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服装生产管理培训课程.docx

    • 资源ID:2089317       资源大小:250.18KB        全文页数:8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服装生产管理培训课程.docx

    1、服装生产管理培训课程服装生产管理培训课程-作者:-日期:引言 :-我時常聽到在製衣廠工作的管理人員說他們的工廠是以流水形式生產成衣, 但當我到廠房探訪他們時, 十居其九都會令我有點失望, 因為不少管理人員吳誤以為分科生產便流水作業的模式, 亦有不少管理人員認為成衣製造是非常困難以流水形式生產, 所以他們的生產線仍保留著六十年代的傳統模式。不錯, 他們的理論都有正確的一面, 分科作業(即分部門)專門化生產單一工序是流水作業的開始或必須的步驟, 雖然成衣製造的工序繁複, 如能強化管理, 加上工業工程的應用技術, 相信仍能成功地把傳統的生產模式改良為流水式生產線。管理流水式生產線的技巧, 在企業內的

    2、企業文化與傳統式的生產線截然不同, 最前線的管理人員(即組長或車間指導員)需有基本的生產管理及工業工程的知識, 但一般書本及訓練課程太艱深難明, 令一般管理人難以學習到所需的知識, 但一些能完全掌握所需理論的員工, 一般又缺乏成衣生產的經驗, 形成這方面的改進非常緩慢。為方便成衣業的管理人員提昇其管理能力, 筆者特別搜集了有關的基本理論, 以簡單化的形式介紹給大家。目 錄第一章導論1 .製衣工業2 .成衣生產過程1. 製衣工業 -1.1 製衣業的發展過程一九五零年, 只有41間製衣廠, 僱用1,944名工人,約佔本港工廠總數2.8%及佔本港製造業僱員總數2.4%。在五十年代, 大量資金、創業人

    3、才和廉價勞工從中國湧入, 本港製衣業藉此迅速發展。製衣業在六、七十年代繼續蓬勃發展。六十年代初期, 製衣業超越紡織業成為出口收益最大的工業, 也是製造業中僱員最多的工業。由於製衣業涉及較為勞工密集的工序, 該工業蓬勃發展的主要因素是那幾年間本港有大量廉價勞工供應。但是, 的工資現己提高, 而工資低廉的亞洲競爭對手也發展了製衣業, 廉價勞工這個優點便隨著時間的過去而逐漸消失。出口數量受到限制, 加上生產成本相當高昂, 促使製衣業提高產品質量, 增加出口項目的價值及發展新產品, 其中包括用各種混合纖維製造的高檔時裝。八十年代製衣業因應市場對高質素及時髦服裝的需求, 繼續發展。現在生產的服裝, 由高

    4、級時裝至簡單的衣服配件, 應有盡有。在出口市場上, 製衣業面對激烈的競爭, 因此越來越明白到自動化生產的重要性。很多製造針織衣物的廠商裝置了電腦輔助設計儀器, 以及自動化電腦輔助針織機器。在其他成衣製造方面, 較大的工廠也通常設有電腦輔助紙樣放碼及排嘜機器、繪圖機以及自動裁剪機。近年本地製衣業己逐漸向高檔市場發展, 並建立起高質時裝的形象。亦成為亞太區內著名的成衣採購中心, 既吸引到大批生產簡單貨式的定單, 亦吸引到小量高價成衣的定單。前一類定單(受配額限製的除外)通常交予該行業設於華南地區的生產基地製造, 而後一類小量高價成衣則由本地工廠生產。除了有限的外地加工, 受的出口配額限制的產品,

    5、必須在本港製造, 以符合產地來源規定。1.2 製衣廠的規模和結構在一九五零年至一九七零年間, 工廠數目以平均年增率24.9%增至3,491間,僱用人數以平均年增率24.6%增至148,025名。一九七五年, 有8,047間製衣廠(佔製造業工廠總數25.9%), 聘用257,595名工人(佔製造業工廠總數37.9%), 成為製造業中最大和最重要的工業。由一九七五年至八十年代中期, 該工業以價值計算, 續有增長, 但佔整體製造業的比例, 則開始下降 : 在一九八七年製衣廠的數目達到高峰, 共有10,556間, 但郤只佔當時製造業工廠總數20.9% 。同樣地, 製衣業在一九八六年所聘用的工人數目也達

