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3复习资料.docx

    • 资源ID:2099408       资源大小:51.59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3复习资料.docx

    1、高中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3复习资料高一地理必修(3)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区域的概念和性质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了解) 性质: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边界是明确的,有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同一个区域内部,特定的性质相对一致,不同的区域之间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分为下一级区域。(理解)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强化记忆)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1 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

    2、 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土地条件1 水稻土为主2 耕地多为水田3 土地较为分散4 人均耕地面积少1 黑土分布广泛2 多为旱地3 集中连片4 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人类活动差异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备注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其他生产活动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轻工

    3、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商业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3、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强,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区域发展的促进因素)(理解)4、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熟悉)总体地位发展区位条件分析农业社会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优势;人口

    4、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工业社会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5、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分析、管理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化记忆)6、遥感:关键装置是传感器,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注意航空器和航天器纪录效果,理解)遥感的作用是获取信息,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方面(记忆)7、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是指利用卫星,

    5、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了解)系统包括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一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三部分。(了解)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4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全球任何地点(经度、纬度、高程)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4颗GPS卫星。(强化记忆)GPS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等特点。(记忆)GPS应用:应用的领域相当广泛,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用到。(能为和各类用户提供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GPS导航)(记忆)8、地理信息系统:专门处理

    6、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了解)9、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10、数字地球的概念,地理信息技术为构建数字地球奠定了基础(中国九大商品粮、五大商品棉基地;书本重点图P2 图1.1、P3图1.2)第二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荒漠化的基本概念:发生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实质是土地退化;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变现为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理解)2、我国西北地区

    7、范围:地形区划分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行政区划分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气候划分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了解)3、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本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记忆) 地形地貌:东部为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沙漠和戈壁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类型),降水少,气候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大水文:河流欠发育,多内流河、内流湖生物: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以贺兰山为界;200mm年降水量线)土壤;土壤发育差,质地疏松,水分含量少,含沙质沉积物质多干旱是本区最大的自然特征,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山脉、高原)阻挡

    8、4、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重点记忆)自然原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人为原因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大 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为过度樵采(薪柴、药材、发菜等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放牧(超载、掘井等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开垦(半干旱的旱作农垦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5、古代荒漠化的原因是:对河流上游地区的过度开垦、战争、瘟疫;清代的原因是:“移民实边、开放蒙禁”;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原因是:人口压力所迫和管理失误,荒

    9、漠化仍在蔓延的地区是旱作地区、草原牧区(了解)6、次生盐渍化形成原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不合理的灌溉)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记忆)7、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重点记忆)内容: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

    10、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成功的治理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沙坡头为了保护包兰铁路不受腾格里沙漠的侵袭设置了草方格沙障,作用有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能截留水分,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8、森林是一种自然资源,还是一种环境资源,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作用,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重点记忆作用)9、现存的原始森林有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带和热带雨林带,这两类森林能较好地保存下来,原因是因为这些地区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难以通行、开发较晚(了解)10、森林

    11、是人类的保护伞,森林减少会导致全球气候失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而目前森林特别是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破坏。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是亚马孙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了解)11、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大陆向风地带可伸展到南北纬1520,全球三大热带雨林的集中区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的,称为“绿色腰带”。12、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表现在: “ 地球之肺”,通过光合作用,维持地球碳氧平衡。促进水循环 ,调节全球水平衡。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记忆)13、热带雨林生态

    12、的优势:由于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热带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理解)14、热带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土壤很贫瘠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雨林植被正是最容易被破坏的部分,一旦被破坏,养分被淋洗而丧失,地表植被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会陷于崩溃。“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理解)15、雨林系统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位是地上植被(理解)16、亚马孙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要求;直接原因:对热带雨林进行开发(记忆)17、热带雨林破坏方式: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

    13、矿、水利和公路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 (记忆)18、亚马孙流域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记忆)18、雨林的前途: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对热带雨林要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从当地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来看,开发热带雨林是最方便的收入来源,当前背景下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理解)18、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熟悉)

    14、19、西双版纳的雨林生态农业利用原理光在林中垂直衰减农业生产方式模拟雨林结构,建立起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好处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光照,达到一地多用、增加收益的经济效果(熟悉)20、湿地、森林、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其是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了解)21、湿地以其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的环境功能主要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记忆)(书本重点图:P17图2.1、图2.3;P23图2.12;P33图2.21)第三单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1、按能源的性质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生物能、

