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读word.docx

    • 资源ID:2047653       资源大小:28.05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读word.docx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读wor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读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2、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姓名:周树人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

    4、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生卒年月:1881 9-1936 10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历史地位:思想家、文学家“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

    5、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籍 贯:浙江绍兴“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

    6、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代表作:阿Q正传、

    7、狂人日记等作者生平轶事1881年9月25日,是一个平凡的日子。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像往常一样,为生活而四处奔波。这又不是一个平凡的日子,因为上天赐予我们一个精灵,让他去遍尝人世间所有的苦难,代表每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华夏儿女,述说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他,就是周树人,我们更习惯于称他鲁迅先生。古老的江南水乡绍兴,有幸成为了鲁迅先生的故乡。读书、做官、兴宗耀祖或许是所有绍兴人的集体梦想,周家也不例外。先生的祖父名叫周福清,考中了进士,在朝中为官。父亲周伯宣虽屡试不中,却也是个饱读诗书的博学之士,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得鲁迅先生自小便受到了很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他7岁入私塾,12岁入三味书屋,在学习“四书五

    8、经”、唐诗三百首等的同时,还博览“杂”书,如西游记、山海经、荡寇志、茶经、释草小记等,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一场突出其来的灾难改变了少年鲁迅的生活。1893年,先生的祖父因科场贿赂案而被捕入狱,父亲连惊带吓一病不起,家道由此中落。鲁迅前几日还是少爷身,现在却成了落难者和乞食客。在世态炎凉中,他第一次真正看清了这个社会,弄明白了什么是生活。1898年5月,18岁的鲁迅来到南京,就读于南京水师学堂,次年转入矿路学堂学习矿业。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缘自西方的新知识、新思想。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维新论的报刊、书籍,从此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种子埋在了青年鲁迅的心里。在矿路学堂中,鲁迅先生是

    9、年龄最小的一个,可他的学业是最为出色的。每次考试总是很早交卷,成绩却往往是优。矿路学堂规定:在每月月考中成绩优秀者可获得一个三等奖章,累积到一定数量时,换发一个二等奖章,依此类推发头等奖章、金质奖章。而后者最为难得,在全班同学眼中如同摘星揽月一般,而鲁迅先生是惟一获得这项殊荣的人。得到金质奖章之后,他并没有拿着它四处炫耀,而是变卖成买书钱,以期获得更多的知识。参见钮岱峰鲁迅传,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18年。先生在他年轻时就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凡事都要从脚下做起,踏踏实实;青年时期最重要的就是要学好知识,不断提高、完善自己。1901年,鲁迅先生以优异的成绩被选派东渡留学日本。7年的留学涯改变了鲁迅

    10、先生的一生。那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落败之际,晚清政府的昏聩无能,留学生的麻木不仁以及日本人的嘲笑歧视,令鲁迅先生真正懂得了“弱国寡民”的含义。大清学生初到日本时,拖着自以为“国粹”的大辫子,被日本国那些自视甚高者称作“支那猪”。有骨气的青年人纷纷要求剪掉这条象征着耻辱的辫子,却受到清政府派来的学监的严辞拒绝。鲁迅先生不管那一套,甘冒被除名的危险,毅然上街去剪了辫子,还拍了“断发照”作为留念,以表达自己同旧传统的决裂。从东京的弘文学院到仙台的医科专门学院再到域外小说集的出版,鲁迅先生一直在苦苦探寻着富国强民的道路。最终,他选择了文学:“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

    11、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自此,先生就走上了一条思想启蒙的救国道路。1909年,鲁迅先生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先后在浙江两所学堂担任教员。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先生应当时的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在教育部任职。风起云涌的大革命并没能持续多久,袁世凯上台后大搞恐怖统治,捕杀革命党人,先生迫于时局躲在绍兴会馆里抄古碑,读佛经,以此向专治的统治者做无声的反抗。新文化运动开始后,先生迎来了他第一个创作高峰:1918年4月狂人日记、8月孔乙己、1

