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docx

    • 资源ID:2088575       资源大小:22.9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docx

    1、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教师应在自然教学环境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文化氛围中得到释放和展现。 学生有所发现、发明、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而是通过教师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放飞思想、为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 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出示主题图后,我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出一共有多少条金鱼?有的学生说把四个鱼缸里的金鱼加在一起,可以用算式444315;有的学生说可以

    2、列式43315;也有的学生说44115(把四个鱼缸都看成是4条,而第4个鱼缸多算了一条,所以减去一条)。甚至有学生说把第4个鱼缸里的三条金鱼分到前面3个鱼缸里。因此可以列式53=15。看!这是孩子个性的展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多一些引导、点拨,少一些讲解,让学生拥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做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3、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就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比的基本性质,这样记的更牢,在以后的应用中才能“走稳每一步”。比的基本性质是这样叙述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教学时,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孤立知识点来教学,通过观察1:2=2:4=6:12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逐一变化,一遍又一遍的叙述由谁到谁的变化过程,老师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不断的重复中体会这一规律的存在,学会用同一语式去表达,但是到最后学生也未必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用一句比较简练、准确地数学语言来描述出

    4、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果,我们在教学前先来分析一下比的基本性质的知识基础,就会找到与它的叙述非常相似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沟通三者联系的“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在课前的复习环节安排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的叙述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的练习。那么,就可在此基础上让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去通过:1、猜想。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相当密切,那么,在比中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如果有,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可能会是怎样的?老师引导学生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上进行替换。2、验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验证一下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汇报验证结果。3、小结。经过同学们的验证,我们知道

    5、这个猜想是正确的,并且经过补充使它更完整了,在比中确实存在这种性质。此时学生进行完整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我们也就突破了“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 我们要做到在教学中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备课时就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努力实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让学生“走稳每一步”。对“四基”的认识这次新课程标准把过去的“两基”,也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变成“四基”,增加了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现就增加的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新课程“四基”的理念指导下,我们必须在加强基础知识扎实和基本技能熟练的培养的同时,更

    6、要注重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培养。如果只注重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忽视了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数学活动,那么我的教育只会把一个率真而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培养”成惟命是从,毫无批判能力和创新能力所谓听话的“好孩子”。 笔者曾看到这样一篇文章:2000年,有好事者在中国和欧洲国家的小学三年级学生中做了一道对比的实验。实验在正规的考试环境条件下出了一道题目:“河里有一条船,船上有25只的鸭子,15只鹅。求划船的人多大岁数。” 欧洲孩子的答案,无一例的是“不知道”。中国的回答“不知道”占20%,有80%的孩子回答是“40岁”或“10岁”。 运用加减法把鸭子和鹅的只数想加就是划船人的年龄,显然是

    7、不符合思维的,不过,犯下思维错误的孩子绝对不是智力低下,而是出于一种习惯。实验结束后,问答错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他们的回答是:老师不会出错或老师出题总有自己的道理。 宁愿相信老师,不相信自己,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做?是哪里出了问题?但是是百思不得其解。现在通过模块二的学习,总算找到了答案。在我们的教育和教学中,不时的还有一些教师在教授孩子知识的时候,只注重知识的获得结果,而忽视了知识取得的过程和或很少注重过程。最后为了完成进度和效率,而大肆的要学生的分数分数。一直于学生的思维迟钝,方法单一,无创新意识。完全在教师牵引下刻苦的学习。那么由此推断把鸭子和鹅的只数想加就是划船人的年龄的学生,就不足为奇

    8、了! 我们知道 “填鸭式”的教学和“题海战术”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对于学生的分数是又帮助的;而让学生在疑问中去自己发现、去探究、去思考,在思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是不是也能得到知识呢。从见效的快慢来看,前者快于后者,可以说有立竿见影之效。但是从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培养来看,前者差于后者。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是为了自己一时之利和学生的一时之乐考虑,还是从学生的长远考虑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呢? “船人的年龄”的文章以当率真的孩子都在“现实生活的逻辑”调教下丢弃了“客观自然逻辑”的时候,你能憧憬一个什么样的未来?这一问题结尾,留给我们无数的思考。是的在这种培养下,学

    9、生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会思考、会创造、会创新吗?我们要清楚的明白,学生的路还很长,在漫长的路上,我们要让他们去思考、去创造。让思考和创造陪伴他们一生一世。只有这样孩子们的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长。 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在新课程标准“四基”的认识和专家的引领下。从现在做起,多利用一些问题情境,在我们的引导下,让学生从头彻尾的去思考、去获得,真正学到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才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四基”。用史宁中专家的话来说,为了国家,为了培养孩子。我们必须这样做! 教师的角色从古至今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新课程理念要求小学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学习伙伴。 教师要成为学生