    6、到高峰,共有299,932人, 佔當時製造業僱員總數34.5%。此後,工廠數目降至一九九二年的6,980間(佔製造業工廠總數16.6%), 而同期僱員人數則降至186,607人(佔製造業工廠總數32.7%)。不過, 製衣業仍是製造業中最大的行業, 規模是紡織業的兩倍有多。製衣廠的規模普遍比以前小。在一九七五年之前, 製衣廠平均聘用超過40名工人(一九六五年平均多達58名), 但到了八十年代, 製衣廠的平均僱員人數一直逐漸下降至平均每廠30名工人。1.3 製衣業的出口業績本港製衣業的產品出口值, 從一九六零年的10.1億元增至一九九二年的771.56億元,平均年增率為14.5%。自六十年代起,

    7、製衣業已是出口收益最大的工業, 佔本地產品出口總額30% 以上。除了一九七五年全盛時期的44.6% 外, 所佔比重一般在30%至36% 之間。一九九二年的數字為33% 。以價值計算, 在一九七三年至一九八五年間是世界上最大的成衣出口地區 (除了一九七八年和一九七九年被意大利超越外) 。一九八六年, 意大利再次佔第一位, 並一直保持該位置。從此便一直是世界第二大成衣出口地區, 只在一九八八年一段短時間內為南韓所超越。在一九九二年, 隨中國和意大利之後, 為世界第三位成衣出口地區。1.4 製衣業有利因素的製衣業以經驗及技術見稱, 並在海外享有製造優質衣物的聲譽。製衣業有熟練員工, 可以生產各式各樣

    8、的衣物,不但可大批生產, 也可生產特定項目。他們可以就顧客自行設計或指定的成衣樣辦提供專業意見及協助。此外, 製衣業經常因應市場需求及時裝潮流的轉變而作迅速反應, 試驗利用全新及更先進的衣料, 並深諳管理之道, 以求符合顧客的需求。製衣廠以中小型為多, 這是製衣業的有利因素。這些工廠製造多種款式的時裝, 並能夠在一個有效率的分包網絡下, 配合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本港製衣業越來越注重品質, 並能準時迅速交貨, 因此聲譽日隆, 競爭力亦隨之提高。的製衣業也得到一些輔助工業的幫助。這些工業提供線、拉鏈、鈕扣、扣件及標簽等配件, 以及一些對於生產時裝極為重要的多類型花邊。織造、針織及加工漂染廠亦為製衣

    9、業提供部份所需布料。1.5 製衣業限制因素和其他工業一樣, 製衣業在聘請和保留員工方面也碰到困難, 這是因為很多工人都受到正在擴展的服務行業吸引。服務行業通常給予工人較高的工資、較佳的工作環境、以及較有社會地位的感覺。隨著工資上升及生產成本高漲, 面對其他低工資生產地區的強烈競爭。自從一九八六年中以來, 操作員短缺問題一直未有改善。此外, 為離岸製造業擔起支援中心的角色, 提供設計、商品推銷、品質控制、搜集原料等支援服務, 業內郤嚴重缺乏從事此類支援服務的熟練員工。本地紡織業的生產量減少亦對製衣業廠商造成打擊, 因為製衣業非常倚賴本地所生產和供應的高質紡織紗線和布料。事實上, 迅速提供紡織樣辦

