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市场现状研究分析报告.docx

    • 资源ID:2031122       资源大小:876.04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市场现状研究分析报告.docx

    1、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市场现状研究分析报告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市场现状研究分析报告肉类食品是现代人食物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类别。从营养学的角度看,肉类食品是人体必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一个很好来源,动物蛋白所含的八种必须氨基酸含量和比例接近人体需要,是一种优质蛋白;除钙质外,肉是所有矿物质的最好来源;另外肉类也是B族维生素特别是B12的极好来源。从营养成分来看,各种肉的营养成分差异不大,只有肥猪肉的脂肪含量比较高。在当前饮食健康越来越被重视的情况下,高脂肪的肥猪肉消费量会受到影响,瘦肉受偏好。由于猪瘦肉与其他肉类有相同的低脂特征,猪肉不会被抛弃,影响消费比例的主要是消费习惯。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

    2、各国的肉类消费种类和比例差异性比较大。与其他绝大多数国家相比,猪肉在我国肉类消费中的比例较高,是中国消费者日常饮食中最重要的肉类食品。根据USDA今年5月推出的预测报告,2013年中国的猪肉消费量预计将达到5261.5万吨,占全球猪肉消费总量50.2%,远高于第二大的消费地区欧盟27国和第三大的美国。由于猪肉对中国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家对猪肉的进口依赖度极低,每年进口、出口占消费量比例仅为1-2%。进口产品主要包括猪杂碎和鲜冷冻猪肉,主要来自法国、美国、丹麦等,出口产品主要为生猪、猪肉及其副产品,超过七成以上的猪产品出口到香港。通过研究2009年全球各国人均GDP和人均肉类消费量的关系

    3、,我们发现肉类消费量与收入水平存在确定性的关系,在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收入增加极大地促进了畜产品消费量的增长,而在人均GDP较高的国家,收入上涨对畜产品消费量增长影响较小。人均GDP在5000美元左右可作为肉类消费的临界点,当低于5000美元时,肉类消费增速最快。我国2011年人均GDP为7400美元,已经越过了快速增长的时期。不过从消费量的增长潜力来看,我国人均肉类消费尚有空间。从历史趋势来看,我国肉类消费量的走势也印证了其消费量复合增速的先升后降。我国肉类消费经历了三个特征鲜明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80年以前,肉类消费处于紧缺性消费阶段。我国居民的肉类消费既受到收入水平的限制,也受到猪

    4、肉供应量的限制,居民的消费得不到充分满足,增速较低。第二阶段是从1980年到1995年,肉类消费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此期间,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肉类消费能力随之提高,加上畜禽养殖业走向市场 化,我国实现了肉类供求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跨越。猪肉在此期间消费增速回复到7%-10%,牛、羊、禽肉消费增速不断提升,特别是牛肉1990-1995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了25%。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肉类消费不断进入稳步增长阶段。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肉类消费增速不断下移,当前猪肉消费量的年均复合增速已经下降到2.5%左右,牛肉、羊肉和禽肉则分别下降到3%、4%和4%左右。从当前的消费增速

    5、来看,基本判断肉类消费整体步入稳健增长期。猪肉在中国消费者主要的肉类消费中占比较高,随着人们食物品种类的多样化,牛羊肉以及禽肉都对猪肉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替代,猪肉占肉类消费的比重呈现小幅下滑的态势。不过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未来猪肉消费占肉类的比例下滑空间不大,有望保持稳定。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各国猪肉占肉类消费的比例高低不一,总体而言,欧洲大部分国家及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香港地区、越南、菲律宾、韩国等亚洲国家猪肉消费占比最高,考察这些国家猪肉消费占比的历史走势可以发现,其猪肉消费占比在时间序列上表现得较为稳健,没有发生趋势性的大幅下滑。另外,前面提到,肉类各品种消费增速都已经下滑到较低的状态,从这

