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三万字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三万字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三万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对词中的英雄一词发生了疑问,三国演义中讲到的人物骁勇善战,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书中写到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关羽、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有人说,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难见的一代贤相,火烧新野、草船借
2、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体现这一点。然而,我认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孔明却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 还有人说,关羽是真正的英雄。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我倒觉得
3、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奸诈多疑,还敢 “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偏偏姓刘的能当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变的名正言顺;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是文学家,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当然喽,他太多疑,以至于刚愎自用。但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
4、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
5、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和2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
6、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自古英雄,有胆略还需有情义。曹操在这一点上更值得称道,当初刘备在曹营,
7、曹操已知刘备野心,若诛之,也无后来蜀魏之争,可是曹操并未加害于他,直至刘备逃走;曹操安抚关羽,对其厚待有加,与刘备之对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后来关羽念旧日情分,放其一条生路。曹操不失为一条有情有义的汉子,虽说后来他也做了不少错事,但那是形势所迫,非彼亡便我死,何有顾他人之理?既有乱世争雄,便不免牺牲,历史上的事纠缠不清,也不可以怪罪于一人之上。至于后来曹操见到关羽头颅吓出病来,则更可以证明其非冷血之人,若是真冷酷无人性,区区一个关羽,又能奈其如何? 那再看他人:孙权不过仰仗父兄基业,建功甚少;周瑜虽年少有为,但气度狭小,意气用事;关羽,太骄傲;张飞,勇有余而谋不足;吕布,一见利忘义之徒也
8、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有许多许多的经典桥段,里面许多许多的英雄人物,都让人很难忘记。刘备是其中最幸运的,他手下的五虎将个个勇猛过人,哪一位不是人人称赞的大英雄呢?人称常胜将军的赵子龙就是其中的一位。 赵云对刘备十分忠心,为蜀国的江山耗尽了他的心血。赵云活了七十多年,打过无数场胜仗。手持长枪的他在战场上为刘备卖命,从不动摇的忠心怎能不令我敬佩呢?在长坂坡上,靠永远不动摇的忠心杀出了一条血路。孤身一人,将阿斗救了出来 。如果当时他丢下了阿斗,阿斗的下场是怎样,谁又知道呢?历史上这样忠心耿耿的人,实在是屈指可数。 在赵云
9、六十岁左右,敌人有一次来犯。他主动请战,杀掉了魏国的四位将军,还活捉了一位。我实在想象不到,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在战场上杀敌,是怎样的一个景象。赵云在年迈时还如此应用,真是让人不得不敬佩。 赵云杀敌的英勇事迹已成为人们多少年来的佳话。“我乃常山赵子龙!”多么熟悉的一句话,这句话令多少敌人闻风丧胆,令多少豪杰自愧不如。这么一个忠心而有勇猛的虎将,恐怕历史上没有第二个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豪杰辈出。蜀国大将赵云,眉头紧锁,誓为国效力,满腔热血。 这是
10、一位爱国将领。 也许,他没有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但他身披铠甲,无所畏惧,势不可当;也许,他没有刘备的雄才大略,但他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精忠报国。是的,这就是赵云,一个铁骨铮铮的热血汉子。他有沸腾的血液,不凡的功夫,忠诚的真心。他默默无闻,却所向披靡,钢铁般的意志令敌人毛骨悚然。但他,对主公,对国家,对事业,始终捧出一颗感激的、认真的、忠诚的真心的。 在刘备和老百姓们前往江陵的路上,曹军在当阳追上来了。由于兵力不够,刘备和几位大将只好拼死迎敌。赵云看着因战争无辜死去的老百姓,他心里泛起一阵难过。在敌人面前,他是个刚强的将士,但面对那死去的百姓,这个男人的心里满是柔情,此刻,他的心在滴血,在流泪。他
11、怒吼一声,单骑救主,杀出一条血路,找到了身受重伤糜夫人和阿斗,糜夫人不想连累赵云,便放下阿斗,自己翻身跳进枯井。赵云含泪抱起阿斗,看着怀中的阿斗,又看了看身后几百万个兵,飞身上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保护好阿斗! 满身是血的赵云好不容易甩掉了曹军,看到刘备等在树林下面休息,泪流满面的将糜夫人的死的事讲了出来。这时的赵云,是完完全全为国、为民流泪。他的眼泪里,是一个将士细腻的情感,是一个男人博大的爱,更是一个忠臣的深情。“赵云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报答刘主公您的大恩!”字字铿锵,句句落实,话语间,透着视死如归般的坚强。在以后的战争中,他都跟随刘备南征北战,不离不弃。 孙权听说刘备进了西川,一心想夺回荆