    10、正是製衣業能保持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可是, 本地紡織業並未為製衣業提供完備系列的梭織及針織布料。織造業主要生產厚身棉質製品, 例如斜紋棉布; 而環形針織業則大多生產棉質布料供本地耗用。因此, 製衣業如需用人造織纖維輕質布料或混纖布料, 就要倚賴進口物料。過往在優質成衣方面, 比低成本出口地區具競爭力, 並較能在短時間內更有效率地完作製造過程。可是隨著其他地區的發展迅速, 與的領導地位距離漸漸縮短。此外, 這些地區亦已能生產為市場接受的優質成衣, 跟的優越地位也漸漸拉近。美國及西歐的零售業在決定買貨時, 愈來愈強調短周期及迅速補給, 在這方面由於遠離這些市場, 因而失去地利。與紡織業一樣, 製衣業

    11、的發展亦因各主要市場限制成衣的出口數量而受阻。在一九九三年, 的紡織及製衣產品出口總額的59.9%(沒有製衣業的單獨分目) 受到出口數量限制。由於主要市場如美國和歐洲聯盟等對產品出口施加限額, 製衣業在產量上的增長因而受到限制。1.6 製衣業的前景面對在數量上的限制, 廠商現正製造更高質素及增值額更高的出口產品。由於保留業內工人及聘請新人遭遇困難, 製衣業因而需要長期的人手計劃及發展, 使業內有足夠的技術人手, 應付未來的需要。製衣業的長遠發展, 端視其是否有能力製造增值額更高的產品、實施生產多元化和開拓新市場。本港廠商深明這點。日本在很多出口製衣產品的廠商眼中, 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大市場, 而

    12、廠商已經在日本展開深入宣傳活動。另外, 由於人口眾多而居民生產日益富足, 中國是本港製衣業廠商已開始進軍的另一個龐大市場。其他活動如東南亞、東歐等, 亦有極佳前景。由於近年來勞工短缺, 地價及租金飛漲, 部分本地廠商已經將勞工密集的生產工序, 及較低檔和不受出口數量限制的產品的製造工序, 遷往中國進行。不過, 如果最終產品要輸往實施限制的市場, 可遷往以外地方進行製衣的工序, 則受產地來源的要求的限制。如果產品在製造而部分在中國加工, 政府貿易署現負責執行一項特別外地加工安排, 確保只有符合產地來源規則的產品, 才取得產地來源資格。烏拉圭回合有關紡織品及製衣品之協議將在一九九五年實行, 根據這

    13、協議在未來十年內, 過往受制於多纖協議所簽訂的紡織品雙邊協議的數量限制, 將逐步放寬。預期在該十年協議的後期, 始會放寬有實質貿易利益的產品的限制。因此在未來數年內, 這協議對製衣業架構所產生的影響將是微乎其微。製衣業的生產會繼續以為基地, 但為保持競爭力, 產品亦會繼續轉向高檔及集中於生產高品質成衣。由於紡織及製衣業所受的數量限制, 將於該協議的後期逐漸大幅放寬, 相信屆時製衣業在結構上將會重組; 並會把簡單的生產工序遷往低工資地區, 而在維持一定程度的生產, 以便發展產品及培訓管理及技術專才。1.7 世界性製衣業的趨勢1.7.1 買家的要求製衣業在全球的競爭日益劇烈, 為減少風險, 買家將

    14、落單與交貨期縮短, 大部份買家都傾向於工廠能生產迅速回應的訂單。部份資本雄厚的入口商都成立跨國的生產基地, 直接的控制有助於發展迅速回應的訂單及改善品質, 亦有部份入口商有實力的製衣廠商聯盟以增強競爭能力。一些從事由零售直至生產的商家, 甚至爭取能在七天的補貨期, 即是說零售店鋪當天售出的衣服, 七天後便可從工廠生產及補回店鋪。除了迅速回應的新概念外, 買家亦較喜歡小批量多款式的入貨方式, 進一步增加在生產方面的壓力。為提高自己牌子的形象, 買家都不斷地提高品質要求, 甚麼全面品質管理, ISO 9000等等, 相信愈來愈受買家歡迎。買家為保持自己的競爭能力, 亦向一些工資低廉的地區提供技術性