    6、两点来看,未来我国猪肉占肉类消费的比例未来继续出现系统性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有望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在我国整个肉类消费消费量尚有一定上升空间的情况下,猪肉消费占比继续下滑的空间不大,可以判断猪肉消费量的增长尚有空间。上海肉类行业协会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直流通路和静态工作点晶体管是放大电路的核心,但是要使晶体管正常工作,还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即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一、静态工作点的意义当输入信号电压ui=0时,放大电路称为静态,或称为直流工作状态,静态工作点可以用晶体管的电流、电压的一组数值来表示,分别是基极电流IBQ、集电极电流ICQ和集射极电压UCEQ,它们在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上所确定的一个点,就称为

    7、静态工作点,习惯上用Q表示,故又称为Q点。从减少电能损耗的角度来看,总希望静态值越小越好,例如,为了减少电流,依据ICQ=IBQ,可以减小IBQ,但是,当IBQ太小时,交流信号电压ui的负半波的全部或部分会使晶体管的发射结进入“死区”,电路处于截止状态,失去对负半波的正常放大作用。相反IBQ太大,除了增加功率损耗外,更严重的是,当输入信号正半波到来时,电路会进入饱和区,iB对iC失去控制作用,同样不能正常放大。关于信号失真将在下节讲解。IBQ的值对放大电路工作好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IBQ称为晶体管的偏置电流,产生IBQ的电路为偏置电路。另外,UCEQ和ICQ对放大电路的工作影响也不能忽略

    8、,Q点事由他们三者共同确定的,理想的Q点应该处在放大区,并且当外加信号ui时,iB与uBE成线性变化,在iB的变化范围内出差特性曲线间隔均匀,当然也不能脱离安全工作区域。二、求静态工作点处于静态状况下的电路,下图为上图的直流通路电路图。图 直流通路直流通路符合下述关系:其中,UBEQ近似等于二极管正向导通压降,硅管为0.7V,锗管为0.3V。三、静态工作点求解电路参数如上图直流通路参数所示。由电路可知: 由回路方程可知: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置方案1 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高效、有序地处理企业密闭空间中毒窒息突发事件,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人身伤亡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

    9、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1.3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突发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适用于本企业密闭空间中毒窒息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3 事件特征 3.1危险性分析和事件类型 在密闭空间内作业时,由于通风不良,作业环境中严重缺氧以及有毒气体急剧增加导致作业人员昏倒、急性中毒、窒息伤害等。 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事故类型:缺氧窒息和中毒窒息。 3.2事件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 生产区域内排污井、排水井及地下电缆沟道,危化品仓库等。 3.3可能造成的危害 当工作人员所处工作环境缺氧和存在有毒气体,且工作人员没有采取有效、可

    10、靠的防范、试验措施进行工作时,会造成工作人员昏倒、休克,甚至人身死亡。 3.4事故可能出现的征兆 (1)工作人员工作期间,感觉精神状态不好,如眼睛灼热、流涕、呛咳、胸闷或头晕、头痛、恶心、耳鸣、视力模糊、气短、呼吸急促、四肢软弱乏力、意识模糊、嘴唇变紫、指甲青紫等。 (2)工作监护人离开工作现场,且没有指定能胜任的人员接替监护任务。 (3)工作成员工作随意,不听工作负责人和监护人的劝阻。 4.1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同综合应急预案“应急组织体系”;“指挥机构及职责”。4.2职责 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密闭空间中毒窒息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事发部门负责人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

    11、救援工作。 值长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现场工作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医护人员职责:接到通知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急救处理。 安监人员职责: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5 应急通讯 报警电话:110 1206 应急处置 6.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1)密闭空间中毒窒息突发事件发生后,值长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 (2)该方案由总经理宣布启动。 (3)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4)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人身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6.2处置措施 (1)将窒息人员脱离危

