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及对比阅读训练.docx

    • 资源ID:2078778       资源大小:26.45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及对比阅读训练.docx

    1、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及对比阅读训练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及对比阅读训练七上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专项复习(七)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世说新语二则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君与家君/期/日中(4)待君久/不至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2)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4)太丘舍去舍:舍弃(5)去后乃至乃:才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尊君在不(“不”同“否”,和肯定词对用时,表示否定)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2、。(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泛指小辈今义:儿子女儿(2)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3)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来”相对(4)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委托(5)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领(6)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顾忌;理睬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2)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3)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和我相约同行

    3、,却丢下我走了。(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二、论语十二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6)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7)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8)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9)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0)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2)曲肱而枕之肱:胳膊(13)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14

    4、)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15)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16)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7)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8)仁在其中矣仁:仁德2.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1)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承接)温故而知新(连词,表承接)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做)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1

    5、)学而时习之(名词用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5)饭疏食(名词用作动词,吃)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6、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三、诫子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确志向(2)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达到远大目标(3)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慢:放纵懈怠励精:振奋精神(4)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养性情(5)年与时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6)意与日去日:日子,岁月(7)遂成枯落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8)悲守穷庐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1)静以修身古义:修养身心今义:衣服显示出穿着人的线条(2)夫君子之行古义:操守,品行今义:行走(3)意与日去古义:日子,岁

    7、月今义:太阳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四、狼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1)其一/犬坐于前(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一狼仍从从:跟从(

    8、2)并驱如故故:原来(3)屠大窘窘:处境困迫,为难(4)顾野有麦场顾:看,视(5)积薪其中薪:柴草(6)苫蔽成丘苫蔽:覆盖、遮盖(7)目似瞑瞑:闭上眼睛(8)意暇甚意:这里指神情、态度(9)盖以诱敌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3.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1)其恐前后受其敌(代词,指代“两狼”)一狼洞其中(代词,指代“柴草堆”)以攻其后也(代词,指代“屠户”)其一犬坐于前(其中)(2)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代词,代指“一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句末语气助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结构助词,的)(3)敌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攻击)盖以诱敌(名词,敌人

    9、)(4)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增笑耳(只是)(5)意目似瞑,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6)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向前)(7)以投以骨(把)以刀劈狼首(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表目的)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1)一狼径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2)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今义:数学中的一门学科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1)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3)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

    10、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转身看柴草堆的后面,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企图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五、寓言四则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浇灌、灌溉(2)及其家穿井及:待,等到(3)国人道之道:讲述(4)闻之于宋君闻:使知道(5)丁氏对曰对:应答,回答(6)身亡所寄亡:无,没有(7)因往晓之晓:告知,开导(8)若屈伸呼吸若:你(9)

    11、只使坠只使:纵使,即使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3.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若求闻之若此(像)不若无闻也(如)若屈伸呼吸(你)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像这样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3)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4)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

    12、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锅巴救命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陈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注释】铛:铁锅。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伫录:贮藏。遗:赠送。未展:来不及。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寒雪日内集( ) (2)

    13、未若柳絮因风起( )(3)恒装一囊( ) (4)逃走山泽(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3.【甲】文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读了乙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14、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虞(y)人:侍卫。焉之:到哪里。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2翻译下面句子。(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虽乐,岂可不一

    15、会期哉? 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甲】论语四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

    16、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学而不思则罔( ) (2)腰白玉之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甲】段则是典型的_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乙】段主要采用了_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经历。4.分别从【甲】【乙】两段中找出表述学习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 5.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你对“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句话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

    17、,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乙)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吾于天下亦不轻

    18、矣( ) (2)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3)夫君子之行( ) (4)险躁则不能冶性( )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请分别说说它们的中心内容。 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19、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

    20、,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注释】牧竖:牧童。竖,童仆。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

    21、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六、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

    22、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是吾剑之所从坠( ) (4)遽契其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是吾剑之所从坠。 3.说说甲乙两文分别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一、1.(1)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趁、乘(3)经常、常常(4)跑2.(1)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2)陈某已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了,就带着锅巴参战。3.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4.参考示例:(1)孝顺父母,

    23、是做儿女的本分。(2)孝顺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持之以恒。(3)百善孝为先(4)父母为儿女付出了很多,做儿女的要学会感恩等意思近即可。二、1.B2.(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2)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3.为人一定要讲诚信。谈感受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三、1.(1)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2)腰佩2.(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2)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体会、发现,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3.语录 对比 4.【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乙】“以中有足乐者,

    24、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5.示例:作者身处锦衣玉袍的富家子弟中,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形秽,因为他内心有精神的安慰和思想的寄托,反而能够更加勤奋的学习。这就是对自我的反省。四、1.(1)在(2)因为(3)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4)就2.(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3.甲文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乙文要立德、修身。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五、1B 2.(1)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2)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3D 4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六、1.(1)到,等到 (2)说,讲 (3)这 (4)用刀刻 2.(1)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2)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3)甲文: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乙文: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及对比阅读训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