    15、的支援, 最終期望此等國家能供應價廉物美的貨品給他們。東南亞的落後國家, 例如中國已發展了十年, 成為全球最大的成衣生產基地, 但成本亦上升了數倍。其他如: 越南、寮國等更落後的地區亦開始發展其製衣業, 大勢所趨是消費者能買物超所值的貨品。相信在世界性製衣業的新趨勢下, 買家傾向要求廠家 : -* 短交貨期* 高品質* 更具競爭性的價錢廠商為滿足買家的要求及本港製衣業為維持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 在各方面不斷改進, 以求提高應變能力, 減低成本, 令客戶保持低存貨量, 及增添產品的價值。在整個製造過程中, 從處理訂單至分銷, 無不在改進。1.7.2 近期科技發展廠家現在雖然普遍使用電腦輔助設計

    16、系統、製衣放碼系統及排嘜系統, 但使用電腦輔助生產系統及電腦統籌生產系統的郤為數不多。程式拉布系統可將數十卷布按照預計的拉布長度, 疊布厚度和拉布方式要求, 上機拉布, 而整個過程是全自動的。電腦輔助生產系統另一種應用方法, 便是使用設有上下迴旋刀片的電腦剪布機。此外, 目前正迅速發展的鐳射光束裁剪機、高壓水柱裁剪機和超音波裁剪機, 可切割層數少的布料, 但本地廠家使用這技術的為數不多。在電腦統籌生產系統內, 生產過程的各個階段(即由最初設計到最後檢查和包裝)所用機器和設備都連接起來, 成為有邏輯和有效的生產系統網絡。有了電腦統籌系統, 零售訂單資料和布料存貨資料便可以輸入一個電腦化裁單安排裝

    17、置, 這樣便可以迅速地和準確地計算布料和排嘜的要求, 以及一切有關的裁剪部生產成本; 然後可以用有關數據來控制自動拉布機、裁剪器和電腦化布料處理裝置。這系統也印發不同的標籤(包括條紋碼標籤)、即時報告、生產記錄和簿記資料。這樣, 製造商即可以不斷監察製造程序的生產力、質素和利潤, 亦可以大量減低對從事製造工序以外的人手需求。製衣業在科技上另一重要發展是採用模擬系統。這種電腦程式可選擇不同的變項, 模擬實際的情況, 廠家可利用這個程式估計所需新增資本開支, 善用勞工、廠房及設備, 評估廠房陳設、處理及生產系統, 安排人手及資源的需求, 找出所需培訓要求, 及計劃改變方法。1.7.3 車縫方面的發

    18、展在車縫工序方面, 普遍使用電子縫衣機。集成電路片被廣泛應用於車縫工具中, 甚至是最簡單的型號也不例外。差不多所有現代縫紉機均可調校速度、車縫密度及車縫長度等。以自動化機器按照樣辦的外形縫製口袋等成衣部份, 以及採用可調校的X-Y 縫紉器, 可達致進一步自動化。這樣, 細小部分或刺繡字體及簡單圖案亦可縫製。但要再進一步加快車縫速度, 仍有技術上的限制。提高效率的另一個方法是應用車間工程技術, 令操作員更加舒適, 並減少工人處理布料的時間。現時處理布料的時間佔整個製造過程所需時的75%。為迎合市場對款式多變的要求, 縮短生產過程, 提高應變能力, 部份廠家已採用店內即時資料收集及管理系統。這系統

    19、可幫助廠家改善生產質素, 充分使用廠房的生產力, 發揮廠房最高效率, 提高個別員工的工作表現, 並能找出生產線上防礙進度的因素, 密切注視工作進度以改善傳送程序, 以上種種皆可幫助廠家減低成本。近年引進的單元式生產及組件式生產系統, 可使製造商一方面能提高效率, 另一方面可保持高度靈活性。單元式生產系統利用架空運送器, 將成衣部件夾於吊架上, 傳送給各個工人進行加工。這個系統使操作員與中央控制組在生產進行時可隨時溝通, 這樣, 管理和監督人員可以即時收到關於生產力和品質的報告, 並可有效地控制流水作業的情況和平衡各條生產線。這系統可以處理複雜流水作業, 例如在一條生產線上進行多款式、多顏色及多

