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docx

    • 资源ID:2021397       资源大小:30.95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docx

    1、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辽宁省大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名篇名句默写(8分)1.任选四道小题,补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_,_。(诗经静女)人,要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像屈原离骚中“_,_”那样内外兼修的人。在短歌行诗中,“_,_”两句为苏轼赤壁赋所用,引出了英雄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无可奈何之悲。(归园田居(其一)中的“_,_”两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两句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念高危,_;惧满溢,_;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_

    2、,存亡之理,_,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二、文言文阅读(23分)(一)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节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

    3、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节选自苏轼赤壁赋)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衬 B.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C.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 夫晋,何厌之有? 厌:满足3. 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 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C. 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边邑D. 邻之厚,君之薄也。

    4、 厚: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得雄厚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壬戌之秋 盘庚之迁B. 徘徊于斗牛之间 因击沛公于坐C. 而不知其所止 吾其还也D. 扣舷而歌之 赂秦而力亏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壬戌”属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共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B. “望”一般指农历每月的十五,除此之外,还有“朔”“晦”,分别指每月的末日和初日。C. 我国古代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作宿。文中“斗牛”指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D. 古籍中的“河”一般指黄河,“江”一般指长江。文中“白露横江”的“江”就指长江。6. 翻

    5、译文中画横线句子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高湖字大渊,勃海蓚人也。汉太傅裒之后。祖庆,慕容垂司空。父泰,吏部尚书。湖少机敏,有器度,与兄韬俱知名于时,雅为乡人崔逞所敬异。少历显职,为散骑常侍。登国十年,垂遣其太子宝来伐也,湖言于垂曰:“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政当敦修旧好,乂宁注国家,而复令太子率众远伐。且魏主雄略,兵马精强,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太子富于春秋,意果心锐。兵凶战危,难可独行。愿以深虑!”言颇切厉。垂怒,免湖官。既而宝果败于参合。宝立,乃起湖为征虏将军。宝走和龙,兄弟交争,湖见其衰乱,遂率户三千归

    6、国。太祖赐爵东阿侯。年七十卒。赠镇西将军,谥曰敬。(节选自魏书高湖传)注:乂(y)宁,安宁。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B. 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C. 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D. 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8. 下列不属于“宝果败于参合”的直接原因的一项是( )A. 政当敦修旧好,乂宁国家 B. 且魏主雄略,兵马精强C. 太子富于

    7、春秋,意果心锐 D. 兵凶战危,难可独行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湖少机敏,有器度,与兄韬俱知名于时,雅为乡人崔逞所敬异。三、古代诗歌阅读(15分)10.下列对这首古诗的赏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A. 句写女子渡江采莲,兰泽上芳草遍地,客观描绘出一幅和美的采莲图。B. 句一转,写女子的担心:别人采莲都能送给心爱之人,我能送给谁啊?C. 句对写羁旅之人思念故乡,“浩浩”既写路途之远,也能表现思念之深。D. 句直接抒发诗人离居之愁,用“终老”的时间之长来加深离居的伤情。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8、完成各题。饮酒(其四)晋陶渊明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注:栖栖:不安的样子。厉响,激越的叫声翮:h,鸟的翅膀。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写一只失群孤鸟最终栖居于一棵松树,借此表达诗人的情思心志。B. 前六句写孤鸟徘徊悲鸣,无所依托,苦苦找不到适合自己栖居的归宿。C. 诗中的孤松在凛冽的劲风中荫绿不减,万象萧索中孤鸟只能无奈寄留D. 全诗感情基调虽然悲凉,最后两句却昂然有力,表现出诗人操守的坚贞。12. 诗中前后两个“独”字的意味不同,请结合诗句

    9、简要赏析。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各题。愁乡石张晓风到“鹅库玛”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蓝得很特别。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尤其是看到这种碧入波心的、急速涨潮的海。这种向正前方望去直对着上海的海。“只有四百五十海里。”他们说。我不知道四百五十海里有多远,也许比银河还迢遥吧?每次想到上海,总觉得像历史上的镐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那样让人牵起一种又凄凉又悲怆的心境。我们面海而立,在浪花与浪花之间追想多柳的长安与多荷的金陵,我的乡愁遂变得又剧烈又模糊。有两三个人影徘徊在柔软的沙滩上,拣着五彩的贝壳。那些炫人的小东西像繁花一样地开在白沙滩上,给发现的人一种难言的惊喜。而我站在

