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高血压的引发因素以及预防措施

    5、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使我们能更好的控制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1 引发因素1.1 肥胖调查表明体质量超标者高血压患病率比非超体质量者高3倍,明显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比正常体质量者高10倍3。事实证明,肥胖者、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往往合并存在,肥胖是导致高血压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者患高血压的机率增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 肥胖者的脂肪组织大量增加,扩充了血管床,血液循环量相应增加,在正常心率下,心搏出量就要大大增加,心脏长期负担过重,导致了向外输血的左心室肥厚,收缩期血压升高。2) 肥胖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造成一定的水钠潴留,促进

    6、高血压的发生。3) 肥胖者往往进食过度,可使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血管收缩,血压升高。4)肥胖症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它促进了肾脏的远端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引起钠的蓄积,增加血液循环量,可导致高血压 4 。1.2 饮食饮食习惯、营养因素与血压调解有密切关系。近些年来的调查表明,高盐膳食是引起其原发性高血压的三大危险因素之一。膳食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显著相关性,在控制了总热量后,钠摄入量与收缩压及舒张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和0.58,即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摄人食盐增加2g,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0mmHg和1.2mmHg。另外

    7、,部分研究表明,长期喝咖啡、膳食中低钙和饮食中饱合脂肪酸过多,均可促使血压升高,经常吃鱼的地区,血压水平则往往较低(因为摄入含硫氨基酸的鱼类白质可预防血压升高)。由此可见饮食和营养因素对血压调节有重要意义 5。1.3 吸烟烟草中所含的烟碱和微量元素镉吸入过多可导致血压升高。研究表明,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比不吸烟者增高2倍,缺血性卒中危险增高l倍,癌症死亡危险增高45%,总死亡危险增高21%。1.4 饮酒饮酒和高血压关系密切, 持续饮酒者比不饮酒者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加40%。饮酒引起高血压的机制可能是长期饮酒导致体内儿茶酚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及血管加压素和醛固酮的作

    8、用增强,致使钾-钠泵活动异常和离子转运功能障碍,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从而使血管的收缩反应增强,外周阻力增加,引起血压升高。1.5 遗传高血压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事实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由于某些先天性遗传基因与某些致病性增压因素和生理减压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多因素疾病。通过高血压患者的家系调查,发现父母均为高血压者,其子女患高血压机率为3%。但至今尚未发现有特殊的血压调节基因组合,也未发现能早期检出高血压的遗传标志。1.6 职业 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音、视觉刺激下也可引起高血压,这可能与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平衡失调,以致交感神经系统增强,儿茶酚胺类介质的释放使小动脉收缩并

    9、继发引起血管平滑肌增殖肥大有关,而交感神经的兴奋其可促使肾素释放增多,这些均促使高血压的形成并使高血压状态维持。从事脑力劳动和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体劳动者高,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患病率高,且发病年龄较早,可能因所从事的社会职业不同及与其生活紧张度、精神心因素有关。.1.7 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胰岛素抗体、高胰岛素血症存在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中(约占高血压患者的83.4%)6。胰岛素通过各种机制调控血压,当胰岛素抵抗发生时,调控机制失衡,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促进肾排钠减少,交感神经活动性增加,膜转运系统障碍,使细胞内钙离子增加,同时胰岛素生长因子效应

    10、增加,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高胰岛素血症使血液黏度增高,这一系列结果造成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1.8 地区差别不同地区由于人群的饮食生活习惯不同,环境及气候条件不同,人群的血压水平不尽相同。我国北方地区人群收缩压平均数比南方地区高,高血压患病率比南方高。19982006年调查3564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男性最高是吉林省为25.8%,最低是四川绵阳市为4.9%,女性最高是沈阳市为24.3%,最低是福州市为6.3%。调查结果表明,东北、华北地区高于西南、东南地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7(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人群盐摄入量、肥胖的比例不同及气候因素有关)。1.9 性别与年龄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不同性别

    11、间高血压患病率不同,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我国14个人群监测5年结果显示,2574岁男性冠心病、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女性的1.16.2倍和1.23.1倍,但60岁以后性别差异缩小。心血管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如北京3574岁居民,每增长10岁,冠心病发病率增高l3倍,脑卒中发病率增高14倍。这是由于多数危险因素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虽然年龄越大增高的速度有所减慢,但由于老年发病率高,故绝对危险仍很高。2 预防措施2.1控制血压关于高血压的治疗,目前已达成共识:长期有效的降压治疗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结果显示8,严格控制血压19.210.9

    12、 kPa(144/82mmHg)组与不严格控制血压20.511.6 kPa( 154/87m mHg)组比较,前者的与糖尿病有关的事件减少24%,与糖尿病有关的死亡减少32%,脑卒中减少44%,心血管病事件减少37%。UKPDS还发现,平均收缩压每降低10mmHg,会使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11%,微血管病变降低13%,与糖尿病有关的死亡减少15%。上述资料证明,降压治疗后血压控制在标准值以下,只要患者能耐受,可以获得更大的益处,尤其对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患者。所以降压要严格,降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药物治疗的全程应配合危险因素的干预如肥胖、缺乏运动、摄盐过多、饮酒过量、吸烟、血脂紊乱、糖尿病等。