    15、潮汐能、太阳能等)和非可再生能源(各种矿物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了解)2、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按比重由高到低)石油、煤炭、天然气、核能、水电;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按比重由高到低)煤炭、石油、水电、天然气、核能(记忆)3、能源资源开发原则:因地制宜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重点记忆)4、山西煤炭资源的特点:储量大,分布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大同煤田是优质动力煤基地,主要用于燃烧发电,河东煤田是世界罕见的优质主焦煤基地,主要用于冶炼钢铁)开采条件好。(多为中厚煤层,埋藏

    16、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煤层中还含有煤层气,占全国的13)。(主要煤矿的位置)(重点记忆)5、中国能源面临的五大挑战:人均资源量少人均能源消费量低单位产值的能耗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安全受到威胁(熟悉)6、山西能源基地建设:(记忆)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晋煤外运的主要铁路线由北向南大秦线、神黄线、焦作-兖州-日照线图3.4);加强煤的加工转换(建坑口电站,把煤转变为电力,向东送到京津唐地区;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7、建坑口电站,输出电力的利弊:(记忆)利: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减少运费,

    17、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缓解受电区电力紧张,促进经济发展;利于受电区能源结构调整,提高环境质量。弊:燃煤发电,加剧了电力输出区大气污染。火力发电,加剧了电力输出区用水的紧张。8、山西煤炭市场受到的主要挑战来自哪些方面?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山西煤炭开采条件下降、成本上升、技术和设备更新慢(理解)9、山西能源的综合利用:(记忆)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结果:改变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

    18、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了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10、环境的治理和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重点理解)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洁净煤技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一方面,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三废的治理(废气、废水、废渣的处理;筑坝采矿回填复垦农业经营)11、河流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河流流域的自然背景主要包括流域内的地形、气候、水文特

    19、征、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等。(水文特征、水系特征的描述)(理解)12、河流各部分与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记忆)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水量、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河流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因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13、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重点理解)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利: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弊:使得陆路交通不便,但航运作用突出)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冬未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较少水系:优点: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20、,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缺点: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水量很不稳定。矿产丰富(煤、铁、铜、磷、锌、云母等)14、田纳西河早期开发的后果:土地退化(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老棉花带);植被破坏(扩大耕地面积和获取炼铜的木炭以及矿山开采);环境污染(炼铜二氧化硫)(记忆)15、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治理。开发治理表现为防洪(为什么多洪灾?)、航运(诺克斯维尔)、发电(水电、水电、核电炼铝、化学“工业走廊”、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调

    21、整农业、林业和牧业结构稳固河、湖岸线对采矿区的土地生态进行恢复和治理)(重点记忆)16、通过综合开发与整治,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17、阿斯旺大坝、纳赛尔水库建设带来的利与弊利:为下游地区常年提供灌溉水源; 防止了水灾和旱灾,节约防洪开资;发电; 水库养鱼; 改善了尼罗河的通航条件弊:尼罗河下游不再定期泛滥,尼罗河下游平原土壤肥力下降;尼罗河下游流量减少,入海泥沙减少,导致海水倒灌,三角洲盐渍化加剧,海岸侵蚀加剧,海岸线后退,三角洲萎缩;尼罗河下游及入海口,水生生态恶化,鱼类减少(书本重点图:P44图3.

    22、1;P45图3.2;P49图3.7;P52“活动”;P53图3.15;P55“活动”;P61图3.30)第四单元:区域经济发展1、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理解)2、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山水环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熟悉)3东北地区地理条件分析(理解、记忆)气候条件:最难以改造,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

    23、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东北大米质量优与气候的关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用施用化肥等)地形土壤条件: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地形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社会经济条件: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一些工业部门本身就是以农产品为原料,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外向型农业);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使得东北地区农业经营规模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对较好的

    24、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4、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理解)5、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熟悉、记忆)(重点图:P67图4.5)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分布平原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主要粮(树、畜)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特殊分布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育种

    25、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扩展到50N以北黑龙江沿岸。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图46)。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盛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五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三河牛和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是东北红牛的商品生产基地,有良好的半农半牧饲养条件。广大农区的舍饲养畜业,牛奶及乳品业发展较快,并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6、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60、1/4),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熟悉)7、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记忆)8、比较中国玉米带

    26、(东北地区中部)和美国玉米带的自然条件异同(重点记忆)同: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玉米生长;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高的商品谷物农业; 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都在50%以上,玉米单产都很高。异:我国玉米带所处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差,单产相对较低,这主要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有关;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农场,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农场;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营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9、东北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

    27、环境退化10、东北农业发展方向:(重点理解、记忆) 原则: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人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目标:该区有条件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重点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

    28、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和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11、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基塘生产最典型的地区,其特有的基塘有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是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了解)12、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

    29、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理解)1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有利条件(4条)(重点记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紧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14、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理解、记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问题原有工业基础薄

    30、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势侨乡优势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工业实力大为增强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等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原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影响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3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