    10、那里,无法让悲激的心怀去适应一地的色彩。此处是异国,异国寂凉的海滩!他们叫这一片海为中国海,世上再没有另一个海有这样美丽沉郁的名字了。海水在远处澎湃,海水在近处澎湃。我木然地坐在许多石块之间,那些灰色的、轮流着被海水和阳光煎熬的小圆石。那些岛上的土著很幸福地过着他们的日子,他们在历史上从来不曾辉煌过,所以他们不必痛心,他们没有骄傲过,所以无须悲哀。他们那样坦然地说着日本话、给小孩子起日本名字,他们那样怡然地走在美国人为他们铺的柏油马路上。他们有他们的快乐。那种快乐是我们永远不会有也不屑有的。我们所有的只是超载的乡愁,只是世家子弟的那份茕独。小圆石在不绝的浪涛中颠簸着,灰白的色调让人想起流浪的霜

    11、鬓。我拣了几个,包在手绢里,我的臂膀遂有着十分沉重的感觉。忽然间,就那么不可避免地忆起了雨花台,忆起那闪亮了我整个童年的璀璨景象。那时候,那些彩色的小石曾怎样地令我迷惑。在去国离乡的岁月里,我们的箱箧里没有一撮故国的泥土,更不能想像一块雨花台石子的奢侈了。灰色的小圆石一共是七块,雕琢它们的是中国海的浪花,是来自上海的潮汐,日日夜夜,它们听着遥远的消息,把七块小石转动着,它们便发出琅然的声音,那声音里有着一种神秘的回响,呢喃着这个世纪最大的悲剧。“你拣的就是这个?”游伴们从远远近近的沙滩上走了回来,展示着他们色彩缤纷的贝壳。而我什么也没有,除了那七颗黯淡的灰色石子。“可是,我爱它们。”我独自走开

    12、去,把那七颗小石压在胸口上,直压到我疼痛得淌出眼泪来。在流浪的岁月里我们一无所有,而今,我却有了它们,我们的命运多少有些类似,我们都生活在岛上,都曾日夜凝望着一个方向。“愁乡石!”我说,我知道这必是它的名字,它决不会再有其他的名字。我慢慢地走回去,鹅库玛的海水在我背后蓝得叫人崩溃,我一步一步艰难地摆脱它。而手绢里的愁乡石响着,响着久违的乡音。(节选自张晓风散文集,有删节)注:作者祖籍江苏,1949年随家人赴台,1968年游鹅库玛(冲绳极北端之海滩)写下此文。冲绳,史称“琉球”,明清时为中国的属邦。甲午战争后为日本占有,二战后美军于此建立军事基地。13.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13、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画面感十足:一位去国十八年的游子,独自伫立在异国滩头,遥望祖国方向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故乡。B. 作者并不关心四百五十海里有多远,只是用“银河迢遥”作比,表现其回归故乡的希望渺茫时凄凉悲怆的心情。C. 岛上土著无觉于曾经的屈辱历史,只是麻木地享受快乐,作者对此表示不屑,认为自己绝不会享受这样的快乐。D. 文章展现出的乡愁内涵,深沉而博大,是整整一代人的心声,有特殊的时代色彩和民族特性,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4. 文章两次写到“游伴”,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5. 作者为什么说“愁乡石”“我知道这必是它的名字”?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五、实用类文本阅读(

    14、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据报道,日前,京津冀三地爱卫会和卫计委联合举办世界无烟日主题活动,现场启动了“京津冀控烟协同发展项目”,以打造2022年无烟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联手推进三地无烟环境。数据显示,我国约有超过3亿烟民,不吸烟人口中有7.6亿人每天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若在我国全国范围的公共场所全面实行禁烟,可让烟民数量减少1300万名,使600万人避免过早死亡。“无烟冬奥”就是利用体育作为载体,希望人们能重视健康,改变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生活理念,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它是出于人文关怀的考虑,符合奥运精神,也契合我国大力推进控烟工作。我们不妨借助“