    20、種尺寸的生產。另一方面, 組件式生產系統採用分組工作概念, 由5 或20人組成的獨立工作小組負責車縫整件衣服或衣服的一部分。廠商也盡量訓練操作員, 掌握製造過程中的多項工作, 務求取得最大的靈活性, 並給予表現較佳者適當的獎勵。採用這兩個系統的廠商, 大多數在生產力方面提高10% 至40%, 生產時間則減少一至兩天, 產品質素也獲得改善。1.7.4 其他方面的發展鑑於缺乏土地及勞工, 以致地價高昂, 工資上升, 於是將貨品儲存、寄倉及調度等問題日漸受重視。現代化的儲存及處理系統, 通過節省地方的軌道設計、機動的運輸裝置、電腦化的存貨軟件、全自動的價格標記系統、條紋碼或射頻資料分類法等等, 不但

    21、可節省成本, 亦可大大提高處理貨品的效率。在商品推銷、出口及零售方面, 最重要的科技發展便是利用產品資料管理系統,改善通訊及綜合資料, 以提高操作效率及整體生產力。根據電子資料互通及電子圖像互通技術發展的最新軟件科技, 可將布料、草圖、花紋、員工等資料存於在中央資料庫, 並加以組織。若結合數碼攝影機, 更可增強影像資訊的傳送。許多廠家推行合時應變管理系統; 那是說在安排貨品分銷細節時, 按需要來處理, 並把多餘及重複的步驟省郤, 以求迅速解決問題。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保持競爭力, 廠家必須分秒必爭, 放眼世界各地, 搜集資源, 安排分銷。許多工廠在分銷方面,採用應變管理系統, 以助改善效率。近年消

    22、費者的需求漸趨複雜,以致越來越多訂單要求在較短時間內生產小批量款式不同的衣物。為協助廠商滿足這種需求, 生產力促進局與製衣業訓練局, 在一九九零年三月合辦了一間製衣工藝示範中心。目前, 這中心正同時示範單元同步生產系統及吊架系統。這中心現正就採用吊架系統及單元同步生產系統的回應生產系統, 與單獨採用吊架系統或單元同步生產的各自優點, 進行評估。一九九四年一月, 製衣工藝示範中心以其在生產及設備上提供品質保証, 表現卓越, 獲頒發ISO(國際標準化組織)9002證書。該中心無疑樹立一個良好榜樣, 大大提高業內對改善品質的關注。該中心現正為紡織及製衣業成立一個迅速回應中心, 利用迅速回應科技協助廠

    23、家搜集資料, 並提高業內對迅速回應概念的認識, 並對這種科技進行研究及提供這方面的培訓。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2. 成衣生產過程2.1 服裝製造的方法服裝可按其生產/製造方法大致可分為兩類 :i) 訂製形式ii) 現成或稱成衣此兩類服裝製造方式都對製衣廠的運作有一定的影響。2.1.1 訂製服裝的生產方式很多服裝是按個別顧客的要求量身訂製的, 訂製衣服的每張訂單量通常只是一件或幾件。這些衣服有不同的款式細節, 且由於須按顧客的體型、尺碼及個別要求而縫製, 穿起來才合顧客的身材及要求。所以一般都是依靠裁縫師傅獨力操作所有工序, 由頭至尾完成整件服裝。訂製服裝有以下的優點 :i) 不同體型的人均能得到