12、州,用阿斗作为条件,同刘备换取荆州。哪知被赵云识破,追上了周善的船,说什么都要将阿斗留下,接而跳上船,与士兵打斗了起来。后来,由于张飞加入,阿斗得以平安的回到刘备身边,赵云再次救了阿斗,而孙权的如意算盘也因此落空了,不得不打消攻打荆州的念头了。 赵云的及时救助是个大功,原来他做事竟如此的细致,而且毫不含糊,蜀国,就需要这样的人!就需要这样忠勇、爱国又不失谋略的大将! 合上书,我闭上眼,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赵云的形象在我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他的战斗,他的话语,他的泪水,他的救助,他的怒吼,一一在我脑中回放着。我仿佛看到了他眼睛里喷发出的气,愤怒之气,忠勇之气,爱国之气。 爱国,往大了说,不仅仅是在
13、心里爱着国家,为国着想,而且还要在国家有危机时,挺身而出,团结人民,并以自己为榜样,肩上背负着领导的责任和神圣的使命,这是件很严肃的事情;往小了说,只要你心系祖国,即使你力量薄弱,但你只要能做好自己,会做人,做好人,会做事,做善事,也是对祖国最好的报答。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虽然没有赵云一样的博大情怀,也不是什么国家的带头人物,但我拥有一颗真诚、爱国的心,我无法在危急时刻改变国家的命运,也不能在遭遇灾难时重振人心,但我相信,我的力量和影响虽小,总不能不所事事吧,但总归可以做些什么吧 我可以帮助他人,解决他人的难题;我可以给病人亲切问候,给他们希望;我可以管理好班级,给老师一个轻松的课堂;我可以布
14、置好板报,为同学创造一个向上的学习氛围;我可以做好卫生,使环境清爽洁净;我可以为父母分担家务,让他们少些疲劳;我可以;我可以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微笑,使他们为我的存在而快乐。这,还不够么?! 我爱国的绵薄之力,我却把它扩大、扩大、再扩大,发展、发展、再发展。我甚至可以让别人快乐了,难道,这还不够吗? 爱国,不是口头上的承诺,而是要用行动去证明的。一个国家,就相当于一个集体,你是否真正关心它,会在你的细节上体现出来的。不要说你不能,你不会,你做不到,从现在开始,尽你的能力,做好你能做的,做到让别人快乐,你的力量就会感染别人 暑假里,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草船借箭,桃园结义看
15、得我振奋不已,被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里面的人物形象很生动鲜明,有很多让我觉得喜欢的人物,其中有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备关羽但是在这些人物中最喜欢的还是诸葛亮和曹操 诸葛亮(823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他勤于思考,注重革新军械、装具。研制了一发十矢连弩和适应山区运输的木牛流马等作战工具。并改进钢刀,增强了蜀军战斗力。好兵法,推演阵法作“八阵图”,为后世传扬。 在治军方面,诸葛亮重视部队的节制和训练,主张以法治军,讲究为将之道。作战时,诸葛亮用兵力主审时度势,谨慎从事;每战力求速决;重视后勤,常年派官兵千余整修都江堰,确保军粮生
16、产;每次退却时都十分慎重,采取在山地设伏等手段,以掌握主动,保证安全。 战略上,诸葛亮未出世便知天下三分,他在隆中对对当时形式的分析可谓高瞻远瞩;而且善观大势,始终坚持联吴抗曹,致蜀汉得与魏、吴鼎立。 草船借箭;隆中对策,三分天下;三气周瑜;火烧赤壁;舌战群儒;空城计;七情七纵孟获更是让人不得不佩服的!就拿七擒七纵孟获来举例: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登上帝位,蜀国兴盛起来当时南中地区(现在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一带)几个郡却作乱造反,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前去讨伐,战事节节胜利,最后剩下南中首长孟获还继续反抗诸葛亮了解到孟获不但打仗勇敢,而且在各部族中很有名望,便决定攻心为主,把孟获争取过来
17、 诸葛亮善用计谋,第一次交锋就把孟获活捉了他游说孟获归降,但是孟获不服气,孔明也不勉强他,把他放了,让他再来较量就这样,捉了放,放了捉,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到了第七次,孟获终於心服口服,不再反叛诸葛亮命令孟获和各部族首领照旧管理原来的地区,不派出官吏,也不留军队,使汉人和各民族长期相安无事,稳定了蜀国后方,为北伐创造了无后顾之忧的条件擒就是捉拿,纵就是放。七擒七纵比喻对战胜对方稳有把握,在策略上有收有放地控制对方。诸葛亮七擒七纵,纵的是孟获其人,而最终擒得的是蛮王及蛮方百姓的心精城所至,金石为开从此蜀国有了一个巩固的南方,诸葛亮可全心致力于伐魏了。这正是诸葛亮的聪明之处,也难怪那么多的人被他所折
18、服! 曹操在历史上的名声很是不好,有人认为曹操是一代奸雄,是我国历史上的大阴谋家。社会上的人们普遍对曹操存有偏见,戏剧里演的曹操是奸雄,老百姓也普遍认为曹操是历史上的坏人。他生性残忍,为报父仇,攻城屠杀百姓数万,无辜的残骸把汜水都堵的水泄不通。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为我们至尽传诵。曹操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为命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曹操有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这是无法泯灭的历史事实。在北方统一的战争中,曹操发挥了杰出的才干,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说曹操是军事家,这点我很同意。有的学者认为曹操是个诗人,我也赞同。因为“对酒当歌、