    12、919年4月药、1921年1月故乡、12月阿Q正传同时,积极参与争取自由平等民主的斗争。女师大学生风潮中,他坚决站在学生们一边,与同学们并肩作战,反抗当时北洋军阀政府的残酷迫害。而在随后发生的“三·一八”惨案、“五卅”运动、与“学衡派”的论战中,鲁迅先生都显示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人格力量。他撰写的许多篇文章像匕首、投枪,直指反动派的要害,因此也受到当局的迫害,不得不南下避难。在厦门大学、中山大学,鲁迅先生担任国文系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和小说史,为此而撰写的讲义中国文学史略也成为日后从事学术研究者必读的经典之作。1927年先生来到上海,从此开始了职业文人的生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13、。上海,是当时的革命中心,又是各种势力纠缠斗法的“道场”,先生身处其间,自然免不了与那些“御用文人”打笔仗。这期间,先生作了大量的杂文,编成三闲集、二心集、集外集等出版,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成为那个时代最响亮的音符。鲁迅先生笔锋所指的,不仅仅是当时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以及令人痛心的国民性问题,鲁迅同样感到痛心疾首。在狂人日记中,鲁迅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而对于国民的麻木不仁、自私自利等不良品质,鲁迅也用了大量的笔墨进行剖析。有人曾写道:“我看,全中国人的大半好比一只熟苹果,外面尽管红是红,绿是绿,青是青的,饱满得很,而且颇惹喜欢哩!按其实,其心早已烂得只剩一包脓了。偏

    14、偏有这个鲁迅,看准了,把这只苹果心里烂出来的脏东西,使劲一刀挖了出来共同欣赏。从此鲁迅,你个鲁迅真真鲁迅”1936年10月19日凌晨,鲁迅先生走到了自己人生之路的尽头,带着人生的凄风苦雨,在启明星升起的凌晨离开了人间。先生在遗嘱中写道:“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可是,人们怎么能够就这样轻易地忘掉自己民族最优秀的精灵呢?如何评价鲁迅?鲁迅只是一个文学家吗?鲁迅先生死后,当时左派文人的主将王瑶曾写过一篇具有一定权威性的长文,文中说:“把鲁迅先生仅只是视为一个文人是污辱了鲁迅,至少也是不了解鲁迅鲁迅从来没有单纯地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文学家,别人当然也不应该这样了解他;虽然在中国新文学的成长中,鲁迅先生的

    15、作品是必然地占着极重要的地位的。”那么,如何全面地认识鲁迅?也许以下的文字大致可以反映他的全貌:一,鲁迅的青年气。对于鲁迅先生的死,我们觉得是死了一位青年,一位勇敢的斗士。二,鲁迅的思想。他的思想影响于我们的太大;我们有许多思想,自己觉得仿佛是自己的,但却是受鲁迅思想的影响而来的。三,鲁迅的人格。他既忠实又勤勉。四,因鲁迅之死而想到中国人才之少。在鲁迅50岁的时候,他曾自己开过一个著译书籍的清单,在一度清理之后,他不禁感到自己工作的空虚。他尚且还自认空虚,我们应该怎样呢?我们应该更努力地工作!参见清华人看鲁迅,黄延复,南方周末2018 5 1。必记名言1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

    16、默中灭亡。2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3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会有的。4 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5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6 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7 我们应将“名人的话”和“名言”分开来的,名人的话并不都是名言,许多名言,倒出自田夫野老之口。因为没有钱,就得寻不用学费的学校,于是去到南京,住了大半年,考进了水师学堂。不久,分在管轮班,我想,那就上不了舱

    17、面了,便走出,又考进了矿路学堂,在那里毕业,被送往日本留学。但我又变计,改而学医,学了两年,又变计,要弄文学了,于是看些文学书。8 无论是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先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明而可靠的书。9 人总有一种理想,一种希望,虽然高下不同,必须有个意义。10 凡活着而且生长者,总有希望的前途。11 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然而不是坚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不过事在人为,比空等天赋的天才有把握。这一点,是泥土的伟大的地方,也是反有大希望的地方。12 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总要历些风险。13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14 孩子初学步的第一步,在成人看来,

    18、的确是幼稚、危险,不成样子,或者简直是可笑的。但无论怎样的母亲,却总是恳切地希望,看他跨出这第一步去。附1:鲁迅自传鲁迅,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之绍兴城内姓周的一个大家族里。父亲是秀才;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到能看文学作品的程度。家里原有祖遗的四五十亩田。但在父亲死掉之前,已经卖完了。这时我大约十三四岁,但还勉强读了三四年多的中国书。面翻译,也作些论文,设法在刊物上发表。直到一九一年,我的母亲无法生活,这才回国,在杭州师范学校作助教,次年在绍兴中学作监学。一九一二年革命后,被任为绍兴师范学校校长。但绍兴革命军的首领是强盗出身,我不满意他的行为,他说要杀死我了,我就到南京,在教育部办事,由此进