    10、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 “推着学习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例如,我在教学7的口诀时,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编制1至6的乘法口诀的经验,引导学生独立编出7的乘法口诀。可以先指名学背一背学过的乘法口诀,再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问题分别计算几个7相加的和,完成表格填空,为后面的编口诀做准备。在学生经历了计算几个7相加的过程之后,可以通过3个7是多少、5个7是多少等问题,引导学生初步记忆几

    11、个7的连加结果,分散后面记忆口诀的难度。有关7的各道乘法算式的积和相应的乘法口诀,可以先让学生试着填一填,再组织小组内交流,让学生展示各自所编的口诀,辨析口诀正确与否。继而,指导学生记忆7的乘法口诀。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记一记,体会难易;再引导交流各自用什么方法记住口诀,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方法进行记忆。这样一来,老师在后面一步步的推着学生向前走,学生也在一步步的参与中学会了知识。我在模块三的学习中看到一句话,印象很深刻:老师给学生的应当是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而不是帮他们点石成金;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不是要他的结论,而是要他的方法,要他点石成金的手指头。是的,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方

    12、法的指导。教给学生操作方法,使之能将学习心得准确表达出来,使之会考试,能考试,能考好。我想,这也将是对我们教师的又一个挑战。义务教育新的课程改革已历时十年有余,在这十多年中,许多新的理念都深入人心,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课堂中较多的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生动场面,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以及教学实践的经验,我认为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但我也清醒的认识到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知识和技能还很稚嫩,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在学习中绝对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让学生分小棒:将9根小棒分成不同的堆数,每堆分的根数一样,有几种分法?学生分,我有

    13、意识的板书: 每堆1根可分9根 每堆3根可分3根 每堆9根可分1堆 每堆2根可分4堆1根 每堆4根可分2堆1根 每堆5根可分1堆4根 每堆6根可分1堆3根 每堆7根可分1堆2根 每堆8根可分1堆1根 我再引导学生观察:从以上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结果。然后我指出:按要求分出等份后,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叫“余数”,这样的除法叫“与余数的除法”。最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余数与除数的情况,探究得出“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总之,真正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进行单向的传输,而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并与之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共同创造教育经验的过程。 众周知,在应试教育下,优等生往往成为班里的朵朵鲜花,他们在

    14、老师同学的光环下,越开越鲜艳,而那些后进生则往往被遗忘在角落里,成为不被人关注的“班草”。然而,我们往往忽视了一个事实:后进生也有着这样或那样潜在的兴趣和特长,但在“只求考试分数”的硬性标准面前,一切都被扼杀了。他们读书未必没有好学生那么用功, 但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 还需要默默吞噬失败的苦果。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要比成绩好的学生大得多, 但是不仅得不到疏导, 反而要让他们独自面对人们的漠视甚至鄙视的目光。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细心爱护,他们的心灵更脆弱。我们如果能给与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细心爱护,就不难燃起他们自信的火花,让一颗“班草”变成一朵“班花”。 2009年的冬天,我教的是五年级,

    15、当时班里有一位名叫闫敬宇的男孩,平时不怎么爱说话,上课听课也挺认真的,但是作业却总是不理想,字写得不好,而且经常出错。每次我让留下纠正作业的同学中,几乎都有他。中段考试结束了,他果然不出我料,数学考了65分。我看他平时上课也不捣乱,学习效果却不好,一定有原因的。于是我找他谈了话:“你上课看起来也很认真,怎么成绩上不去?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好好想一想。”他满腹委屈地低下了头,眼泪吧嗒吧嗒地流了下来。之后,我每天都会让他及班里其他几个孩子留下辅导半个小时。在我的坚持下,他的作业出错率大大下降,字迹也有好转了,我知道,他一直在努力,所以时常鼓励他。那些日子,他显然对数学的兴趣大大提高了,笑声也多起

    16、来了。一天早上,我上第一节课,预备之前我就进教室查看作业情况,突然,他急匆匆地进了教室,并塞到我手里一个包子,包子是用塑料袋包着的,还热乎乎的。我当时有点不知所措,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开口了:“我妈妈蒸的,韭菜鸡蛋馅,你吃吧,上学来时,我妈让我走快点,说时间长了就凉了。”听着他朴实的话语,我感动的不知说什么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收下了他的礼物,我知道,我不能拒绝这个包子,因为它里面包含的有孩子纯真的爱,有一位母亲诚挚的感情,还有太多太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现在这个孩子已经是初一的学生了,但每每想起这件事,幸福就像一湾清泉涌上心头,清清的,甜甜的。是啊,只要我们肯用真诚与爱心关注每一个后进