    15、无烟冬奥”的举办,让其成为中国控烟的新起点,让无烟中国早日到来。(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5月31日13版)材料二:“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占死亡人数的40%以上。约12%的心脏病死亡归因于烟草使用和二手烟暴露。”在今日召开的2018年世界无烟日核心信息发布上,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主任姜垣说。2018年5月31日是第31个世界无烟日,本次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和心脏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九家单位以“烟草和心脏病”为重点,共同发布了2018年世界无烟日核心信息。核心信息旨在提高人们对烟草与中风等心脏和其它心血管疾病之间关联的认识,及倡导制定可有效减

    16、少烟草消费的政策。中国疾病预防控中心书记、副主任李新华说,每天只抽一支烟也会使男性冠心病风险增加74%,女性增加119%。吸烟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倍。然而我国成人中知晓吸烟导致中风和心肌梗死的分别只有31%和42.6%,在世界各国处于较低水平。戒烟可降低心脏病的风险;戒烟515年,中风发病风险降至非吸烟者。“吸烟是疾病的首恶,戒烟是健康的首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冠心病和中风发病及死亡风险超高。任何年龄戒烟都会获益,戒烟越早越好。”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表示。2018年世界无烟日核心信息旨在通过发布与传播,倡导政府与公众做出远离烟草,有利于心脏健康的承诺;同时,鼓励国家

    17、各级强化落实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及执行各项控烟措施。(摘编自中国戒烟网,2018年11月25日)材料三:某地区中学生抽烟抽样数据调查统计表年级合计男生女生调查人数吸烟人数吸烟率%人数吸烟人数吸烟率%人数吸烟人数吸烟率%初一583244.1293248.229000初二535376.92683613.426710.4初三575549.42935318.128210.4高一5467613.92817326.026531.1高二5518916.22618934.029000合计279028010.0139627519.7139450.4(摘编自青年学报,2018年2月刊)材料四:北京市十

    18、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今日表决通过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其中明确规定,室内全面禁烟、禁止烟草广告、促销、赞助,还强化了对控烟责任人的约束。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第九条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条例同时规定,文保单位、学校、妇幼医院及体育场馆坐席比赛区等室外公共场所也需要执行禁烟。如果在禁止吸烟场所和区域抽烟,条例规定,可以被处以最高200元罚款。各个单位的法人或主要负责人将成为条例在本单位落实的第一责任人。而餐厅等营业场所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是所在场所执行控烟的第一责任人。禁止吸烟场所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不仅需要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和举报投诉电话号码标识,还需要对吸

    19、烟者劝阻,不听劝阻的还需要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投诉举报。如果经营者未履行上述职责,将被处以2000元至1万元罚款。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将于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摘编自经济日报,2014年11月29日)1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22年无烟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旨在向社会宣传健康无烟的生活理念,促进京津冀三地无烟环境的形成;这一活动既符合奥运精神,也契合我国大力推进控烟工作。B. 虽然大多成人知道中风和心肌梗死的首因是吸烟,但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人数仍占总死亡人数的40%多,其中吸烟者中风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倍。C. 据某地区不完全统计,在吸烟

    20、的中学生中,高中生比初中生吸烟的比率要高出一倍左右;但从性别来看,主要集中在男生,女生吸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不到。D.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强化了对控烟责任人的约束,各单位的法人或主要负责人将要为自己控烟的不作为买单。该条例的颁布将为有效禁止室内吸烟提供保障。1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1亿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吸烟的威胁,据世卫组织的估计,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公共场所禁烟,可以大大减少因吸烟而导致的死亡人数。B. 戒烟能有效降低成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致死的风险。专家认为,戒烟成功5年以上,成人中风的风险可能会与非吸烟的人一样,任何年龄的人戒

