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docx

    • 资源ID:206100       资源大小:29.15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docx

    1、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课 题13、只有一个地球2课时新授课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2、2.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使学生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地球上人类活动范围很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得等几方面知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引导法、点拨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教师出示谜面:

    2、“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生起读课题。 2、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沟通, 3、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二)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4. 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3)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3、。 (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 (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

    4、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2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又是那样容易破碎。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 (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 (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a理解“地球是无私的枯竭”这句话。抓重点词“不加节制”体会人类地自私。 b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指导读出气愤、可惜等语气) c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胁”这句话,明白“本来”的意思,如果去掉它,行吗?为什么? (3)知道什么是“生

    5、态灾害”吗?举例说说。 (4)教师出示“全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让学生感受我国环境状况。 (5)看!所有一切的生态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类的行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段。(补充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地球实破坏的相关资料,更全面了解到地球的易碎) (4)布置作业: 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料和环境状况。 第二课时(1)复习巩固 1、 同学们汇报所收集的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资料。 (2)、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

    6、讨论: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解重点词语“至少”,体会文章用词的严谨。再理解重点段落) 2请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我们这个地球可爱又易碎,为了保护这一个地球,我们都行动起来,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生可以独立完成,可以自由组合。) 如: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 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 人人齐动手,保护大地球。 为了生存,保护地球。 除了脚步印,什么也别留下。 孩子们写的宣传口号真好!很有感染力、号召力。地球妈妈听到这些话肯定会很欣慰。让我

    7、们再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3)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读后讨论: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布置作业: 同桌讨论,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然后全班交流。 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小 自然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别处 精心保护地球 课 题14、鹿和狼的故事1课时新授课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品味课文中生动的语句,知道狼是“功臣”,而鹿是“祸

    8、首”的原因,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感悟对比之处,展开想象,积累语言,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教学重点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交流讨论。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 板书:狼的故事 谈话:同学们,你们都爱听故事吧,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狼的故事吗?在这些故事中你觉得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它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鹿和狼的故事,在这篇课文中你们将会对狼有不同的认识,并懂得新的道理。(板书完整:鹿和狼的故事) 2

    9、、阅读提示,初读课文。 1、请学生阅读提示,说说这篇课文要学习什么? 2、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说说课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0世纪中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四千只鹿出没林间,狼是鹿的大敌,美国罗斯福总统决定由政府雇猎人去消灭狼,森林中的鹿成了宠儿,大量繁殖,十万只鹿开始啃食树皮,植被。结果森林中的植被吃光了,鹿大量死亡,疾病流行,枯黄的森林中只剩下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2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4、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思考题2:这

    10、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 汇报思考题1。 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他采取了两项措施:(1)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2)雇请猎人捕杀狼。 这项决定的结果是: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地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1942年,整个凯巴

    11、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4什么原因使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假如你就是当时的狼或鹿你想对罗斯福说些什么? (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剧下降。) 5汇报思考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狼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5、总结扩

    12、展 1投影出示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塞翁失马的故事。请学生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3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情境:让学生给美国已故总统罗斯福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儿,应该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 (凯巴伯森林的现状:美国政府为挽救护鹿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的计划。而当时该项计划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到实施。当年美国从加拿大运

    13、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从此凯巴伯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板书设计: 14*鹿和狼的故事 狼吃鹿消灭狼鹿吃植被鹿死林毁 尊重自然界 保护生态平衡课 题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2课时新授课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读书、讨论和交流,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教学重点

    14、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准备课件,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教学方法引导法、点拨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 )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2

    15、、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 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3、 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3、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

    16、)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3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 (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

    17、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4引读23自然段。 4、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第二课时1、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 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

    18、 留住这片圣洁呢? 2、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白人)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1)“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感受。 感情朗读45自然段。 (2)出示:“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它”是谁?为什么要照

    19、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 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3)出示:“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自由读第8自然段。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

    20、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3、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们一定要 ”,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 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4、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3、阅读西雅图酋长演讲原文。 4、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课 题16*青山不老1课时新授课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1、。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过程与方法1.把握阅读的要求,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造林的重要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内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2、?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

    23、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大环境”险恶。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

    24、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小环境”艰苦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指导朗读相关语句。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

    25、、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阅读,勾画。 同桌交流。 大声诵读。2交流读后感受。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课 题口语交际 习作四4课时新授课学习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

    26、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教学重点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教学难点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1自读“口语交

    27、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二、组内交流讨论 (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2进行组内交流。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见资料。(略)开展看后感受交流。(二):“怎样珍惜资源

    28、”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节约每一张纸。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课外延伸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习作四 作文教案看图写话课前准备:了解什么是漫画,搜集有关环保的漫画一、看图激趣1

    29、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交流所看到的画面。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这虫到底是什么?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2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