    12、险地点。 一、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火灾事故主要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可燃物火灾三种类型。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现场电气设备、设备、材料放置区等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易燃、可燃物质。这些易燃、可燃物质遇到明火时,就有可能发生火灾事故,若有一处发生火灾,很有可能蔓延,就火灾的危害程度及危险性来说是非常大的,可能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火灾事故多发生于干燥、多风的春秋季节,但生产作业活动引发的火灾事故则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2、应急组织和职责 2.1 应急组织体系 同综合应急预案“应急组织体系”。2.2 指挥机构及职责 同综合应急预案“指挥机构及职责”。3、应急处置 3.1火情

    13、处置程序 报警:所有员工应熟悉报警程序,发现事故征兆,如电源线产生火花,某个部位有烟气,异味等。现场第一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值班领导(负责人)按报警器报警,现场人员进行自救、灭火、防止火情扩大。 接报:消防中控室值班人员接报后,立即到达事故现场了解情况,组织人员进行自救灭火。并报告企业负责人或应急救援指挥部,做好现场灭火处置工作。 火情已被扑灭,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待有关部门对事故情况调查后,经同意,做好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 3.2 火灾处置程序 3.2.1事故现场继续蔓延扩大,现场指挥人员通知各救援小组快速集结,快速反应履行各自职责投入灭火行动。 3.2.2按指挥人员要求,通讯联络组向公安消防机

    14、构报火警,及向有关部门报告,派人接应消防车辆,并随时与救援处置领导小组联系。 3.2.3各灭火小组在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之前,应继续根据不同类型的火灾,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加强冷却,撤离周围易燃可燃物品等办法控制火势。 3.2.4在有可能形成有毒或窒息性气体的火灾时,应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或采取其他措施,以防救援灭火人员中毒,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听从指挥积极配合专业消防人员完成灭火任务。 3.2.5疏散组应通知引导各部位人员尽快疏散,尽量通知到应撤离火灾现场的所有人员。在烟雾弥漫中,要用湿毛巾掩鼻,低头弯腰逃离火场。 3.2.6 火灾现场指挥人员随时保持与各小组的通讯联络,根据情况可互相调配人

    15、员。 3.2.7 进行自救灭火,疏导人员、抢救物资、抢救伤员等,救援行动时,应注意自身安全,无能力自救时各组人员应尽快撤离火灾现场。 3.3 电气设备着火处置措施 3.3.1 电线、电气设施着火,应首先切断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电源。 3.3.2 电气设备着火,灭火人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消防设施,装备器材投入灭火战斗。 3.3.3 及时疏散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及抢救疏散着火源周围的物资。 3.3.4 着火事故现场由熟悉带电设备的技术人员负责灭火指挥或组织消防灭火组进行扑灭电气火灾。 3.3.5 扑救电气火灾,可选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得使用水、泡沫灭火器灭火。 3.3.6 扑救电气设备着火时,首

    16、先要切断电源。灭火人员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防毒口罩等措施加强自我保护。 3.3.7 公安消防队到达后,协同配合公安消防队灭火抢险。 3.3 现场抢救受伤人员的处置 3.3.1被救人员衣服着火时,可就地翻滚,用水或毯子、被褥等物覆盖措施灭火伤处的衣、库、袜应剪开脱去,不可硬行撕拉,伤处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棉布覆盖,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3.3.2对烧伤面积较大的伤员要注意呼吸,心跳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心脏复苏。 3.3.3 对有骨折出血的伤员,应作相应的包扎,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以不压迫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 3.3.4 可拦截过往车辆,将伤员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救治。 3.3.5抢救受伤

    17、严重或在进行抢救伤员的同时,应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由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抢救伤员的工作,并派人接应急救车辆。 3.4灭火结束 灭火结束后,注意保护好现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处理工作,并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调查处理完毕后,经有关部门同意,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尽快恢复生产经营活动。 35 应急联络与事故报告 331联络方式 火警电话:119、医疗急救电话:120。 332事故报告 事故报警人员应使用普通话,简明扼要、语速平稳、清晰准确地报告事故概况。 事故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单位名称、事故地点部位、何种电压触电、人员伤亡情况、现场有无着火或火势情况、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等。