    24、合身的衣服ii) 由於衣服是按個別顧客的要求縫製的, 顧客可以決定衣服的款式和衣料iii) 由於訂製衣服的款式和衣料不用千篇一律, 所以能夠反映出個別穿衣者的喜好和風格。不過, 訂製服裝也有其缺點 :i) 由於訂製服裝要因應個別訂單的需要來縫製, 裁縫師傅或許需要較多時間才能將衣服交付給顧客;ii) 由於是個別縫製, 訂製衣服的價錢也許會較為昂貴;iii) 品質方面也因個別裁縫師傅而有所分別。2.1.2 現成服裝的生產方式(成衣生產)成衣按固定的款式和尺碼來縫製。這類衣服是大量生產的, 完成生產階段分別運送到各地甚至全世界發售, 因此成衣生產便促進了服裝業在零售、製造和供銷方面的現代化; 此外

    25、, 由於是大量生產, 所以生產成本比訂製的衣服低, 讓顧客可以買到物有所值且價格合理的服裝。而且, 不同的牌子, 供應不同的尺碼, 尺碼表經過改良後, 令更多人能夠購得合身的成衣。就成衣來說,最理想的生產安排莫如以固定的速度生產同一款式、顏色及尺碼的衣服, 並且做到銷量與產量相等, 不過這種情況實際上並不可能達到, 原因如下 : -i) 時裝的款式種類萬千, 而且時刻在變化;ii) 服裝要因應季節需求, 不同季節需要不同服裝;iii) 服裝的尺碼需有多種, 因為各人的體型不同;iv) 經濟會有興衰, 因此人們在服裝方面的花費會有變化;v) 國際上有貿易限制, 例如配額、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

    26、T)等。vi) 地區性的文化及氣候不同, 形成需求不劃一。2.1.3 傳統的製衣方式一百多年以前, 傳統的製衣方式是由一個人負責製成整件衣服, 裁縫師傅只需佔用家中或店鋪內的一個小房間工作。那個時代, 衣服都是訂製的, 因應顧客不同的要求而縫製。顧客主要是富有人家, 例如地主、商人和貴族。較窮困的人家如農民和工人等多穿富有人家所丟棄的舊衣, 他們有時也許湊集一些物料自己縫衣, 甚至自己織布, 因此我們可以明白為甚麼那時勞工階級的衣著大多是簡單粗糙的。富有人家僱用裁縫師傅為他們自己及傭人縫製衣服, 管家和車夫等人的制服款式一般都是按照主人的喜好而設計的。這些衣服全都是由裁縫一個人手做的。十九世紀

    27、初期, 衣車問世, 並主要在歐美等地不斷改良, 令傳統的製衣方式改變過來, 製衣的過程開始出現分工的情況。舉例說, 操作衣車的工人需要特別的技術, 所以僱用專職操作衣車的工人以及負責手工的工人, 這樣分工較為有效率及有助減低成本。早期的製衣廠就是從那個時代逐漸發展起來的。當時一般製衣廠採用現稱MAKE THROUGH SYSTEM 全件起的做法, 運作的方式是一件衣服的大部份工序都由一人來完成, 剩下一些不需要很多技巧的工序由另一個人(如學徒)來負責。每件衣服都是根據顧客個別的要求來縫製的。工作的地方通常有一個120cm乘60cm的車台, 零亂地放置了所有的縫紉工具, 但沒有特別用途的衣車附件

    28、。作手工的工人盤腿坐在地上或卓上, 以膝蓋作為工作檯。小型製衣工場一般的條件較差, 燈光照明不足。1830年之後, 法國和英國相繼率先開設了有機器設備的製衣工場, 機器由專門的技工來操作, 而需要人手來做的工序也在廠內完成, 或是外發給別人在家中完成。上述工廠的東主, 不久就瞭解到可以將生產過程分工為機縫、手縫和壓熨、打鈕門和做手工等特別的工序。每個特別的工序完成後, 衣服都會再交回前述的主要縫製者。這種方式適用於縫製訂製的衣服和衣服樣辦。這類衣服都是按照個別要求裁製的。上述的方式至今仍是製衣的基本方式, 從衣車未發明以前的做法, 演變而來, 而發展至今天, 較基本的是分科方式, 將車縫工序再