    13、2.2监控血脂近几年来研究发现,高血压与血脂异常及糖耐量异常密切相关,高血脂是心血管病独立危险因素,促进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也是糖代谢损伤的主要因素,它与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构成“代谢综合症”,它们的出现常具有聚集现象,对人体的损害起着协同的作用。所以高血压患者要定期监测血脂,长期有效地控制血脂。我国高血压新指南指出高血压危险因素9为总胆固醇(TC)5. 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mmol/L。2004年美国成人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专家组(ATP)发表报告,强调应将高危患者的LDLC降至100mg

    14、/dl的目标。降脂要采取综合措施,长期坚持合理饮食和运动,如果有以上高危因素患者伴有血脂紊乱,最好配合他汀类药物治疗。2.3减轻体重2.3.1特殊阶段防治肥胖防治肥胖是贯穿一生的事情,在特定的时间段做好防治工作往往可以对战胜肥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时期:1)胎儿到5岁;2)青春期;3)5065岁中老年期;4)健康恢复期;5)晚餐;6)冬季;7)节食的反复期;8)哺乳期;9)戒烟期;10)新婚期;11)职务晋升。以上的几个时期是最容易发生肥胖的阶段,尤其要注意做好预防措施。2.3.2 合理膳食长期坚持低盐饮食,食盐以每日6克左右为宜。适当控制进食量,避免高糖、高脂肪及高热量饮食。

    15、减少食物中总脂肪量的摄入,特别是动物脂肪,同时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增加乳制品、蔬菜、水果等素食品的摄入。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的膳食;如饮酒应限量;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10。2.3.3 加强体育锻炼有氧代谢运动在国内外之所以成为健康运动的热点,是因为它是一条通向全面身心健康之路,是治疗肥胖最有效的方法。运动可增加机体热能消耗,促进体质下降,对轻度肥胖者,可单独发挥治疗作用。体育锻炼促进脂肪分解及肌肉蛋白合成。在每日的正常生活之外,增

    16、加适当的体育活动0. 51 h, 例如快步走、跑步、骑自行车、划船、太极拳、气功、有氧健身操、游泳等。在不增加进食量的条件下可使体质量缓慢下降11。与此同时,运动可使体内NO释放增加,从而具有降压、扩冠作用,有效运动还可降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抗凝、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抵抗以及增加体质,提高工作质量等作用。因此,合理的运动在高血压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4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2.4.1 戒烟吸烟可使大量的尼古丁及烟碱进入体内,这两种物质都有明显的缩血管作用,引起血压升高,长接触必然会引起高血压。除了主动吸烟者外,在吸烟环境中被动吸烟者也同样会受到尼古丁和烟碱的危害,而且,

    17、其受害程度要大于主动吸烟者。所以,为了您及他人的健康,应及早戒烟。2.4.2 适度饮酒过度饮酒会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但适度饮酒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特别是葡萄酒对心血管的防治作用更强,所以除特殊人群外,可适量饮酒,尤其是红葡萄酒。2.4.3 调整心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期心理状态不佳,既可导致心理疾病,亦可导致相关慢性生理疾病。高血压诱发因素之一就是情绪不稳定、激动、紧张,所以克服紧张,放松心情,保持心态平和,对降低血压有着重要的作用。 日前,许多学者对高血压的引发与防治做了多方面的研究,综上所述,生活质量的提高

    18、,高脂肪高盐的饮食,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压力过大是我国居民患高血压的重要因素。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良好心态的保持,戒烟,戒酒可有效的预防原发性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生。参考文献:1 韩宗超,张苏明. 高血压与脑血管疾病 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9. 19(3):1792 Zhou B. Predictive values of body mass index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to risk factors of related diseases in Chinese adult population J. Zhonghua L iu XingBin

    19、g Xue Za Zhi, 2002,23 (1): 5-10.3傅祖值.中华内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457.4 张一鸣. 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及预防 J. 医学综述. 2009,15(15):23095 林之行.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及防治的探讨 J 怀化学院学报。2009.8(8):486乔树芳,傅志宜,卢桂玲,等.兰美抒治疗外阴念珠菌病112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2, 31(7): 445-46.7邓高丕.中西医妇科新理论新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78-79.8 赵连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现代概念.新医学,2004,35(8):454-458.9 胡健,李梦.高血压病新指南要点.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1):1-3.10 赵法汲.膳食结构与心血管疾病.达能营养中心通讯.2005,3(26):12.11杨冰.家庭医生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2: 396.


    注意事项

    本文(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与预防措施研究进展.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