    18、 4、注意事项 4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参加火灾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和使用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严禁救援人员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 4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421 应根据火情、火势情况,选择合适的抢险救援器材。 422 在危险区域以外才可设置应急照明灯。 43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431应急救援时,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 432 应急救援时应注意,防止事故扩大。 433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现场,参加应急救援行动。 44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二

    19、、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 事故特征1.1 危险性分析公司设置有高低压用电设备、控制柜、照明设施广泛遍布全厂,若遇电气设备缺陷、不合规范、屏护不符合规范、失效、设备接地(接零)保护不良或失效,运行操作失误、违章操作、检修,试验安全技术组织措施不当,人员过失或偶然事件等因素,均可能导致人员触碰高、低压带电体的直接触电伤害。电气设备和使用的电动工具漏电,人员触碰其金属外壳,在接地(零)不良或漏电保护失效等情况,均有导致人员二次触电危险。在电气设备检修工作中,由于安全、技术组织不当等因素,如无挂上禁止合闸警示牌、违反电气检修规程等,都可能造成人员触碰高压或低压带电体的直接触电伤害。临时用电线路、设施无

    20、按规范安装(尤其是临时线拖地和地面积水),无办临时审批手续。设备检修中的移动照明采用非安全电压。都可能造成人员触电伤害。雷雨天气,防雷设施无定期检测或失效,亦会使人员遭受雷击伤害。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发生触电的区域、地点或装置有:生产车间、配电房等1.3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预兆触电出现的预兆:带电体裸露;无漏电保护开关、PE接地;临时用电线路不按规定设置;作业人员无任何防护措施;电工未经培训及无证上岗;雷雨天气。2 应急组织和职责2.1 应急组织体系 同综合应急预案“应急组织体系”。2.2 工作职责2.2.1 岗位员工职责发现可能或已触电者,应立即高声呼叫求救;立即采取措施,使触电

    21、者脱离电源,如切断电源等;报告班组长或应急小组组长;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的指令。2.2.2 班组长职责接到员工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进行确认;组织本班组员工,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若事故后果超出本班组控制能力,立即上报本车间应急小组组长;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组长的指令。2.2.3 应急小组组长职责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及时将情况上报应急指挥部,接受并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3 应急处置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3.2.1 医疗救护应急处置措施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应让触电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

    22、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抢救措施: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住医院救治。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对“假死”者的急救措施:当判定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方法如下:消除口中异物。使触电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迅速解开其领扣、围巾、紧身衣和裤带。如发现触电者口内有食物、假牙、血块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只手指或两只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从口中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预防将异物推到咽喉深处

    23、。采用仰头抬颊法畅通气道。操作时,救护人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颏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自然随之抬起、气道即可畅通。为使触电者头部后仰,可于其颈部下方垫适量厚度的物品,但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触电者头下。3.2.2 排险、控险应急处置措施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要贯彻“迅速、就地、正确、坚持”的触电急救八字方针。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有: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刀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以切断电源。用干燥的绝缘木棒、竹竿、塑料棒等物件将电源线从触电

    24、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干燥的木柄斧头以及锄头)切断电源线。救护人戴上绝缘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流,然后再采取其他办法把电源切断。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8-10米的范围内,以预防跨步电压触电。进入该范围的救护人员应穿上绝缘靴接近触电者。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

    25、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3.3 报告事项3.3.1 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 报警电话:110 1203.3.2 报告内容触电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人员伤亡情况;已采取的措施;报告人及电话。4 注意事项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的事项: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严禁救护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他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木棒、布带等)作为救护工具。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并且救护人身体部位及所穿的鞋不能潮湿,这样对救护人比较安全。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次伤