    21、烟都会获益。C. 从初一到高二,年级越高,吸烟学生的数量越多。中学生应远离烟草毒害,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要加强宣传和管理,这些是调查数据给我们的启示。D. 北京市公共场所、工作场所以及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市内其他文保单位、学校、妇幼医院及体育场馆禁止吸烟;餐厅将作为重点整治对象,处罚的数额明显要高。18. 控烟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与协作,结合材料,简述如何才能更好地控烟禁烟。六、语言文字运用(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人们说,当代中国是一个没有艺术大师的时代,虽然大师的桂冠四处飞扬。但是,当代中国造型艺术的发展又是_的,这就是其在主题、体裁、题材、风格、语言、材料、程

    22、序诸方面的多元进发态势。虽然有过反复和挫折,当代造型艺术家还是真正地拥有了表现一切的权力,也有了这种精神与物质的可能,主流与非主流艺术( )。造型艺术各门类各有各的天地,各有各的目标,也各有各的造化与成就。传统的与现代的、激进的与沉稳的、写实的与写意的、磅礴的与精微的、狂放的与收敛的,或者是兼工带写的、中西融合的、_的中国造型艺术的深刻性虽然差强人意,其丰富性却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样的自由欢快,这样的_,这样的色彩纷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代造型艺术创作存在着重大主题表现不够、历史进程描述不力的缺陷,而大题小做、无病呻吟的情况并不少见。如何在读书的时候进一步提高境界,如何在创作的时候进一步

    23、品读人生,如何在写生的时候进一步发现生活,如何在艺术之内多花一点功夫、在艺术之外少用一点力气,是值得当代造型艺术家_的。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代造型艺术家创作存在着重大主题表现、历史进程描述不力的缺陷B. 当代造型艺术创作存在着重大主题表现、历史进程描述不力的缺陷C. 当代造型艺术家创作存在着重大主题表现不够、历史进程描述的缺陷D. 当代造型艺术创作存在着重大主题表现不够、历史进程描述不力的缺陷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相互影响,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是共享互生、相携而进的B. 不仅和平共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是共享

    24、互生、相携而进的C. 不仅相互影响,反而是在许多情况下是共享互生、相携而进的D. 不仅和平共处,反而是在许多情况下是共享互生、相携而进的2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史无前例 标新立异 摇曳多姿 深思熟虑B. 空前绝后 标新立异 婀娜多姿 等闲视之C. 史无前例 推陈出新 摇曳多姿 深思熟虑D. 空前绝后 推陈出新 婀娜多姿 等闲视之22.本学期你阅读了_(作者)的_。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120字。(1)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推荐这部名著中的章节或片段供课上研读,你会选择哪个章节或片段?请用一句话概括该部分内容,并简要陈述推荐

    25、理由。(2)如果将本书改编为电影,你来导演,你愿意执导哪个角色?请说明此角色性格的闪光之处,并结合本书相关内容说明理由。七、作文(60分)23.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生活中的事,大大小小,零零碎碎,或期待而失望,或坚守又放弃,或忧伤却幸福,或无奈但释怀矛盾着,前行着。发现这就是生活,这才是成长。读完这段话,你有何感想?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有真情实感,兼有议论;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1)爱而不见 (2)搔首踟蹰 (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4)又重之以修能 (5)月明星稀 (6)乌鹊南飞 (7)狗吠深巷中 (8)鸡鸣桑树颠 (9

    26、)则思谦冲而自牧 (10)则思江海下百川 (11)则胜负之数 (12)当与秦相较2. A【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A项,陪:增加。故选A。 3. C【解析】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题中C项,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边邑。故选C。

    27、4. B【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B项,“于”都是介词,“在”的意思。A项,前句的“之”为结构助词,“的”;后句的“之”为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前句的“其”为代词,代小船;后句的“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可以翻译成“还是”。D项,前句的“而”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后句的“而”表顺承关系的连词。故选B。 5. B【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

    28、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故选B。6. 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晋国)的边境(疆界),又想扩张它(晋国)西边的边境(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参考译文】深夜,烛之武用绳子吊出城墙,他见到秦穆公,说:秦国与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明白自己将会灭亡。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

    29、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越雄厚,您就越薄弱。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答应把焦、瑕两地给您。可是,晋惠公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这是您知道的。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壬戌年秋,七

    30、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荡,(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7. C【解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行人”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其弟”作前句的宾语,后面断开。故选C。 8. A【解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文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