    17、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那么,原本荒芜的原野也会因为爱的感召而变得绿草茵茵,生机勃勃。而我们,也在这样的帮助与呵护中获得了幸福与快乐。哭泣的甜蜜刚接任班主任时,班里出现一种现象,就是一到下课,部分同学就拿讲桌上的粉笔,相互投掷。弄的教室到处是粉笔。也曾经处理过几名学生,还特意制定过班规,但收效不佳。一天上课去,走到教室门前时,无意间低头,发现教室外面也有很多粉笔,一时间,我气不打一处来。弯腰捡起几个,气冲冲走进教室。但与学生目光相遇的一刹那,我忍住了心中的暴风骤雨。我看到学生正恐惧的看着我。教室静的可怕,同学们都看着我,仿佛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来迎接这场暴风骤雨。“不行,得换一种方法”心

    18、中蓦然闪出一种念头。“同学们,听,你们听到什么了没有”我声音很低得说。同学们非常迷茫的回答“没有”。“难道大家真的没有听到,拿起才能的哭声,是那么的悲伤,那么的凄惨,她哭着,还说着不要把我扔了,不要把我折断,我还没有实现我自身的价值,我还要用我的身体板书很多知识,让你们学习,我还要”我语气深沉的说。同学们低下了头,默默地,不知道都在想着什么。第二天,我惊奇的发现,黑板上醒目的出现几个大字“老师,我们错了”我笑了,心里美美的。一说到夸张,我们总会认为是无外乎两种:夸大或缩小,不就是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嘛,和班级管理工作是在扯不上边,曾经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今年我已不这么认为。很偶然的,我把夸张运用

    19、到了班级管理当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那天我正在改作业,我班一个从来不写作业的学生,竟然拿着作业本站到了我面前,我真的很惊讶,于是我发自内心地说:宝贝儿,你真是太棒了,今天把作业写得可真好,老师好喜欢你呀!”其实她的作业是字迹潦草,只不过是应付着写完了。没想到,就这么一句话却改变了这个孩子。以后的作业,都写得很干净很漂亮,在没有出现不交作业的现象。有次我认为,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训斥的作用真的不大,因为这个孩子,我已经批评过很多次了,就是不交作业,而现在却变成了积极向上的孩子。此时的我真的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把夸张运用到平常的工作中。 冯,一个让我头疼的孩子。他家有一个艺术团,从

    20、小就在艺术团里长大,很有艺术天分,本来这很让我骄傲,因为在我的班里,有一个艺术上的小天才,学校举行节目什么的,都可以让他露一手,也让我脸上有光。高兴劲儿还没过,就让我难受不已。他沾染了很多不良习气,成天不是摸女生的脸就是扯女生的衣服,还摸女生的屁股,这可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呀!学生不停地向我告状,我一直很困惑,该怎么办呢?他那么小,怎么说才能让他成为学生喜欢的学生呢?向老师们请教,一直告诉我:狠狠地训斥他,让他长点记性,从小就这么坏,长大可怎么办?可我不想这样,他太小了,怎么能受如此重的惩罚? 冥思苦想之后,我决定把夸张也运用到他的身上。我先找到他身上的闪过点,从闪光点出发,引导他告别讨厌。

    21、有一节课间操时间,竟然没有一个学生向我告他的状,这令我很兴奋,要知道他的名字可是要时时进入我的耳朵呀!一上课,我就告诉同学们:“孩子们,今天老师特别想表扬一个孩子,因为他今天课间操时间非常遵守纪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有的说是“刘”、有的说是“陈”反正都说的是遵守纪律的孩子,没有一个说到他。我假装生气,但语气夸张地说:“连这个好孩子的名字你们都猜不到吗?”孩子们瞪大了眼睛看着我,我环视了一圈,最后把目光定格在了冯的身上,我非常夸张地说:“课间操时间,冯同学一直和同学们友好相处,他的小手原来是一双创造美的手,和大家一块儿做游戏,一块儿把欢笑留给大家。”孩子们听了之后竟然鼓起掌来。 自此以后,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作业经常一团糟的他认真写作业了,下课之后和同学们玩得开心极了,连早上都不迟到了,并且一到学校就打扫卫生。 至此,我真的明白了,用夸张的方式赞扬学生,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改变。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需要打磨的璞玉,只要方法得当,就能熠熠闪闪光。


    注意事项

    本文(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