    26、害)。夜间发生触电事故,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三、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事故类型 机械伤害事故是人们在操作或使用机械过程中,因机械故障或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等原因造成的伤害事故。 1.2危害程度分析 机械伤害事故主要对人体引起挤压、碰撞、冲击、剪切、卷入、绞绕、甩出、切割、切断、刺扎等伤害。发生事故以后,受伤者轻则皮肉受伤,重则伤筋动骨、断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 2、应急处理基本原则 2.1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2.2预防为主、加强演练。2.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2.5依靠科学,依法规范。3、组织机构及职责3.1

    27、应急组织体系 同综合应急预案“应急组织体系”。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同综合应急预案“指挥机构及职责”。4、预防与警报 4.1危险源监控 机械伤害危险源监控应根据国家、行业标准,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对办公生活区、作业区的存在机械伤害的危险源进行详细辩识,并评价出重大危险源。针对重大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案,进行监督控制。 机械伤害事故基本安全要求: (1)各种加工机械附近要设有明确的操作注意事项; (2)认真严格地做好三级教育,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机械加工工作中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砂轮必须进行定期检查,砂轮应无裂纹及其它不良

    28、情况,砂轮机必须装有钢板制成的防护罩,禁止使用无防护罩的砂轮机; (4)对机械的运动部件如旋转件等必须设置防护网,无法用罩网防护的部位应设置警示标志,防止人体触及; (5)对手提式电动工具、安全带等应进行测试,符合质量标准方可使用,不符合标准的一律作废; (6)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按需修理,做好维护保养,及时修复存在隐患的部位,杜绝机械带病作业; (9)机械/机具用电线路一律由电工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安装,禁止“一闸多用”; (10)机械维修期间要切断电源,悬挂不准合闸警示牌,必要时要设专人监护; 4.2 预警行动 (1) 机械伤害事故预警的条件 操作者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思想

    29、麻痹,有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操作规程; 传动带、砂轮以及接近地面的联轴节、皮带轮和飞轮等,未设安全防护装置; 手持电动工具无断路保护器; 机械设备在非最佳状态下运转,机械设备在设计、结构和制造工艺上存在缺陷,机械设备组成部件、附件和安全防护装置的功能退化等均可能导致伤害事故;机械设备超负荷运作或带病工作;操作人员野蛮操作,导致机器设备安全装置失效或失灵,造成设备本身处于不安全状态 机械运转时加油、维修、清扫,或者操作者进入危险区域进行检查、安装、调试,虽然关停了设备,但未能开启限位或保险装置,又无他人在场监护,将身体置身于他人可以启动设备的危险之中; 没有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符合国家标准的

    30、防护工具;对发现的问题与违章没有按规定处理或出现其他重大事故隐患或未遂事故。 (2)安全预警的方式、方法 如遇机械伤害事故发生时,在场的人员要立即采用电话、手机或其它快捷方式第一时间向部门负责人、公司经理和相关负责人汇报。组长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通知各应急小组成员携带各自的抢险工具,赶赴出事现场。 (3)预警信息的发布 发现达到预警条件时,事故部门通过以下方式发布有关信息:(1)固定内线电话;(2)手机。 5 信息报告程序5.1报告程序 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事故责任部门应立即将事故情况如实向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和事故所在地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 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较大以上

    31、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后,应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各部门可以直接报至公司主要负责人。各级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之间,必须保证24小时人员通讯畅通。 (2)事故发生后及时上报的内容: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别、企业名称; 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员情况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事故发生原因初步分析; 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其他需要上报的有关事项; 事故报告的签发人及报告时间、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 (3)报警方式:采用电话报警和手机报警。6 应急处置 6.1分级响应 级、级、级事故响应行动启动公司级预案;级事故响应行动启动专项应急预案。 6.2响应分级标准 级响应:特大事故,即:(1)死亡30人以上;(2)造成100人以上中毒、重伤;(3)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级响应:重大事故,即:(1)死亡10人以上,29以下;(2)造成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市场现状研究分析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