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考物理总第一轮复习课教案.docx

    • 资源ID:2021021       资源大小:545.33KB        全文页数:1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考物理总第一轮复习课教案.docx

    1、中考物理总第一轮复习课教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201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第一章 声现象一、单元复习目的(一)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2、 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3、 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4、 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

    2、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二、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讲述的内容有声音的发生的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四、知识梳理 声音的产生 传播条件 传播形式 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声音的感知过程 音调:决定因素 响度:决定因素 音色:决定因素来源和危害 定义 防治 声

    3、传递信息 声传递能量五、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 复习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二、 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4、;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乐音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噪声减弱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_,在耳朵处减弱_。三、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1、 声音的产生:A、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B、 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C、 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D、 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

    5、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2、 声音的传播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C.听觉器官完好. 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

    6、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1)、例题分析例题1: 0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例题2:08)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可以传播声音。例题3:08)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例题4:08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

    7、物体都在_。四、堂上练习 1、08)南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气息而被誉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在闽南民间广泛流传。它的主奏乐器琵琶(南琶),弹奏时那缠绵深沉的琴声是靠琴弦 产生的;琴声是通过 传到人的耳朵的。2、0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等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 的方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3.小玉爱听收音机,他发现收音机里的报时声“嘟、嘟、嘟”共有六响,从第一声到最后一声,前后间隔10秒钟,最后一响声调比较高。有一天,他听过手中收音机响过最后一响后,远处楼里又传来最后一响的报时声,这是为什么?4. 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

    8、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其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l )实验器材:( 2 )实验步骤:( 3 )实验分析与结论:四、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过程学完本章要常识性的了解到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使人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就是乐音。声音的三个特性:A、 音调: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 决定音调的因素:频率 (教师再将一下频率的概念、单位) 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其他

    9、动物可以听到超声波、次声波。B、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它由物体的振幅决定。 教师比较频率和振幅的不同。C.音色:某种声音所独具的特质。如二胡、小提琴,无论在白天、黑夜、人们都能区分,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之使然。 例题6:08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定的。例题7:08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

    10、的音色不同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例题8:08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 ( )A.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三个特征全都有。二、动脑动手填空题1、响度跟发声体的_有关系,_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_有关系,人们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_。2、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和_。3、08编钟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用相同的方法敲打大小不同的编钟能发出不同 的声音。4、08河小提琴发出的悠扬的琴声是靠 振动产生的。演奏前,演员们常常要调节一下琴弦(拧紧或放松),这主要是为

    11、了调节琴声的 。5、08)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震耳欲聋”,这是指声音的 ;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6、08)刚竣工的三峡大坝经过超声波检测,无一结构性裂缝。超声波探伤仪发出超声波时,人耳不能察觉,原因是超声波( )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三、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一、复习过程学习本章要求能常识性地了解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1.噪声:物理定义: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环保角度上的概念:影响人们学习、休息、工作、谈话的声音。噪声强弱的表示:用分贝(dB)表示。教师讲一讲保证工作、学习的声强级、保护人听力的声强级等知识。噪声的控

    12、制:从三个方面实施。声的利用:声音中含有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回声:回声定位声音中含有能量:超声波除结石,城市噪声中声能的开发(研究中)。 例题9:08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例10:08(l)小明学了“电磁波”和“声波”这两部分内容后做了如下的知识归纳表,表中和的说法是错的(填写表中序号)波的种类电磁波声波传播速度真空中所有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是 3 108ms声波在固、液、气三态中的传播速度相同传播介质电磁波的传播一定要有介质声波传播一定要有

    13、介质应用事例用于无线电通讯超声波用于清洁物品 (2)车门车窗己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从途径减少噪声;广州市区内禁鸣喇叭是从途径减少噪声。例11:绵阳市2006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例12:2006年潍坊市 超声波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说出两个应用的实例:;。二、学生练习 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话中,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