19、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诗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达到的文学意境。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之原因。不得不说曹操是个很好的政治家,这也是我佩服他的原因,伟大的毛主席也曾评价曹操,他认为曹操是大英雄。他写过这样的书法手迹:“天下英雄,惟史君与操耳。”他手书过曹操的龟虽寿,他经常吟咏曹操的诗,在他自己写的诗中,也提到过“魏武挥鞭,东临碣石
20、有遗篇。”他还多次公开称赞曹操。9年夏,毛泽东在北戴河吟诵曹操观沧海一诗后,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我认为这是比较公正的评价,不能因为他是坏人,就不认为他也会
21、带来好的一方面!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对词中的英雄一词发生了疑问,书中讲到的人物骁勇善战,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书中写到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关羽、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有人说,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难见的一代贤相,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体现这一点。然而,我认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
22、来,孔明却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的战车上。 还有人说,关羽是真正的英雄。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我倒觉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奸诈多疑,还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偏偏姓
23、刘的能当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变的名正言顺;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当然喽,他太多疑,以至于刚愎自用。但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
24、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年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
25、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和2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
26、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自古英雄,有胆略还需有情义。曹操在这一点上更值得称道,当初刘备在曹营,曹操已知刘备野心,若诛之,也无后来蜀魏之争,可是曹操并未加害于他,直至刘备逃走;曹操安抚关羽,对其厚待有加,与刘备之对关羽,
27、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后来关羽念旧日情分,放其一条生路。曹操不失为一条有情有义的汉子,虽说后来他也做了不少错事,但那是形势所迫,非彼亡便我死,何有顾他人之理?既有乱世争雄,便不免,历史上的事纠缠不清,也不可以怪罪于一人之上。至于后来曹操见到关羽头颅吓出病来,则更可以证明其非冷血之人,若是真冷酷无人性,区区一个关羽,又能奈其如何? 那再看他人:孙权不过仰仗父兄基业,建功甚少;周瑜虽年少有为,但气度狭小,意气用事;关羽,太;张飞,勇有余而谋不足;吕布,一见利忘义之徒也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
28、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对词中的英雄一词发生了疑问,书中讲到的人物骁勇善战,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书中写到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关羽、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有人说,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难见的一代贤相,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体现这一点。然而,我认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孔明却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
29、 还有人说,关羽是真正的英雄。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我倒觉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奸诈多疑,还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偏偏姓刘的能当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变的
30、名正言顺;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当然喽,他太多疑,以至于刚愎自用。但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
31、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
32、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和2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