    19、北京,做到社会教育司的第二科科长。一九一八年“文学革命”运动起,我始用“鲁迅”的笔名作小说,登在新青年上,以后就时时作些短篇小说和短评;一面也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讲师。因为做评论,敌人就多起来,北京大学教授陈西滢开始发表这“鲁迅”就是我,由此弄到段祺瑞将我撤职,并且还要逮捕我。我只好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做教授,约有半年,和校长以及别的几个教授冲突了,便到广州,在中山大学做了教务长兼文科教授。又约半年,国民党北伐分明很顺利,厦门的有些教授就也到广州来了,不久就清党,我一生从未见过有这么杀人的,我就辞了职,回到上海,想以译作谋生。但因为加入自由大同盟,听说国民党在通缉我了,我便躲了

    20、起来。此后又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民权同盟。到今年,我的一九二六年以后出版的译作,几乎全被国民党所禁止。我的工作,除翻译外,及编辑的不算,创作的有短篇小说集二本,散文诗一本,回忆记一本,论文集一本,短评八本,中国小说史略一本。(一九三四年)注:鲁迅曾于1925年、1930年及1934年写过三份自传,本书收录的是1934年写的一篇。附2:鲁迅琐事(一)鲁迅先生8岁的时候,妹妹端生仅仅出生10个月就夭折了。妹妹病重的时候,鲁迅一个人在墙角偷偷地抹眼泪。母亲问他为什么哭,鲁迅回答:“是为了妹妹的病。”(二)鲁迅8岁时的一天,父亲和族里的长辈在一起玩麻将,鲁迅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伯父见他一副很关心的样子

    21、,就笑着问:“你希望谁赢呢?”鲁迅脱口而出:“大家都赢!”(三)1926年鲁迅先生离开了北京,去厦门大学教书。厦门有一种树叫作相思树。有一天,鲁迅先生在住处附近看见一只猪正在吃相思树的叶子。他心里想:相思树的叶子,不管有没有人珍惜,怎样也不该给猪白吃了去。他顺手拿起一根杆子作为武器,要把猪撵走。猪正吃得起劲,不肯放弃到嘴的美食,即使躲着杆子,却仍然围着相思树转来转去。鲁迅先生的倔脾气上来了,也非要把猪撵走才甘心。就这样,一人一猪在相思树旁开始了“战斗”。刚好一个同事来找鲁迅先生,见到这个有趣的场面,不禁大笑起来:“哈哈哈,鲁迅先生,你怎么同猪决斗起来了?”鲁迅先生也笑了:“老兄,这原因嘛,可不

    22、便告诉你”(四)东北流亡女作家萧红到了上海以后,一直受到鲁迅先生的关怀。一次,萧红穿了别致的上衣,坐在鲁迅先生家的客厅里谈话。鲁迅先生吸着烟斗,随便地谈着上海的梅雨天气。萧红忍不住了,主动问道:“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不漂亮?”鲁迅先生认真地说:“不太漂亮。”他又接着从颜色、式样搭配的角度进行了解释。萧红惊奇地问:“周先生怎么也晓得女人穿衣裳的这些事情呢?”“看过书的,关于美学的。”“什么时候看的呢?”“大概是在日本读书的时候”“买的书吗?”“不一定是买的,也许是从什么地方抓到就看了”“看了有趣味吗?”“随便看看”“周先生看这书做什么?”“”没有回答,好像鲁迅先生很难回答似的。先生的夫人在一旁笑着

    23、说:“周先生什么书都看的。”(五)30年代,一位普通的邮局职员将他翻译的勇敢的约翰一书寄给鲁迅,希望鲁迅帮他发表。鲁迅看后认为:“译文认真而且流利。”虽然他明知道在那时的上海一个无名的作家出本书是很困难的,但还是热心地想办法出版这本书。为此鲁迅曾多方设法去找书局。但大的书局都不愿意出版这种不赚钱的书,最后还是到一家小书店出版了。由于书店小,经费不足,鲁迅还垫付了230元。此外,鲁迅还承担了这本书的校订、注解、撰写后记,以至于书籍的校对、装帧、纸张的选用等等一系列工作。现在从鲁迅留下来的校稿上还能看到鲁迅当时修改的笔迹和他写的校后记及注解。从这些细致入微的批语中,我们可以想见到鲁迅当时为这本书付