    14、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C)真空不能传声。 (D)打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 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A)真空 (B)木头 (C)空气 (D)水 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传播速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海水、铁管、空气 (B)铁管、海水、空气 (C)空气、铁管、海水 (D)空气、海水、铁管 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 (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D)看到最先起炮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 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5、(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做振幅 (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D)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20次到2万次 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A)一次回声 (B)两次回声 (C)三次回声 (D)四次回声7. 08)在城市的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的两旁,两侧有3m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 ) A、保护车辆的行驶安全 B、减少车辆的噪声 C、使高架道路更美观 D、阻止汽车排放的废气三、综合创新 1、小明住的楼房附近正在建筑一座新的高楼,汽车声、人声日夜不停,十分嘈杂。小明应当采取什么措

    16、施来减少噪声对他的影响?四、教学反思:第二章 光现象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2)、能力目标1、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二、教学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光现象。重点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本章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

    17、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及这些知识的应用。四、知识梳理 光源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传播特点、光速 实例及应用 色光 颜料 光的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面镜成像 定义 规律现象 基本知识 凸透镜 对光的作用 成像规律及应用透镜 凹透镜 基本知识红外线 对光的作用紫外线 五、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一、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二、基础练习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

    18、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三、复习过程(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应用: 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

    19、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例题108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例题2 08)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树在水中的倒影 B立竿见影C冰透镜向日取火 D鱼翔浅底例题3 (08)如图所示,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这主要利用了(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曲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例

    20、题4 08)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若光源是圆形的,小孔是方形的,则成的像是_形的。四、堂上练习(一).填空题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千米秒。2.太阳与地球相距1.5108千米秒,则太阳光传到地球需 秒。(二).选择题3.关于光的直线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五、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光的反射的学习,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特点,会画光反射的光路图。二、基础练习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 、 。2.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

    21、则反射角是60。若将镜面转动,使入射角成40,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0。3.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三、复习过程 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3、分类: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 平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

    22、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中i是入射角,r是反射角,r=i。还要注意到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任何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即使在发生漫反射时,每一条光线还是遵守反射定律的。例题1 08)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

    23、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C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例题 2 08)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A60 B90 C120 D150例题 3 08) (1)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图12中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大小;例4 08)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从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光路图。四、堂上练习(一)填空题1.当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是30时,反射角的大小是 ,要想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成80,入射角的大小应是 。2.能够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

    24、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的缘故。这时,每一条反射光线都 反射定律。(二).选择题3.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 )(A)30 (B)60 (C) 90 (D)1204.如图5-8,入射光AO与镜面成30夹角,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射角是60(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夹角为120(C)入射光线AO与法线间夹角是60(D)反射角是30(三).作图题1.在图1中,已知入射线OA画出经过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并在图中标明每次反射的反射角。2.在图2中,已知入射光线与其中一块镜面夹角是30,两块平面镜夹角是60,画出这条光线在两镜间的反射光线。 五、教学反思第三课时一

    25、、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光的反射的学习,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画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规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知识要有全面的理解。二、基础练习1.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正立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3.球面镜分凹镜和凸镜两种,凹镜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使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凸镜能使光线发散。三、复习过程(1)平面镜: 1

    26、、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物大小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 称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4、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5、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 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例题1 08) 下列设备主要利用平面镜来工作

    27、的是( )A、潜望镜 B、显微镜 C、照相机 D、电影机例题2(08)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例308)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如图6),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

    28、小二、 堂上练习(一).填空题1.一个人立于平面镜前2米处,此人在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 的像。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 米。2.物体与在平面镜内的像相距9米时,则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为 米,如果以1米秒的速度正对镜面运动则像将以 的速度朝 方向运动。这过程像的大小将 。(以地面为参照物)3.医生检查耳道时,戴的是 镜是利用该镜对光的 作用。汽车的观后镜要选用 镜,这是因为它比同口径的平面镜有 观察范围。4.把凹镜对着太阳,太阳的平行光被凹镜反射后 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镜的 。(二).选择题5.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离平面镜越远,经平面镜所成的像越小(B)平面镜所成的像总是与物

    29、体等大(C)若像与物之间的距离增大20厘米,则物体要向平面镜靠拢10厘米(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岸边的景物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6.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A)凹镜 (B)凸镜(C)平面镜(三)、作图题1、08)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2、08)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四)实验题。1、08)如图所示,某小组用甲、乙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点燃的甲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都可以使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他们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次数 距离 甲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乙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13 13 2 14 14 3 15 1


    注意事项

    本文(中考物理总第一轮复习课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