    29、細分成精細的工序, 經過較嚴謹的生產安排, 適當地分配給每名車縫工人, 而每名車縫工人一般只負責單一的專門工序, 從而再將生產效率提高。2.2 製衣(成衣)廠的工作不同的製衣廠有不同的組織結構和目標, 但是我們可以將製衣廠的工作分為兩大類 :i) 生產工作 - 是將原料製成顧客所需的衣服;ii) 行政和後勤工作 - 是提供一切所需原料和服務, 以確保能夠順利生產衣服。2.2.1 生產工作製衣廠的生產工作包括以下 : -1) 設計一般來說, 大部份中型和大型的製衣廠都會僱用設計師來創作服裝系列, 以滿足顧客的需求。設計工作可分為兩個不同的範疇 : -i) 創作設計 - 就是設計師參考時裝潮流和市

    30、場走勢來設計並草繪各款衣服。ii) 技術設計 - 設計師嘗試製成自己設計的服裝, 他們要知道該選用甚麼衣料, 以及製衣廠的設備和員工技術。在設計工作方面, 電腦的應用日益廣泛。2) 頭樣製作當有了初步的設計之後, 下一步就是按照設計的圖樣繪畫所需的紙樣。第一個由原設計繪出的紙樣, 在成衣行業中, 一般稱為頭樣或原樣, 而頭樣通常是標準尺碼或中間的尺碼。而繪製頭樣所需的技術要求較高, 在行內一般被尊稱為師傅。3) 樣辦製作當完成初步的頭樣後, 下一步的工序就是根據頭樣裁製樣辦。這個程序一般都是安排在廠內的辦房完成的, 可分為裁辦及車縫樣辦等工序。樣辦製作通常只做一件或數件, 所以成衣廠內的辦房員

    31、工一般都是挑選較熟練的技術工人, 例如辦房的車縫工人一般都能將整件樣辦的車縫工序完成。當樣辦完成後, 如果某些地方不能滿足顧客的要求, 或顧客有某些地方或款式需要更改, 通常的過程都需從初步的頭樣開始在紙樣改動再從新做樣辦, 可能需反覆數次, 直至顧客完全滿意為止, 樣辦製作才算完成。4) 紙樣放碼當服裝的樣辦為顧客接納之後, 下一步是按照顧客的要求來繪製不同尺碼的紙樣。在紙樣放碼的工作方面, 電腦的應用在成衣生產的過程中最為廣泛及最早發展之電腦生產輔助設計之一。5) 訂購所需布料及輔料顧客接納了樣辦之後, 製衣廠就需要根據所需用量訂購布料及輔料, 以供生產之用。很多製衣廠在這個環節出現的問題

    32、最多, (例如:估計用量不準確, 供應商所供應的布料及輔料的質量和數量出現問題, 延遲交貨)這些最終導致阻礙生產, 延誤交貨給客人, 質量問題在成品時才出現, 嚴重者可能導致客人退貨。6) 裁剪布料這項工作可以再細分為以下各項工序 : -i) 計劃衣服裁片的尺碼和數量及裁剪的布料層數等通常是根據客人所訂購(訂購合同)的指示的尺碼及件數的配搭(ASSORTMENT)來計劃拉布的層數及所需裁剪的床數。ii) 排嘜架製作(MARKER PLANNING)一般而言, 製衣廠將布匹裁成衫片形狀, 然後組合為可穿著的成衣。為了準確剪裁大量成衣, 需採用特別的裁剪儀器及安排嘜架。檢查了紙樣的準確性之後, 把紙樣片鋪在紙上排列, 造成一個組合, 這個組合在行內叫嘜架。嘜架的作用是以最省料的原則下安排, 使直接成本減至最低, 最準確的用量是從嘜架計算出來。嘜


    注意事项

    本文(服装生产管理培训课程.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