    24、出了多少的心血。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T2必诵名段1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2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BT2作家与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的秋天。这一年的中国,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夜晚,空气中都透着一股血腥的味道。为了躲避北洋军阀政府的

    25、迫害,鲁迅先生接受了厦门大学的邀请,南下担任该校国文系教授兼国学院研究教授。厦门是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依山傍海,一派南国风情。但旖旎的风光并不能使先生忘却自己肩头的责任,远离北京,远离激烈的政治斗争,对于以战士自喻的鲁迅先生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件人生的憾事,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孤独、大寂寞。而这孤独与寂寞恰似一把钥匙,打开了先生记忆的大门,于是就有了这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品赏析这是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选取了童年生活的两处地方:“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围绕儿时的乐土集中展现了自己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作者行文轻松自如,随意挥洒,铺陈成文。并非依时间顺序“步步为营”,也未拘泥于轶闻趣事之中,而是依照

    26、自己略带跳跃性的回忆,于点点滴滴的童年经历中勾勒出一幅“童趣图”。这里有对景物的描写,有对传说的回忆,还有对人物的刻画,林林总总,汇聚在一处,像一串五彩的珠链,放射出迷人的光芒。作者的语言也是富于变化的。写景状物时,文字细腻而又有层次;而刻划人物时作者又变换了另一幅笔墨,采用白描手法,抓住人物外貌、心理特征,廖廖几笔就勾勒出一个生动的私塾老先生的形象。从谋篇布局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也颇有值得学习之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是作者所要着重表现的,而二者之间又安排了一个过渡段,由前者自然而然地引发出后者来,使文章显得前后贯通,文气流畅。关键知识点1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

    27、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素以揭露、分析“国民性”并对之进行批判闻名。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名篇,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在本文中描写了儿时的天真的生活情趣与枯燥死板的封建教育,笔调亲切。补充知识点1 私塾私塾,是中国旧时私人办的学校,为私学之一种。有塾师自设的学馆,有地主、商人设立的家塾,也有属于以祠堂、庙宇的地租收入或私人捐款举办的义塾(免缴学费)。每个私塾一般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教材及学习年限没有固定的限制。私学,中国历代私人办理的学校。西周以前学校由官府办理。春秋时,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战国时私学大盛。汉以后,私学成为中国封建时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

    28、成部分。私塾的老师多由没有考上官的读书人担任。由于他们明白读书与不读书的天壤之别,因此对学生要求一般比较严,但对学生也比较爱护。2 难句解析:A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见论语·述而,大意是:“仁”和我远吗?如果我真心诚意地想达到“仁”,“仁”自然而然就到了。B 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见幼学琼林·身体,大意是,笑话别人缺牙齿,就说狗洞大开。C 上九,潜龙勿用见周易·乾,原作“初九,潜龙勿用”。初九为乾卦第一爻,大意是龙在隐潜着等待时机,还不能出来做事。D 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这是学生读尚书·禹贡时念错的句子,原作“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错厥

    29、包橘柚锡贡”。大意是:那块土地有好有坏;那进贡的东西,有专门用来祭祀的茅草,还有橘子、柚子之类的水果。E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清末刘翰作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中的句子。原文作:“玉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金叵罗倾倒淋漓,千杯未醉。”刘翰,江苏武进人,江阴南菁书院学生。这篇赋是颂扬五代后唐李克用父子的。大意是写李克用在喝酒时挥扬着玉如意,风流倜傥,兴致大发,喝了很多酒也不醉。3 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收入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共10篇。其中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以旧事重提为总题。1927年7月,鲁迅添写小引和后记,将它们结集出版,改名为朝花夕拾。第一版由北京未名社1928年9月出版,为鲁迅自己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1932年9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朝花夕拾中的散文都是鲁迅回忆往事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鲁迅的成长道路。它们文笔优美,感情深沉,都是散文中的佳品。除了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和山海经等作品,还有范爱农、无常等名篇。摘自中学语文现代文导读(初中版)


    注意事项

    本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读word.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